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顶级豪车排行榜)
编者按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为隆重庆祝建党100周
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热情,结合全省水利工作实际,特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推
出学习心得,展示学习成果,介绍红色水利。诚请关注,欢迎投稿。
新中国黎明的第一盏灯光从这里点亮
——记第一座红色水力发电站沕沕水水电站
□石家庄市水利局
她,点亮了西柏坡的第一盏电灯,
为中共中央、毛主席指挥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
功勋。
她,渗透着朱德总司令的心血,应
解放战争需要而建,出色地承担了向革
命圣地西柏坡和兵工厂供电的神圣使
命。
她,是我党我军革命历程中史无前
例的创举,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
地。
她就是已历经70余载风雨,虽水
轮机不再轰鸣,电流不再传输,但其白
手起家、艰苦奋斗,舍生忘死、不怕牺
牲,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军民团结、携
手共建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
进!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她就是被誉为“红色发电厂”“边区
创举”的沕沕水水力发电站。
沕沕水素有“沕水瀑布从天降”之
美誉,在明清时期即被列入平山“八大
胜景”之一。她不仅以其美妙的自然景
色吸引世人,更因其对新中国成立的独
特贡献而载入史册。1948年初,在这
里诞生了我党在华北地区自己勘察兴
建的第一座水电站。神奇的电流由此
发出,源源不断地送至西柏坡和周边的
兵工厂。老一辈革命家们在彻夜长明
的灯光下指挥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绘就新中国的绚丽画卷;军工战士在马
达的欢叫声中,加紧生产,支援前线。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凯歌点燃了全中国
人民心头永不熄灭的明灯。
1.历史由来
沕沕水作为红色旅游胜地令人敬
仰向往。坐落其中的沕沕水发电厂,是
收稿日期:2021-05-14
解放战争时期,在朱德总司令关怀支持
下,军民携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不怕牺牲、科学创新精神,战胜资金
匮乏、物资紧缺、技术薄弱等重重困难
而建设的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
不仅填补了解放区的电力空白,而且出
色地履行了向革命圣地西柏坡和兵工
厂供电的神圣使命,点亮了“新中国从
这里走来”的第一盏明灯。那么,建造
这样的一座发电厂的最初原因是什么
呢?
1946年6月,国民党彻底撕毁《停
认为没有火力条件解决动力,只有依靠
滹沱河的水资源建设水电站,并十分庄
重地将此任务交给当时驻扎在平山县
小觉一带的晋察冀边区工交学院承办
完成,随后成立了“晋察冀边区工业局
第一发电工程处”。
工程处经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和前
期准备,沕沕水水电站于1947年6月动
工兴建,1948年1月竣工投产,供应周
围兵工厂电力能源,使之生产效率提高
30多倍,前线战场的弹药问题得到了
解决。同时,也有力改善了党中央指挥
解放战争的环境条件,让中央机关晚上
办公不需要再点蜡烛,广播电台也开始
反复播送,发往各战场的电报再也不用
手摇发电机了。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西柏坡可
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却指挥了世
界上最大的战役。这个指挥所不发枪、
不发粮、不发人,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
敌人给打败了。”这充分说明了电报在
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对沕沕水
发电厂重要地位和历史功绩的客观评
价。
2.蓝图展现
当初建厂选址的任务交给了晋察
冀边区工交学院的黎亮和张子林。他
们先后考察了滹沱河及其支流,但结果
不是流量小、就是落差不足。后来,他
们在一本破损不全的清代《平山县志》
中发现了有关“沕沕水瀑布”的记载,大
家兴奋不已,连夜奔向瀑布所在地,进
行了3天的考察。经过实地勘测,瀑布
落差为93m,流量为0.33m
3
/s,能发出
浚、机房建筑、管线铺设等进行预算,都
战协定》,向各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
全面进攻,面对在数量上和装备上处于
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决定主动
撤离延安。1947年3月,中共中央经过
慎重研究决定,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
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率部分中央机
关干部前往华北。1947年5月,中央工
委机关来到西柏坡。晋察冀边区第33
兵工厂也从张家口以分散的形式迁到
平山县北冶、南冶、唐家会、罗汉坪等村
庄,形成几个小型兵工厂。为了适应解
放战争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晋察冀边
区工业局在平山县北冶村成立了第三
生产管理处,加强军火生产,支援前线
作战。但由于缺乏电力,三四个人一天
只能做十来发炮弹,效率极低,远远不
能满足前线的需要,而且中央工委指挥
中心也需要电力照明。于是,解决兵工
生产电力问题迫在眉睫。
为尽快解决军工用电问题,晋察冀
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召开晋察冀边区工
业局会议,责成当时华北财经办事处的
黄敬、何庆施和工业局姚依林、刘鼎等
同志负责组织建设。面对重如泰山的
任务,工业局长姚依林、副局长刘鼎、刘
再生、杨成再三斟酌,分析当时的状况,
150基罗瓦特电量,又对泉口渠道开
18
觉得这里是绝好的厂址。
正当大家为建设水电站紧锣密鼓
地筹备时,凑巧正太战役结束后,井陉
煤矿解放,我军在井陉北矿缴获了1台
194kW
正好能
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发电机,
发出150基罗瓦特电量。井陉
解放,晋察冀边区工业局接收井陉、正
丰两矿,得到一批管子及材料,建水电
站条件初步具备。
但是,在沕沕水这样一个小山沟
里,建设水电站,而且是比较接近现代
化的机械工程,当时最大的困难有3
点:一是无论设计者还是建设者,都没
有见过水力发电,也没有专业知识,如
何进行,心里都没有底。二是材料困
难,只有从井陉接受来的一部分,不能
满足整个工程需求。三是水轮机能否
设计成功,效率能否达到理想发电效
果,保证系数也不是百分之百。
3.攻坚克难
院百余名学员,
6月21日,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
由科长卢成铭带领,进
驻沕沕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时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在沕沕
水这样一个小山沟里建水力发电站,其
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别无选择,大家
只能硬着头皮上。
建设者刚一进驻就遇到了第一个
问题:水流量从3月监测的0.33m
3
剧下降到0.2~0.183m
3
/s。如果按照
/s急
时的流量施工,工程设计都要改变,军
此
火需要的动力能否解决?黎亮、张子林
二人与卢成铭等技术干部研究决定:工
程设计方案不能改变,土木科工程量加
大。因此,临时增建1座储水面积为
2100m
2
、储水量为4200m
3
的蓄水池,以
保证0.33m
3
渠道要变更,
/s
土木工程量也随之增加。
的流量,这样一来,引水
但全体建设者毫无怨言,因为他们一心
想的就是建电站、打根基。
接着,水泥缺乏的困难也来了,从
井陉只找到了20t水泥,但整个土木建
筑需要300t水泥,科长卢成铭与技术干
部研究决定,利用当地河滩不乏石灰石
的便利条件,在河滩上垒造起1座大灰
窑烧石灰石,让石头变白灰。在村干部
和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到村西的山梁
上开挖红黏土,从唐家会河滩运来细
沙,3种材料按比例搅拌成三合土代替
水泥,以供浆砌渠道、打坝底、浆水池围
墙、筑暗道、修水渠等,整个工程共烧石
灰石50t,使用红土450t、沙子15t。
水轮机是整个水力发电工程成败
的关键部件,但水轮机是啥样子,什么
结构,谁都没见过。苍天不负有心人,
他们在旧书摊上无意间发现一本有关
水电的日文版书籍。略懂些日语的技
术员龚蕴章一边连蒙带猜地将有关水
轮机的内容翻译,一边同大家研究弄清
原理。等心里有了谱,先用木棍摆出模
型,然后照猫画虎设计图纸。紧接着,
制作成品的难题又摆到他们面前。当
时整个平山县没有一家机械厂,只得到
刚刚解放的井陉煤矿寻找加工制作厂
家。他们带上图纸,化整为零,由正太
机器厂等3家企业加工零部件,无能力
制作的部件到石家庄购买。大家奋战
了12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完成了水轮
机制造任务,并且一次试车成功,真是
个奇迹。
当时建发电站所用的材料购置费
非常紧张,绝大多数材料是从井陉煤矿
运来的正太战役战利品,还有就是各部
门自己解决。为了筹到所需材料,大家
各自想办法。他们常常为了一个小小
的零部件,派人跋涉几十里山路,跑到
井陉煤矿找寻;为了找到一个发电机上
的碳刷,电气科的章冲化装成商人,冒
着生命危险,潜入敌人占领下的石家
庄,最后才在一个旧货摊上买到;将
194kW
水,30km
的
的
发
路
电
程
机
,
从
运
井
输
陉
相
煤
当
矿
艰
运
难
到
,
沕
上
沕
有
敌机,下有深谷,多是羊肠山路。为避
开敌机的骚扰轰炸,30多名运输者白
天修路搭桥,夜间秘密行进,整整用了
7
看只有几里路就到沕沕水了,
个昼夜,途中还牺牲了3名同
汽车却抛
志。眼
了锚。附近村民得知后,纷纷牵出自家
的牛和驴,通过畜拉人推,终于将发电
机运到施工现场。
管道铺设、
1947年
电网架设均已竣工,
底,土木建筑、机组
沕沕水
安装、
发电站基本建成,共动用土石方8000
m
3
,浆砌1km长的引水渠1条,架设高
压线路46km、电话线128km,装置配电
设施8处。
4.边区创举
工业局参建人员和沕沕水村乡亲们难
1948年1月25日,是晋察冀边区
忘的日子。男女老少喜气洋洋,敲锣打
鼓,扭着秧歌赶到水电站,庆祝电站竣
工。
当天上午,朱德总司令为电站剪
彩,启动水车门。霎时,水轮机旋转起
来,发电机紧跟着旋转,机房的电灯亮
了,村子里的电灯亮了,兵工厂的机器
响起来了,西柏坡的电灯亮了……
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材料科
副科长何罕心眼里溢满热泪,指挥村民
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
声响了一遍又一遍。
朱德总司令说,沕沕水水电站是边
区创举,战争时期可以供兵工厂生产用
电,和平时期可以为农村服务。随后,
朱德总司令题写“边区创举”的牌匾赠
给电站。晋察冀边区工业局为水电站
全体建设者记集体大功1次,为每人颁
发银质五角星纪念章1枚。
沕沕水水电站正式发电后,电机效
率达70%,最高发电电力130kW,每年
可节省煤、油等成本18万万元(边币),
是火力发电的1/35。水电站发出的电
力,源源不断地送往西柏坡。
在军火动力上,电力使西柏坡的兵
工厂生产能力成倍提高。第一兵工厂
每月能生产“轻82弹”1万发,比过去人
工操作多了8000发,还生产出了原来
手工无法生产的重型炮弹。这些炮弹
在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等战役中发挥
了巨大作用。
电站为代表的石家庄电业职工写信,
1950年9月11日,毛主席给以该
鼓
励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完成国
家的任务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奋斗。”
5.红色记忆
沕沕水发电厂战时发挥了极大地
作用,战后国家仍然非常重视。
沕水发电站结束了助力军工生产的使
1949年,第33兵工厂迁往太原,沕
命,但它的发电机没有停止运转,一直
为革命老区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电力。
1955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
年,沕沕水发电站改为民用,
1975
继续
年
平山县政府投资扩建,改装了1台新的
发电机,并入石家庄电网运行。原发电
设备停运,连同发电站旧址作为历史文
物保存,成为革命圣地西柏坡辅助胜
迹。1998年8月,沕沕水发电站被河北
省水利厅命名为河北省水利厅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2000年8月15日,被命名
为石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
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
这颗太行山中的璀璨明珠仍在照
亮后人。□
(本文执笔谢晓彤杨东利)
19
更多推荐
建设,生产,晋察冀边区,井陉,西柏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