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发(作者:吉利金刚2016款手动精英)
泰罗制: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
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2、制定工作定额。3、选择最好
的工人。4、实施标准化管理。5、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6、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
泰罗制、福特制等等所谓科学的管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最终却是把人
变为机器。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重复化
(一)福特主义
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大工业之后,西方企业主要实行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主
义生产方式,它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
段的刚性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1、大规模生产。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个资本家只有在自己更便宜地出卖商品的情
况下,才能把另一个资本家逐出战场,为此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增加劳动生产力的
首要办法是更细地分工,更全面地运用和经常地改进机器。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分工
必然要引起更进一步的分工;机器的采用必然要引起机器的更广泛的采用;大规模的生产
必然要引起更大规模的生产。
2、标准化产品。在泰勒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劳动的标准化、强化的技术分工和高度专
门化的机器,可以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这种强化的标准化使流水线上的分工达到最细微
的地步,其结果是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转变为实际上隶属于资本。
3、垂直型的组织形式。在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为达
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企业的唯一选择只能是运用周密的计划和决策、强有力的
指挥和控制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奖惩来保证生产流水线的有序高效运行,于是就形成了垂直
管理的组织形式和大企业中的等级结构。
4、刚性生产,即劳动技能、管理结构、组织边界及产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刚性特征。
在生产组织上主要表现为:(1)生产的内部化,即产品的各个环节都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完
成。(2)系统的封闭性,即产品的各个部分都由同一个企业完成。(3)功能的齐全化,即
企业必须具备完整、全能的各项功能。为了在综合型的竞争中获胜,各个企业都必须考虑
自己这个“木桶”,尤其要着眼于修补其中最短的木板。
5、生产者决定论。工业经济时代,规模经济效益依靠厂商资本投入的增加、生产的内
部化、......余下全文>>
系统的封闭性和功能的齐全化,这意味着厂商必须和有能力完成产品的各个部分和环
节,这些都构成了最终产品生产较高的进入壁垒,生产者从而控制着产品的定制权和定价
权,事实上拥有着生产者主权。
6、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在福特主义下,资本利润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效益和寡头
厂商之间合谋形成的产量限制和垄断高价。面对竞争带来的垄断,当时的市场法制制度大
多实行旨在削弱企业联合和各种形式集体行动的反托拉斯法,但保护竞争的举动,正如前
面所言,又不可避免地陷入竞争悖论,资本主义生产面临着两难抉择。
(二)后福特主义
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是指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
基础,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的生产模式。它在许多方面具有与福特
更多推荐
生产,竞争,产品,企业,劳动,分工,管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