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丰田霸道 陆巡 普拉多多少钱)

在中国的轿车行业,华晨所打造的中华轿车模式应算做一个另类。

首先它走的是即不同于合资也不同于独立开发的第三条道路:依靠外

部研发力量,获取自主产权与品牌;另一方面,同其它自主品牌汽车从低

端入手不同,华晨一开始就将产品定位于中高端的商务车。

不过,这些独特的模式似乎并没有带来好运,时至今日,华晨交出的

答卷是令人失望的。

那么我们要追问的是:究竟是整个战略错了,还是局部的失误与执行

不力?华晨又依靠什么突破现有的困局?  年注定是华晨汽车又一个动

荡的年份,因与辽宁省政府的股票期权纠纷而导致的四名主要高管集体抛

售股票与辞职传闻已使这家公司倍受公众质疑。

不过,对华晨而言业绩的大幅下滑更为要命,其年中报显示,公司净

利润同比下跌,而其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轻型客车和中华轿车销量分别下

跌和,降价导致的毛利率由去年的降至今年。

  一定程度而言,华晨业绩的下降也是大环境使然,年汽车行业的

低迷使得这家公司自然难以幸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年上半年,全国轿车销量增长,比去

年的增幅下降约个百分点。

同时,轻型客车销量增长,比去年同期下降约个百分点。

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掩盖华晨汽车相对竞争力的削弱,毕竟整个行

业仍在增长,而华晨却在衰退。

  特别是被寄于厚望的中华轿车,年的销售业绩只能用“惨不忍睹

”来形容:整个年上半年,华晨只销售中华轿车台,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

是台,降幅达,按照华晨董事长苏强的说法,中华轿车盈亏平衡点应是年

销售万台,不过据称真正实现规模经济的最低年产量要达到万台左右。

这样,今年达到万台的平衡点可能不难,但过少的产量与不断的降价

压力,使得中华轿车也只能在微利或者亏损的边缘生存。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需要反思,中华汽车是否还能拥有未来?  

中高端商务车  当年月,仰融以万美元的代价委托意大利设计公司开发

中华轿车时,这位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却缺乏实业经验的资本运作高手自

然看不上没有市场号召力的中低端车型。

当时对中华轿车的定位,形象说法是:“开起来像宝马,座起来像奔

驰,售价则像桑塔纳”。

然而事后证明,这一定位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其实,华晨的这一定位更直白的理解就是:高性价比的中高端轿

车。

对比奇瑞或吉利等其它自主品牌,华晨同样是在性价比上做文章:既

然品牌、技术、质量甚至销售渠道都竞争不过合资轿车,那么相对同类车

型价格便宜便成了这些自主品牌的主要制胜武器。

不过,奇瑞或吉利,都是从低端起家,而华晨一开始却要打造便宜的

中高端车,市场能认可这样的定位吗?  到年未,中华轿车就已经在沈

阳大东区山嘴子路号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工厂下线,但是直到年月,这款汇

聚全球资源全新设计模样大气的中高档轿车,才上了国家的汽车公告,以

致错失市场拥戴良机。

不过,年仍是一个很好的时点,正是从那年开始,汽车市场走出了低

迷,开始了一轮井喷行情,年,轿车销量增长,年增长。

  上市伊始,中华轿车以“明志致远”的宣传口号,成熟稳重的外

观,表达出了明显的商务用车风格,然而在事后的销售中,却有以上是被

私人用户买走,不能不说,从一开始,华晨商务用车的市场定位便与实际

的购买群体发生了错位,这已为其后销售的低迷埋下了伏笔。

  如果从中华轿车诞生过程来看,我们不难理解其定位商务用车的

必然性。

在年开始委托意大利人设计中华轿车之时,国内私人购车比例只有左

右,作为定位于中高端的车型,很难想象中华轿车会专门针对家庭用户设

计,不过到了中华轿车刚上市的年,私人购车比例就第一次超过了,达左

右,而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以上,市场的急剧变化让历经年时间才开始

销售的中华轿车根本无力做出重大调整,于是也只有继续坚持商务车形象

的营销策略。

  然而问题是,在中国,真正对轿车价格敏感的却只是私人购车者

,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司用户,更看重轿车的品牌与形象,而以性价比优

势见长的中华轿车自然难以获得这些用户的青睐。

  即使如此,于年月才真正开始销售的中华轿车在最初仍有不错的

销售业绩,年的最后个月共售出台,而年全年则售出了台。

更多推荐

中华轿车,汽车,市场,公司,轿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