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奥迪tt2021敞篷款报价)
2017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材料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
单项选择题
1.《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这里的“礼”指的是( )。
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
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
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
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
正确答案:B
解析:诸侯有对周天子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的义务。材料中鲁公为周天子向各国求粮,其行为就是履行诸侯义务。A、C两项不符合题意,在题目中看不出这时存在邻国互助赈灾和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D项说的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礼”。
2.战国时期,梁惠王问一位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正确答案:B
解析:墨子强调“兼爱”“非攻”,故A选项错误。孟子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看作是一对矛盾,强调要“贵义贱利”,与题目材料内容一致,故B正确。庄子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故C选项错误。荀子的义利观是重利、更重义,不符合题目中的材料。
3.“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和《明太祖实录》中的“光武”“开元”“太祖”依次分别是( )。
A.尊号谥号庙号
B.谥号庙号年号
C.庙号尊号年号
D.谥号年号庙号
正确答案:D
更多推荐
义务,材料,题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