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梅西对阵荷兰全场数据:传射建功)
第二条 裁判员职责
一、总裁判与副总裁判职责
(一~七)略
(八)在每项、组比赛开始时,总裁判应用连续的短哨声示意运动员脱外衣;然后用长哨声示意运动员站到各自的出发台上(仰泳项目和混合泳接力项目第一棒的运动员应立即下水,在总裁判发出第二声长哨时,应迅速游回池端做好出发准备)。当所有运动员和裁判员都做好准备时,总裁判用向外平伸手臂的动作示意发令员准备发令,待发令结束后总裁判再收回手势。
五、技术检查员职责
(一)技术检查员4人位于游泳池两侧,在总裁判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技术检查员负责检查运动员在游进中的泳式和动作是否符合规则,协助两端转身检查员检查运动员转身、到达终点和接力交接棒的动作是否符合规则。
(三)技术检查员发现运动员犯规,应及时报告并填写检查表交总裁判。
(四)技术检查员兼管召回线。当听到召回信号后,应迅速放下召回线,将运动员召回。
六、转身检查长与转身检查员职责
(一)转身检查长负责领导和分配本端转身检查员的工作,确保每位转身检查员履行工作职责。
1
(二)如转身检查员报告运动员犯规,转身检查长应及时报告总裁判,并审核转身检查员交来的检查表,签名后及时上交总裁判。转身检查长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运动员犯规,应及时报告总裁判并填写检查表上交。
(三)每条泳道两端各设一名转身检查员,负责检查运动员从触壁前最后一次手臂动作开始至转身后第一次手臂动作结束的整个转身动作是否符合规则。
(四)出发端的转身检查员还要负责检查运动员从出发入水后至第一次划水结束的动作是否符合规则。在接力项目比赛中检查出发运动员是否在前一名运动员触及池壁后离开出发台。
(五)转身端的转身检查员在800米和1500米项目中还要负责记录该泳道运动员完成的趟数,并用报趟牌向运动员显示所剩趟数。
(六)终点端的转身检查员还要负责检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动作是否符合规则,可兼做计时员的工作;在800米和1500米项目中,运动员到达终点前105米(25米泳池为55米)时,应用铃声或哨声向运动员发出信号,直至运动员转身后到达5米处。
(七)转身检查员在发现运动员犯规后,应及时报告并填写检查表交转身检查长。
第二条 编排
一、预赛
按运动员(接力队)报名成绩优次排列次序。在报名单上未按要求填写报名成绩者,将作为成绩最差的排在最后。报名成绩相同或无报名成绩者2
超过1人时,应以抽签方法决定其排列次序。各项预赛按以下方法编排。
(一)1组时,应作为决赛编排,并安排在决赛时段进行。
(二)2组时,报名成绩最好者应编排在第2组,次好者应编排在第1组,再次者应编排在第2组,第4名应编排在第1组,以此类推。
(三)3组时(除400米、800米和1500米项目外),报名成绩最好者应编排在第3组,次好者应编排在第2组,再次者应编排在第1组,第4名应编排在第3组,第5名应编排在第2组,第6名应编排在第1组,以此类推。
(四)4组或4组以上时(除400米、800米和1500米项目外),最后3组按本条“一”款“(三)”项的方法编排。所剩运动员(接力队),按其报名成绩优次顺序编排在倒数第4组。如还剩下运动员(接力队),再按其报名成绩优次顺序编排在倒数第5组,以此类推。
(五)400米、800米和1500米项目,报名成绩最好者应编排在最后1组,次好者应编排在倒数第2组,再次者应编排在最后1组,第4名应编排在倒数第2组,以此类推编排最后2组。所剩运动员,按其报名成绩优次顺序编排在倒数第3组。如还剩下运动员,再按其报名成绩优次顺序编排在倒数第4组,以此类推。
(六)2组或2组以上的任何预赛组内至少应有3名运动员(接力队)。但若编排后有运动员(接力队)弃权,则该预赛组内可少于3名运动员(接力队)。
二、泳道安排
(一)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均可使用10条泳道进行比赛。
(二)使用6条泳道时,同一组运动员(接力队)按其报名成绩的优次3
顺序依次安排在第3、4、2、5、1、6泳道。
(三)使用8条泳道时,同一组运动员(接力队)按其报名成绩的优次顺序依次安排在第4、5、3、6、2、7、1、8泳道。
(四)使用10条泳道时,同一组运动员(接力队)按其报名成绩的优次顺序依次安排在第4、5、3、6、2、7、1、8、0、9泳道。
(五)泳道数为奇数时,同一组报名成绩最好的运动员(接力队)应安排在中间的泳道,成绩次好者应安排在其左侧泳道(面向游泳池),再次好者应安排在其右侧泳道,以此类推。
三、半决赛、决赛
(一)50米、100米、200米距离的项目可进行预赛、半决赛、决赛,其他距离项目只进行预赛和决赛。
(二)半决赛项目,根据预赛成绩的排列顺序,按照本条“一”款“(二)”项和“二”款的规定编组和安排泳道。
(三)决赛项目,根据预赛或半决赛成绩的排列顺序,无预赛时根据报名成绩的排列顺序,按照本条“二”款的规定安排泳道。
(四)如果游泳池设有10条泳道而比赛使用8条泳道,当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预赛出现第8名有2人成绩相同时,决赛将启用第9泳道,用抽签的方式决定第8和第9泳道的运动员。当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预赛出现第8名有3人成绩相同时,决赛将启用第0和第9泳道,用抽签的方式决定第8、第0和第9泳道的运动员。
(五)比赛如采用分组决赛,则根据报名成绩的优次顺序,先编排最后一组,再编排倒数第二组,以此类推。同一组的运动员(接力队),按4
本条“二”款的规定安排泳道。
(六)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项目采用分组决赛时,最后1组可安排在决赛场次进行,其他各组可安排在预赛场次进行。
第三条 出发
一、出发的规定
(一)自由泳、蛙泳、蝶泳、个人混合泳及自由泳接力的比赛必须从出发台出发。当总裁判发出长哨声信号后,运动员应站到出发台上;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应至少有一只脚置于出发台的前沿,立即做好出发姿势。当所有运动员都处于静止状态时,发令员发出“出发信号”。
(二)仰泳比赛、混合泳接力比赛的第1棒,必须从水中出发。当总裁判发出第一声长哨声信号后,运动员应立即下水;当总裁判发出第二声长哨声信号后,运动员应迅速游回池端;当所有运动员都做好出发准备时,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当所有运动员都处于静止状态时,发令员发出“出发信号”。
(三)在50米池进行50米项目的比赛,在哪一端出发,应根据组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的决定执行,并在赛前通知运动员。
二、出发犯规的判罚规定
(一)任何运动员在“出发信号”发出前出发,应判犯规。如果在“出发信号”发出后发现运动员抢跳,应继续比赛,在该组比赛结束后取消抢跳运动员的录取资格。如果在“出发信号”发出前发现运动员抢跳,则不5
再发“出发信号”,取消抢跳运动员比赛资格后,总裁判以长哨声(仰泳为第二声长哨)开始重新组织其余运动员出发。
(二)因裁判员的失误或器材失灵而导致运动员抢跳时,发令员应将运动员召回重新组织出发,不作为抢跳犯规。
第五条 比赛
一、比赛规定
(一)比赛中,不得将不同组别、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接力队)混合编组。除男女混合接力项目外,不得将不同性别的运动员(接力队)混合编组。
(二)运动员应游完全程才能获得录取资格。
(三)运动员应始终在其出发的同一泳道内比赛和抵达终点。
(四)在所有项目中,运动员转身时必须按各泳式的规定触及池壁,不允许在池底跨越或行走。
(五)在自由泳项目和混合泳项目的自由泳段比赛中,允许运动员在池底站立,但不得行走。
(六)不允许拉分道线。
(七)比赛中,运动员不得使用或穿戴任何有利于其速度、浮力、耐力的器材(如手蹼、脚蹼、弹力绷带或黏胶材料等)和泳装,但可戴游泳镜。不允许在身上使用任何胶带,除非得到组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指定的医疗机构同意。
(八)在比赛场地内,不允许速度诱导及采用任何能起速度诱导作用6
的装置与方法。
(九)由于某运动员犯规而影响其他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时,总裁判有权允许被干扰的运动员重新参加预赛。如在决赛或最后一组预赛中发生上述情况,可令该组重新比赛。
(十)接力项目如果有预赛,奖牌和证书应授予获名次接力队中参加了预赛或决赛的所有运动员。
(十一)只有赛事组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设置的录像设备才能作为判断运动员犯规和名次的依据之一。
第三章 各项泳式的比赛规定
第一条 自由泳
一、自由泳比赛中,可采用任何泳式。但在个人混合泳及混合泳接力比赛中,自由泳是指除蝶泳、仰泳、蛙泳以外的泳式。
二、每次转身和到达终点时,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必须触及池壁。
三、在整个游程中,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在出发和每次转身后,允许运动员身体完全没入水中,在15米前(含15米)运动员头的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
第二条 仰泳
一、在出发信号发出前,运动员应在水中面对出发端,两手抓住出发7
握手器。禁止两脚蹬在水槽里、水槽上或脚趾勾在水槽沿上。
二、出发和每次转身后,运动员应蹬离池壁,除在做转身动作外,运动员在整个游进过程中应始终呈仰卧姿势,允许身体做转动动作,但必须保持与水平面小于90°的仰卧姿势,头部位置不受此限
三、在整个游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在出发、转身及抵达终点时,允许运动员身体完全没入水中。出发和每次转身后,在15米前(含15米)运动员头的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
四、在转身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必须触壁,允许肩的转动超过垂直面,之后立即做一次连贯的单臂划水或双臂同时划水动作,并以此划水动作作为转身动作的开始。运动员必须呈仰卧姿势蹬离池壁。
五、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必须以仰卧姿势触壁。
第三条 蛙泳
一、在出发和每次转身后,运动员可没入水中做一次手臂充分向后划至腿部的动作。在第一次手臂划水动作过程中,允许打一次蝶泳腿接蛙泳蹬腿动作。
二、从出发和每次转身后的第一次手臂动作开始,身体应保持俯卧,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身体呈仰卧姿势。只要身体呈俯卧姿势蹬离池壁,允许运动员在触壁后用任何方式转身。在出发后的整个游程中,动作周期必须是以一次划臂和一次蹬腿的顺序完成。
三、两臂的所有动作应同时并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不得有交替动作。8
两手应同时在水面、水下或水上由胸前伸出。除转身前的最后一次划水动作、转身过程中及抵达终点前的最后一次划水动作外,肘部不得露出水面。两手应在水面或水下向后划水。除出发和每次转身后的第一次划水动作外,两手向后划水不得超过臀线。
四、在每个完整动作周期内,运动员头的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出发和每次转身后的第二次划臂至最宽点两手向内划水前,运动员头的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
五、两腿的所有动作应同时并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不得有交替动作。在蹬腿过程中,两脚必须做外翻动作。不允许做交替打腿或向下的蝶泳打腿动作(本条“一”款所述除外),允许两脚露出水面。
六、在每次转身和到达终点时,两手应分开(图1)在水面、水上或水下同时触壁。转身和到达终点前的最后一次手臂动作后可不接蹬腿动作。在触壁前的最后一次划水动作结束后,头可以没入水中。但在触壁前最后一个完整或不完整的动作周期中,头的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
图1 两手分开触壁示意图
9
第四条 蝶泳
一、从出发和每次转身后的第一次手臂动作开始,身体应保持俯卧,允许水下侧打腿。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呈仰卧姿势。只要身体呈俯卧姿势蹬离池壁,允许运动员在触壁后用任何方式转身。
二、两臂应在水面上同时向前摆动,并同时在水下向后划水。
三、所有腿部的上下打腿动作应同时进行。两腿或两脚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但不允许有交替动作,不允许蹬蛙泳腿。
四、在每次转身和到达终点时,两手应分开(图1)在水面、水上或水下同时触壁。
五、在出发和每次转身后,运动员可没入水中做一次或多次打腿动作和一次划水动作,这次划水动作应使身体升至水面。在15米前(含15米)运动员头的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运动员应使身体保持在水面上,直至下次转身或到达终点。
第五条 混合泳
一、个人混合泳必须按照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的顺序进行比赛。每种泳式必须完成赛程四分之一的距离。
二、混合泳接力必须按照仰泳、蛙泳、蝶泳、自由泳的顺序进行比赛。
三、在个人混合泳和混合泳接力项目的比赛中,每一泳式都必须符合10
对应泳式的有关规定。在仰泳转蛙泳过程中,运动员应呈仰卧姿势触壁。
第四章 场地、器材设备
第一条 游泳池
一、池长:游泳池应长50.000米(短池长25.000米),允许误差为+0.030米,-0.000米。两端池壁自水面上0.300米至水面下0.800米的范围内,必须符合此要求。安装自动计时装置触板后,误差不得超出此范围。
以上规格必须经由国家承认的测绘单位测量并提供书面证明。
二、池宽: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游泳比赛的游泳池宽应为25.000米,其他赛事的游泳池宽至少为21.000米。
三、池深:游泳池深度至少2.00米,推荐3.00米。
四、池壁:游泳池两端池壁必须平行,垂直于泳道和水面。池壁必须坚实、平整,自水面下0.80米以上的池壁必须防滑。允许在池壁上设休息台。休息台必须设在水面下至少1.20米深处,台面宽0.10米至0.15米。休息台可采用凸出式或凹进式,但推荐凹进式。游泳池的四壁可设水槽。如果在两端池壁上设水槽,水槽必须用合适的栅板或隔板遮盖,同时能够在水面上0.30米处安装触板。
五、移动池壁:当游泳池的一端使用移动池壁时,必须横贯整个游泳池,池壁必须垂直、坚实、平整、防滑,在水面上0.30米到水面下至少0.80米的位置能够安装触板;移动池壁在水面上、下方不能有伤及运动员手、11
脚、手指和脚趾的孔洞;移动池壁的设计必须使裁判员可以自由行走而不会产生明显的水流和漩涡。
六、池水:水温25~28℃。比赛时,池水必须保持正常水位。如使用水循环装置,池水不得有明显的流动或漩涡。池水应达到使运动员能看清池底和池壁标志线的清晰程度。池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游泳场所的水质卫生标准。
七、照明:整个游泳池的照明度不得少于1500勒克斯。
八、如果游泳池与跳水池在同一比赛场地内,则游泳池与跳水池之间至少应相隔5米。2014年1月1日开始建设的游泳池,游泳池和跳水池之间至少应相隔8米,推荐相隔10米。
第二条 泳道、分道线与标志线
一、泳道:游泳池可设8条或10条泳道,每条泳道宽2.50米。使用8条泳道比赛时,泳道应是从1到8道。使用10条泳道比赛时,泳道应是从0到9道。
二、分道线:游泳池设9条分道线。分道线必须拉至游泳池两端,固定分道线的挂钩应安装在池壁内,分道线必须拉紧。分道线由直径0.10~0.15米的单个浮标连接而成,距两端池壁15米处和50米池的25米处的浮标颜色应不同于其周围浮标颜色。自两端池壁起至5米内的浮标为红色。两条泳道之间只允许有一条分道线。
分道线颜色如下(图2):
12
第1、9分道线为绿色;
第2、3、7、8分道线为蓝色;
第4、5、6分道线为黄色。
图2 分道线颜色
三、泳道标志线(附录一、二):各泳道中间的池底应有清晰的深色标志线,线宽0.20~0.30米,线长46米(25米池线长21米),泳道标志线两端距池端各为2米。在泳道标志线的两端应各设一条长1米与泳道标志线同宽并与其垂直的对称横线。
50米游泳池的每条泳道标志线,在距两端池壁15米处设一条长0.50米、宽0.20~0.30米的横线(横线的中心距池壁15米)。
四、池端目标标志线(附录一、二):池端目标标志线应设在两端池壁上或触板上,位于各泳道正中,宽为0.20米~0.30米,从池壁的上缘一直延伸到池底。在水面下0.30米处的池端目标标志线中心上设一横线,横线长0.50米,宽0.20米~0.30米。
13
第三条 出发台
一、出发台应正对泳道的中间,其前沿应高出水面0.50~0.75米。出发台的台面面积至少为0.50米×0.50米(重大游泳赛事的出发台台面面积至少为宽0.50米×长0.60米)。台面应由防滑材料覆盖,其向前倾斜不超过10°。出发台前沿应与池壁在同一垂直面上。出发台可设置可调节踏板。可在出发台的两侧设出发握手器。允许在出发台下安装电子显示板,但不能闪烁。仰泳出发时显示板上的数字不能跳动。
出发台必须坚固没有弹性,并应保证运动员出发时能在前沿和两侧抓握出发台。如果出发台台面的厚度超过0.04米,可在出发台两侧设至少0.10米长、前端设至少0.40米长的握手槽。槽深0.03米。
二、出发台必须设有横式和竖式的仰泳出发握手器,高出水面0.30~0.60米。横握手器与水面平行,竖握手器与水面垂直。握手器应与池壁在同一垂直面上,不得突出池壁之外。
第四条 召回线与仰泳转身标志线
二、仰泳转身标志线:仰泳转身标志线为横跨游泳池的旗绳。旗绳两端固定在离游泳池两端5米的柱子上,高出水面1.80米。标志旗必须固定在标志线上,规格为底边0.20米、两斜边0.40米的三角形;标志旗之间的距离为0.25米(图3)。
14
更多推荐
运动员,出发,转身,动作,泳道,游泳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