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富康车老款车-大奔价格多少钱一台
2023年11月19日发(作者:马6多少钱)
行
业
报
告
行
业
深
度
报
告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电气设备
2021年11月09日
行业深度报告
美国电车迎拐点,全球增长第三极
强于大市(维持)
?
平安观点:
行情走势图
? 美国电动车重回升势,特斯拉占据半壁江山:美国电动车2011年销量1.8
万辆左右,2020年为33.2万辆,复合增速38%。2018年受到爆款车型
Model 3上市的带动,全年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83%;特朗普上台后并未
给予新能源汽车实质上的补贴支持政策,导致18-20年电动车销量处于停
滞状态;拜登政府领导下新能源车的发展重回正轨,21年1-9月销量达到
42万辆,同比翻倍以上。目前美国电动车渗透率约4%,落后于中欧市场,
其中EV车型占比70%以上。随着新车型的陆续上市,美国新能源车市场
多样化趋势渐强,集中度下降,21年1-8月CR10占比76%,较20年下
降5pct,其中Model 3+Y合计占比45%,下降11pct;福特野马Mach-E、
相关研究报告
吉普Wrangler、大众ID.4等新车型表现亮眼,供给端产品的增加有望打
破特斯拉在美国的垄断地位,销量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分散。
《行业深度报告*电力设备*如何看待石
墨化的供需缺口和盈利弹性?》
2021-10-22
? 产品供给周期来临,2030年销量有望达900万辆:福特规划2030年电
《行业深度报告*电力设备*风电机组:格
动化率达到40%,通用在2035年实现轻型车零排放,2021年后主机厂
局变迁,成本要素凸显》 2021-10-14
《行业深度报告*电力设备*分散式风电:
纷纷推出新的电气化车型,美国市场迎来新一轮新品周期。新车型当中
蓄势待发,潜力巨大》2021-09-02
EV产品占比较高,且多为大电池、大扭矩的中大型车,多家车企推出电
《行业深度报告*电力设备*逐鹿“硬科
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动皮卡抢占细分市场;在续航方面,新车型EPA工况下最高续航超过
2021-08-31
800km,SUV单车带电量最高接近100kWh,皮卡在100-200kWh之间;
在动力性能方面,SUV车型最大扭矩在400-850Nm之间,而皮卡最大扭
证券分析师
矩超过1000Nm;在价格方面,部分车型补贴后价格已经逼近甚至低于燃
朱栋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油版价格。在政策支持和供给周期的推动下,预计21年美国电动车销量
S1
达66万辆,同比翻倍,渗透率4%;2025年销量354万辆,渗透率20%;
************
*********************.cn
2030年销量900万辆,实现50%的中期渗透率目标,2020-2030年十年
皮秀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复合增速39%,美国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新的增长动能。
S1
************
? 碳排放+积分政策趋严,政策回暖利好新能源:拜登上台后,先后出台了
*******************.cn
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1)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目
王霖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标。2020年拜登在竞选提案中首次提出2026年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S1
到25%的目标,之后在2021年8月再次追加2030年渗透率达到50%的
*********************.cn
研究助理
目标。2)通过税收抵免的方式进行购置补贴,补贴力度和补贴时间加大
和延长。2021年5月提议将美国电动车单车补贴上限由7500美元提高至
王子越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1.25万美元,并取消了20万辆以内得到补贴的限制,税收减免优惠将在
S1
美国电动车渗透率超过50%之后,在三年内逐步取消。3)基础设施建设
***********************.cn
同步跟进。众议院正式通过1.2万亿基建法案,拟投入75亿美元建设充
电站。此外,美国轻型车碳排放目标值趋严,进一步加大了车企的减排压
力,同时新能源汽车加权乘数的延续鼓励车企生产零排放汽车,加快新能
源汽车的渗透。
? 动力电池绑定日韩,本土产能建设加快推进:随着高电量车型的增加和续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航里程的提升,美国电动车平均带电量持续提升,2011年单车带电量仅22kWh,总装机量0.4GWh;2020年带电量超60kWh,
总装机量近19GWh;预计2025年单车带电量达到85kWh,总装机量超过300GWh。20年美国本土电池产能59GWh,占
全球总产能的8%,2025年规划产能超过400GWh,其中LG/SKI分别达到140/159GWh。目前美国市场实现装车的动力电
池企业仅10家,近三年松下+LG合计市占率高达90%-95%,整体呈现寡头垄断格局,预计随着整车端优质供给的陆续上市
以及电池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电池集中度或将下降,韩系电池厂商的份额有望提升。美国动力电池市场经历了从日韩进口
到本地供应的转变,未来电池制造环节的本土化将成为长期发展的趋势。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美国市场在Pack环节已实现大
部分的本土化生产,在电芯环节本土化生产率在逐步提升,在电池材料环节本土化制造能力则相对薄弱,未来有望吸引更多
电池材料企业本地建厂以提升本土化制造比率。
? 投资建议: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政策的反复和连续两年的销量停滞,伴随政策的回暖和本土主机厂新车型的推出,美
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重回高增长。在全球大力提倡碳中和、电动化产业竞争和博弈加大、本土化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关键零部
件加大保障等多重背景下,美国电动车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新一轮政策周期和供给周期,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成为全
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三极。我们建议关注:1)进入海外电池供应链的材料企业,强烈推荐当升科技、杉杉股份,推荐璞泰
来、新宙邦,关注中伟股份、中科电气、恩捷股份、星源材质。2)受益于电池技术升级的赛道和企业。关注4680电芯量产
带来的新材料用量提升的机会,建议关注贝特瑞、天奈科技、天赐材料、科达利。
? 风险提示:1)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政策风险: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延续到动力电池领域,若美国对电动车关键零部件设
置准入条款,可能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地的建厂或者进入本土车企的供应链。2)竞争激烈导致价格超预期下降的风险:补
贴持续退坡以及新增产能的不断投放,致使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降价压力,近年来投资的不断涌入所形成的新增产能,将在未
来一段时期加速洗牌。3)技术路线快速变化的风险:电池技术路线的快速转换可能带来固定资产大量减值的风险,预期回报
率较不稳定。正极材料和电池环节的技术迭代速度较快,如果不持续投入研发,有可能被后续企业弯道超车。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评级
当升科技 300073 96.58 0.85 1.72 2.44 3.40 113.8 56.2 39.5 28.4 强烈推荐
杉杉股份 600884 39.99 0.08 1.99 2.43 3.26 479.4 20.1 16.5 12.3 强烈推荐
璞泰来 603659 194.90 0.96 2.34 3.34 4.35 202.7 83.3 58.4 44.8 推荐
新宙邦 300037 134.60 1.26 3.30 4.77 6.08 106.8 40.7 28.2 22.2 推荐
中科电气 300035 38.08 0.26 0.54 1.02 1.41 149.3 70.6 37.4 27.0 未评级
贝特瑞 835185 182.50 1.02 2.64 3.81 4.96 179.1 69.0 47.9 36.8 未评级
天赐材料 002709 154.29 0.56 2.42 4.09 5.19 276.6 63.7 37.8 29.7 未评级
恩捷股份 002812 269.72 1.25 2.78 4.71 6.65 215.8 97.0 57.2 40.6 未评级
星源材质 300568 47.76 0.16 0.41 0.79 1.27 302.9 117.7 60.6 37.5 未评级
股票价格 EPS P/E
2021-11-08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0 2021E 2022E 2023E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注:未评级公司为一致预期。
wind wind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正文目录
一、 政策回暖+供给放量,美国电动车开启新一轮增势.............................................................................. 6
1.1 美国电动车迎拐点,特斯拉引领性能升级 ............................................................................................... 6
1.2 碳排放+积分政策趋严,拜登政府大力支持电动车发展 ............................................................................ 9
1.3 车企加快转型,爆款皮卡电动化引领新品周期 ...................................................................................... 12
二、 动力电池绑定日韩,本土产能建设加快推进..................................................................................... 15
2.1 电池供应链依赖日韩起步,日系份额高,韩系后劲足 ............................................................................ 15
2.2 制造环节本土化大势所趋,PACK到材料渐次推进 ................................................................................ 18
三、 投资建议 ......................................................................................................................................... 22
四、 风险提示 ......................................................................................................................................... 23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3/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1美国电动车销量 单位:万辆 .............................................................................................................. 6
图表2美国电动车渗透率低于中欧 ................................................................................................................. 6
图表3美国电动车EV占比较高(21年1-9月) ............................................................................................. 6
图表4美国新能源汽车分车型销量结构 单位:辆 .......................................................................................... 7
图表5202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结构 ................................................................................................................ 7
图表621年1-8月美国电动车销量结构.......................................................................................................... 7
图表7美国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 8
图表8美国电动车单位电耗下降..................................................................................................................... 8
图表9美国电动车电机功率提升..................................................................................................................... 8
图表10美国电动车百公里加速下降 .............................................................................................................. 8
图表11ZEV积分计算方法........................................................................................................................... 9
图表12特斯拉监管积分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 9
图表13ZEV积分比例要求........................................................................................................................... 9
图表14加州ZEV积分规则.......................................................................................................................... 9
图表15美国重要新能源汽车政策 ............................................................................................................... 10
图表16不同政府时期碳排放标准对比 单位:g/mi ......................................................................................11
图表17不同国家低/零排放汽车产量加权乘数对比 ........................................................................................11
图表18海外主流车企电动化转型规划......................................................................................................... 12
图表192021年及以后美国新上市电动车型统计.......................................................................................... 12
图表20美国皮卡销量 单位:万辆 ............................................................................................................ 14
图表212020年美国汽车销量排名 单位:万辆.......................................................................................... 14
图表222021-2022年美国重点EV车型对比 ............................................................................................... 14
图表23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单位:万辆 ........................................................................................... 15
图表24美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预测 ............................................................................................................... 15
图表25美国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千辆,整车销量口径) .............................................................................. 16
图表26美国动力电池装机格局(GWh,电池装机口径) ............................................................................. 16
图表272010-2020年美国动力电池-车企配套关系 单位: 16
图表28松下美国动力电池装机结构 ............................................................................................................ 17
图表29LG化学美国动力电池装机结构....................................................................................................... 17
图表30美国电动车型上市时间及配套电池厂商情况..................................................................................... 17
图表312010-2020年美国电动车产业链各环节生产地域分布情况 单位:MWh ........................................... 18
图表32美国市场电池PACK生产地域情况 单位:GWh ............................................................................ 19
图表33美国市场电池PACK生产企业情况 单位:GWh ............................................................................ 19
4/ 24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图表34近三年美国动力电芯本土化生产率显著提升 单位: 19
图表352020年美国动力电池产能全球占比8%........................................................................................... 20
图表36美国动力电池产能情况 单位: 20
图表37美国矿产资源和电池材料本土储备和产能情况 ................................................................................. 22
图表38中国电池材料企业深度介入海外电池厂商供应链 .............................................................................. 22
图表39推荐标的盈利预测与评级 ............................................................................................................... 23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5/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一、 政策回暖+供给放量,美国电动车开启新一轮增势
1.1 美国电动车迎拐点,特斯拉引领性能升级
美国新能源车重回高增长。美国电动车市场起步于2010年左右,2011年销量1.8万辆左右,2020年为33.2万辆,复合增
速38%。2018年受到爆款车型Model 3上市的带动,全年电动车销量同比17年增长83%,其中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25%;
特朗普上台后并未给予新能源汽车实质上的补贴支持政策,导致18-20年连续三年电动车销量处于30-40万区间上下波动,
整体销量处于停滞状态。拜登政府领导下新能源车的发展重回正轨,除特斯拉外,美国本土车企也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的转
型,在政策和供给端的共振下,美国新能源车拐点向上,重回高增长。21年1-9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42万辆,同比翻
倍以上增长。
图表1 美国电动车销量 单位:万辆
4590%
4080%
3570%
3060%
PHEVEV
EV占比(右)
2550%
2040%
1530%
1020%
510%
00%
资料来源:marklines、ANL、平安证券研究所
美国纯电占比较高,渗透率落后于中欧。与中欧相比,美国电动车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渗透率远远落后于中欧。在政策的支持和供给的放量助推下,中欧电动车渗透率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21年1-9月欧洲
/中国/美国渗透率接近16%/12%/3.5%,其中9月单月已接近23%/18%/4.5%,美国仍远落后于中欧市场。在中欧市场的刺
激下,美国电动车渗透率有望加速向上。
2)EV销量占比较高。中国纯电车型较多,高中低端车型兼具,美国特斯拉占比较高,因此两国EV销量占比较高,21年
1-9月两国EV占比分别达到83%/74%;欧洲混动车型需求较大,同时传统主机厂借助插电车型实现电动化过渡,因此插电
车型占比相对较高。从车企后续推出的新车型来看,美国市场EV占比仍将维持高位,结构更加接近中国市场。
图表2 美国电动车渗透率低于中欧 图表3 美国电动车EV占比较高(21年1-9月)
16%
14%
12%
10%
8%
6%
4%
2%
0%
中国欧洲美国
PHEVEV
100%
80%
60%
40%
20%
0%
资料来源:、中汽协、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中汽协、平安证券研究所
Marklines Marklines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6/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特斯拉引领美国市场,车型多样化趋势渐强。从2010年开始,雪佛兰Volt和日产聆风揭开美国电动车快速增长的序幕,2017
年三季度Model 3上市以及2020年上半年Model Y的销售分别引领了美国市场新一轮的放量。2020年之后,随着新车型
的陆续上市,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多样化趋势渐强,集中度下降。20年CR10销量占比81%,其中Model 3+Y合计占比56%;
21年1-8月CR10占比76%,下降5pct,其中Model 3+Y合计占比45%,下降11pct;福特野马Mach-E、吉普Wrangler、
大众ID.4等新车型表现亮眼,供给端产品的增加有望打破特斯拉在美国的垄断地位,销量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分散。
图表4 美国新能源汽车分车型销量结构 单位:辆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ANL
图表5 202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结构 图表6 21年1-8月美国电动车销量结构
Pacifica
1%
现代Ioniq
2%
奥迪e-tron
2%Model S
3%
日产聆风
3%
丰田普锐
Model X
斯
4%
4%
其他
19%
Model 3
32%
其他
24%
Model Y
26%
雪佛兰Bolt
6%
Model Y
24%
Model X
2%
日产聆风
Model 3
4%
大众ID.4
19%
3%
吉普
丰田RAV4
Wrangler
丰田普锐
3%
3%
Mustang
雪佛兰Bolt
斯
Mach-E
6%
5%
6%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Marklines Marklines
产品持续升级,性能不断提升。美国电动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持续的产品升级,主要体现在续航、电耗、电机功率和加速
等方面,而特斯拉对于电动车市场整体性能的拉动较为明显。
1)在续航方面,美国EV车型平均续航里程由2010年的70英里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接近300英里(480km,EPA工况),
其中2013年Model S和2018年Model 3的放量对平均续航里程的提升有较大的贡献,21年及之后新上市的纯电车型也基
本以300英里为基准。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7/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2)在电耗方面,美国EV车型百英里电耗由2010年的34kWh下降至2020年的约29kWh,其中2016年电耗上升主要由
于Model X和宝马X5等SUV车型销量提升,2020年插电车型电耗上升主要由于大型SUV销量占比的提升。
3)在电机功率方面,美国EV车型电机功率由2011年约80kW提升至2020年的约300kW,而20年非特斯拉车型的平均
电机功率仅为180kW;PHEV车型的电机功率基本维持在90kW左右。
4)在加速方面,美国EV车型百公里加速由2011年的超10s下降至2020年的低于5s,而20年非特斯拉车型的平均百公
里加速高于6s。
图表7 美国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 图表8 美国电动车单位电耗下降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
ANL ANL
图表9 美国电动车电机功率提升 图表10 美国电动车百公里加速下降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
ANL ANL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8/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1.2 碳排放+积分政策趋严,拜登政府大力支持电动车发展
ZEV积分是美国典型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之一。ZEV零排放计划是加州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它确定了车企
每年应达到的零排放积分,企业可以通过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18年开始将HEV排除在外)和向其他企业购买积分
的方式完成目标,未完成目标的企业将面临5000美元/分的罚款;特斯拉通过出售监管积分实现可观收入,19/20/1-3Q21
分别达到5.9、15.8、11.5亿美元。加州ZEV计划独立于联邦政府出台的政策,目前美国已有12个州加入该计划,同时ZEV
也成为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制定新能源积分政策的范本。
图表11 ZEV积分计算方法 图表12 特斯拉监管积分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平安证券研究所
CARB
单车积分存在上限,积分比例不断提升。在现有ZEV政策法规下,新能源车型获得的积分与续航里程具有正相关关系,纯
电车型的积分上限为4分,插电车型为1.1分,与此同时,积分比例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2021年积分比例要求为12%,
2025年计划达到22%,年均提升2.5%。在单车积分存在上限且积分比例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政策对零排放汽车的生产数
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表13 ZEV积分比例要求 图表14 加州ZEV积分规则
25%
20%
15%
14.5%
12.0%
9.5%
车型 续航里程(R,英里) 单车积分
<50 0
EV乘用车 50~350 0.01*R+0.5
>350 4
<10 0
PHEV乘用车 10~80 0.01*R+0.3
>80 1.1
22.0%
19.5%
17.0%
10%
5%
0%
4.5%
7.0%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CARB CARB
拜登政府大力扶持,将新能源发展拉入正轨。拜登上台后,立即纠正特朗普时期对待新能源汽车的消极政策,签署行政命令
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主要体现在:
1)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目标。2020年拜登在竞选提案《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计划》中首次提出2026年美国新能
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之后在2021年8月再次追加2030年渗透率达到50%的目标,对美国电动车市场的中长期
发展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引。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9/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2)通过税收抵免的方式进行购置补贴,补贴力度和补贴时长空前。2021年5月参议院财政委员会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
案》提案中,将美国电动车单车补贴上限由7500美元提高至1.25万美元,并取消了20万辆以内才能获得正常补贴的限制,
税收减免优惠将在美国电动车渗透率超过50%之后,在三年内逐步取消。8月份拜登重申对清洁能源法案的支持,并且从侧面将补
贴政策延续至2030年。11月6日白宫发布声明,相关政策将于11月15日-21日进行众议院投票表决,若能通过将由总统签署行
政命令正式生效,我们认为法案的投票形势较为乐观。
3)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进。美国较早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特定数量的充电桩和充电网络目标;21年11月众议院正式通过1.2
万亿基建法案,拟投入75亿美元建设充电站,以完善全国的电动车充电网络,同时加大公共领域的电动车采购力度。众议院通过
后,基建法案的正式落地已无实质性障碍。
图表15 美国重要新能源汽车政策
2009年 2020年10月 2021年3月 2021年5月 2021年8月 2021年11月
领域
联邦法案 《基础设施计划》 拜登讲话
战略投资1740亿美元刺
规划 激电动车产业发展
《清洁能源革命和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清洁《重建美好未来
环境计划》 能源提案 法案》
2035年实现无碳
发电,2050年实现 金额,且扩大其适用范
100%的清洁能源
提高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围
在美国购置的电动车单
车补贴上限7500美元,
其中在美国本土组装的重申希望国会投票通过基建法
电动车,补贴上限提高消费者购买美国生产批准5月26号案;11月15日-21
至1万美元;由工会成电动车,可获得销售参议院财政委日进行众议院投
员生产的电动车,补贴回扣和税收优惠 员会通过的法票表决关于提高
上限提高至1.25万美案 电动车补贴上限
元;零售价超过8万美的提案
元不享受补贴
补贴低单车补贴金额2500
方式美元;带电量高于恢复全额电动汽车
和金税收抵免
额 税417美元,抵税上限
最低带电量5kWh,最
5kWh部分,每kWh抵
为7500美元
11月5日众议院
补贴入退坡期,前两个季度
退坡享受退坡前50%的补
机制 贴金额,后两个季度享
某车企电动车累计销
量超过20万辆后,进
受退坡前25%的补贴
金额,一年后无补贴
税收减免优惠将在美国
电动车渗透率超过50%
之后,在三年内逐步取
消
基建 部署超过50万个亿美元支持零排
在2030年底之前动汽车充电站,50
新的公共充电网点 放巴士,25亿美元
2026年新能源汽2030年新车
车渗透率达到运输车辆,推动20%中,50%是零
25%,确保100%
新销售的轻型、中括EV、PHEV
型车辆实现电动化 辆联邦车队电动化 和FCEV
2030年前建50万个
充电桩
75亿美元用于电
支持渡船
目标 校车电动化、公交排放汽车,包
计划更换5万辆柴油
100%电动化、65万
资料来源:美国国税局、白宫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碳排放标准趋严,零排放车型激励延续。美国汽车碳排放目标是由美国环保署(EPA)制定的针对轻型车油耗的一项约束政
策,车企通过每一车型碳排放实际值和标准值的差距获得正积分或者负积分,积分可以通过不同车企之间的交易、同一车企
不同车型之间的转移、向后结转(5年)或者借贷(3年)以弥补负积分,满足当年的碳排放要求,积分不足的车型将被禁
止销售。21年8月5日,EPA发布《乘用车和卡车温室气体排放法规》,提议在2026年之前设定严格的碳排放要求,加快
新车型油耗的下降速度。提案在两个方面有望加速零排放汽车的普及和渗透: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0/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1)碳排放目标值趋严。从奥巴马执政开始,政府针对汽车碳排放先后经历了三轮政策调整。2012年版本规划从2021年开
始,碳排放标准每年下降约5%,2025年之后轻型车平均碳排放要达到177g/mi;特朗普时期(2020年版SAFE)将年降
标准大幅降低至1.5%,2026年之后碳排放只需满足205g/mi;拜登政府恢复奥巴马时期的政策思路,在最新提案中(Proposal)
将2023年的碳排放降幅改为10%。2024-2026年降幅改为5%,预计到2026年标准达到171g/mi,其中乘用车和轻卡的
目标值分别达到142、199g/mi(销量假设50:50)。新提案进一步加大了车企的减排压力。
图表16 不同政府时期碳排放标准对比 单位:g/mi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EPA
2)新能源汽车加权乘数延续。EPA在2012年推出了针对先进技术的激励乘数,与欧洲、中国类似,美国在计算企业平均
碳排放时可以将电动车产量乘以加权乘数,降低企业平均碳排的同时鼓励零排放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推广。17-19年纯电和插
电的乘数分别为2/1.6,20-21年,每年分别下降0.25/0.15。8月份的新提案在2022-2025年延长EV、PHEV和FCV的加
权乘数,但同时设定上限以限制由此产生的减排损失的幅度,22-24年BEV乘数为2,PHEV乘数为1.6,26年以后乘数为
1,不再具有激励效应。激励乘数的延续促使车企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推动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
图表17 不同国家低/零排放汽车产量加权乘数对比
美国 中国 欧洲
年份
2017 2 1.6 5 3.5
2018 2 1.6 3 2.5
2019 2 1.6 3 2.5 2
2020 1.75 1.45 2 1.5 1.67
2021 1.5 1.3 2 1.4 1.33
2022 2 1.6 1.8 1.3 1
2023 2 1.6 1.6 1.2 1
2024 2 1.6 1.3 1.1 1
2025 1.75 1.45 1 1 1
2026 1 1 1 1 1
EV/FCEV PHEV EV/PHEV
油耗不高于碳排放小于
3.2L/100km 50g/km
资料来源:、、工信部、平安证券研究所
EPAEEA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1/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1.3 车企加快转型,爆款皮卡电动化引领新品周期
主流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美国本土车企加快电动化进程,福特规划2030年电动化率达到40%,通用在2035年实现轻型
车零排放,两大车企在2025年之前在电动化领域的投资高达300-400亿元,同时分别与SKI和LG成立电池合资公司布局
电池生产。另一方面,欧、日、韩系车企也加大美国市场的投入,大众规划2030年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是全电动车
型,本田2040年北美电动化率达到100%,现代在2025年之前向美国市场投资74亿美元布局电动化转型。
图表18 海外主流车企电动化转型规划
车企 规划
特斯拉 2030年实现年销量2000万辆
通用
福特
Stellantis
沃尔沃 2030年只生产电动汽车
大众 2030年公司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是全电动车型;2020-2024年在电动化领域投资达到330亿欧元
本田 2030年北美电动化率40%,2035年80%,2040年100%
戴姆勒 2025年纯电销量占比50%,2030年100%为纯电车型;2021-2025年在电气化领域投资超过700亿欧元
现代
奥迪 2021-2025年电动汽车预算达到350亿欧元
2040年实现碳中和,2035年轻型车实现零排放,2020-2025年,公司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将
达到350亿美元,全球推出超30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
2030年全球销量中40%为全电动车型,到2025年底将在包括IonBoost电池开发在内的电气化业务方面投
入超过300亿美元
2030年在美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超过40%
2025年电动车销量100万辆,占全球份额10%;2021-2025年向美国市场投资74亿美元,主要用于构建
电动汽车生产系统,加强生产设施建设
资料来源:、车企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Car and Driver
新车型集中上市,优质供给周期来临。2021年后各大主机厂纷纷推出新的电气化车型,美国市场迎来新一轮新品周期,轿
车、SUV、皮卡全面突进,优质供给有望刺激消费需求爆发。其中,大众、戴姆勒、通用、福特、现代起亚等传统主机厂车
型较多,
Rivian、Fisker、Lordstown、Lucid、Nikola等造车新势力也将陆续推出旗下新产品。新车型当中EV产品占比较大,单
车带电量普遍在70kWh以上,EPA续航普遍在300英里以上,大电池、长续航趋势明显。
图表19 2021年及以后美国新上市电动车型统计
集团 品牌 车型 种类 动力 (预计)起售价
Alfa Romeo Tonale SUV PHEV 50km 2021 $35,000
Stellantis
道奇 Challenger eMuscle 轿车 EV 800km 2024 $50,000
吉普 Wrangler SUV PHEV 17 40km 2021 $52,720
RAM 1500 EV 皮卡 EV 800km 2024 $45,000
奥迪
大众
大众
A6 e-tron 轿车 EV 640km 2023 $80,000
e-tron GT 轿车 EV 85 380km 2022 $100,945
Q4 e-tron SUV EV 77 400km 2022 $45,000
Microbus EV 110 544km 2023 $40,000
ID.8 SUV EV 77 584km 2023 $45,000
ID.4 SUV EV 77 400km 2021 $41,190
i8 M 轿车 PHEV 99km 2023 $160,000
宝马 宝马
i4 轿车 EV 81.5 480km 2022 $56,395
iX SUV EV 106.3 480km 2022 $84,195
EQS 轿车 EV 107.8 480km 2022 $96,000
戴姆勒 奔驰
EQG SUV EV 2024 $120,000
EQB SUV EV 66.5 400km 2023 $57,000
带电量续航里程上市
(kWh) (EPA) 时间
12/ 24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EQE 轿车 EV 90.6 480km 2023 $65,000
EQA SUV EV 66.5 400km 2022 $57,000
迈巴赫 EQS SUV EV 2023 $200,000
凯迪拉克
雪佛兰
Celestiq SUV EV 100 480km 2024 $90,000
Lyriq SUV EV 100 480km 2022 $59,995
Silverado EV 200 640km 2023 $50,000
Bolt EUV SUV EV 65 400km 2022 $33,995
Hummer EV 皮卡 EV 200 560km 2022 $79,995
GMC Hummer EV SUV EV 200 480km 2024 $79,995
Sierra EV 皮卡 EV 200 640km 2023 $55,000
F-150 Lightning 皮卡 EV 480km 2022 $39,974
福特
福特
林肯 Mark E SUV EV 98.8 640km 2022 $70,000
特斯拉 特斯拉
Rivian Rivian
Fisker Fisker Ocean SUV EV 480km 2022 $37,499
Lordstown Lordstown Endurance 皮卡 EV 2022 $52,500
Lucid Lucid Lucid Air EV 2021 $52,500
Nikola Nikola Badger 皮卡 EV 2022 -
Bollinger Bollinger B2 皮卡 EV 2021 $125,000
捷尼赛思 Electrified G80 轿车 EV 424km 2022 $60,000
现代
Escape SUV PHEV 14.4 59km 2021 $34,320
Mustang Mach-E SUV EV 488km 2021 $43,995
Cybertruck 皮卡 EV 480km 2022 $39,900
Roadster 轿车 EV 200 992km 2022 $200,000
R1S SUV EV 135 480km 2022 -
R1T 皮卡 EV 135 480km 2022 $73,000
Ioniq 5 轿车 EV 77.4 480km 2021 $45,000
现代起亚
Santa Fe SUV PHEV 12.4 50km 2022 $40,575
Tucson SUV PHEV 13.8 51km 2022 $35,000
起亚
本田 本田
丰田 丰田
日产 日产 Ariya SUV EV 63 480km 2021 $40,000
斯巴鲁 斯巴鲁 Solterra SUV EV 2022 $37,000
极星
吉利
沃尔沃
EV6 SUV EV 77.4 480km 2022 $45,000
Sorento SUV PHEV 2022 $41,000
Prologue SUV EV 100 480km 2024 $45,000
Clarity 轿车 PHEV 77km 2021 $34,415
bZ4X SUV EV 2022 $37,000
RAV4 Prime SUV PHEV 18.1 67km 2021 $29,715
Polestar Precept EV 640km 2023 $100,000
Polestar 2 轿车 EV 78 373km 2021 $61,200
C40 Recharge SUV EV 75 336km 2022 $59,845
XC40 Recharge SUV EV 75 333km 2021 $55,085
皮卡
轿车
轿车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通用
资料来源:、车企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Car and Driver
皮卡为美国重要车型,Cybertruck、福特F系列引领电动化浪潮。皮卡为美国汽车市场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2020年美国
皮卡销量达到293万辆,同比下降5.8%,占美国轻型车销量比例约20%;美国轻型车销量前三甲福特F系列、雪佛兰
Silverado
和RAM皆为皮卡车型,且旗下最畅销的F-150、Silverado1500和RAM1500将分别于22-24年推出电动版。此外,新势力车型
Cybertruck、Rivian R1T、Lordstown Endurance、Nikola Badger、Bollinger B2也将相继推出抢占电动皮卡市场。我们认为皮卡
在美国市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单一车型对电动车增量的贡献将比较显著。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3/ 24
25%350
20%
15%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20 美国皮卡销量 单位:万辆 图表21 2020年美国汽车销量排名 单位:万辆
销量占轻型车比例(右)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福
特
系
列
10%
5%
雪
佛
兰
RAM
丰丰
田田
本
田
凯
美
瑞
RAV4
F
CR-V
Silverado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GCBC GCBC
美国纯电车以大电池、大扭矩为特色。以2021-2022年即将上市的重点车型来看,EV车型多为大电池、大扭矩的中大型车,
在车身大小和动力性能方面与中欧市场有明显区别。在续航方面,EPA工况下最高续航超过800km,SUV单车带电量最高
接近100kWh,皮卡在100-200kWh之间;在动力性能方面,多款车型都有两台电机以上的配置,SUV车型最大扭矩在
400-850Nm之间,而皮卡最大扭矩超过1000Nm,百公里加速最快低于3s。在价格方面,部分车型价格已经逼近甚至低于
燃油版价格;以福特F-150为例,燃油版指导价为2.93万美元,纯电版起步价为4万美元,考虑7500美元补贴,则购买
价为3.25万美元,与燃油车型只有3000美元的差距;若补贴提升至1.25万美元,则购买价只需要2.75万美元,低于燃油
版价格;在政策补贴的支持下,部分车型性价比突出,对销量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图表22 2021-2022年美国重点EV车型对比
车型 外观 配置
特斯拉
Cybertruck
单电机后驱 402 6.5 39900
双电机全驱 483 4.5 49900
三电机全驱
续航(EPA,最大功最大扭矩百公里电池容量价格(美
km)
率(kW) (Nm) 加速 (kWh) 元)
804 2.9 69900
386 318 1050 39974 单电机标准版
福特F-150
Lightning
双电机拓展版
Rivian R1T
四电机拓展版 640 588 1120 3 180 -
Hummer
EV
Mustang
Mach-E
双电机EV2 79995
双电机EV2X 89995
三电机EV3X 99995
三电机顶配 560 735 1356 3 200 112595
标准续航后驱 435 190 415 5 75.7 43995
标准续航全驱 435 190 565 6 75.7 48700
长续航后驱 483 210 415 5.5 98.8 51500
14/ 24
四电机标准版 483 588 1120 3 135 73000
483 420 1050 4.3 52947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长续航全驱 483 248 565 6.5 98.8 61000
GT全驱 378 324 830 3.5 98.8 66000
资料来源:、车企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Car and Driver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预计203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达到900万辆。在政策的支持和供给周期的推动下,预计21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6
万辆,同比翻倍,渗透率4%;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54万辆,渗透率20%;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实现
50%的中期渗透率目标,2020-2030年十年复合增速39%,美国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新的增长动能。
图表23 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单位: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右)同比(右)
1000120%
900
800
700
600
50040%
400
300
200
100
0-40%
900
774
666
555
445
210
282
354
100%
80%
60%
20%
0%
-20%
19
36
32
33
66
136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Marklines
二、 动力电池绑定日韩,本土产能建设加快推进
2.1 电池供应链依赖日韩起步,日系份额高,韩系后劲足
预计2025年美国动力电池需求超300GWh。随着高电量车型的增加和续航里程的提升,美国电动车平均带电量处于持续提
升的状态,2011年单车带电量仅22kWh,总装机量0.4GWh;2020年带电量大幅提升至60kWh以上,总装机量近19GWh。
预计随着更高电量的乘用车和大电量皮卡车型的推出,单车带电量将继续提升。预计2025年单车带电量达到85kWh,总装
机量超过300GWh。
图表24 美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预测
3509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0.4
16.5
17.5
18.9
43
102
168
234
装机量(GWh)单车带电量(kWh,右)
301
0.9
2.7
3
3.6
6
7.6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ANL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5/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LG、AESC起步最早,松下后来居上占据美国市场80%的份额。在美国电动车市场起步的2011年,LG化学和AESC分
别通过搭载通用Volt和日产聆风进入美国市场。松下2012年通过特斯拉Model S开始起量,2013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动力
电池厂商,2018年伴随Model 3的爆发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目前美国市场实现装车的动力电池企业仅10家,
近三年松下+LG合计市占率高达90%-95%,剩余企业为三星SDI、SKI、AESC、GS汤浅、东芝、Blue Energy、A123、
Li-tec。整体来看,美国动力电池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主要由于爆款车型较为集中,日韩企业占据绝对份额;预计随着
整车端优质供给的陆续上市以及电池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电池集中度有望下降,但头部企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图表25 美国动力电池装机格局(千辆,整车销量口径) 图表26 美国动力电池装机格局(GWh,电池装机口径)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
ANL ANL
松下LG车型配套广泛,其他厂商客户较为单一。作为前两大供应商,松下和LG在美国拥有较为广泛的客户基础,松下客
户包括特斯拉、丰田、本田、福特、奥迪等,LG客户包括通用、福特、现代、奥迪等。除此之外,其他电池厂商对单一客
户的依赖比较明显,如三星主要供应宝马、AESC唯一供应日产聆风。
图表27 2010-2020年美国动力电池-车企配套关系 单位:MWh
资料来源:
ANL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6/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韩系厂商更具增长潜力,未来市占率有望提升。尽管松下客户较多,但对特斯拉的依赖有加强趋势,近三年来特斯拉在其出
货中的占比超过95%。除特斯拉外,松下对其他车企的供货多为早期车型,近年来新上市车型更多选用了韩系厂商的电池。
考虑到韩系厂商在美国工厂的扩产更加激进、与本土车企加强合资绑定,并且LG也已经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我们认为韩系
厂商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将会提升。
图表28 松下美国动力电池装机结构 图表29 LG化学美国动力电池装机结构
其他本田奥迪福特丰田特斯拉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其他福特现代奥迪通用
71%
98%
89%96%
82%
87%
92%
91%
95%
96%
100%
90%
80%
70%
60%
50%
100%
90%
88%
85%
86%
91%
83%
40%
30%
47%
44%
20%
10%
0%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ANL ANL
图表30 美国电动车型上市时间及配套电池厂商情况
电池厂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通用Volt通用Spark通用Bolt现代Ioniq捷豹I-Pace奥迪e-tron福特Focus凯迪拉克ELR
上市时间
现代SonataSmart ED凯迪拉克CT6奥迪Q5Polestar 1
克莱斯勒Pacifica沃尔沃XC90现代KonaPolestar 2
沃尔沃S90保时捷Taycan奥迪A8
沃尔沃XC60林肯Aviator吉普Wrangler
现代Ioniq
PHEV
福特Mustang
Mach-E
LG化学
宝马Active E菲亚特500e宝马i3宝马X5宝马3系大众e-golf捷豹路虎MINI Cooper SE
三星SDI
宝马i8宝马7系宝马5系宝马X3
MINI Countryman
SE
起亚Optima奔驰B-Class起亚Soul奔驰S550起亚Niro
奔驰GLC奔驰GLE
350e550e
Niro PHEV
本田Clarity奥迪A3奔驰B-Class特斯拉Model Y
特斯拉Model 3丰田RAV4大众e-golf
沃尔沃V60
SKI
奔驰
C350We
特斯拉福特Fusion特斯拉斯巴鲁
Model SEnergiModel XCrosstrek
松下梅拉
丰田普锐斯保时捷卡宴
福特C-Max
Energi
本田Fit东芝
保时捷帕拉丰田普锐斯
Prime
GS汤浅三菱I三菱欧蓝德
AESC日产聆风
Blue Energy本田Accord
A123通用Spark
Li-tecSmart ED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ANL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7/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2.2 制造环节本土化大势所趋,PACK到材料渐次推进
美国提升电池本土化制造能力。从2010年开始,美国动力电池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日韩进口到本地供应的转变,在政
府的大力推动下,电池制造环节的本土化将成为长期发展的趋势。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美国市场在Pack环节已实现大部分
的本土化生产,在电芯环节本土化生产率在逐步提升,在电池材料环节本土化制造能力则相对薄弱,未来有望吸引更多电池
材料企业本地建厂以提升本土化制造比率。
图表31 2010-2020年美国电动车产业链各环节生产地域分布情况 单位:MWh
资料来源:
ANL
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根据美国先进电池联盟(FCAB)发布的锂电蓝图规划,2020年电池包成本为143美元/kWh,美国近
期目标是到2025年,开发新的电芯设计方案,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开发统一用于国防、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应用的电池尺寸,
电芯成本降至60美元/kWh;长期目标是到2030年开发出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实现电池包成本再降低50%。
? PACK
目前美国PACK行业本土化制造比率已经接近90%,生产厂商主要包括传统电池厂、特斯拉和宝马等主机厂、博世等第三
方企业,特斯拉采购松下电芯自行设计和生产PACK,在该领域占据了美国市场绝对的主导地位;通用、起亚、日产等车企
则交由电池厂生产。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8/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32 美国市场电池PACK生产地域情况 单位:GWh 图表33 美国市场电池PACK生产企业情况 单位:GWh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
ANL ANL
? 电芯
日韩企业纷纷建厂,本土化生产率逐步提升。在特斯拉与松下的合资工厂Gigafactory1投产以前,美国本土的电芯生产比
例较低,特斯拉的电芯主要依靠日本进口。2018年随着超级工厂电池产能的释放以及Model 3产能瓶颈的突破,电芯生产
的本土化率大幅提升,2020年超过70%;而进口来源主要为日韩厂商在本土工厂、欧洲波兰和匈牙利的工厂等。随着韩国
电池厂加大美国市场的产能建设,美国动力电芯的本土制造化比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表34 近三年美国动力电芯本土化生产率显著提升 单位:GWh
资料来源:
ANL
日韩厂商加大与本土车企的合作,合资+独资产能齐头并进。目前在美建厂或计划建厂的主流大型电池企业主要包括LG化
学、三星SDI、SKI和松下等,同时特斯拉计划自建电池产线。2020年美国本土电池产能仅59GWh,占全球总产能的8%;
根据各家电池厂商的计划,2025年美国动力电池规划产能超过400GWh,能够满足约500万辆的装车需求。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9/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35 2020年美国动力电池产能全球占比8%
资料来源:
FCAB
? 松下:松下计划投资1亿美元,将合资工厂Gigafactory 1产能提升10%至39GWh,未来或将进一步提升至50GWh
以上;同时在未来五年内将供给特斯拉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并在22-23年期间交付无钴电池,4680原型电池最
早将于2021年开始交付。
? LG化学:LG是最早在美国建厂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密歇根独资工厂产能将持续扩充。此外,LG在2019年与通用
在俄亥俄州Lordstown 合资建设
Ultium Cells LLC工厂,并于21年4月在田纳西州Spring Hill再投资23亿美元建设双方
在美的第二座工厂,合资工厂规划产能各35GWh;21年10月与Stellantis规划成立合资公司,在美工厂规划40GWh。2025
年之后,LG在美国的电池产能预计将超过140GWh。
? 三星SDI:三星SDI宣布与Stellantis将在美国组建一家合资工厂,初始年产能为23GWh,未来或增至40GWh,这也
将是三星在美的首个电芯工厂,后续或将独资建厂。
? SKI:SKI在美国的第一座工厂于19年一季度开始建设,产能9.8GWh,预计22年一季度投产;第二座工厂于20年
三季度开始建设,预计23年一季度开始出货。此外,SKI计划与福特共同投资114亿美元设立两座工厂,规划总产能
达到129GWh。到2025年,SKI规划在美总产能超过150GWh。
? 特斯拉:特斯拉自制4680电池将用于自供以及向其他车企外供,预计2022年进入量产阶段,产能达到100GWh。弗
里蒙特工厂将用于小规模试制,德州工厂预计将用于大规模生产,欧洲和中国工厂也将自建4680产线或与当地的电池
厂商进行合作生产。
图表36 美国动力电池产能情况 单位:GWh
电池厂 工厂 股权
密歇根工厂 独资 10 20 20 20 20 20 30
LG化学
俄亥俄工厂 合资(通用)
田纳西工厂 合资(通用) 10 20 35
待定 合资(Stellantis) 20 40
三星SDI 待定 合资(Stellantis)
SKI 佐治亚1号工厂 独资 9.8 9.8 9.8 9.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10 20 30 35
23
20/ 24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佐治亚2号工厂 独资 11.7 15 20
Blue Oval City 合资(福特) 43
BlueOvalSK 合资(福特) 43 86
松下 内华达工厂 合资(特斯拉) 35 39 39 39 44 49 54
特斯拉
合计 45 59 60 90 137 238 417
弗里蒙特工厂 独资 1 1 1 1 1
德州工厂 独资 10 20 30 40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平安证券研究所
? 电池材料
锂电材料环节相对薄弱,本土产能有限。与电芯环节相比,电池材料本土化生产率更低,除了少数电池材料厂跟随日韩电池
客户在美国当地建厂投放部分产能外,绝大多数电池材料依赖进口,并且短期内这一局面难以改变。
? 矿产资源:根据FCAB发布的国家锂电蓝图审查数据显示,美国本土的锂、镍、钴资源储备较少,锰资源相对丰富。
美国计划到2025年,与合作伙伴/同盟国建立上游原材料供应体系,支持美国本土研发和开矿工作,并且制定相关政
策;到2030年,开发出不含钴和镍的锂电池,并且整合资源回收。
? 正极材料:美国在正极材料基础研发方面实力雄厚,3M公司和阿贡实验室掌握三元材料核心专利,但美国企业缺乏大
规模量产能力,主要通过出售专利授权赚取利润。巴斯夫在美国市场布局较早,2012年在俄亥俄州投建美国第一座正
极材料工厂,2018年在密歇根州投建第二座正极材料厂,并将两座工厂合并成立美国巴斯夫户田,客户主要为松下和
特斯拉。美国计划2025年量产低钴或无钴正极材料,2030年制造无钴和无镍的正极材料。
? 负极材料:负极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2019年美国负极产能全球占比约为10%。美国本土企业主要聚焦于下一代硅基
负极的研发和生产:安普瑞斯在2012年设计和演示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容量硅纳米线负极以及制造技术,2018年
完成硅纳米线负极生产线的制备并投入中试生产,并且与特斯拉展开合作;Group 14科技公司于21年4月宣布其位
于华盛顿的首个锂电硅碳负极材料工厂正式上线,年产量120吨,可直接替代传统石墨负极。
? 电解液:电解液对于运输距离和供应商的响应速度有一定要求,因此部分材料厂已经在美国建厂或者正在推进建厂计
划,2019年美国电解液产能全球占比约为2%。日本三菱化学在田纳西州有2万吨的电解液产能,主要配套特斯拉超
级工厂;韩国Enchem计划在美国佐治亚州杰克逊县投资超过6000万美元建设两座电解液工厂,以满足SKI等北美
电池客户产能扩充的需求;天赐材料计划在美设立电解液生产中心,直接供应特斯拉。
? 隔膜:隔膜是美国少数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细分领域之一,2019年美国隔膜产能全球占比约为6%,干法隔膜厂商
Celgard在2015年被日本旭化成收购,其在北卡罗来纳州拥有两处生产基地。
? 其他:天奈科技计划在内华达州设立全资子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建立8000吨新型导电浆料。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1/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37 美国矿产资源和电池材料本土储备和产能情况
环节 资源结构/材料产能结构(2019) 本土产能/企业
锂 美国储量75万吨,全球占比3.6%
钴 美国储量5.3万吨,全球占比0.7%
镍 美国储量10万吨,全球占比0.1%
锰 美国储量2.3亿吨,全球占比17.7%
正极 美国1%,中国42%,日本33%,韩国15%,其他9% 巴斯夫户田、Redwood Materials
负极 美国10%,中国65%,日本19%,韩国6% 安普瑞斯、Group 14、Sila Nano
隔膜 美国6%,中国43%,日本21%,韩国28%,其他2% 旭化成Celgard
电解液 美国2%,中国65%,日本12%,韩国4%,其他17%
其他 新型导电剂 天奈科技(规划)
三菱化学、Enchem(规划)、天赐材料
(规划)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BNEFFCAB
国内电池材料企业受益程度更高。总体来看,由于美国前期政策的摇摆,主流电池和电池材料企业优先选择在电动化转型更
加坚决的欧洲市场进行产能建设和布局,但随着美国对电动化转型的态度进一步明确,对电池供应链的重视程度空前,产业
链企业在美国本土建厂的动作也会加快。美国电动车产业链的独立自主政策利好日韩电池厂,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开
拓或面临政策风险;另一方面,美国本土电池材料产能缺乏,供应链不成熟,初期产线建设成本较高,中短期内仍然要依赖
于对日韩电池厂渗透较为深入的中国电池材料企业,尤其是进入韩系电池厂的国内电池材料企业将受益于美国电动车市场的
放量。
图表38 中国电池材料企业深度介入海外电池厂商供应链
LG化学 三星SDI SKI 松下 特斯拉
正极 天津巴莫、中伟股份、格林美 芳源股份 中伟股份、芳源股份
负极 璞泰来、贝特瑞 中科电气 贝特瑞 贝特瑞
隔膜 星源材质、恩捷股份 恩捷股份
电解液 天赐材料
其他 科达利、诺德股份 科达利 诺德股份 科达利
杉杉股份、璞泰来、
贝特瑞、翔丰华
新宙邦、天赐材料、 新宙邦、
国泰华荣 国泰华荣
中伟股份、 当升科技、
格林美 贝特瑞
恩捷股份、
星源材质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平安证券研究所
三、 投资建议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政策的反复和连续两年的销量停滞,伴随政策的回暖和本土主机厂新车型的推出,美国新能源汽
车市场重回高增长,2021年销量规模有望翻倍。在全球大力提倡碳中和、电动化产业竞争和博弈加大、本土化生产能力持
续提升、关键零部件加大保障等多重背景下,美国电动车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新一轮政策周期和供给周期,渗透率有望
快速提升,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三极。在投资方面,我们建议关注:
1)进入海外电池供应链的材料企业。随着美国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做大,本土车企自建电池产能或者与日韩电池厂通过合
资深度绑定将成为发展趋势,中国电池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面临政策风险。另一方面,美国电池材料产能缺乏,中短期内仍需
依赖进口;中国电池材料企业已经融入全球电池供应链,将受益于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关注进入海外电池供应链的
材料企业,强烈推荐当升科技、杉杉股份,推荐璞泰来、新宙邦,关注中伟股份、中科电气、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2/ 24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2)受益于电池技术升级的赛道和企业。纵观美国新能源汽车十年的发展历程,续航里程的持续提升和耗电量不断下降的背
后是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迭代和升级。特斯拉自产的4680电芯将圆柱电池的性能提升至更高水平,带动了其他电池企业对
4680电池产能的布局,同时有望带动硅基负极、新型导电剂和LIFSI等相关材料用量的提升。建议关注贝特瑞、天奈科技、
天赐材料、科达利。
图表39 推荐标的盈利预测与评级
股票价格 EPS P/E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评级
当升科技 强烈推荐
杉杉股份 强烈推荐
璞泰来 推荐
新宙邦 300037 134.60 1.26 3.30 4.77 6.08 106.8 40.7 28.2 22.2 推荐
中科电气 未评级
贝特瑞 未评级
天赐材料 未评级
恩捷股份 002812 269.72 1.25 2.78 4.71 6.65 215.8 97.0 57.2 40.6 未评级
星源材质 未评级
2021-11-8 2020A 2021E 2022E 2023E 2020A 2021E 2022E 2023E
300073 96.58 0.85 1.72 2.44 3.40 113.8 56.2 39.5 28.4
600884 39.99 0.08 1.99 2.43 3.26 479.4 20.1 16.5 12.3
603659 194.90 0.96 2.34 3.34 4.35 202.7 83.3 58.4 44.8
300035 38.08 0.26 0.54 1.02 1.41 149.3 70.6 37.4 27.0
835185 182.50 1.02 2.64 3.81 4.96 179.1 69.0 47.9 36.8
002709 154.29 0.56 2.42 4.09 5.19 276.6 63.7 37.8 29.7
300568 47.76 0.16 0.41 0.79 1.27 302.9 117.7 60.6 37.5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注:未评级公司为一致预期。
Wind wind
四、 风险提示
1)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政策风险: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延续到动力电池领域,若美国对电动车关键零部件设置准入条
款,可能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地的建厂或者进入本土车企的供应链。
2)竞争激烈导致价格超预期下降的风险:补贴持续退坡以及新增产能的不断投放,致使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降价压力,近年
来投资的不断涌入所形成的新增产能,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加速洗牌。
3)技术路线快速变化的风险:电池技术路线的快速转换可能带来固定资产大量减值的风险,预期回报率较不稳定。正极材
料和电池环节的技术迭代速度较快,如果不持续投入研发,有可能被后续企业弯道超车。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3/ 24
平安证券研究所投资评级: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
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
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
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
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
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
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
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
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平安证券研究所
深圳 上海 北京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益田路5023上海市陆家嘴环路1333号平安金融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9号金融街
号平安金融中心B座25层 大厦26楼 中心北楼16层
邮编:518033 邮编:200120 邮编:100033
传真:(021)33830395
电话:4008866338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suv价格图片-10代本田雅阁
更多推荐
2020福特野马汽车价格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