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国产车型大全)
特斯拉=汽车界的哥斯拉?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经济》 2014年第5期
文/陈嘉欢
虽然距离最新版本的《哥斯拉2014》上映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这个生活在科幻故事中
近60年的巨型怪兽目前正被一个新晋的汽车品牌迅速现实化。正如最近各大圈子里都疯传着一
句话所言:“你如果连特斯拉都不知道,你就OUT了!”在众人对于到底是特斯拉还是哥斯拉
搞得晕头转向的时候,这个从硅谷走出、被誉为“汽车界的苹果”的电动汽车品牌已经以近乎
完美的姿态颠覆了传统汽车制造业,以几近核爆的方式冲击了目前不温不火的国内电动车市场。
更让人尖叫的还有它的股价。作为自1956 年福特汽车IPO 以来第一家上市的美国汽车制
造商,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特斯拉股价持续飞涨,2013 年
上涨了406%,市值超过200 亿美元,成为近两年美国股市的耀眼明星。资本市场是这个地球上
嗅觉最灵敏的生物最集中之所在,特斯拉的火爆足以说明,这正代表着百年汽车工业的未来!
来自硅谷的汽车
特斯拉汽车取名自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创造出二十世纪的科学超人”尼古拉·特
斯拉( N i k o l a T e s l a ),以便显示其高贵伟岸的身份。而该品牌的C E O 埃隆·马
斯克的名字同样早已被人熟知。这位因出众的思考力和执行力被称为“现实版的钢铁侠”的新
晋商业偶像,刚刚荣登2013 年美国《财富》杂志“2013年度商业人物”榜首,他既是Space
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一家将私人火箭送入太空的公司,开启太空运行私营化时代),也是
P a y p a l(开创网上第三方支付的先河,是世界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的创始人,还是特斯
拉汽车的产品设计师。
虽然特斯拉公司相比世界级汽车巨头:丰田、福特、大众、通用等,成立才11 年的时间
确实太过于年轻。但是,翻看它的投资商及供应商名册,就可以体味到何为“集万千宠爱于一
身”:其股东不仅有富国基金、戴姆勒- 奔驰公司,还有丰田汽车以及松下电子,而它的14家
供应商包括横滨轮胎、松下电器、瞻博网络、直觉软件、德纳公司、达索系统、博格华纳、伟
世通以及TEConnectivity等厂家,其中,松下是在锂电池生产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达索系统拥
有世界一流的3D 设计软件,瞻博网络则向包括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等公司提供服务。还有一
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特斯拉公司还在2009 年获得了美国能源部高达4.65亿美元低息贷款。
有着如此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特斯拉所交出的量产车答卷令人满意:以Tesla
Roadster Sport 为例,其百公里加速仅3.7 秒,安全极速可达每小时297.7 公里,最大扭矩
可达每米400 牛,最大巡航里程达394.3 公里。单从汽车性能的一系列参数来看,Roadster
相较之3.0T 或4.0L 级别的豪华跑车毫不逊色,甚可比肩保时捷和法拉利的超级跑车。所以业
界有人将其与梅赛德斯- 奔驰CLS、保时捷Panamera、宝马M6 等看作为竞争对手,而且是新
能源,无排量无污染的纯电动超级跑车。作为超跑和纯电动车的完美融合,特斯拉的出现,瞬
间就受到了时尚圈、科技界、汽车界及投资界的多重追捧,并一度被形容为:带着硅谷的基因,
以近乎哥斯拉式的入侵者姿态颠覆了传统汽车制造业。
而特斯拉6 年来的运营成绩也让人们对它的前景抱有乐观的情绪:虽然经历了第一批预售
车因成本超标而提价出售造成客户不满的开局不利,也经历了不到一年就有五起被公开报道的
起火事件的“起火门”,但仍旧无法阻挡人们对这一纯电动车品牌追逐的步伐——2013 年特斯
拉一季度销售量超过4750辆的超预期业绩, 成为了美国电动车销量冠军;2013 年全球累计销
售量为2.2万辆,年营收超过20 亿美元。与此同时,特斯拉公司还表示希望降低电动汽车的
成本,预计到2018 年其目标将达到年产销超过50 万辆。
搅动汽车工业传统的鲶鱼
应该说,特斯拉的异军突起正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于环保的思考。正如该品牌创始人马
丁·艾伯哈德(M a r t i nE b e r h a rd)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美国很多停放丰田混合
动力汽车普锐斯(Toyota Prius)的私家车道上经常还会出现些超级跑车的身影。作为资深车
迷的他认为,这些人并非为了省油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方式;而
之所以还要购买超跑,则是为了满足他们对速度的追求。何不将环保与速度加以结合呢?于是,
特斯拉由此诞生,客户群也就锁定于这群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在其首批1000
客户名单中,包括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吉和塞尔吉·布林、凯悦酒店继承人普瑞泽克、
前任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好莱坞明星布拉特·皮特、乔治·克鲁尼、马特·戴蒙等社会名流。
曾有人笑言,这份客户名单几乎拷贝了全球财富榜。这些明星是整个社会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物、整个行业的意见领袖,他们所产生品牌示范效应是非常大的。
特斯拉身上的硅谷基因最清晰的体现便是在解决持续困扰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问题“里
程焦虑症”上——使用传统笔记本电脑电池作为汽车动能,重量太大,一般汽车不堪重负;而
特斯拉换个思路,在车身上以铝合金替代了钢材,从而减重2/3。同时,加固底盘,整体解决
车辆的安全性。这些均不是最新技术,但在家用汽车中,特斯拉是第一个将其整合于一体的。
而通常传统电动车充一次电,能行驶百公里左右,特斯拉却一次性可跑上近500 公里。不光如
此,常困扰电动车的电池寿命问题也被特斯拉解决,并受到美国电动汽车协会(PIA)的肯定,
该协会表示,其测试数据甚至超过了特斯拉自己对电池寿命“使用5 年或者行驶5 万英里(大
概8 万公里)后,电池组的可用容量能达到标准容量的70%”的预期。不是用了新技术才是最
好的,以新理念运用好原有技术,也是一种创新。
毋庸置疑,特斯拉的出现,大大刺激了原本不温不火的电动车领域。虽然不能说各大传统
汽车巨头没有环保能源革新的态度,而只是与互联网技术革命相比,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力略
显不足——它们似乎仍旧热衷于将努力的方向定位在优化驾驶感受、拓展细分市场,而真正的
“驱动革命”却始终只停留在实验室层面——这也折损了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价值。与
带给人们日常工作、娱乐及沟通方式全面改变的苹果相比,2013 年“Brand ZTM 全球最具价值
品牌100 强”中汽车界排名最高的丰田也不过位列第23 位;而二者的品牌价值差更是达到了
惊人的1505 亿(苹果为1850 亿,丰田为245 亿)。
如果没有特斯拉这条“鲶鱼”,也许我们仍旧不会看到传统汽车巨头们的无人驾驶技术其
实也已经相当成熟,纯电动新能源车也早已达到量产的可能,未来汽车的身影也并非遥不可及,
而百余年的制造经验也将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驾驶乐趣和安全保障。正如宝马集团董事伊恩·罗
伯森在4 月18 日参观特斯拉北京芳草地展厅后所言,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他认为宝马要更胜
一筹。
但特斯拉所找到的纯电动车独特的商业模式依旧值得各位巨头借鉴,毕竟那不断递增的销
售数字,是对整个传统汽车行业的持续刺激。马斯克对这一情况看得相当透彻:“特斯拉现在
让大型汽车公司感到有点担心,以后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去做电动汽车,让大公司认真对待电动
车。如果他们不做,电动车客户就都归特斯拉了。”
特斯拉的中国梦
特斯拉“不走寻常路”的营销方式也运用到了中国。与众多车企蜂拥而至2014 年北京车
展不同,特斯拉将自己在华的首次“亮相”放在了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
除此之外,它继续走示范客户之路,在中国的首期客户中就包括包括新浪C E O 曹国伟、汽车
之家总裁李想、著名央视电视制作人张涵、U C 优视董事长兼C E O 俞永福、小米的CEO 雷
军……
而在C E O 埃隆·马斯克日前在中国的三天旋风式访问中,不仅与科技部和工信部两位部
长以及上海市政府官员有会谈,还亮相央视《对话》栏目与联想不到一年就有五起被公开报道
的起火事件的“起火门”,但仍旧无法阻挡人们对这一纯电动车品牌追逐的步伐——2013 年特
斯拉一季度销售量超过4750辆的超预期业绩, 成为了美国电动车销量冠军;2013 年全球累计
销售量为2.2万辆,年营收超过20 亿美元。与此同时,特斯拉公司还表示希望降低电动汽车
的成本,预计到2018 年其目标将达到年产销超过50 万辆。
搅动汽车工业传统的鲶鱼
应该说,特斯拉的异军突起正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于环保的思考。正如该品牌创始人马
丁·艾伯哈德(M a r t i nE b e r h a rd)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美国很多停放丰田混合
动力汽车普锐斯(Toyota Prius)的私家车道上经常还会出现些超级跑车的身影。作为资深车
迷的他认为,这些人并非为了省油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方式;而
之所以还要购买超跑,则是为了满足他们对速度的追求。何不将环保与速度加以结合呢?于是,
特斯拉由此诞生,客户群也就锁定于这群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在其首批1000
客户名单中,包括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吉和塞尔吉·布林、凯悦酒店继承人普瑞泽克、
前任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好莱坞明星布拉特·皮特、乔治·克鲁尼、马特·戴蒙等社会名流。
曾有人笑言,这份客户名单几乎拷贝了全球财富榜。这些明星是整个社会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物、整个行业的意见领袖,他们所产生品牌示范效应是非常大的。
特斯拉身上的硅谷基因最清晰的体现便是在解决持续困扰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问题“里
程焦虑症”上——使用传统笔记本电脑电池作为汽车动能,重量太大,一般汽车不堪重负;而
特斯拉换个思路,在车身上以铝合金替代了钢材,从而减重2/3。同时,加固底盘,整体解决
车辆的安全性。这些均不是最新技术,但在家用汽车中,特斯拉是第一个将其整合于一体的。
而通常传统电动车充一次电,能行驶百公里左右,特斯拉却一次性可跑上近500 公里。不光如
此,常困扰电动车的电池寿命问题也被特斯拉解决,并受到美国电动汽车协会(PIA)的肯定,
该协会表示,其测试数据甚至超过了特斯拉自己对电池寿命“使用5 年或者行驶5 万英里(大
概8 万公里)后,电池组的可用容量能达到标准容量的70%”的预期。不是用了新技术才是最
好的,以新理念运用好原有技术, 也是一种创新。
毋庸置疑, 特斯拉的出现, 大大刺激了原本不温不火的电动车领域。虽然不能说各大传
统汽车巨头没有环保能源革新的态度,而只是与互联网技术革命相比,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力
略显不足——它们似乎仍旧热衷于将努力的方向定位在优化驾驶感受、拓展细分市场,而真正
的“驱动革命”却始终只停留在实验室层面——这也折损了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价值。
与带给人们日常工作、娱乐及沟通方式全面改变的苹果相比,2013 年“Brand ZTM 全球最具价
值品牌100 强”中汽车界排名最高的丰田也不过位列第23 位;而二者的品牌价值差更是达到
了惊人的1505 亿(苹果为1850 亿,丰田为245 亿)。
如果没有特斯拉这条“鲶鱼”,也许我们仍旧不会看到传统汽车巨头们的无人驾驶技术其
实也已经相当成熟,纯电动新能源车也早已达到量产的可能,未来汽车的身影也并非遥不可及,
而百余年的制造经验也将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驾驶乐趣和安全保障。正如宝马集团董事伊恩·罗
伯森在4 月18 日参观特斯拉北京芳草地展厅后所言,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他认为宝马要更胜
一筹。
但特斯拉所找到的纯电动车独特的商业模式依旧值得各位巨头借鉴,毕竟那不断递增的销
售数字,是对整个传统汽车行业的持续刺激。马斯克对这一情况看得相当透彻:“特斯拉现在
让大型汽车公司感到有点担心,以后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去做电动汽车,让大公司认真对待电动
车。如果他们不做,电动车客户就都归特斯拉了。”
特斯拉的中国梦
特斯拉“不走寻常路”的营销方式也运用到了中国。与众多车企蜂拥而至2014 年北京车
展不同,特斯拉将自己在华的首次“亮相”放在了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
除此之外,它继续走示范客户之路,在中国的首期客户中就包括包括新浪C E O 曹国伟、汽车
之家总裁李想、著名央视电视制作人张涵、U C 优视董事长兼C E O 俞永福、小米的CEO 雷
军……
而在C E O 埃隆·马斯克日前在中国的三天旋风式访问中,不仅与科技部和工信部两位部
长以及上海市政府官员有会谈,还亮相央视《对话》栏目与联想集团CEO 杨元庆畅聊“颠覆和
创新”,更以硅谷创业“导师”身份出现在上海科技大学举办的首届“创造与创新”论坛,此
外还不算在北京与上海的两场交车仪式……此行所掀起的关注度相信一时之间难有出其右者。
有人因此评价,特斯拉是一家完美的利用了当下社会对技术的崇拜,用科技、极客概念对消费
者进行宗教式洗脑的公司。马斯克以极客文化吸引I T 精英,然后利用I T 精英对舆论进行宗
教式洗脑,其影响范围之广,就连中国股市也出现了一批“特斯拉概念股”,无论是以锂电池
为代表的超级电容器业个股,还是以电动车为新能源车主攻方向的各大汽车业个股。据不完全
统计,包括整车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在内的公司大约68 家;近5 年来,上述涉及新能源项目
的公司在二级市场融资将近400 亿元,总市值已由2010 年初的3322 亿元一路飙升至目前的
7000 亿元。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上涨幅度达到17%。
而关于备受关注的充电续航问题,特斯拉也有针对国内的解决方案——首先会沿着京沪高
速布局,并建立一个独立于国家电网、完全使用太阳能发电的超级充电网络。目前,特斯拉已
在上海完成了两个超级充电站的建设——金桥充电站是特斯拉在中国区域兴建的第一个超级充
电站,也是全球第一个安装太阳能装置、建设速度最快的超级充电站,有6 个车位充电桩。特
斯拉目前在上海建成的另一超级充电站位于嘉定,该充电站由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
司提供场地。除此之外,特斯拉也不排除与国家电网合作的可能。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中国区业务负责人吴碧瑄透露,预计2014 年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将
增加到3.5 万辆,中国将为特斯拉贡献30% 至35% 的份额。由于特斯拉在欧洲市场发展不景
气以及在美国有限的增长势头,使得中国市场成功“出位”。
特斯拉的中国梦之如此甜美,与它对力推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却屡屡受挫的政府主管部门
所起到的强心针作用不无关系。早在2013 年,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力主关注特斯拉的成功;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甚至提出要以“特斯拉从高端车型切入市场”为经
验,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而上海更是为特斯拉的落地开出了优渥的条
件,而在可见的未来,特斯拉与上海的合作也将愈加紧密——其将在金桥的海关监管区建立维
修保税仓库;远期,其将优先在浦东设立汽车制造厂。
虽然给传统汽车制造业带来了近乎哥斯拉级别的振动效应,但特斯拉并非哥斯拉。作为继
苹果之后,最为世人称道的硅谷诞生的全新品牌,特斯拉以非凡的创意、市场认可度极高的设
计、完美的营销(明星效应+ 饥饿营销+ 创始人品牌+ 新媒体平台多管齐下)以及极致的用户
体验,完成了又一个品牌神话。
这个时候,特斯拉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力推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但却屡屡碰壁
的政府主管部门而言更像一针强心剂。
早在2013 年的一次汽车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开始大谈特斯拉,“特斯拉在电动车
方面的成功值得关注和思考。”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甚至提出要以
“特斯拉从高端车型切入市场”为经验,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这样积
极的官方舆论坏境下,特斯拉作为一个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一路绿灯不难理解。
实际上,中国市场对特斯拉而言也显得尤为重要。从过去一年时间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
的发展远远超过马斯克预期。
“中国概念和中国故事,对于特斯拉维持高股价同样至关重要。”汽车产业分析师夏树告
诉记者,特斯拉可以在中国卖一大批车,但是在这之后的未来真的不好预测。而从马斯克到访
中国三天的特斯拉股价表现来看,基本符合中国概念有助于提升其股价的预判。
截至记者发稿时特斯拉股价扔维持在200 美元以上,其超过300 亿美元的市值仅比通用汽
车低25%,比福特汽车低40%。如果对比一下全球销量,去年通用销售近千万辆新车,福特则销
售633 万辆新车,而特斯拉去年只卖出了2.23 万辆纯电动汽车。
尽管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如此乐观,但障碍仍存。马斯克此次中国之行最大的任务就
是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扫清路障。3 月底,一年前加入特斯拉担任中国区总经理的郑顺景宣布
离职,外界将原因归结为特斯拉在中国政府公关遇阻导致业务的开展不顺。而对于特斯拉而言,
目前在中国的关键之一便是能否顺利取得政府的补贴和享受优惠政策。
更多推荐
汽车,中国,公司,电动车,市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