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18年大众迈腾)

创新论坛

DOI:10.16660/.1674-098X.2020.13.255

2020 NO.1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科技创新导报

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建伟

(郑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河南郑州 450006)

摘 要:汽车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第二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一定程

度上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最终决定一国经济实力的大小。有鉴于此,立足于汽车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从汽

车品牌、产业投资与发展结构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遇到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应优化对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汽车产业 品牌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5(a)-0255-02

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一国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

我国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品质上都取

得了巨大成就。在数量上,2019年年产汽车2552.75万台,

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28.5%,是名符其实的汽车生产大

国。在汽车销量上,2019年新车销量 2576.9万台,连续十

年蝉联世界第一;在质量上,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全年公

开专利24.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3.4万件,是世界汽车行业

专利获得较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无人驾驶技术与人工智

能驾驶平台等也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汽

车产业如此庞大的产销体量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红利,在红利逐渐消失后,汽车品牌、行业投资与产业结

构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

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在全球市场中的品牌边缘化

在中国入世之后,汽车产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丰

田、大众等国外汽车品牌纷纷进驻中国投资设厂,从而较快

的占据了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民族品牌的汽车几

无容身之地,在2019年的全球汽车市场中,丰田、大众和福

特分别以898.30万台、643.65万台和473.56万台领跑全球汽

车品牌销量榜,而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无一进入前十。中国汽

车在全球市场中的品牌存在度较低,根据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122万台,出口数量仅为国内销售量的

4.7%,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汽车产业发展而言,仅在国内

占有一定份额的民族汽车品牌无法走出国外,最终导致中

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品牌边缘化,不利于行业的发

展。

2.2 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汽车产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提

供了支撑,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基建的完善掀起了

汽车产业投资热潮。根据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对汽车相

关产业投资额已经超过2295亿元人民币,仅湖北大治的汉

龙汽车项目的初期投资便高达60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具

有固有弱点,从而导致资本投资出现盲目性与滞后性,资本

向汽车产业的涌入,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集中体

现在产销冲突上。从2018年起,我国汽车产业销量开始下

降,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现,根据有关机构估计,2021年,

我国汽车产能将超过5800万辆,届时整体产能利用率不到

70%。过热的投资与相对饱和的汽车市场,必然导致汽车产

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从而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

2.3 高科技下的结构失衡

汽车产业的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制造的集中体现,当

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表现在汽车产业中

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失衡。首先是核心技术空白,国内生产

的丰田、大众等汽车的国产化率较低,比较依赖于核心技

术的引进以及配件组装,例如自动变速器等汽车关键配件

的加工技术,从而限制了国产车的出口结构。其次是新能

源汽车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无人驾驶技术与人

工智能驾驶平台的加持,但汽车产业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过

小,整体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加之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汽

车品牌的缺失以及出口比例较低,也体现了我国汽车的核

心竞争力不高,国内国外市场结构失衡的现状。

3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发展核心技术,重视自主品牌的打造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品牌边缘化的现

状,首要任务便是发展核心技术,提升汽车品牌的影响

力,从而打造出走向世界的民族汽车品牌。科技与人才是

汽车产业品牌打造的基础,我国在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过

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重

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依托国内高等教育与国

外人才引进,创新激励手段,打造一支强悍的汽车科研人

才队伍,不断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科技实力与人才优势,

攻克关键生产技术。其次,保证科研投入的有序稳健推

进,利用国内市场资本优势,在市场发展规律基础上提供

充足的科研经费,提升汽车产业在进军国际市场中的民族

化与创新性优势,同时加大政府与企业引导下的科技研发

力度,落到实处刺激汽车领域科研工作的发展。最后,以

文化自信引导汽车品牌的国际化,在核心科技得到发展的

同时,将民族汽车品牌逐渐推向全球,依赖汽车企业文化

特色以及品牌影响力,在世界汽车领域中赢得一席之地。

3.2 引导市场资本流入,调控产能

应对汽车产业资本投资失控与过热现状,必须立足于

市场发展规律,控制资本的进入与退出,从而为调控产能

做打下基础。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利用

①作者简介:赵建伟(197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高中,汽车管理技师,研究方向:汽车应用与管理实用技术。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55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NO.1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创新论坛

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的政策必不可少,在加大扶持

力度的前提下,市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从企业方面,强化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布局,优化传统汽车

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结构,提升企业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

域的影响力与知名度,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而在新能源汽

车结构优化之下,中国汽车产业内的结构布局也会迎来突

变,民族汽车产业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大数据构建市场化的资本流入体系。在大数据信息时代,

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尤其是互联网

金融的兴起,汽车市场资本流入情况一目了然。在当前资

本投资过火的情况下,提高汽车领域资本注入的门槛,减

少整体投资规模,从而放缓汽车行业产能是最基本的手

段之一。第二,在引导资本与调控产能的时候,注意资本投

资领域的规划与配置,对于落后生产领域内的投资予以

控制,而对于新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核心科技领域则

给予鼓励,从而通过对资本投入方向的调控达到汽车产

能控制的目的。第三,提升汽车市场产业信息化程度。对于

面对的资本投资风险与市场产能过剩现状,以大数据为前

提,建立良性的市场供需平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提升市

场信息化水平,构建汽车产业供需模型,来预测汽车生命

周期的风险系数,从而做出适应的调整。

3.3 注重向新能源汽车结构倾斜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演变的更加激烈,高能耗汽车产业

必然向着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因此,我国新时期汽车产业

的发展,必然要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为主题。新能源汽车在

核心技术与制造工艺上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可以为

国内传统汽车产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基本帮助,还有助于突

破当前汽车生产的技术瓶颈,使我国汽车生产在新能源领

域更上一层楼。汽车产业的结构倾斜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经

济调控中的政策倾斜与税收优惠等手段,另一方面还需要

有远见的汽车企业构建科学的发展战略。从政府层面,出台

(上接254页)

4 结语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稳定发展,已然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投

资导致产能过剩,在全球市场中的品牌边缘化以及高科技

下的结构失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核心技术,重视

自主品牌的打造,同时引导市场资本流入,调控产能与注

重向新能源汽车结构倾斜,能够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稳健

发展,推进汽车品牌的全球化扩张。

参考文献

[1] 张文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汽车营销策略探讨——以奇

瑞汽车为例[J].中国市场,2020(6):119-120.

[2] 陈清泰.政府、企业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调整

期?[J].汽车纵横,2020(1):18-21.

[3] 吴枭.探索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前景[J].科技创新导

报,2018,15(1):90,92.

等硬件环境的营造,确保各项硬件设备的齐全,以便实验

项目的开展。另外大院名校要提高师资素养,从而及时更

新学生的知识库,与此同时教师要以现代创新科技为立足

点,不断优化教学计划,注重实践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

3.2 保持产学研长期稳定合作

金华市要依托和利用浙江师大的学科平台和人才资

源,产学研结合,布局建设实验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

心、青创学院、知识社区、青创工场等科技创新和人才创

业平台,吸引和利用大院名校的创新创业资源,打造金华

市开发区孵化创新中心。发挥师大科教孵化区的载体作

用,推进更大范围的政产学研合作,利用大院名校的创新

创业资源,培育集聚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

转化创新创业资源为现实的生产力,打造“科创文创”之

花。另外企业应大力支持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的前瞻性基

础研究,基础研究的技术转化和推广门槛很高,需要企业

给予大的投入支持,提供合适的应用场景去“试用”。

3.3 重视产学研人才培养作用

当前产学研合作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金华市要

重视产学研人才的培养,建设金华大学科技园。首先要争

取市政府的支持,然后协同多方力量建设金华市大学科技

园。要充分发挥浙师大的嫁接作用,进一步引进大院名校

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推动青年创业学院、大学知识社区、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科创平台建

设。努力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支撑金华创新驱动发展的

人才培养基地、创业种子苗圃、科技成果转化器,孵化培育

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争取建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3.4 营造产学研良好文化环境

产业研合作共赢需要彼此建立良好的共识,引进大院

名校有效补足了制约金华市产业发展的创新要素。加快推

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

[2]

环境。为此金华市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度,还要投入相应

的资金,协同大院名校加强对校内的实习基地以及实验室

256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4 结语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

程,必须调动人才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

实,金华市越来越需要国际化高端人才,人才是建设创新

型城市的第一要务,金华市与大院名校的产学研合作是创

新驱动、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金

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能更加有效地促进

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从而形成强大的综合优势

[3]

。为此

金华市要加强与大院名校的合作,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

新环境,为全市的转型升级起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推动创

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华锋,徐迪静.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高职院校协同

创新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2-23.

[2] 臧之韵,韩宏华.扬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资本支持

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19):7-10.

[3] 丁冲.全面实施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争做创新型城市

建设的排头兵——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

例[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11):21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推荐

汽车,发展,汽车产业,市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