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帕萨特2019款报价)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03统计学 黄群0033208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GDP增速保持在年均10%左右。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加的投资需求对国内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在2001年就超过了1000美元,国民财富较前期有非常大的积累,因而对理财投资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地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弊病,“国九条”的颁布更是从宏观政策面为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中国证监会实施的券商分类评级管理体系有效的控制了券商的经营风险,获得创新类资格的券商在新业务的开展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我国证券公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田晓磊(2005)在其文章“中国证券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中国证券一、二级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井喷式行情启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内证券资本市场活动主体的证券公司也开始摆脱常年亏损的尴尬局面。王松柏(2007)在其文章“处于结构性变革前期的证券行业”中从国外大型证券公司发展经验研究出发,认为目前对证券公司的投资应以持有中信证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策略为主。近年来,中信证券通过不断的扩张收购,积极参与业务创新,公司在经纪、投行、衍生产品交易、自营业务等方面均保持了行业第一,进一步确立公司在行业中的“旗舰”地位。杨明辉(2004)在其“金融控股公司实物与操作”中分析了中信证券在中信集团里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信证券的行业发展情况、公司经营状况进行解析,详细论述了中信证券的业务经营状况,进而对中信证券的未来进行展望,希望通过本文对中信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建议。
1 中信证券基本情况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系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1
月25日在北京成立。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并于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家IPO发行上市的证券公司,股票代码600030。
根据公司年报,截止2006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636.3亿元,净资产123.1亿元人民币,净资本105.8亿元,是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的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承销与保荐;客户资产管理;国家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是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简称中信公司)是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中信公司现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截至2006年底,中信公司的总资产为9292亿元,当年净利润为60.9亿元。
中信证券与中信银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信诚人寿保险公司等公司共同组成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与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设立了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公司目前下属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7家控股子公司,2006年公司还收购了华夏基金管理公司。
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共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和61家证券服务部(2006年数据),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和股票基金交易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一。2005年公司被《新财富》杂志社评选为“本土最佳证券公司”第一名,
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债权融资行”。此外,公司荣膺《亚洲货币》杂志2004年“中国最佳股权融资行”。
2 中信证券所处行业分析
2.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增长速度较快、2
经济效益较好的良好态势,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略高一点,而且2006年各季度增速波幅也在1个百分点左右,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国财政收入为39344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提高8.4个百分点1。
2007年4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07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数据,据统计,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在高位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国内生产总值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5552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1104亿元,增长9.9%。一季度财政收入11784亿元,增收2484亿元,同比增长26.7%;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8764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利润29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8%;亏损企业额同比下降12.4%。这些情况表明,经济增长使得居民、政府和企业都得到了实惠。
2.2金融行业全面对外开放
根据我国入世时的约定,我国金融行业将于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内逐步对外资开放。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的金融体制、经济管理制度和现行的金融业格局都将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与狼共舞已经成为中国金融行业无法避免的宿命。如何在短时间内壮大自己的实力,应对那些无论是在规模还是速度,技术还是经验方面都略胜一筹的“掠食者”——跨国金融集团的挑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更快更好地、超常规地促进国内大型金融集团的发展,培育高素质具有真正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我国“由于监管授权和历史延续的原因,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监管制度主要或者实际上更倾向于以市场主体为分业来实施监管”2,我国的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从法律上是不得兼营的。按照分业监管的有关规定,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很难成立。但是由于金融控股公司本身的效率优势巨大,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圈地,我国又必须成立这样实力强大的金融控股公司。2002年中信控股通过中
12 数据来源: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
杨如彦,2005:《中国金融制度创新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39。
3
信集团委托,管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信用卡、资产管理等金融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随着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和完善,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已经开始向混合经营模式迈进。
在证券行业方面,入世条款对证券行业的开放并没有详细的阐述,但是能够明确的就是中资证券经营机构的垄断局面将一去不复返。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在1997年通过的《金融服务总协定》1,金融服务被分为:证券、银行、保险、金融信息,这意味着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国外证券机构将在包括证券业在内的四大金融服务业内享有国民待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证券机构的业务规模和经营范畴也将随之扩大。同样,外资金融机构也可从中分羹,国内券商新增业务,国外券商同样可以参与。同时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同等的业务扩充,也将被允许成立合资公司,少数合资公司可以从事国内证券的发行和以外币计价的证券交易,包括债券和股票,对从事承销业务的证券公司,外资比例可以高达33%。中国的证券公司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外资基金公司和债券公司等多方面竞争势力的挤压。依据发展中国家经验,市场开放后外资对金融行业市场份额的抢占从大到小依次为:证券、保险、银行,并且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和具有资源优势的领域。在证券行业,外资机构的竞争优势就主要在于证券承销和衍生金融产品。
2.3股票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
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该国的融资体制也将发生重大转变,即由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制逐步转变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制。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里,企业融资主要以直接融资为主。以美国、韩国、新加坡为例2:2005年三个国家的企业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占比美国为86%,韩国为55%,新加坡更是高达97%。相比较之下,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则以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为主,2005年中国间接融资比例为88%。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拥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证券市场将更多的承担为我国企业筹集资金的责任。从2000年开始的漫漫熊市,使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萎靡期,中国A股市场股票
12 蔡建文,2000:《中国股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P441。
王松柏:《处于结构性变革前期的证券行业》, 2007-4-2
4
直接融资额开始逐年下降,2005年为了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更是暂停了A股股票的新股发行、相关的公开增发和非公开增发等融资行为。直到2006年5月股票一级市场融资才得以恢复,大型IPO项目开始增多,集中程度高,优势券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在二级市场上,新一轮“全民炒股”启动。07年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居民的收入增加了,于是便蜂拥投资,抢分快速增长带来的“红利”。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开始显示出效果,中国股市的上涨不断改写着证券市场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1:3月28日,沪深两市成交量突破2300亿;4月19日,突破2900亿;4月24日,站上3100亿大关。不断增长的成交量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介入。据申银万国数据统计,仅 3月份,市场资金存量达到8050亿元,比上月大增近1300 亿元,显著超过今年前两个月的增幅。截至4月18日,沪深两地股市账户总数已经达到9020.89万户。
2.4中信证券龙头地位确立
中国股市从2001年下半年起开始步入熊途,券商行业随之进入低潮,2002年开始全行业亏损。在如此背景下,中信证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波动,每个报告期均显示为盈利。经过纪几年市场萧条的考验,券商分化日趋明显,市场份额正向优质券商集中。以券商投行业务来看,2006年投行市场已经处于少数券商垄断的局面;主要是中金、中信、银河瓜分投行业务,基本上大的投行业务由这三家瓜分,其他券商分食中小公司。由于券商阵营分化明显,尽管去年券商整体业绩大翻身,但利润向大券商集中趋势明显,如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去年实现净利润23.71亿元,相当于西藏证券的600多倍。
2006年,中信证券通过大规模增资收购,其资产规模、营销网络、赢利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经纪、投行、自营业务规模收益均位居行业前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确立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1 资料来源: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
5
表2.1 中信证券的行业竞争地位
(单位:亿元) 规模 占行业比重 行业排名 比第2名高(%)
总资产
净资本
636.3
105.8
10.1%
14.5%
7.27%
18.62%
9.5%
1
1
1
3
1
69.8%(国泰君安)
203.1%(招商证券)
15.4%(国泰君安)
56.4%(国泰君安)
股基权交易额 16340
承销额
营业收入
336.9
58.32
数据来源: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金融界网站、各公司年报
3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
3.1中信证券主营业务分析
在证券行业,按照业务性质一般将证券公司的业务划分为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提供证券承销、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服务;经纪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证券代买卖、投资顾问和产品销售服务;自营业务主要是证券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以及为客户提供服务支持,包括证券投资、创设权证、融资融券等;资产管理业务则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定项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在我国,2004年中国证监会开始推行分类监管制度,依据公司实力和综合评级,证券公司被划分为:创新类、规范类、风险类和高风险类,而目前只有被评为创新类的证券公司才有资格开展包括资产管理在内的所有证券业务1。中信证券于2004年通过创新类证券公司评估,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创新资格的券商,在证券业务创新方面率先起跑。
3.1.1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
证券市场投资银行业务市场份额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在经历了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的新股发行暂停一年之后,参与承销业务的证券公司数量开始减少,市场分化明显。2006年市场恢复IPO以来,大盘蓝筹大量集中上市,
1 中国证券业协会,2005:《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17。
6
期间募集资金在一百亿以上的项目分别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广深铁路、兴业银行、大秦铁路等六个,在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名单中屡屡看见中信证券的身影。公司凭借强大的背景资源和市场竞争力先后担任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广深铁路等四个一百亿以上大型IPO项目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2006年年报中显示,公司06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就达到9.76亿元,同比增长429%。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并正在向国际化迈进,根据今年两会期间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张,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有大量H股、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投资银行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2007年中信证券继续坚持大项目战略,从公司07年一季度季报分析,一季度中信证券参与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两个项目就已经为公司贡献了近4亿元投行收入。公司07年还将进行的项目有南京商行、交行、中国再保险等,大规模的IPO和再融资项目是中信证券07年的主要增长点。债券承销方面,06年公司债券融资总额占市场份额达27%,位列市场第一。2006年公司还成为唯一批准获得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而承销了铁通集团、中化集团和火箭股份的短期融资券。有机构分析预计07年中信证券投资银行收入将超过13亿。
3.1.2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股票基金和权证交易的佣金收入,而其中又以股票交易佣金占比最大。股票交易佣金的大小则取决于股票流通市值、股票换手率和股票佣金率。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进入爆发时期,证券交易规模快速膨胀,股权分置改革所带来的新增流通股票市值、股票流通市值的自然增长和新上市股票的增量市值是推动未来股票流通市值复合增长的主要动力。在高换手率的推动下,2006年市场股票基金期权交易规模达到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25%1,直接导致了券商经纪收入的增加。在合并了中信建投和中信金通之后,中信证券市场份额达到7.27%成为市场第一,由此公司06年实现股票基金交易额1.63万亿元,同比增长8.35倍。06年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收入为29.15亿元,其中手续费净收入为26.62亿元,同比增长779%。从2007年第一季度的投资交易热情来看,07年市场交易规模还将保持快速膨胀状态。一季度市场股票基金期权交易额高达8.64万亿元,同比增长
1 数据来源: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金融界网站、中信证券2006年报及2007第一季度季报。
7
561%,这将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增长,加上市场对今年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强烈预期,交易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另一方面,中信证券在合并了中信万通和中信金通之后,其收购效应也将于07年开始显现,两家子公司的经纪业务份额将得到大幅提升,相应中信证券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也会同时提升。从行业角度来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增长则依赖于佣金水平的提高和激烈竞争下市场份额的集中,基于中信证券的一贯市场表现和雄厚的竞争实力,有理由相信中信证券在07年后三个季度中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3.1.3 中信证券自营业务
自营业务在我国发展相对较缓慢,目前国内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主要依赖于运用自有资金直接投资股票以获取股票交易差价,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公司自营业务的收入直接取决于股票市场的涨跌。只有少数证券公司可以开展创设权证业务。而在发达的证券市场,自营业务还包括备兑权证、融资融券、做市商等。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监管的逐步开放,上述自营业务下的子业务也将逐步推出。中信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大致可分为新股申购,余股包销和二级市场投资,06年公司年报披露实现自营业务11亿元差价收入,其中4.5亿元为新股申购差价收入。2006年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公司扩大自营业务规模,全年股票、债券、基金自营规模59.1亿元,比2005年末30.7亿元的投资规模增加了92%。在投资品种选择上,公司坚持一贯的规范、稳健经营理念,深刻理解金融企业的风险属性,以债券等低风险品种为主,同时抓住市场快速上升的时机适时调整投资比例,股票投资比重由05年的12.8%提高到06年末的42.3%。公司还坚持以中小板块新股和次新股为投资要点,通过新股申购的方式买入中小板块公司股票,到07年3月底公司持有安信信托、鲁西化工、江西水泥、天然碱等十一只中小板块公司股票。2007年一季度股票市场上涨52%,公司投资收益将远高于去年同期。在创新业务当中中信证券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列,公司2006年共创设认购权证5只,认沽权证8只,创建总量3.98亿份,占当年权证创设市场总量的16%,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通过这些创设权证公司去年实现收益1.21亿元。
3.2中信证券财务分析
中信证券2006年年报显示,公司06年实现主营收入58.32亿元,营业利润27.48亿元,净利润23.71亿元。06年末净资产和净资本分别为123.18
亿元和105.78亿元。近几年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如下:
表3.1 中信证券财务数据
财务指标摘要
净利润
(+/-%)
每股收益
(+/-%)
每股净资产
(+/-%)
净资产收益率(%) 3.08
2.17
0.07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166 400
141
0.16
141
2.28
5.07
7.09
2371
493
0.80
393
4.13
81.47
19.26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公司年报
就公司收入结构来看,经纪手续费、自营收入、投资银行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8%、19.4%、16.7%,在创新试点类券商收入中结构最为均衡,其业绩波动也将明显小于其他证券公司。在费用方面,2006年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营业费用也快速增长,2006年公司营业费用为21.85亿元,同比增长272%,但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535%的增长速度,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下降为37.5%,从中显示出了证券行业里规模效应的特点。
国家财政部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新会计准则,证券公司自营和衍生品的浮盈都将计入净利润,而按以前的会计准则是有浮盈的按成本计价。新准则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和帐面资产。对中信证券来说,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的影响则体现在:(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历史浮盈2.18亿元计入期初净资产,(2)少数股东权益13.4亿元计入期初净资产,使得净资产增加12.6%。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公司06年净利润为25.33亿元,比按国内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多了1.62亿元1。
3.3中信证券业务创新分析
按照国际上对证券公司业务的划分惯例,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开展的并不是十分成熟。虽然从全局上来看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已经基本上涵盖了投
1 中信证券2007年第一季度季报。
9
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经纪、自营业务的全部,但细分到每项业务下的子业务,则显现出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缓慢。因此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市场主体的壮大,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把证券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鼓励证券公司金融创新,市场也简称之为“国九条”1。同年8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推进证券业务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合格券商进行证券业务创新活动。在随后开始的创新活动试点工作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8家证券公司成为国内首批获准进行创新业务试点的券商。经过三年的整顿扶持,目前我国证券行业已经进入了创新与发展的时代。对中信而言,2006年是中信证券在行业内全面确立领先地位的关键一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股票和发行公司债券扩大的自身资本实力。作为首批创新类券商,加上自身雄厚资本以及坚实的后盾支撑,公司在开展业务创新方面独占优势。
融资融券业务主要为短时间出现资金短缺问题的客户提供暂时的证券或资金融通,从中收取利息。对券商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既能够获取高额的利息收入,提高佣金收入,同时有利于改善券商盈利模式,平衡公司收入结构。但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推出该项业务。2006年6月30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融资融券业务开始渐行渐进,中信证券有可能成为首批获准进行改项业务的券商之一。
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买卖对象的期货,其实质是将股票市场价格指数预期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2。股指期货作为一种规避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它的推出无疑将对机构投资者和市场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组合带来相当的便利,同样对于证券市场主体的券商也将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一方面,股指期货对于平衡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稳定投资者信心和保持市场交易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样有利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稳定和增长。由于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对于证券公司本身自营业务中的投资也有套期保值、锁定收益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股,中信证券的涨跌与股指期货的关联性极大,股指期货的推出,
12 中国证券业协会,2005:《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17。
李光智、许明朝,2005:《金融期货理论与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P71。
10
对于市场大盘蓝筹股,尤其是金融蓝筹股的交易量、活跃程度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争夺稀有的股指期货经纪业务牌照,中信证券于2006年收购金牛期货100%股权。
在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推行的分类监管体系中,中信证券作为首批创新试点证券公司,被允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公司06年先后发行“中信避险共赢”、“中信理财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007年3月底公司还结束了规模为35亿元的“中信3号”理财产品的募集。
表3.2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计划
产品名称 总份额 管理规模 重仓品种
中信避险共赢 34.5亿 38.99亿 中国平安、广深铁路、兴业银行、大唐发电等
中信理财2号 25.18亿 28.09亿 唐钢股份、雅戈尔、大秦铁路、招商银行等
中信理财3号 刚刚完成募集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公司年报、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
至07年一季度,公司管理的总资产规模达到102亿,占净资本97%。按照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有资格开展集合资产管理的证券公司,其集合资产管理规模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10倍。由此比较,中信证券在开展集合资产管理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活动空间。
4 中信证券股价走势分析
06年券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翻倍的增长。自07年以来券商概念股一直处于大盘领涨行列,吉林敖东(000623)股价在2007年2月26日至4月30日期间上涨108.38%,宏源证券(000562)股价同期上涨55.8%1。中信证券依托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其股价也稳步上涨,2007年2月26日至2007年4月30日,公司股价上涨幅度44.44%,上涨18.17元,股价振幅60.58%。
1 数据来源: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巨潮咨讯网站。
11
图4-1 中信证券日K线图
根据证券投资形态分析方法,矩形又叫箱型,是指股价在两条水平的上下界线之间反复波动而形成的形态,也是一种整理形态。如果原来的价格趋势是上升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矩形整理后,股价会继续保持原有的走势,多方会占优,主动使股价向上突破矩形上界,继续上行。如果原来的趋势是下跌的,经过盘整之后空方将主动突破下界,继续下跌。矩形的突破也有一个确认问题,当股价向上突破时,必须要有大成交量的配合方可确认,而向下突破则不需成交量增加。当矩形突破后,其涨跌幅度通常等于矩形本身高度。
从中信证券日K线图上看,公司股价整体保持上升趋势,成交量也逐步放大,30日均线对公司股价形成一个良好的支撑。前期股价在30元至40元之间反复波动形成一个矩型整理形态,交易量也相对缩小,构筑了一个短期的底部,上下波动幅度为10元左右。随后股价伴随交易量的扩大开始向上突破,并且上涨到50元左右,这一幅度正是矩形形态的高度。根据前面所说的矩形整理形态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确认中信证券目前的股价已经开始一波上涨的行情。
5 结论
12
中信证券作为证券行业的龙头企业,无论其资本规模、业务范畴、盈利水平还是抗风险能力都处于行业中领先地位。通过分析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结合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火热行情、国家对发展证券资本市场的决心、以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信证券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都将保持最强的竞争力,其投资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经纪业务的稳步提高、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的推出使其能够充分分享牛市行情中行业利润的复合增加。因此,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关注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垄断地位,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最后得出中信证券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结论。
另外,对该股走势图进行技术分析也显示该中信证券目前已经开始一波上涨的行情。因此本文对中信证券分析的结论是买入或继续持有该股。
参考文献
[1]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
[2]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
[3]洪伟力,2004:《证券监管: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光智、许明朝,2005:《金融期货理论与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
[5]杨明辉、张翔燕、邵正强、洪波,2004:《金融控股公司实务与操作》,中信出版社
[6]田晓磊,2005:《中国证券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师》第9期
[7]周松、梅丹,2007:《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探》,《金融教学与研究》第1期
[8]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
[9]杨如彦,2005:《中国金融制度创新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中国证券业协会,2005:《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蔡建文,2000:《中国股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2]王松柏,《处于结构性变革前期的证券行业》,
2007-4-2
[13]Robert ld,2006,“Derivatives Markets(影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Sharpe William,2004,“Measur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pital markets.”
Management and Finance,
June P14
13
更多推荐
公司,业务,证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