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奇骏2012款报价及图片)

CDE:2008年度第一期讲习班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一)

[注:以下均为2008年度第一期讲习班(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技术要求)

参会代表所提问题,本期讲习班讲习组根据目前的有关技术要求,经过认真梳理、分析、

总结后,现予以发布,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1、按照欧盟决策树的要求,不能达到121℃,15分钟灭菌,可选择F0≥8的残存概

率法。请问,若产品能达到121℃,12分钟灭菌,是否就不能选择121℃,10分钟,同

样,能达到10分钟,就不能选择8分钟,都是F0≥8的情况。

答:从微生物杀灭的数学模型可知,在初始污染相同的情况下,灭菌F0值越大,无菌

保证水平越高。因此,显然为降低产品残留微生物的风险,尽量选择高的F0值是顺理成章

的。

2、在产品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均能满足121℃,8分钟和115℃,30分钟,哪个条

件应该优先选择呢?

答:不考虑产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理论上这两种条件达到的F0值几乎相等,无所谓优

选哪个。但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灭菌器内产品中热穿透的情况,灭菌器内不同部位的产

品实际获得的F0值的差异,不同灭菌批次间产品的F0的差异等。应该选择热分布差异小,

产品F0值差异较小的灭菌工艺。

3、申报资料中的灭菌条件为“101℃2℃,灭菌30分钟”,这种表示法是否规范?

答:暂不说灭菌条件为“101℃2℃,灭菌30分钟”是否规范,“101℃2℃,灭菌

30分钟”本身不能称为终端灭菌,因“101℃2℃,灭菌30分钟”几乎不能计算F0值。

灭菌条件的表示可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168灭菌法,121℃15min或116℃

40min。

4、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是否合适?

答: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可以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但应进行热穿透试验,

考察不同体积样品的热穿透是否有一致,同时考虑采用的灭菌方式应能保证大体积产品的

无菌保证水平。

5、选择最高无菌保证水平的灭菌工艺,可能会与产品的质量,如有关物质、稳定性等

方面有冲突,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另外,国外上市的是粉针剂,国内申报时是否还需要进

行灭菌工艺的选择研究?

答:实际上,在进行灭菌工艺选择研究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不同灭菌条件下样品质量变

化的研究,选择灭菌工艺的过程也是平衡无菌保证水平和(样品质量)理化指标的过程,

在产品有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灭菌工艺的选择应以其自身能达到的最高无菌保证水平为原

则。对国外上市的粉针剂,国内申报时也应对其采用粉针剂型进行研究,如主药确系对热、

对水分不稳定,则可以采用与国外相同的粉针剂;如果主药不是对热、对水分不稳定,则

应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无菌保证水平高的剂型。

6、最终灭菌工艺的选择原则是首选F0≥12,而不是F0≥8;还是只要达到F0≥8即可?

答:可参考欧盟灭菌工艺选择的决策树。

更多推荐

灭菌,工艺,选择,保证,研究,产品,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