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发(作者:奥迪a8最低价)
动车组救援的处置程序
摘要:自从动车组开行以来,由于动车组质量,设备故障引发多起救援,造成线路堵塞,影响行车。且动车组救援涉及非正常行车方面较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其它行车事故。本文参考现有规章及近年动车组使用的经验,并根据被救援和担当救援的不同,以及动车组车型的区别所采用的救援办法进行了总结梳理,以供参考使用。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字:动车组,救援,流程,试验
一、请求救援基本流程
请求救援→下车请令→设置防溜→做好防护→连挂准备
1.请求救援
动车组司机在车站、运行途中遇动车组故障处理无效或因其他原因无法正常运行时,应迅速向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报告停车位置(列控车载设备或LKJ显示的地点)、停车原因并请求救援。第一时间向车间信息台汇报情况。
关键点:及时救援、报告准确、信息反馈。
2.下车请令
需下车处理或配合随车机械师安装过渡车钩、专用风管时,必须确认列车调度员已发布邻线限速160km/h及以下的调度命令的口头指示。需组织旅客疏散时,必须扣停邻线列车。司机在接到列车调度员已发布相关调度命令的口头指示后,通知有关作业人员办理。下车时不得集控开启车门,需从非邻线侧下车,做好人身安全防护。
关键点:下车有令、疏散扣停、注意人身。
3.设置防溜
在请求救援后必须保持列车的制动状态。在无动力的情况下,有停放制动装置的由司机实施停放制动;无停放制动装置、停放制动装置故障的动车组或在超过20‰的坡道地段,司机应指派随车机械师设置铁鞋做好防溜工作,在司机手账进行签认。
关键点:全列制动、施加停放、设置铁鞋。
4.做好防护
已请求救援的列车不得再行移动,并向列车调度员了解确认救援列车开来方向。随即指派随车机械师(或胜任人员)从救援列车开来方向距列车头部不少于300m处设置防护,救援列车开来方向不明时,应分别从列车前后两方面距列车头部不少于300m处设置防护。
关键点:不得移动、防护方向、防护距离。
5.连挂准备
(1)CRH3C、CRH380B、CRH380BL、CRH380CL型动车组
①被救援动车组司机在连挂端施加停放制动;确认动车组制动手柄置于“REL位”,备用制动手柄在“中立位”;断开主断路器,降下受电弓;将“方向开关”置“0”位,取消司机室占用状态;关断自复位“电池”开关;将“拖曳”开关置“开”位,ASD及ATP隔离开关置 “关”位;通知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准备工作完毕。
②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将非连挂端“信号灯”开关置“红灯开”位;下车目视确认动车组所有受电弓均处于降弓状态。
③打开连挂端开闭机构,并将开闭机构置于全开锁闭状态,伸出密接式车钩;随车机械师将CRH3C、CRH380B短编组动车组连挂端电气车钩气路阀门处于“隔离”位,随车机械师通知动车组司机,准备工作完毕。
④CRH380CL动车组除上述操作外,司机需将蓄电池选择开关32S03打到BN2位; 随车机械师需确认电气柜内28FXX、32FXX、43FXX、48FXX、49FXX、51FXX断路器闭合。
(2)CRH2A、CRH2C、CRH2B、CRH2E、CRH380A、CRH380AL型动车组
①司机打开并锁闭连挂端头罩,通过远程操作将VCB、受电弓切除,拔取主控,将ATP、LKJ打到隔离位。
②随车机械师下车观察头罩打开并锁闭(保持1分钟),检查确认密接式车钩状态良好且位置正常,目视确认动车组所有受电弓均处于降弓状态。
二、担当救援基本流程
确认命令→进入区间→连挂准备→连挂作业→机能试验→列车运行
1.确认命令
救援列车进入救援区间前,司机必须确认调度命令内容,命令不清、停车位置不明确时,不准动车。
关键点:确认命令。
2.进入区间
(1)反向进入区间救援
救援列车司机根据调度命令,将ATP隔离(LKJ转入调车模式),在接近被救援列车2km时,以在瞭望距离内能够随时停车的速度运行,最高不超过20km/h,在距被救援列车不少于300m处停车,与被救援列车联系确认后进行作业。
关键点:设备隔离、接近限速、控制停车、联系作业。
(2)正向进入区间救援
救援动车组按目视行车模式进入封锁区间后,转入完全监控模式运行至行车许可终点停车,与被救援列车联系确认后,ATP按目视行车模式(LKJ转入调车模式)进入前方闭塞分区,以在瞭望距离内能够随时停车的速度运行,最高不超过20km/h,在距被救援列车不少于300m处一度停车(行车许可终点距被救援列车不足300m时除外)后进行作业。
关键点:目视进入、终点停车、联系确认、再次目视、控速运行、控制停车、联系
作业。
3.连挂准备
(1)CRH3C、CRH380B、CRH380BL、CRH380CL型动车组
①救援动车组司机在连挂端司机室施加停放制动。
②打开连挂端开闭机构,并将开闭机构置于全开锁闭状态,伸出密接式车钩。
③随车机械师将CRH3C、CRH380B短编组动车组连挂端电气车钩气路阀门处于“隔离”位,随车机械师通知动车组司机,准备工作完毕。
(2)CRH2A、CRH2C、CRH2B、CRH2E、CRH380A、CRH380AL型动车组
①司机操作进入连挂线路,距离被救援动车组10m左右时停车;在连挂端打开并锁闭头罩。
②随车机械师下车观察头罩打开锁闭并保持一段时间(1分钟),检查确认密接式车钩状态良好且位置正常;具备连挂条件后,向司机传达连挂信号。
4.连挂作业:
(1)CRH3C、CRH380B、CRH380BL、CRH380CL、CRH5A型动车组
①救援动车组司机将救援动车组停在距离被救援动车组3m以外的位置,以3~5km/h的速度移动动车组;连挂后试拉,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下车确认连接状态。
②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分别检查各自动车组连挂端总风管截断塞门Z17和制动管截断塞门Z13(CRH3C、CRH380B、CRH380BL、CRH380CL型动车组)、Z05和Z06(CRH5A型动车组)均处于接通位。
③被救援动车组随车机械师检查截断塞门Z30处于接通位。
④救援动车组司机施加停放制动。
⑤救援动车组司机按换端模式退出司机室占用,占用非连挂端司机室。
⑥救援动车组司机激活备用制动,并将手柄置于缓解位。
⑦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通过车下制动缓解指示器确认动车组均处于缓解状态;通知救援动车组司机进行制动试验。
(2)CRH2A、CRH2C、CRH2B、CRH2E、CRH380A、CRH380AL型动车组
①救援动车组司机将救援动车组停在距离被救援动车组3m以外的位置,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操纵动车组连接密接式车钩,连挂后试拉。
②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车下确认密接连杆退回,连接良好。
③救援动车组司机断VCB,降弓并将制动手柄置“拔取”位,拔出主控钥匙。
④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负责将两列动车组连挂端的32芯救援连接器和7芯救援连接器进行连接,并确认连接状态良好之后(将连接线进行捆绑固定,但不能影响运行时转弯等的余量),传达信息给救援动车组司机。
⑤两列动车组司机接到信息后分别将各自动车组连挂端的救援开关(HELPS)置“救援”位,确认各自头车的连接切换器处于“分割”位。将各自动车组连挂端的总风管导
通(8编组通过手动打开空气管开闭器完成,16编组通过打开司机左台体检修门内的“总风缸”和“MR贯通”截断塞门完成)。
⑥救援动车组司机换端进入非连挂端司机室,插入主控钥匙,重新上电,复位紧急制动,升受电弓、闭合VCB。
5.机能试验
(1)CRH3C、CRH380B、CRH380BL、CRH380CL、型动车组
①救援动车组司机操作备用制动手柄,使列车管压力从600 kPa减至430 kPa。
②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分别通过车下制动缓解指示器确认各自动车组制动良好后通知救援动车组司机。
③救援动车组司机将备用制动手柄置于“缓解”位,使列车管压力从430 kPa升至580 kPa以上。
④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分别通过车下制动缓解指示器确认各自动车组缓解良好(若被救援动车组中个别车辆不能缓解,则由被救援动车组随车机械师车下做关门车处理);通知救援动车组司机制动试验完毕。
⑤救援动车组司机通过备用制动手柄施加制动并缓解停放制动,然后通知被救援动车组司机缓解停放制动(若不能缓解,则由被救援动车组随车机械师车下手动缓解并隔离)。
(2)CRH2A、CRH2C、CRH2B、CRH2E、CRH380A、CRH380AL型动车组
①救援动车组司机操作制动手柄从“快速”位逐级递减到“B1”位,救援动车组司机和被救援动车组司机分别通过MON屏制动信息画面确认动车组的制动状态。
②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分别通过车下制动闸片的抱紧情况确认两列动车组制动良好后通知动车组司机。
③救援动车组司机将制动手柄置于“运行”位,两列动车组司机分别通过MON屏制动信息画面确定动车组的缓解状态。
④两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分别通过车下制动闸片的抱紧情况确认两列车缓解良好,通知动车组司机制动试验完毕。
⑤救援连挂后,在施加快速制动时,出现被救援动车组制动压力为快速制动下的制动压力,但不显示快速制动位,而仍显示B7的情况时,仅确认制动缓解施加正常和一致动作即可。
6.列车运行
救援列车连挂后,应进行制动机简略试验。开车前,被救援动车组司机确认防溜已拆除、人员齐全、车门关闭后通知救援列车司机,救援列车司机确认具备开车条件后,报告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按规定起动列车。
关键点:撤除防溜、发车确认。
三、注意事项
1.采用机车救援时,列车管压力为600kPa,列车运行速度不得超过120km/h(CHR3型动车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80 km/h),并尽可能避免实施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本务司机必须通知随车机械师,经随车机械师检查过渡车钩状态良好后方可继续运行。
2.被救援动车组原则上不得升弓,不得已情况必须升弓供电时,按下列要求执行:
①担当救援列车司机应掌握救援区段电分相位置(不明时应联系调度提供)。
②救援列车接近电分相3km前,救援列车司机应使用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或GSM-R手持终端(或鸣笛)通知被救援动车组司机采取断主断过分相措施。如联系不上,须立即停车。
3.救援列车连挂后,应进行制动机简略试验。开车前,被救援动车组司机确认防溜已拆除、人员齐全、车门关闭后通知救援列车司机,救援列车司机确认具备开车条件后,报告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按规定起动列车。
4.救援列车运行中尽可能避免实施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本务司机必须通知随车机械师,经随车机械师检查过渡车钩状态良好后方可继续运行。
5.运行过程中动车组司机发现有异常声响和振动,立即通知机车司机停车。
2型、CRH380A、CRH380AL动车组因特殊原因,救援机车在动车组停止接触网受电后2小时内没有牵引动车组至就近车站时,由随车机械师人工采取缓解措施后,通知救援机车司机限速5km/h,牵引动车组运行至就近车站处置。遇机车救援运行过程中动车组本身电源不足时,随车机械师通知救援机车司机一度停车后,再限速5km/h运行。
7.救援运行限速120 km/h;不得通过半径小于180m的曲线;不得侧向通过小于9号道岔和6号对开道岔;通过和停靠1200mm以上站台时,须确认站台边缘距轨道中心距不小于1750mm。
3C、CRH380B、CRH380BL、CRH380CL、CRH5A型动车组,8辆编组动车组救援16辆编组动车组时,牵引能力无法在大于15‰的坡道上起动。CRH3C、CRH5A型动车组停放制动满足30‰的坡道长时间停放要求,CRH380B、CRH380BL、CRH380CL型动车组停放制动满足20‰的坡道长时间停放要求,车组在超过上述的坡道停放时,需做好防溜措施。
2A、CRH2C、CRH2B、CRH2E、CRH380A、CRH380AL型动车组,8辆编组的CRH2A救援16辆编组动车组时,牵引能力不能在大于10‰的坡道上起动;8辆编组的CRH2C/CRH380A救援16辆编组动车组时,牵引能力不能在大于12‰的坡道上起动。救援连挂仅允许一列动车组的1号车与另一列动车组的8(或16)号车进行连挂。
10.若被救援动车组无制动,禁止采用救援动车组在后部,被救援动车组在前部的推动救援模式。
11.救援动车组司机室内无法控制被救援动车组的停放制动,因此,在停放、起动时需要两列动车组分别施加、缓解停放制动。
12.当动车组故障处理消除后可恢复运行时,动车司机应及时报告列车调度员,按照列车调度员的指示办理。
参考文献:
[1] 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 吴继鹏.郑铁机供函[2010]18号.郑州铁路局机务处
更多推荐
动车组,救援,司机,制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