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2012年老款桑塔纳)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疾病控制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55)
(总分02,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必须通过胸腺的加工处理才能成熟的细胞是
A. T辅助细胞
B. 细胞
C. NK细胞
D. 单核细胞
E. 肥大细胞
2. 大骨节病手部X线阳性率与实际符合程度大约是
A. 80%
B. 90%
C. 95%
D. 99%
E. 100%
3. 随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依据该方法的设计原理,除了对病因研究外,还可以用于
A. 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研究
B. 疾病的并发症随访研究
C. 疾病的发生率研究
D. 疾病的预测研究
E. 疾病的生存率研究
4. 某成年女性,低热、咳嗽、咳痰,少量咯血,X线胸片检查为片状模糊阴影。仔细问病史,来自牧区,数月前曾咳过粉皮状物。考虑为
A. 肺部肿瘤
B. 肺炎
C. 神经源性肿瘤
D. 肺棘球蚴囊破裂合并感染
E. 肺结核
5. 食物中哪些成分可减少砷的吸收
A. 糖类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钙
E. 脂肪
6. 砷干扰了下列哪个酶,而影响了三羧酸循环
A. 过氧化氢酶
B. 碱性磷酸酶
C. 琥珀酸脱氢酶
D. 酸性磷酸酶
E. 胆碱酯酶
7. 关于B细胞耐受叙述正确的是
A. 需要较大剂量的抗原才能诱导
B. 所需抗原剂量低
C. 诱导的耐受维持时间长
D. 低剂量TD抗原能使B细胞产生耐受
E. 比诱导T细胞耐受容易
8. 临床疑似肺包虫病患者,首选的临床检查为
A. B型超声波
B. CT
C. 核磁共振
D. X线检查
E. 血清学检查
9. 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和关键是
A. 巩固与发展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B. 加强农村卫生领导
C. 培养农村卫生人员
D. 加强经费投入
E. 保证农村卫生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10. 人类健康行为大致分为五类:基本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和
A. 健康心理
B. 健康生活习惯
C. 健康从医行为
D. 预警行为
E. 合理饮食
11. 我国城市人群肿瘤死因中占第一位的是
A. 胃癌
B. 肝癌
C. 支气管肺癌
D. 食管癌
E. 白血病
12. 伤害是我国人群的第几位死因
A. 第3位
B. 第4 位
C. 第5 位
D. 第6 位
E. 第7位
13. 细胞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A.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B. 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C. 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活化
D. 参与免疫应答调节
E. 不参与免疫应答调节
14. 关于免疫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
B. 免疫应答的强度、范围在免疫调节机制控制下进行
C. 包括抗原、抗体的调节
D. 包括补体成分的调节
E. 不包括补体成分的调节
15. 在人血清中,以下哪种补体成分含量最高
A. C1 B. C4
C. C3 D. C5
E. C8
16. 华支睾吸虫病寄生虫潜伏期一般为
A. 7~14d
B. 15~20d
C. 1个月
D. 2~3个月
E. 4个月以上
17.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历史法 观察法 随访法
B. 数理法 前瞻法 实验法
C. 观察法 实验法 随访法
D. 实验法 历史法 前瞻法
E. 观察法 数理法 实验法
18. 急性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 7~14d,平均10d
B. 3~6d,平均5d
C. 30~60d,平均40d
D. 40~80d,平均50d
E. 80d以上,平均87d
19. 诸多的人群分布特征中与疾病的关联作用最普遍的特征是
A. 年龄因素
B. 性别因素
C. 民族因素
D. 职业因素
E. 遗传因素
20. 西北地区黑热病患者以儿童为多,特效治疗药物为斯锑黑克,常规的6d疗法,总量为
A. 200~210mg锑/kg
B. 200~220mg锑/kg
C. 200~230mg锑/kg
D. 200~240mg锑/kg
E. 200~250mg锑/kg
21. 关于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
B. 资料来源主要为常规记录和特殊调查
C. 为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D. 常用于疾病危险因素的确定
E. 主要描述疾病及其相关事件的分布特征
22. 鼠疫是哪类疾病
A. 人类疾病
B. 自然疫源性疾病
C. 慢性疾病
D. 虫媒疾病
E. 肠道疾病
23. 血吸虫毛蚴在水中以什么方式运动
A. 跳跃式
B. 直线式
C. 曲线式
D. 滚动式
E. 螺旋式
24. 含氟量最高的植物是
A. 山杜英
B. 果树
C. 茶树
D. 川台草
E. 玉米
25. 我国湖沼地区急性血吸虫病的高发季节为
A. 3~4月
B. 4~5月
C. 5~9月
D. 4~10月
E. 4~9月
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加剧,形成传染病疫区和非疫区间传播的纽带,构成性传播疾病的高发。使计划免疫出现免疫空白……等,这些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A. 宗教信仰
B. 婚姻状况
C. 民族特征
D. 职业分布
E. 流动人口
27. 法的效力层次排列正确的是
A.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B. 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
C. 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法规
D.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
E. 法律>宪法>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
28. 关于麻疹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麻疹病毒为负链RNA病毒
B. 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C. 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D. 麻疹病毒只有一个基因型
E. 麻疹病毒缺乏人之外的自然宿主
29. 关于补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补体系统各成分均为糖蛋白
B. 补体是机体固有免疫防御体系的重要组分
C. 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可使补体破坏
D. 性质稳定,不易被灭活
E. 参与免疫生理与免疫病理
30. 机械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
A. 胎盘屏障
B. 血脑屏障
C. 抗体
D. 吞噬细胞
E. 皮肤黏膜屏障
31. 独特型网络调节本质是
A. 抗原与抗体形成复合物
B. 抑制抗体产生,终止免疫应答
C. 激活免疫应答
D. 妨碍致敏T细胞与抗原的结合
E. 抗体分子的反馈调节
32. 某人群的职业分布有医生、教师、工人及农民人数构成的资料为
A. 数值变量资料
B. 无序分类资料
C. 有序分类资料
D. 等级分类资料
E. 圆形分类资料
33. 五个区组三个处理组的方差分析,处理组间的自由度为
A. 15 B. 14
C. 5 D. 3
E. 2
34. 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A. 溶菌作用
B. 调理作用
C. 免疫黏附作用
D. 中和毒素的作用
E. 细胞毒作用
35. 某区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发病率调查时,首先将全区的社区按经济条件分为好、较好、差三类,然后各随机抽取1/10的人做调查。此种抽样方法属于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单纯随机抽样
D. 整群抽样
E. 机械抽样
36.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包括
A. 传染病、非传染病、健康状态
B. 残疾、弱智、身心伤害
C. 传染病、非传染病、伤害
D. 疾病、伤害、健康
E. 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
37. 含氯消毒剂溶于水产生以下哪一种成分起杀菌作用
A. 次氯酸根
B. 氯离子
C. 亚氯酸根
D. 次氯酸
E. 氯气
38. 立克次体经过吉姆尼茨(Gimenez)染色法后立克次体为
A. 蓝色 B. 绿色
C. 棕色 D. 红色
E. 紫色
39. 在抽样调查中,下列抽样方法误差最大的是
A. 整群抽样
B. 单纯随机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E. 先分层再整群抽样
40. 当某种卫生服务的价格上升1%,其需求数量增加2.1%,说明该服务为
A. 完全弹性
B. 富有弹性
C. 单元弹性
D. 缺乏弹性
E. 完全无弹性
41. 有两个省同时暴发了传染病疫情,有权宣布这两个省为疫区的是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 大骨节病在我国分布于多少个省、区、直辖市
A. 12 B. 13
C. 14 D. 15
E. 16
43. 孕妇患弓形虫病
A. 可以自愈
B. 容易变为慢性感染
C. 可以垂直传播给胎儿
D. 不会传给胎儿
E. 仅孕妇本身出现淋巴结肿大
44. 目前,我国常用的驱砷药物是
A. 丙磺酸钠
B. 丁二磺酸钠
C. 二巯基丁二磺酸钠
D. 硒制剂
E. 硝苯地平
45. 有占位性病变,来自牧区与犬有接触史者,应增加的检查为
A. 磁共振
B. 包虫病血清学检查
C. DNA检查
D. PCR检查
E. 活体检查
46. 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免疫器官
B. 免疫细胞
C. 免疫分子
D. 不具有防御作用
E. 实现免疫防卫功能
47. 不属于补体固有成分的是
A.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
B. 丝氨酸蛋白酶
C. 膜辅助蛋白(MCP)
D. 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
E. 旁路激活途径的D因子
48.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
A. 速发型超敏反应
B. 迟发型超敏反应
C.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D.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E.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49. 属于数值变量资料的是
A. 人群的脉搏数
B. A、B、O、AB血型的人数
C. 白细胞正常和非正常的病人数
D. 治疗结果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死亡数
E. 职业分类为医生、教师、工人和农民人数
50. q检验主要用于
A. 两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
B. 两独立总体均数的比较
C.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
D. 多个独立总体均数的比较
E.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51. 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A. 由细菌脂多糖、肽聚糖、凝集的IgA所激活
B. B、D、P因子参与作用
C. C3转化酶是C3bBb3b
D. 可通过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
E.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52. 伤寒在沙门菌诊断抗原
A. O抗原1,3,5
B. “O”抗原1,12, H抗原,第I相d
C. H抗原,第Ⅱ相1,5
D. H抗原,第I相e
E. H抗原,g,m
53. 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血吸虫主要有5种,以下哪一种不是
A. 曼氏血吸虫
B. 埃及血吸虫
C. 日本血吸虫
D. 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
E. 中华血吸虫
54.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 生活习惯
B. 饮食习惯
C. 海拔高度
D. 营养条件
E. 个体差异
55. 我国现有的监测系统中,两者都属于主动监测的有
A. 全国疫情报告系统+脊灰专病报告系统
B. 全国疫情报告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C.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脊灰专病报告系统
D. 脊灰专病报告系统+行为监测系统
E. 全国疫情报告系统+行为监测系统
56. 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
A.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B. 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
C. 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D.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E. 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57. 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申请某种形式的行政救济,该形式是
A. 行政复议
B. 行政诉讼
C. 上诉
D. 复核
E. 申诉
58. 弓形虫病为弓形虫属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为
A. 甲种传染病
B. 性传播疾病
C. 遗传性疾病
D. 人畜共患疾病
E. 虫媒性传染病
59.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包括
A.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h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Th细胞
D. Th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E.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h细胞、B细胞
60. 关于Ig的类别转换,错误的叙述是
A. B细胞膜上表达的Ig可发生类别转换
B. 分泌型Ig可发生类别转换
C. 类别转换和重链C区有关
D. 效应会随着同种型的改变而变化
E. 类别转换会导致抗体/BCR特异性的改变
61. 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 性别、年龄和职业
B. 人群、时间和地区
C. 国外、国内和城乡
D. 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E. 民族、宗教和婚姻状况
62. 下面对健康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躯体没有疾病
B. 身体强壮,性格开朗
C. 生理和心理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D. 一种生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
E. 生理上的完好状态
63.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骨关节病,其性质属
A. 退行性
B. 肥大性
C. 变态性
D. 炎性
E. 神经营养性
64. 免疫稳定功能异常可引起
A. 超敏反应
B. 免疫缺陷病
C. 自身免疫病
D. 机体产生肿瘤
E. 病毒持续感染
65.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3aC4aC5a
B. C3aC3bC5b
C. C3aC4aC5b
D. C3aC4aC4b
E. C3bC4aC5b
66. 关于T、B细胞相互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要T细胞辅助
B. 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可提供B细胞活化必需的第二信号
C.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D. B细胞可作为APC加工、提呈pMHCⅡ活化T细胞
E. 辅助性T细胞需与B细胞直接接触才能诱导其增殖
67.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不包括
A. 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
B. 抗体的ADCC作用和调整吞噬
C. 炎症细胞聚集、活化
D. 抗细胞受体抗体使靶细胞功能发生紊乱
E. 变应原进入体内产生IgE抗体
68. 针灸治疗头痛结果不是有效就是无效的数据分布是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负偏态分布
D. 二项分布
E. 泊松分布
69. 用于描述某医院医生职称分布的统计指标是
A. 率
B. 构成比
C. 相对比
D. 定基比
E. 环比
70. 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患者,治疗结果分别以治愈、显效、好转、恶化和死亡表示,该数据资料的类型是
A. 数值变量资料
B. 无序分类资料
C. 有序分类资料
D. 定量分类资料
E. 圆形分类资料
71.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年均气温多少度以上地区
A. 10℃
B. 12℃
C. 14℃
D. 16℃
E. 18℃
72. 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A. 卫生人力
B. 卫生知识和技术
C. 卫生费用
D. 卫生信息
E. 卫生设施与装备
73. 不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情节是
A. 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
B. 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
C. 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之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D. 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
E. 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的
74. 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对水的pH范围有一定要求,适宜的范围是
A. 3.5~4.5
B. 4.5~5.5
C. 5.5~6.7
D. 6.7~7.8
E. >8.0
75. TSH是下列哪种器官分泌的糖蛋白类激素
A. 甲状腺
B. 下丘脑
C. 甲状旁腺
D. 垂体前叶
E. 脑干
76. 在志贺菌中,其中一个血清群的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诊断血清中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个血清群是
A. A群
B. B群
C. C 群
D. D群
E. 以上都不对
77. 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特征不包括
A. 流行病区中任何年龄的人均可被侵犯
B. 儿童砷中毒的检出率低于成年人
C. 患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D. 有确定的潜伏期
E. 蛋白质食物可减少砷的吸收
78. 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E
C. IgA
D. IgM
E. IgD
79. 队列研究的目的是
A. 明确人群中的各成员的暴露情况
B. 检验并验证病因假设
C. 分析不同时期出生者的疾病发生情况
D. 检验疾病的人群现象
E. 分析某疾病的动态变化
80. 垂直传播途径是
A. 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B. 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
C. 胎盘传播、注射传播
D. 上行性传播、机械传播
E. 上行性传播
8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发生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
A. 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B. 应劝其回乡治疗
C. 不属于当地接诊治疗的对象
D. 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 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82. 关于抗原抗体反应不正确的是
A. 可逆性结合
B. 不可逆性牢固结合
C. 特异性结合
D. 需有电解质参与
E. 按一定比例结合才出现可见反应
83. 补体经典途径首先激活的补体成分是
A. Clq
B. Clr
C. Cls
D. C2
E. C3
84.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是
A. 独特型抗原
B. 共同抗原
C. 异嗜性抗原
D. 异种抗原
E. 同种异型抗原
85.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不包括
A. 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
B. 抑制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
C. 口服自身抗原诱导免疫耐受
D. 模拟胸腺阴性选择诱导免疫耐受
E. 大剂量药物治疗
86. 利用几何均数描述集中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A. 正态分布
B. 非正态分布
C. 对数正态分布
D. 二项分布
E. 泊松分布
87. 数值资料常见的频数分布的类型有
A. 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
B. 正态分布和正偏态分布
C. 正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
D. 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
E. 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
88. 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根本措施是
A. 对症治疗
B. 用药物排除体内的蓄积砷
C. 用药物改善微循环
D. 停止饮用高砷水、停烧高砷煤
E. 用硒制剂预防皮肤癌
89. “婴儿死亡率”是指
A. 表示某地某年未满1岁的死亡人数与同年婴儿数的比值
B.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C. 仅反映直接影响婴儿健康的问题,不能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
D. 不仅是一项评价婴儿健康状况的指标,而且是评价整个人群健康水平及其社会经济条件的指标
E. 与0岁组死亡率含义相同
90. 在22~26℃条件下,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平均需多少天能发育成为尾蚴
A. 15天
B. 30天
C. 60天
D. 120天
E. 215天
91. 下面不属于人际传播形式的是
A. 个别访谈
B. 电话会议
C. 专题讲座
D. 专题小组讨论
E. 心理咨询
92. 弓形虫的终宿主是
A. 猫 B. 犬
C. 猪 D. 羊
E. 鸡
93. 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 张某吃了不洁食物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
B. 2003年在某地发生的井喷硫化氢事件
C.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 某工厂发生的苯中毒事件
E. 某医院的放射源丢失事件
94. 检验病因假设的方法是
A. 队列研究
B. 发病率研究
C. 生态学研究
D. 描述性研究
E. 现况调查
95. 结合流行病学定义概括该学科的特征有
A. 群体特征、分布为起点特征、对比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特征、社会医学特征、预防为主特征
B. 预防为主特征、分布特征、概率论特征、实用性特征、评价特征、对比特征
C. 测量特征、概率论特征、数理特征、实用特征、随机特征、观察性特征
D. 预防为主特征、描述特征、人群分布特征、宏观特征、多因论特征、理论特征
E. 方法学特征、实用性特征、评价特征、对照特征、多学科特征、数理统计特征
96. 行政复议机关是依法对
A. 被申请复议的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B. 被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C. 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D. 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发布命令的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E. 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发布决定的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97. 统计表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统计表指
A. 计算工具表
B. 调查表
C. 整理汇总表
D. 统计分析表
E. 统计报表
98. 疾病的预防工作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的不同阶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是疾病的
A. 一级预防原则
B. 二级预防原则
C. 三级预防原则
D. 四级预防原则
E. 五级预防原则
99. 两样本均数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时,P越小,说明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显著
100. 关于Ig高变区,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变区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B. 高变区可在体内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C. 高变区是Ig上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D. 高变区又称决定簇互补区
E. Ig的两条重链高变区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101. 补体可对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发挥调节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提呈
B. C3b与B细胞表面CRl结合,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 CR2参与免疫记忆的形成
D. 杀伤细胞结合C3b后可增强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
E. CRl能结合C3d、C3b等,有助于B细胞活化
102. TD-Ag和TI-Ag的本质区别在于
A. 是否具有特异性
B. 是否是完全抗原
C. 是否在胸腺组织中产生
D. 是否诱导抗体产生
E. 产生抗体时是否需Th细胞参与
103. 利用变异系数描述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A. 正态分布
B. 非正态分布
C. 对数正态分布
D. 二项分布
E. 泊松分布
104. 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
A. 红细胞
B. T细胞
C. 浆细胞
D. 吞噬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105. 常用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 标准差
C. 几何均数
D. 变异系数
E. 算术平均数
106. 为了预防华支睾吸虫病,鱼肉安全食用的最好方法是
A. 黄酒浸
B. 煮熟
C. 醋浸
D. 酱油浸
E. 冰冻
107. 我国卫生部推荐的尿砷标准值是
A. 0.012mg/L
B. 0.05mg/L
C. 0.13mg/L
D. 0.09mg/L
E. 0.26mg/L
108.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本的对照类型是
A. 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B. 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
C. 病例的邻居
D. 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患者
E. 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或同事等
109. 血清学试验评价中描述试验有效性的参数有
A. 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预测值
B. 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
C. 漏诊率、误诊率、患病率、预测值
D.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一致性效率
E. 灵敏度、特异度、效率、预测值
110. 疾病监测中的监测主体是
A. 致病因子和高危行为
B. 致病因子、环境和社会因素
C. 疾病及其影响因素
D. 病人、致病动物和媒介昆虫
E. 易感者、致病因子和传播条件
111. 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 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肺炭疽病人必须强制隔离治疗
B. 乙类传染病中的重症肝炎、中毒性痢疾病人必须强制隔离治疗
C. 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该病病人一律隔离治疗
D. 狂犬病病人、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必须强制隔离治疗
E. 艾滋病感染者就是艾滋病人
112. 吸烟可致肺癌,但不是每个吸烟者都会得肺癌,即吸烟者肺癌发生率小于100%;另外不是每个肺癌病人以前都吸烟,即肺癌病人以前的吸烟率小于100%,此实例的病因组合符合
A. 充分而且必要病因
B. 必要但不充分病因
C. 充分但不必要病因
D. 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E. 充分与必要统一
113.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有
A. 新生儿减少
B. 易感人口迁入
C. 免疫人口免疫力增加
D. 疾病流行
E. 人群年龄增加
114. 微机工作中因某种原因突然“死机”,重新启动后计算机中将全部丢失的是
A. 硬盘中的信息
B. 软盘中的信息
C. ROM中的信息
D. RAM和ROM中的信息
E. RAM中的信息
115.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包括
A. 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B. 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C. 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
D.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
E. 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
116. 根据死因监测系统的报告数据,甲地1991年肺癌死亡率是14/10万,1998年肺癌死亡率是18/10万,则1998年与1991年相比肺癌死亡率的增长是
A. 22%
B. 29%
C. 35%
D. 50%
E. 78%
117.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疾病是
A. 黑热病
B. 睡眠病
C. 疟疾
D. 弓形虫病
E. 丝虫病
118. 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分类是根据
A. H链和L链均不同
B. 区不同
C. L链不同
D. H链不同
E. 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119. 能抑制免疫球蛋白分泌的IL是
A. IL-14
B. IL-18
C. IL-15
D. IL-16
E. IL-17
120. 树突状细胞区别于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A. 外形为树突状
B. 分泌IL-1
C. 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
D. 表达MHC-Ⅱ类分子
E. 具有吞噬作用
121. 不属于免疫沉淀反应检测技术的是
A. 单向免疫扩散
B. 双向免疫扩散
C. 免疫电泳
D. 免疫比浊
E. 直接凝集
122. 下列液体中分泌型IgA含量最高的是
A. 唾液
B. 尿液
C. 初乳
D. 支气管黏液
E. 肠道分泌液
123. 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
A.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B.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C. 标准差越大,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越好
D. 标准差越小,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越好
E. 标准差越大,均数的抽样误差越小
124. 流行病学科学研究工作由浅入深依次推进的三个工作范畴是
A. 找出原因、揭示现象、提供并确证措施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提供措施、确证措施有效性、用于人群
D. 揭示分布、找出规律、总结分析
E. 找出规律、总结分析、验证原因
125. 氟在人体各器官组织均有蓄积,其中蓄积最多的器官或组织是
A. 肌肉
B. 肾脏
C. 肝脏
D. 甲状腺
E. 骨骼
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的类别与病种(包括新增加的病种)为
A. 三类,35种
B. 四类,35种
C. 二类,35种
D. 五类,36种
E. 三类,39种
127. 下列不属于非语言传播形式的是
A. 倾听
B. 眼神
C. 仪表服饰
D. 时间和空间
E. 类语言
128. 发表《阿拉木图宣言》的会议是
A. 国际卫生保健大会
B.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
C. 世界卫生大会
D. 国际公共卫生大会
E. 国际健康促进大会
129. 在伤寒、副伤寒致病性中,侵击力与Lps亦是重要入侵因子,其作用是
A. 中和抗体
B. 抗原侧链短
C. 保护外膜蛋白
D. Lps具有较长的O抗原侧链,可能抑制C旁路途径
E. 不起作用
130. 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或分子事件)在人群和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根据定义分子流行病学的组成学科为
A. 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
B. 分子病原学和分子免疫学
C. 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
D. 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
E. 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原生物学
131. 将研究对象按照个人为单位用掷硬币的方法(正、反面分别代表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此种分组方法为
A. 简单随机分组
B. 分层随机分组
C. 系统随机分组
D. 整群随机分组
E. 未进行随机化分组
132. “婴儿死亡率”的内涵是
A. 表示某地某年未满1岁的死亡人数与同年婴儿数的比值
B. 不仅是一项评价婴儿健康状况的指标,而且是评价整个人群健康水平及其社会经济条件的指标
C. 仅反映直接影响婴儿健康的问题,不能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
D. 与0岁组死亡率含义相同
E.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133. 对消灭传染源应采取的钩体病预防措施是
A. 灭鼠
B. 圈养猪
C. 接种钩体菌苗
D. 服用强力霉素
E. 避免接触钩体疫水
134. 南方某地一个村落发现多起自毖黄胸鼠,一个6岁女孩家中也发现自毖黄胸鼠,但没有引起家长注意,女孩仍赤脚玩耍,3d后,女孩发病,高热40℃,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另有右鼠鼷部1cm×3cm淋巴结肿大,肿块增大很快,较硬且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疼痛难忍。最可能患哪种病
A. 淋巴腺炎
B. 流行性出血热
C. 登革热
D. 土拉伦
E. 鼠疫
135. 传染病的治疗中哪一项最重要
A. 支持治疗
B. 对症治疗
C. 病原治疗
D. 调节免疫功能治疗
E. 康复治疗
136. 与免疫记忆有关的CD分子是
A. CD3
B. CD4
C. CD21
D. CD28
E. CD40
137. 关于B细胞激活第一信号,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细胞BCR识别结合抗原
B. B细胞膜表面CD40与Th细胞表达的CD40L结合
C. Igα(CD79α)和Igp(CD79β)参与第一信号组成
D. 抗原与mlg的可变区特异结合
E. 活化辅助受体起增强第一信号的作用
138. 用于T细胞亚群测定的方法
A. ELISA
B.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C.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D. 流式细胞术
E. 抗“O”试验
更多推荐
细胞,疾病,特征,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