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中国一汽小型车)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2)
(总分01,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α溶血素是
A. 内毒素
B. 脂蛋白
C. 多糖
D. 外毒素
E. 类毒素
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常采用
A. 柱状装置
B. 水平装置
C. 旋转装置
D. 垂直装置
E. 管状装置
3. 立克次体感染后,发病3周内产生的抗体是
A. IgA
B. IgG
C. IgE
D. IgD
E. IgM
4. 浆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产生抗体
B. 吞噬作用
C. 产生免疫细胞
D. 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E. 结合补体
5. 产毒性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是
A. 细胞免疫
B. 血液抗体免疫
C. 抗菌免疫
D. 肠道黏膜免疫
E. 抗毒素免疫
6.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辣根过氧化物酶不具备的特点是
A. 标记方法简单
B. 价格较低,商品化酶易于获得
C. 是酶免疫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酶
D. 酶及酶标记物很不稳定,不易保存
E. 底物种类多,选择余地大
7. 某实验室进行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操作人员对其所承担任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包括染色法和不染色法
B. 革兰染色,革兰阴性菌染成紫色
C. 芽胞染色属于特殊染色法
D. 革兰染色,革兰阴性菌被染成红色
E. 革兰染色,革兰阳性菌染成紫色
8. 人类B细胞的发育器官是
A. 脾 B. 淋巴结
C. 肝 D. 骨髓
E. 胸腺
9. 大肠埃希菌中易污染产房引起严重腹泻的是
A. ETEC
B. EPEC
C. EHEC
D. EIEC
E. EAggEC
10. Ig的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A. CL+CH
B. CH区
C. VH+VL
D. VL+CL
E. VH+CH
11. 螺杆菌属是
A. 从变形杆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
B. 从弧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
C. 从志贺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
D. 从弯曲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
E. 从耶尔森菌属中划分出来的新菌属
12. 假结核耶尔森菌根据O抗原的不同分为
A. 7个血清型
B. 8个血清型
C. 6个血清型
D. 9个血清型
E. 5个血清型
13. 对肾损害最轻的立克次体病是
A. 流行性斑疹伤寒
B. 洛矶山斑点热
C. 恙虫病
D. Q热
E. 地方性斑疹伤寒
14. 某种细菌感染后的典型症状是\"里急后重\",该细菌是
A. 变形杆菌
B. 铜绿假单胞菌
C. 伤寒沙门菌
D. 痢疾志贺菌
E. 产气肠杆菌
15. 结核菌素引起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变态反应需结合
A. 分枝菌酸
B. 蜡质D
C. 磷脂
D. 索状因子
E. 液体石蜡、羊毛脂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流行性感冒
B. 流感嗜血杆菌春季发病率高
C. 杜克嗜血杆病主要引起人类溃疡性性病
D. 军团菌病秋季发病率高
E. 杜克嗜血杆菌主要引起人类结膜炎
17. 用于观察细胞亚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显微镜是
A. 生物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解剖显微镜
D. 荧光显微镜
E. 相差显微镜
18. 呼吸系统的特异性防御机制是
A. 咳嗽
B. 细胞因子
C. 吞噬细胞
D. 溶菌酶
E. 补体
19. GB/T4789.10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
A. 酶联免疫法
B. 放射免疫法
C. 增菌培养法
D. 直接计数法
E. 增菌培养法和直接计数法
20. 细菌突变按发生原因可分为
A. 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 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C. 自发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D. 自发突变和点突变
E. 诱发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1. 目前发现的螺杆菌属的细菌至少有
A. 2个种
B. 6个种
C. 3个种
D. 5个种
E. 9个种
22. 嗜血杆菌中无致病力的是
A. 猪嗜血杆菌
B. 副溶血嗜血杆菌
C. 杜克嗜血杆菌
D. 流感嗜血杆菌
E. 鸡嗜血杆菌
23. 肥达试验中不选用的抗原是
A. 伤寒沙门菌O抗原
B.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
C. 鼠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
D. 伤寒沙门菌H抗原
E.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
24. 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 A抗原和O抗原
B. B抗原和O抗原
C. H抗原
D. A抗原、B抗原和O抗原
E. A抗原和B抗原
25. 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 淋巴细胞
B. 巨噬细胞
C. 神经细胞
D. 树突状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26. 阿米巴痢疾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此种感染很少有携带者
B. 阿米巴有滋养体和包囊二期
C. 肠外并发症可包括阿米巴肝脓肿、肺脓肿等
D. 病原体为溶组织内阿米巴
E. 易重复感染
27. 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药物主要是
A. 庆大霉素
B. 链霉素
C. 利福平
D. 青霉素
E. 四环素
28. 嗜肺军团菌的血清型有
A. 12个
B. 16个
C. 20个
D. 14个
E. 18个
29. 以下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的是
A. 大肠杆菌
B. 鼠疫菌
C. 淋病奈瑟菌
D. 炭疽菌
E. 布鲁氏杆菌
30. 细菌L型与支原体不同的是
A. 无细胞壁
B. 对青霉素不敏感
C. 在适宜环境下容易恢复为原来细菌的形态与特性
D. 革兰染色阴性
E. 有多种形态
31. GMl-ELISA用来检测
A. 耐热肠毒素
B. 内毒素
C. 霍乱毒素
D. 不耐热毒素
E. 痉挛毒素
32. 肠道杆菌肺炎中耐药率最高的是
A. 铜绿假单胞菌
B. 阴沟肠杆菌
C. 产气肠杆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E. 变形杆菌
33. 沙门菌分离时选取标本,不正确的是
A. 第3周取静脉血
B. 整个病程均可取骨髓
C. 食物中毒时取粪便、呕吐物和可疑食物
D. 第2周起取粪便和尿液
E. 败血症取血液
34. 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产生的蓼体是
A. 抗B抗体和抗O抗体
B. 抗A抗体和抗O抗体
C. 抗A抗体和抗B抗体
D. 抗A抗体、抗B抗体和抗O抗体
E. 抗O抗体
35. 肺炎链球菌由光滑型(S)转变为粗糙型(R),是因为
A. 失去外膜蛋白
B. 失去荚膜
C. 产生溶血素
D. 失去脂多糖
E. 失去菌毛
36. 荚膜的生物学作用不正确的是
A. 抗吞噬作用
B. 维持细菌的形态
C. 抗补体
D. 抗干燥
E. 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营养被吸收
37. 对人体的脾损害最明显,呈\"急性传染脾\"样变化的立克次体病是
A. 猫抓病
B. 战壕热
C. 立克次体痘
D. 洛矶山斑点热
E. 恙虫病
38. 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采用
A. 柱状装置
B. 垂直装置
C. 旋转装置
D. 水平装置
E. 管状装置
39. 属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是
A. 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
B. 细菌类毒素
C. 胃蛋白酶
D. 肿瘤抗原
E. 牛血清白蛋白
40. 肠道的正常菌群不包括
A. 大肠埃希菌
B. 类杆菌
C.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D. 双歧杆菌
E. 变形杆菌
41. 关于淋病奈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是淋病奈瑟菌唯一的宿主
B. 鼠是天然宿主
C. 灵长类动物是天然宿主
D. 革兰染色阳性
E. 抵抗力强
42. WHO推荐检测狂犬疫苗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的方法是
A. 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
B. PCR方法
C. ELISA方法
D. 空斑试验
E. 血凝抑制试验
43. 呼吸系统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
A. 免疫器官
B. 抗体
C. 细胞因子
D. T细胞
E. 溶菌酶
44.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共同孵育,可促进其生长,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
A. 因子
B. N因子
C. L因子
D. K因子
E. V因子
45. 支原体的特点正确的是
A. 具有细胞壁
B. 革兰染色阳性
C. 只有DNA核酸
D. 革兰染色阴性
E. 一般不致病
46. 吸入性肺炎或肺脓肿常见致病菌是
A. 肺炎克雷伯杆菌
B. 厌氧菌
C. 阴沟肠杆菌
D. 军团菌
E. 肺炎链球菌
47. 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是指
A. 两种组织混合培养疫苗
B. 两种细胞混合培养疫苗
C. 合并其他疫苗使用
D. 家鼠型和野鼠型混合疫苗
E. 灭活疫苗和活疫苗混合疫苗
48. 转座子的功能不具备
A. 促进染色体重排
B. 促进基因重复
C. 促进基因扩增
D. 抑制生物进化
E. 造成缺失突变
49. 细菌的代时一般为
A. 5min
B. 6~10min
C. 20~30min
D. 10~15min
E. 16~30min
50. 应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米泔水样粪便,可见穿梭运动的细菌是
A. 变形杆菌
B. 铜绿假单胞菌
C. 肠炎沙门菌
D. 霍乱弧菌
E. 钩端螺旋体
51. 在DNA水平与鼠疫耶尔森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肠道致病菌是
A. 宋内志贺菌
B. 假结核耶尔森菌
C.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D. 肠炎沙门菌
E. 奇异变形杆菌
52. 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不同的是
A. 产生外毒素
B. 产生细胞毒素
C. 具有荚膜
D. 具有内毒素
E. 产生绿脓素
53. 灭活驴血清中的补体,常用灭活温度是
A. 53℃
B. 57℃
C. 63℃
D. 67℃
E. 83℃
54. 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
A. 2型 B. 3型
C. 5型 D. 6型
E. 4型
55.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的疾病是
A. 流行性斑疹伤寒
B. 洛矶山斑点热
C. 立克次体痘
D. 猫抓病
E. 地方性斑疹伤寒
56. 立克次体用吉姆尼茨染色时,加孔雀绿染色液一般需要
A. 1min
B. 2~3min
C. 4~5min
D. 5min
E. 10min
57. 钩端螺旋体的流行形式不包括
A. 雨水型
B. 土壤型
C. 散发型
D. 稻田型
E. 洪水型
58.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A. 微小DNA病毒科
B. 小RNA病毒科
C. 黄病毒科
D. 微小RNA病毒科
E. 嗜肝DNA病毒科
59. 有关支原体肺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多见
B. 血清中的抗体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C. 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
D. 对青霉素敏感
E. 老年人发病率高
60.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规定,药敏实验结果报告中,MS是指
A. 敏感
B. 轻度敏感
C. 耐药
D. 中介
E. 中度敏感
61. 介导人类Ⅰ型变态反应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D
C. IgG
D. IgE
E. IgM
62.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多超过
A. 6个月
B. 4个月
C. 3个月
D. 2个月
E. 1个月
63. 具有荚膜结构的微生物是
A. 军团菌
B. 志贺菌
C. 变形杆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E. 大肠埃希菌
64. O1群霍乱弧菌根据菌体抗原成分A、B、C的不同,分为3个血清型,其中含A、B抗原者称为
A. 小川型
B. 埃尔托型
C. 稻叶型
D. 彦岛型
E. 古典型
65. 在我国,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环节为
A. 猪-蚊-人
B. 鼠-蚊-人
C. 狗-蚊-人
D. 人-蚊-人
E. 猴-蚊-人
66. 复发型斑疹伤寒(Brill病)于疾病早期出现的抗体是
A. IgA
B. IgG
C. IgD
D. IgM
E. IgE
67. 以气溶胶方式传播的立克次体是
A. 加拿大立克次体
B.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C. 康氏立克次体
D. Q热立克次体
E. 立氏立克次体
68. 杜通疏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 蚤 B. 蚊
C. 虱 D. 蜱
E. 白蛉
69.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程序和内容一般分为
A. 7个阶段
B. 6个阶段
C. 4个阶段
D. 5个阶段
E. 8个阶段
70. 以下各项中,不是质粒特点的是
A. 是遗传物质
B. 是双股DNA
C. 控制细菌的某些特性
D. 控制的性状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
E. 能够独立复制
71. 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核蛋白易变异
B. 基质蛋白易变异
C. 非结构蛋白易变异
D. 血凝素易变异
E. 聚合酶易变异
72. 介导Ⅱ型变态反应的是
A. 细胞因子
B. 抗原抗体复合物
C. T细胞
D. 肥大细胞
E. 抗原、抗体、补体
73. 军团菌肺炎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依托红霉素,严重感染或免疫抑制患者可联合使用
A. 庆大霉素
B. 异烟肼
C. 利福平
D. 链霉素
E. 四环素
74. 肺炎链球菌的特点是
A. 具有荚膜
B. 能产生强烈的内毒素
C. 引起间质性肺炎
D. 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
E. 具有菌毛
75. 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是
A. 大肠埃希菌
B. 肺炎克雷伯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表皮葡萄球菌
E. 阴沟肠杆菌
76. 志贺菌A群Ⅰ型产生的志贺毒素的特性中不正确的是
A. B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位,能抑制蛋白合成
B. 具有神经毒性
C. 具有细胞毒性
D. 是外毒素
E. 具有肠毒性
77. 乙脑病毒维持自身存在通过的循环是
A. 蚊-人-蚊
B. 蚊-猪-蚊
C. 蚊-鼠-蚊
D. 蚤-人-蚤
E. 虱-猪-虱
78. 猪血清灭活补体的灭活温度是
A. 47℃
B. 56℃
C. 57℃
D. 58℃
E. 66℃
79. 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是
A. SmIg
B. Fc受体
C. SPA受体
D. 补体受体
E. 抗原受体
80. 不参与化学致癌过程的因素是
A. 细胞增殖
B. 细胞繁殖
C. 细胞程序性死亡
D. DNA损伤
E. DNA修复
81. IL-1的产生细胞是
A. 巨噬细胞产生
B. 肥大细胞
C. 浆细胞
D. K细胞产生
E. NK细胞产生
B1题型
1. 化学毒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称为
A. 过滤作用
B. 主动转运
C. 吞噬作用
D. 转移
E. 简单扩散
2. 立氏立克次体
A. 引起猫抓病
B. 引起印度蜱传斑点热(马赛热)
C. 引起丛林斑疹伤寒
D. 引起洛矶山斑点热
E. 引起立克次体痘
3. 可用于检测化学毒物阈剂量的试验是
A. 蓄积毒性试验
B. 致癌试验
C. 基因突变试验
D. 慢性毒性试验
E. 急性毒性试验
4. 在载体参与下消耗能量的逆梯度转运称为
A. 过滤作用
B. 主动转运
C. 吞噬作用
D. 转移
E. 简单扩散
5. 汉赛巴通体
A. 引起猫抓病
B. 引起印度蜱传斑点热(马赛热)
C. 引起丛林斑疹伤寒
D. 引起洛矶山斑点热
E. 引起立克次体痘
6. 细胞膜外包或内凹,将异物包围进入细胞的称为
A. 过滤作用
B. 主动转运
C. 吞噬作用
D. 转移
E. 简单扩散
7. 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A. 人虱 B. 恙螨
C. 鼠蚤 D. 蜱
E. 白蛉
8. 产生IL-1的细胞是
A. Th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Tc细胞
E. 单核细胞
9. 普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A. 人虱 B. 恙螨
C. 鼠蚤 D. 蜱
E. 白蛉
10. 能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Th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Tc细胞
E. 单核细胞
11. 莫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A. 人虱 B. 恙螨
C. 鼠蚤 D. 蜱
E. 白蛉
12. 康氏立克次体
A. 引起猫抓病
B. 引起印度蜱传斑点热(马赛热)
C. 引起丛林斑疹伤寒
D. 引起洛矶山斑点热
E. 引起立克次体痘
13. 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时,用于沉淀质粒DNA的试剂是
A. SDS
B. EDTA
C. 75%乙醇
D. 异丙醇
E. 无水乙醇
14. 小蛛立克次体
A. 引起猫抓病
B. 引起印度蜱传斑点热(马赛热)
C. 引起丛林斑疹伤寒
D. 引起洛矶山斑点热
E. 引起立克次体痘
15. 用于裂解细菌的试剂是
A. SDS
B. EDTA
C. 75%乙醇
D. 异丙醇
E. 无水乙醇
16. 恙虫病立克次体
A. 引起猫抓病
B. 引起印度蜱传斑点热(马赛热)
C. 引起丛林斑疹伤寒
D. 引起洛矶山斑点热
E. 引起立克次体痘
17. 可用于检测化学毒物毒性强度分级的试验是
A. 蓄积毒性试验
B. 致癌试验
C. 基因突变试验
D. 慢性毒性试验
E. 急性毒性试验
更多推荐
引起,细胞,细菌,抗原,杆菌,产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