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上海大众suv五个车型哪个好)
汽车维修组织架构
汽车维修组织架构
摘要:近年来,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仍与
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汽车价格水平依然较高,产业经济
效益状况较好;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产业核心竞争力依然较弱。
因此,应继续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升级,包括继续推
进汽车市场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以社
会性管制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准入管制制度;建立健全汽车产业市场退
出援助机制;强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中的市场调节机制,引导汽车企
业兼并重组;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继续支持自主品牌企业
加快发展。
关键词: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零部件,兼并重组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组织
结构呈现积极变化。然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制约着
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
(一)整车市场属于由国企和外资主导的寡占型结构.零部件市场
呈现以外资和民企为主体的竞争型结构特征
1、整车市场形成了中上集中程度的寡占型结构
近年来,受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市场利益的驱动,各地争相
投资汽车工业,地方政府在汽车工业的投资竞赛使国内汽车厂商数量
急剧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2008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
总数达到了12291家,比2006年增加了4000家左右;其中汽车整
车制造企业数量达到372家,比2006年增加了107家,而传统汽车
大国日本的整车企业数量仅有10家左右,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整车生
产企业数量最多的
国家。2003年以来,我国汽车整车市场集中度保持了基本稳定的
态势,在2006到2008年的3年期间,市场集中度有小幅上升。2008
年,我国整车市场集中度CR3、CR4、CR8分别达到49%、58%、
78%,我国整车市场已经达到中上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类型。从国
际比较来看,2002年日本、美国和韩国汽车产业CR3的集中度分别为
80%、90%和96%,显然,我国的整车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
有较大差距,产业整合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国有和外资企
业在我国汽车整车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008年,国有控股和
外资整车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行业的76.9%和62.5%。显然,中
国整车市场结构仍然存在极强的行政干预烙印和相对封闭性,民营资
本和民营企业相对缺位较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活力和
竞争效率。
2、零部件市场呈典型的竞争型结构特征
不同于整车市场,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繁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
不尽相同,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看,呈现大型龙头企业国际化、规模
化和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的垄断竞争趋势。如1988~1998年,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由30000家减少到8000家,而同期零部件跨国
公司由0家增加到240家,而且,以合同为纽带的中间型体制的网络
组织在不断增加。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划分标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
件产业属于典型的竞争型结构。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
业达到10331家,比2006年增加了近4000家。按照主营业务收入
计算,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和CR8分别为
15.1%和20.9%,均小于30%。从所有制构成看,当前外资和民营企
业是构成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主体力量。尤其是大品牌的跨国零部
件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不仅占领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份
额,而且占领了合资乘用车和商用车高端关键零部件总成的配套市场
和售后市场,如发动机电喷控制、底盘制动等等零部件产品。2008年
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占国内汽车零部件
行业的46.3%,56.7%和67%。另一方面,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
了国内2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起步较晚,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往
往对品牌管理、团队建设、市场开拓、研发投入等缺乏长久而稳定的
谋划,可持续发展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加快培育具有竞
争实力的中资零部件龙头和专业化企业仍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
更多推荐
市场,汽车,组织,产业,企业,结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