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发(作者:gtr是什么车多少钱一辆)
2020年南开大学公共管理考博真题及热点案例分析
育明教育 大印老师
2019年9月1日星期日
【博一学长解析】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南开中山武大复旦等院校行政管理考博越来越趋
向于考察热点问题,尤其是政策热点问题,比如产业政策争论、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等,
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热点方面的参考书,如下所示: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此外,最近几年行管考研考博对研究方法也越来越重视,推荐以下书目:
《社会调研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20-2021年行政管理考博热点案例整理及分析】
县开采矿石,破坏环境,贫富不均。县长怎么做?科研团队怎么做?
公共财政的职能,从分配的角度来答;发展其他产业-精准扶贫(两
不愁三保障)
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带是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区,被称为能源“金三角”。
前些年,这一地区由于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
加剧等问题。如何破解资源富集区的共性难题,如何探寻收入分配公平之路,半月谈记者殷
耀、储国强、丛峰走进这一地区展开调查。
富人的一桌饭要农民不吃不喝辛苦一辈子有人说,看世界车博会要到“金三角”城市的街
头,悍马、奔驰、宝马、保时捷随处可见。当地老百姓称,这些车的车主大约有两种人:一
是前几年发财的“油老板”,一是这几年暴富的“煤老板”。这些人出手阔绰,“坐骑”动辄几百万元,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
什么车流行买什么车,什
么车贵坐什么车。不少高档酒楼、饭店也闻风而来,生意兴隆,食客爆满,一桌几万元乃至
十几万元的菜肴并不鲜见。在这里采访,记者看到灯红酒绿的城市与贫困的农村形成了强烈
反差: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民,年人均收入仅三四千元,一桌富人的饭要他们不吃不喝辛苦一
辈子。
时间倒流20年,这里原本一片贫瘠。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资源开发步伐的
加快,晋陕内蒙古交界地带成了“淘金者”蜂拥而至的乐土。尤其是前几年煤炭、天然气等能
源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带来了开发企业的高额利润,造就了一批暴富人群。许多资源开发企
业从业人员享受着高出其他行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薪酬。资源开发还促成了一批财政富裕
地区,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省神木、府谷等县,已由过去的贫困地区变成了冉冉升起
的“财政明星”。然而大部分从事传统产业的农牧民仍然十分贫穷,一度出现反差明显的“企富
民贫”、“县富民贫”现象。
山西省左云县一名干部说,在资源收益的初次分配中显得极不合理:少数人的暴富掩盖
了多数人的贫穷;财政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居民收入,财政的富裕掩盖了老百姓的贫穷。与此
同时,一些央企的介入也加剧了利益分配失衡。它们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从资源富集区输出能
源产品,但依照当前的财政税收体制,对地方留利很少。在目前能源产品市场依然火爆的情
况下,当地一些干部群众抱怨,这是“央企吃肉,地方喝汤”。
水干了、地陷了、树死了、人走了
近年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开采强度迅速增大。记者在原煤产能超过2亿吨
的鄂尔多斯市看到,大批矿井的生产能力通过技改得到提升,有的原设计产能300万吨的
矿井,扩大至1000万吨、2000万吨;原来年产数十万吨的民营煤炭企业,技改后多数扩
大至100万吨以上。与此相应,矿井的服务年限随之缩短,采煤塌陷区范围快速扩大,失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
地农民人数增加速度也在加 快。 记者在神木县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由于煤炭的强度开采,
县境内塌陷区面积已达67.7平 方公里,近7000农牧民饱受塌陷之痛。 神木县和内蒙古
伊金霍洛旗是一家央企的主力煤田所在地,这里布局着上湾、榆家梁等千万吨级的矿井。随
着煤炭的大规模开发,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煤田采空区地表塌陷,水源渗
漏,植被枯死,土地无法耕种,许多村庄因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而不得不 搬迁。“虽然这家央
企的矿井设计年限为70年,可对上湾村而言,每天都能看到塌陷面积的扩 大。”去年3月,
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上湾村支书郭快乐介绍,当时全村4万多亩土地中已 塌陷2.5万亩,
两个半自然村的人口已全部迁至城镇。今年3月底,他告诉记者:“一年来又 塌陷了6000
亩。” 水干了、地陷了、树死了、人走了……上湾村白家岩自然村社长白光耀带记者去他们
过去 生活的村庄参观:搬迁空了的村庄撂下了一处又一处倒塌的房屋;废弃的耕地裂开了
一道又 一道长长的“伤口”;村子附近一座上世纪70年代挖的水库已因采空塌陷而干涸。白
光耀 说:“塌陷的地方整体下降了两米多,最深的三米多。塌陷后地里就没有一滴水了,沟
里的 树也死光了。” 记者在神木县店塔镇、中鸡镇一些搬迁的村庄,看到的景象和白家
岩相似,仿佛遭受过 一场强烈地震。 据乌兰木伦镇负责土地管理的一名干部介绍,全镇
108个自然村中有49个因为塌陷、污 染等问题需要搬迁。旗里规划了两个移民安置点,现
在已经有1600多户农牧民搬迁进城。当 地农民十分无奈地说:我们是被城镇化的。郭快
乐十分忧虑地说,迁出来的村民们虽然住进了政府提供的补贴性住房,但他们有点 时间就
去找政府、找煤炭企业“谈判”,要求就业,要求多补偿。 “内部招工”将当地农民拒之门外除
了收入分配的不公让老百姓心中纠结,更让他们担心的是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失地农民的住房、生活费、医疗及养老保险等虽得到了初步保 障,但他们
的就业现状及前景令人担忧。 郭快乐说:“照目前的补偿看,低是低了点,但生活没问题。
占地、塌陷和搬迁,给农民补多少钱是小事,这些人进城后的就业是大事。” 由于央企采用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
高产高效矿井开采煤炭,用人很少,天然气开发企业用人更少,对地方就业贡献微不足道。
而一些“内部招工”规定更让当地农民十分不满。白光耀说,他们村里这 些 年迁出的220多
人中,有不少子弟是煤机、电气等专业毕业的学生,但也进不了央企下属的煤矿。他们从这
里挖走了煤炭,拿着一年几十万元的高工资。这些不说了,凭什么一样的子弟,他们的就能
进企业继续拿高薪,我们的就只能领补偿? 塌陷区不少群众对资源开发方不愿多承担社会
责任的做法意见颇多,冲突时有发生。 神木县在煤炭资源的快速开发中,由于贫富差距过
大,一度成为榆林市“上访第一大 县”。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煤化工等工业的快速发展,
开发方与当地农民在收入上的巨大反差,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村民大规模上访明显增多。
2005年,全县仅接待涉煤上访群众就 达89批、4650人次。资源开发当以和谐为上,这
是晋陕内蒙古资源富集区干部和群众的共识。半月谈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因资源
开发而财政实力迅速增强的地区,正努力通过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投入,
修正初次分配环节的畸形扭曲,一系列“兜底”的民生政策 使“富财政、穷百姓”、“少数人富、
多数人穷”的现象有所改观。同时,包括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引导富人群体性行善、实行
村矿共建模式等有益探索,使资源富集区的民怨渐息,和谐开发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民生政
策“超前”为分配不公“校差” 为了化解初次分配不公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晋陕
内蒙古资源富集区的探索首 先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领域突破,实施民生政策“超前”策略。
从2005年起在内蒙古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鄂尔多斯市,近 5年
来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达60多亿元,已全面推行12年免费教育。财政条件较好的准
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等还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免费教育。陕西省神木县、府谷县
的教育投入也走在了全省前列。 神木县从2009年3月开始全面推行“全民免费医疗”,以县
级定点医院住院病人为例, 400元起付线以上部分按管理办法全免,每人每年报销封顶为
30万元。在养老方面,在这一 地区一些旗县的新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补贴部分占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
到了50%以上。 在这一带采访,记者还听到了许多惠民政策新名目:初征地农民养老
保险、生态移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取暖补贴……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说:“初次分配形
成的贫富悬殊,必须 通过二次分配来修复,通过政府适度超前的民生政策,保障大多数人
的利益,让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公共财政的阳光。” 郝秀英是鄂尔多斯市伊
金霍洛旗掌岗图村村民,4年前她丈夫出车祸丧失劳动能力 后,一家三口人生活较为困难。
“去年政府共给我家发了60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此外还有 1200元临时救助金、450元取
暖煤补贴、960元残疾人补贴,政策上照顾得很周到。” 郝秀英一家得到的扶助,只是晋陕
内蒙古资源富集区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的一个缩 影。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二次分配中瞄
准最底层贫困百姓,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来解 决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正成为这一
地区执政者共同追求的新理念。 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说:“去年我们县实施全民免费医
疗后,引来许多质疑,其实敢不 敢做是一个对待百姓态度的问题。”伊金霍洛旗委书记杨博
也表示:“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 要让大多数群众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公共财政就是用来保
障低收入者生活和提供更多公共 产品的。”正是出于这一共识,这些资源富集旗县民生投入
都占到了财政支出的60%以上。与前几年在这里采访对比,记者明显感觉到老百姓“气顺了”。
让每位居民增加资源开发受益度 在鄂尔多斯市市中心的广场上,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聚在
一起聊天,谈的是借贷的事。 一位65岁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家5口人,除了孙女还在上
学外,自己和老伴、儿子和儿媳都 “放过贷”,现在还有几十万元钱贷在外面,是一个煤老
板通过亲戚找他们贷的款,已经用 了3个月,每个月的利息是2.5分。在鄂尔多斯市,近
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和房地产等行业的高 速发展,民间资金迅速增加和积累,进而催生了异
常活跃的民间借贷现象,并逐渐呈现出一 种“全民性”的趋势。当地很多群众通过这种方式
得到高额财产性收入,社会财富像滚雪球 一样不断壮大,把巨大的财富“蛋糕”从极少数人
手中“切”了一块出来。 当地接受采访的金融机构干部建议,对民间借贷应抱着“宜疏不宜堵”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
更多推荐
资源,开发,记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