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发(作者:路虎神行者2改装案例)

第14g第3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4,No.3 2 0 1 2年6月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Jun.2 0 1 2 文章编号:1008—3863(2012)03—0048—03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思考 刘燕妮 (山东轻工业学院文法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 论成果。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最高价值目 标。认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民众的理性认同,成为社会思想共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内涵的通俗化、表达方式的简明化、宣传阵地的普及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以人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D 0—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mpell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P0pularizati0n L工U Y 72一ni (Grammar School,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nan 250000,China) Abstract:It iS analyzed that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embodied the essence of socialist ideology and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ehievemens of Marxism in China.It iS pointed out that advan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popular i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the highest valued targets.To get it into people’S rational recognition and a social—thought consensus,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and achiev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popularization of content more succinct expression, advocacy positions of the more universalness.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popu1arization;people oriented;way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 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接受、认可并内化为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 主体的自觉追求,外化为价值实践,进而渗透到社 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是对社会 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一以贯之的行为准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 则和指导思想。这两个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导方向。 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是这一重大理论成 一、果的最高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是推进社会主义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内在地包含着 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 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一是党和国家以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个任重道 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构建全体社会成员 远、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将抽象的、艰涩的理 的主导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论体系转化为民众的理性认同,成为社会思想共 收稿日期:2011—12—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专项课题(1lJD710103)。 作者简介:刘燕妮(1979一),女,吉林长春人,山东轻工业学院讲师。 第3期 刘燕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思考49 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实现价值主客体之间的协调 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价值为主导的理 论体系,在哲学中,价值是反映主客体之间满足程 度的范畴,满足程度高低的标准以人的需要和利 益为评判尺度。“价值观念是对价值的理解和追 求,这种理解和追求既取决于价值关系主体的需 要,也离不开价值关系客体固有的‘属性’和‘功 能,。”[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的本质属 性是对阶级利益的维护和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其代表 和反映的必然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 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的主体需求 是一致的。因此,在本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应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接 受,但如何使这种“应然”变为一种“必然”,这是社 会主义核 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 理性主义认识论认为,心灵对于知识的构成 是主动摄取的。如何使人民群众主动的、积极的 接受、认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成主 体动力的内生化?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 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思想’一 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E。]从价值 角度来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人的尊 重和满足,那么,其理论体系必须符合广大人民 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利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益诉求。因此,实现“应然性”到“必然性”的转 化,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使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倾听群众的 呼声和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个从感性 认知到理性认知、从理性认知到情感认同、从情感 认同到外化于行的动态过程,其中情感认同是主 体实现自觉行为的前提,“仅仅凭借于理性并不能 完成从事实到价值的转换,要越过事实与价值之 间的鸿沟必须经过情感这个桥梁。”Ⅲ构筑坚实的 情感基础,就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 和力、吸引力、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理论建设要与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 保障等关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目标相契合,使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生诉求、人的全面发展 紧密结合,才有助于从心灵深处去感召大众,增强 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任感和归 属感。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 化的途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内涵的通 俗化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 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根据我国国情、时 代特征,凝炼总结出的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它源 于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彰显其价值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众对象是全体社会成 员,其理论内涵要渗透、融人到社会生活、家庭生 活、个人生活中,让人们在实践中去感知、去体悟, 使之生活化、通俗化,才能真正地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 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指 导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 大理论武器。当前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下, 多元文化是社会文化繁荣进步的体现,是文明发 展的必然结果,但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一个主 导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 位是保证社会健康、稳定、和谐的根本。作为个体 来讲,信仰是人的精神追求,精神信仰的缺失和匮 乏,会使一个人生活盲目、丧失人生理想。每个个 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仰不能脱离当 代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 信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 自己的言行,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的信仰 基础、精神支柱,将个体生命价值融人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之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 民的共同理想,它集中代表了我国各阶级、阶层的 利益和愿望,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共同 理想,将国家、民族、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共同 理想的实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联系,有利于 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民族的即是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根 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生活化 要立足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 础上。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历史的积淀已 深深渗入到民众的心理、思维意识以及风俗习惯 50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中,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奠定了 浓厚的民族情感。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评判是非的标准,体 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 求,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为塑 造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以及促进良 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人们只有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指南,才能形成正确的 价值判断,分清荣辱,明辨是非善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方式的简 明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首先 是群众对其理论认知理解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 内涵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表达方式较为 抽象,不易被广大的普通民众理解、接受。因此, 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词语来概括表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将抽象 思辨的理论体系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是实现 “大众化”的首要步骤。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人 的文化水平、思维习惯,具有很大差异性。“因材 施教”,尊重差异,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宣传 普及,将深邃的理论转化成人民大众易于接受的 大众话语,才能真正地深人人心,增强情感体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阵地的普 及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是要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渗透、融人到 百姓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形 式多样,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最佳途径。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适应群体,充 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扩大宣传阵地的普及化,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人民大众 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进行认知、体验。 报纸、电视、广播是我国传统三大新闻媒体, 是党和国家宣传理论政策、加强舆论引导的强大 载体和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公众了解国情、获取信 息的重要途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公 信力,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网络、手机是我国的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 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愈加深入、广泛。“互联网已 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 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 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 理”L5]。要大力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树立正确 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唱 响时代主旋律。 参考文献: [1]赵野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EJ].思想教育研究,2011(8):35—38. [2]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EM]//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E3]马克思.神圣家族EM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 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4]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9:315. [5]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8—06—2】. 【责任编辑田懋秀】 

更多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社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