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吉利帝豪价格多少钱)
报告题目:上汽通用汽车投资分析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上汽通用汽车投资分析报告
一、宏观经济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状况:
2011年以来,受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货币政策趋紧双重压力的影响,2011年中国经济增幅有所放缓。全年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经济增速虽缓慢回落,但总体呈平稳较快发展之趋势;物价较快上涨,但涨幅总体可控;
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如下:GDP: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同比增长9.5%,呈现平稳回落态势。CPI:同比涨幅不断攀升,1-7月同比涨幅已从4.9%升至6.5%,8月份涨幅有所回落(达6.2%),预期未来CPI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结合各权威机构之预测报告,预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9.0~9.5%左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约5~5.5%左右。(各权威机构对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估如下)
经济指标 预测机构 2011年预测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20预测 9.5%
GDP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9/14预测
摩根士丹利8/18预测
CPI指数 亚洲开发银行9/14预测
9.3%
9.0%
5.3
2012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却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少,主要情况如下:国内自身经济发展存在系列问题:如房价僵持不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出口外部环境恶化等。
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并不乐观:欧洲经济下滑明显、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受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大。
2012年经济政策导向: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决定了未来宏观调控将依据形势变化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中央“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的政策目标。预计
中央政府会较2011年增加一些财政调控措施,以维持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合理水平,但受自身经济发展问题及国际形势影响,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较2011年有所放缓;而物价指数则在政府调控下有所回落,总体政策略好于2012年。
结合各权威机构之预测报告,预计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为9.0%左右;(略低于2011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约为4~4.5%;(略低于2011年)(各权威机构对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预估如下)
经济指标 预测机构 2012年预测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20预测 9.0%
GDP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9/14预测
摩根士丹利8/18预测
CPI指数 亚洲开发银行9/14预测
9.1%
8.7%
4.2
总体宏观经济环境对汽车市场影响: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汽车产销与GDP增长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对于GDP增长上升或下降,产销扩张或收缩会更加明显,因此预测2012年宏观经济环境对汽车产销所起促进作用略有下降,但降幅较小
? 二、行业分析
(一) 行业内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现有主要轿车生产企业33 家,其中主要生产企业有上海大众、一汽大
众、上海通用、天津汽车、神龙汽车等十家,其中产量超过2万辆的企业有16家,累计生产集中度达到 91.4%,而产量排在前十位的的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了
82.1%。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两大轿车生产集团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市场占有率
之和已经超过了 50%,而其他企业产量都想对较小,市场份额也相对较小。
从轿车细分市场来看,轿车市场按售价分可以分成 1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低端车、15—20 万元的经济型高端车、20—25 万元的中档车、25—30 万元的中高档车,35万元以上的高档车五类,它们各自的市场份额如下表
轿车种类 市场份额
15万以下低端型 26%
15到20万经济型轿车高端车型 18%
20到25万中档车 32%
25到30万中高档车 17%
35万以上高档车 7%
可见,在我国轿车市场中中低档轿占主导地位,25 万元以下的轿车市场占
市场总份额的 76%,这一巨大的市场我国的大部分轿车生产企业也都着力于开发中低档轿车。在个厂商面对激烈的竞争,技术水平相差不多,新车型研发能力
不足的情况下,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价格。这正是 2011年轿车厂商大打价格战的主要原因
(二) 供给方分析
目前我国有大、中型汽配制造企业8500 多家,小型汽配制造企业有数万家,
由于汽配制造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而国内市场需求又大,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对其的议价能力是比较强的。
(三) 需求方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也
开始慢慢进入了平常百姓家,这给轿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从近年来我国轿
车市场的销售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这一积聚的市场能量正在慢慢释放。估计要 3—4 年才能将历史上累积的汽车消费潜能释放完,因此,仅凭这一项因素就能使汽车消费保持 20—30%的增长率。
(四) 潜在竞争者分析
轿车生产需要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且在我国存在这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因此其他企业想进入轿车产业有一定的困难。但对于其他车辆生产企业来说,由于轿车生产与其他车辆生产技术大同小异,且转产成本不高,因此这些企业就成为了现有轿车生产企业的潜在竞争者。随着轿车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必将有
更过的潜在竞争者进入这一市场进行争夺,届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 三、公司基本分析
上汽集团2006年整车销售超过13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91.5万辆,商用车销售42.9万辆,位居全国汽车。位居全国汽车大集团销量第一位。2008年,上汽集团以226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73名。2009年,上汽集团以248.22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59名.。2010年,连续5年入选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编制“中国制造业500强”排行榜。
上汽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创新能力、集成全球资源、崇尚人本管
理。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上汽集团将致力于成为一家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投资和运营公司,上海汽车将努力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蓝筹汽车公司。
一、 平台和研发能力
26年来,在开发领域投入累计近67亿元,不仅培养了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开发队伍,也建立了功能完善、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已初步具备整车开发能力2004年,上海大众首款自主开发产品桑塔纳3000型成功上市。2005年,融合更多中国消费者需求元素的PASSAT领驭,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2011年,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合作开发的一款基于德国大众新一代B级平台、面向全球市场的全新帕萨特上市,这是中国轿车企业首次直接参与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的全新产品开发,也标志着上海大众的研发工作正逐步融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
二、 制造和装备能力
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滚动发展的道路,为中国汽车工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实践模式。经过26年的积累和滚动发展,公司注册资本已经从最初的1.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15亿元人民币。上海大众始终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保持车型、工艺技术和加工、检测设备的先进性。
三、营销能力
2011年上汽集团在中国销量再创纪录。大众汽车集团与两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共同创造了优异的市场成绩,共向大陆和香港地区消费者交付汽车226万辆(2010年192万辆,同比增长17.7%)。大众汽车品牌交付汽车172万辆(2010年151万辆,同比增长13.8%),其中进口汽车61,700辆。奥迪品牌交付汽车31.3万辆(2010年22.8万辆,同比增长37%),在大陆和香港地区均创造历史新高。斯柯达品牌单一市场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全年共向中国消费者交付汽车220,100辆(2010年180,500辆,同比增长21.9%),中国也成为斯柯达品牌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宾利品牌2011年交付汽车1,780辆,兰博基尼品牌交付汽车403辆。大众汽车品牌辉煌的销售业绩得益于众多国产车型的突出表现,例如途观、朗逸、新宝来、高尔夫、速腾和CC;辉腾、途锐等进口车型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业绩也十分出色。
四、品牌状况
名爵
MG名爵品牌诞生至今已近百年历史,一直以生产高性能运动轿车著称于世。“运动、激情”的MG品牌精神是其不断进化的推动力。例如:席卷世界跑车市场的MG TF;创下跑车销量之最的MG B;被称为“路上最快汽车”的MGB GTV8和拥有“速度之王”美誉的MG EX181,都是在MG名爵“运动、激情”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划时代作品,如今它们都已经成为永恒的车坛经典之作,“MG”八角形标志也早已成为了传奇的标志。如今在上汽集团强大的研发实力支持下,上汽名爵带着MG 6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量级车型,重新回到了舞台的中央。
荣威
荣威(ROEWE)的命名取意于“创新殊荣,威仪四海”,品牌命名中西融汇,开放而不失于内敛,雍容而不失于自信,标识图案充分体现经典、尊贵的气质,整体形象中西合璧,包蕴自信内涵,充分阐释了上海汽车以自主掌控、自主创新的信念,传承世界先进技术,全新塑造中国的国际品牌的决心和信心。
双龙
双龙汽车的名声已在众多车展和拉力赛中得到了充分肯定。 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今的欧洲汽车市场雷斯和享御都享有很高的认知度, 是欧洲汽车市场的热卖产品. 双龙汽车一直致力于制造出世界级的产品,向尖端技术和设计的艺术高峰不断挑战, 在中国市场上, 也将尽最大的努力成为消费者需要的企业。
五菱
2002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
任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的大型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动力机械厂。几十年来,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大型本土合资企业。
? 四、公司分析
一、 经营情况
2012年,面对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着眼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加速发展步伐,抓住机遇奠定增量基础,不断挑战自我,着力提升营销和生产等体系能力,持续深化质量和成本等基础工作,经营管理的累加效应得以集中体现,产销规模和效益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了逆势增长,提升了行业地位;在外部环境突变、行业增速快速下滑的情况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大众品牌方面,3月零售88,585辆,同比增长20.6%,一季度共批售262,968辆,继续领跑国内车市。
二、 财务分析
财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会计准则、《企 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金融法规、条例以及公司章程,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根据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了解和评价,未发现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止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资金、信贷、稽核、信息管理等方面的 风险控制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三、资产负债表分析
1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企业总资产规模自10年以来连续上升,11年的总资产比10年上升了11.8%,将总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析。11年流动资产同10年相比上升8.7%,11年非流动资产同10年相比上升16.8%。11年总资产规模的增加是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流动资产的变动占主导因素。
1)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的变动幅度较大。
2)在下面的分析中应重点关注上述四项,即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的规模和具体变动情况合理与否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
财务指标(万元) 2011-12-31
2010-12-31 变动幅度%
负债合计 18551686.42 17153187.36 8.15
所有者权益合计 13311631.68 11351272.91 17.3
负债合计和所有31863318.1 28504460.27 11.8
者权益合计
3.盈利水平分析
从08年到11年净利润都是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是09年和10年,特别明显。
总资产、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良好。
四.垂直分析——资产结构
1.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适应程度分析评价从上图中能清楚的看出,第一轿车寻求稳健结构,第一轿车的流 动资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流动负债,另一部分来自于长期资本。其结果不仅会使流动负债的变现足以偿还流动资产,降低企业风险,而且能使企业负债成本相对降低。
从静态方面看,第一轿车权益比重达到50%,负债比重达到54%,资本结构权益与负债比约为1:1,资产负债率较低,财务风险相对较小。这样的财务结构是否合适,还需结合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评价。
从动态方面看,第一轿车权益比重上升4%,负债比重下降4%,表明第一轿车的资本结构还是比较稳定,财务实力略有增加。
2. 每项流动资产资产占流动资产比报表日期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2010123128.67%54.69%0.68%0.49%0.00%0.14%15.33%0.00%100.00%3,628,230,000.00
6,919,990,000.00
86,430,800.00
61,596,800.00
0.00
17,821,200.00
1,939,340,000.00
0.00
12,653,400,000.00
27.32%54.24%0.72%2.21%0.00%0.85%14.66%0.00%100.00%200912312,794,080,000.00
5,547,650,000.00
73,648,800.00
225,871,000.00
0.00
86,444,800.00
1,499,610,000.00
0.00
10,227,300,000.00
1)通过横向比,不难发现预付账款的大量减少,
2)存货增加很多,可能是应为对市场的预期对,生产增加但是销量却为增加
3)预付账款变动也较大
五、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分析
利润表水平分析
22010比2009增长报表日期 1 31 增长额 率
单位 元 元 元
3.73E+12.77E+34.66主营业务收入 0 10 9.60E+09 %
2.96E+12.16E+37.04减:营业成本 0 10 8.00E+09 %
1.45E+09.21E+57.44减:管理费用 9 08 5.29E+08 %
-1.42E+-2.62E-45.8减:财务费用 07 +07 1.20E+07 0%
减:资产减值损1.37E+-104.失 -555711 07 -1.43E+07 06%
1.30E+07.04E+84.66加:营业外收入 7 06 5.96E+06 %
减:非流动资产1.18E+03.13E+277.0处置损失 7 06 8.67E+06 0%
从利润表水平分析表中可以发现,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34.66%,随之,营业总成本较上年增长35.52%,上升比例比较合理。管理费用增长率为57.44%,变动幅度相对较大;财务费用是负值,并且增长率为-45.80%。其营业外收入增长率为84.66%,资产减值损失增长率为-104.06%,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增长率
为277.00%,变动较大。
初步判断,本年一汽盈利主要还是来源于经常性损益。
利润表垂直分析
2期期变报表日期 31 31 末% 初% 动情况
单位 元 元
3.73E+2.77E+100100主营业务收入 10 10 .00 .00
2.96E+2.16E+79.77.1.3减:营业成本 10 10 36 98 8
1.45E+9.21E+3.83.30.5减:管理费用 09 08 9 2 6
-1.42E-2.62E-0.-0.0.0减:财务费用 +07 +07 04 09 6
-555711.37E+0.00.0-0.减:资产减值损失 1 07 0 5 05
1.30E+7.04E+0.00.00.0加:营业外收入 07 06 3 3 1
减:非流动资产处1.18E+3.13E+0.00.00.0置损失 07 06 3 1 2
从利润表垂直分析表中发现,主营业务成本所占比例上升,上升幅度为1.38%,管理费用所占比例达3.89%,上涨0.56%,而资产减值损失变动为-0.05%。从垂直分析可以看出,利润结构侧重于经常性损益项目,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 五、技术分析
公司属于汽车及配件行业,主业为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公司是自主品牌汽车龙头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33亿元,同比下降4.0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7.54亿元,同比下降57.79%。报告期内,公司所属天相汽车及配件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9%;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同比下降1.79%。 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18.48%,同比下降了4.5个百分点;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率2.93%,同比下降了3.7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8.46%。报告期内,公司所属天相汽车及配件板块加权平均毛利率16.23%,加权平均净利润率4.5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3%。虽然上汽集团的整体上市还需解决很多复杂问题,但在政府积极推动大型国有集团整体上市的大背景下,在未来一至两年集团的整体上市进程有望加速,将为公司的估值提升带来动力。
上汽轿车近期股票走势:
完成重组整体上市,利于整合资源。公司11 年完成重组整体上市,业务变更为四大块:整车、零配件、服务贸易、汽车金融。纳入一个平台统筹规划后,有利于各业务部分协调和共同发展,整合资源。公司成为业内第一家完成集团整体上市的公司,对行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整车合资公司继续高增长,保持盈利能力。大众、通用、五菱销量增速分别为:16%、17%、5%,均实现超越行业的增速,由于新帕萨特、途观旺销带动大众业绩明显提升,通用盈利保持稳定。公司在国内中级车市场始终保持强势地位,微车品牌效应显现,逆势增长。12 年除五菱的30 万新增产能外,通用、大众年底才开始产能释放,13 年放量,预计年内整体产能利用率依然超过120%,盈利能力有保证。
零配件、服务贸易、汽车金融稳步发展。华域汽车11 年增速低于集团公司,主要受到外部配套整车下滑影响所致,预计12 年维持或者略有好转,同时加大自主配件研发力度,将致力于实现公司转型;安吉物流为主的服务贸易增速较快,业内覆盖率已达100%,从年均运输率来看,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上汽财务和通用金融公司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预计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近期,一汽行业走势分析,量价成本的最新情况:
近两周内缺乏资金关照;从一天盘面来看,明日可能上涨。最近几天要观察下跌能否持续;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15.30元,已突破成本线,近期可关注;本周多空分水岭16.37元,股价如运行之下,需警惕;此股长线看仍是牛市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12 年公司产能投放较少,通用系增速稍快,大众以稳定为主,预计增速趋缓为基本趋势,由于人工成本和产能投放的折旧摊销影响,预计盈利能力小幅下滑,但依然强于行业水平。预估每股收益12年2 元、13 年2.25 元,对应12 年的PE、PB 分别为7.4、1.3,维持 “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风险提示:整车行业销售不景气,成本持续上升。
更多推荐
汽车,公司,市场,经济,发展,分析,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