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领克03二手车价格)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共7题;共29分)

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捶.打(chuí)

B.凿.开(zháo)

C.焚.烧(fén)

2.(3分)下列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3分)“岁寒三友”指的是( )

A.梅

B.兰

C.梅

D.梅

4.(3分)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B.纤纤擢素手(擢:伸出。)

C.盈盈一水间(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D.札札弄机杼(弄:玩弄。)

5.(4分)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1)(2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5分)判断下列说法。

(1)(1分)《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2)(1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3)(1分)《石灰吟》和《竹石》都是托物言志诗,表面上写物,实际上表达诗人的志向。

(4)(1分)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马诗共有23首,本课所选为其中的第5首。

(5)(1分)郑燮,又名郑板桥,唐代书画家,最擅长画兰、竹。

7.(8分)按古诗内容填空。

(1)(0.5分)《石灰吟》是

写的。吟,古代诗歌

的一种名称。

(2)(0.5分)《竹石》是

朝诗人

写的。两诗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运用了

的手法。

(3)(1分)《夏日绝句》是

女词人

的传世佳作。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

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

屈辱偷生,表现了诗人

情怀。

1 / 5

二、阅读理解(共9题;共41分)

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8.(3分)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9.(3分)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10.(0.5分)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是一首

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

,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

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

11.(0.5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12.(0.5分)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

,其实是写

,表明了诗人

的精神。

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3.(2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胧月:

②独:

14.(2分)六(1)班同学就这首诗在学习群里展开了讨论,请你指出错误的说法,并说明依据。

我觉得第

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判断的依据是:

15.(6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15分)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2分)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

(2)(2分)用原句填空。

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

(3)(1分)“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 2 / 5

国时刺客

的《易水歌》:

(4)(3分)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综合表达(共2题;共30分)

17.(15分)先连线,再说一说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

石灰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竹石》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18.(15分)仿用动词,仿引诗句。

思念

是一轮明月

仰望它

便有一种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的情怀

思念

是一把茱萸

便有一种

的悲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C正确。B::凿开(zháo

改 záo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A、B、C正确 D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增强语感。

3.【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竹子和梅花。松、竹经冬不凋,梅耐寒,早春开放,故名。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答案】B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

A:错误,泣涕零如雨:整天泪滴像下雨一样。零:落下来。

B:正确

C:盈盈一水间:虽然只隔着一条清澈的河流。盈盈:为满的意思。

D:札札弄机杼: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弄:摆弄。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的能力。

5.【答案】(1)B

3 / 5

(2)A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诗句意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将大漠的沙比喻成雪将月亮比喻成镰钩,是比喻,选B。

(2)诗句意为: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将竹子拟人化,描绘出扎根在岩石中,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的竹子,表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以及竹子身上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是拟人。选A。

故答案为:(1)B

(2)A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6.【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1)正确(2)

错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法。(3)正确(4)正确(5)错误,郑燮,又名郑板桥,中国清代书画家,最擅长画兰、竹。

故答案为:(1)正确(2)

错误

(3)正确(4)正确(5)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1)明;于谦;体裁

(2)清;郑燮;托物言志

(3)宋;李清照;项羽;南宋统治者;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的生平,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填空。

故答案为:(1)明;于谦;体裁(2)清;郑燮;托物言志(3)宋;李清照;项羽;南宋统治者;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石灰吟》、《竹石》、《秋天的怀念》、《夏日绝句》等诗文内容和主题思想加以理

解。

【答案】8.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

9.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10.清;郑燮;题画;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勇于斗争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12.竹子;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

【解析】【点评】(1)①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含义。②理解文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5)此题考查对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8.①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注意易错字“原、破”。②此题属于“题目理解题”解答此类题先整体感知,看文中包含几层意思然后在解答。“竹石”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

故答案为:

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

9.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意思是: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故答案为: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10.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的郑燮。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勇于斗争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故答案为:清;郑燮;题画;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勇于斗争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1.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4 / 5

故答案为:

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12.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竹子,其实是写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表明了诗人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精神。

故答案为:竹子;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

【答案】13.朦胧的月亮;独自

14.三;由诗歌第三、四句可知,诗人并未唱歌跳舞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的闲适之情。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结合题目要求辨析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译文及注释完成。“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意思是: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①胧月:朦胧的月亮。

②独:独自。

故答案为:朦胧的月亮;独自。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根据“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通过阅读可知,诗人没有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故三有误。

故答案为:三;由诗歌第三、四句可知,诗人并未唱歌跳舞。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感情的辨析能力。此诗主要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白居易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着歌,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下的花,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闲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的闲适之情。

16.【答案】(1)①毁。;②向着。;③响亮。

(2)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C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义、词义。

(2)、(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C: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故答案为:(1)①毁。②向着。③响亮。

(2)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1、荆轲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字义、词义。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7.【答案】《马诗》、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石灰吟》、石灰、不怕牺牲,品格高尚;《竹石》、竹、正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倔强,高傲风骨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故答案为:《马诗》、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石灰、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竹、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点评】考查概括中心。中心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18.【答案】佩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用动词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佩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 / 5

更多推荐

考查,理解,学生,首诗,结合,竹子,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