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宝马1系120i为什么便宜)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零工经济文献综述
及未来发展趋势
□
唐开康刘媾
[
摘
要
]
零工
(
Gig
)
经济作为新的工作形式
,
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
。
相关研究涉
及零工经济的内涵
、
零工工作者
、
三方关系和中介平台
、
独立承包人有效性检验
、
规则网络与制度对零工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
一般认为
,
零工指任何工作
,
尤其是持
续时间较短或不确定的工作
。
零工经济的特征包括工作时间表不规律
、
按任务或计
件得到劳酬和通常由数字中介组织提供信息等
。
参与零工经济的工作者往往被称为
独立承包
A
(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
.
自由职业者
(
Free-lancers
X
个体经营
者
(
Self-Employed
)
等
。
零工经济工作者的工作时间灵活性
、
工作自主性提高
,
提
高了工作满意度以及公司财务绩效
。
平台对企业需求与零工工作者特征的整合降低
了信息流动的成本
,
使得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走向完全竞争
,
企业的用人成本也得以
降低
。
同时
,
零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
企业与学者们都在不断探索有效
的解决方案
。
[
关键词
]
零工经济
独立承包人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
C9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096-5761
(2021)
01-0043-11
社区
/
内在
|集体共享
一
、
零工经济与共享范式
(
一
)
共享范式的内涵
经济
?
共享范式由迈凯伦
(
Mclaren
)
和阿杰曼
?
核心稣
P2P
共享
非消耗
?
?
(
Agyeman
)
提出
,
泛指个人
、
集体和公众之间
的商品
、
服务和经验的分享
。
山共享范式中通
中介
?
月務合作生产
活旅
社会文化
重新分配市场
■
?
开源
?
否认覷权
过两个对比特征轴将不同概念划分到四个象限
:
从中介共享到社会文化共享
,
从社区共享到商
|共享经济
?
业共享
(
见图
1
)
。
共享实践的特征详见表
1
。
[
2
]
共享范例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理解共享现象的框
产品月勝系统
?
覷齣
?
商业
/
孵
集体经济
架
,
但是缺乏在这个框架下审査广泛地分享行
图
1
共享范式
资料来源:
McLaren
D,
Agyeman.
J.
Sharing
cities:
a
case
for
truly
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ies[M]
.
MIT
press,
2015.
径的研究
。
43
2021
年第
1
期
总第
37
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XSy*
k-F
中国人事科学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PS
表
1
共享实践的特征
利润导向
“
利润导向
”
定义为对供应商的货帀利益的存在
。
例如
,
优步
(
Uber
)
和
Airbnb
被归为
“
营利
”
类
,
因为提供乘
车或住宿月嘶公司会如嘶嚴者那里收取费用
。
“
非盈利
”
的共韓例包括拼车
、
晚
”
或
“
时间
”
、
付费费共享
。
“
所輙瞬
”
融共享物品的所否删肪转
移到接收方
。
所有权转移的案例包括出售或赠送二手物
品
,
而贷款工具和租赁车辆则是在没有所有权转移的情
况下共享
。
(
profit
orientation
)
[
工作者
]
〈
二
〉
[
终端用户
]
所有权赠
(
ownership
transfer
)
图
2
三方关系
资料来源
:
Stewart
A,
Stanford
J.
Regulating
work
in
the
gig
economy:
What
are
the
options?
[J]
.
The
Economic
and
Labour
Relations
Review,
2017,
28(3):
420-437.
有形性
(
tangibility
)
W
(
scale
)
存在中介
“
有形
”
将案勰分为共
(
有形
)
和共享矽
(
无形
)
。
\"规模
”
表示分享的地理范围
,
例如地方
、
国家
、
区域和
台的权利
。
另外
,
工作者还必须承担包括必要
设备和工具的提供
、
平台服务的中断
、收入流
动不规律
、
服务或关系的停用等方面的大部分
(
existence
of
intermediary
)
\"中介的存在
”
表示是否存在
f
中介
,
如在线平台或
组织
,
在共享中连接提供者和接收者
。
资料来源:
Ryu
H,
Basu
M,
Saito
0.
What
and
how
are
we
shar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haring
paradigm
and
practices
[J]
.
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19,
14(2):
515-527.
或全部风险
。
企业本应承担的多数风险被转移
到了工作者身上
,
这种
“
股份化
”
的风险增加
(
二
)
零工经济的内涵
1.
三方关系
了零工工作者工作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
m
[
8
]
中介与其服务终端用户之间的合同包含终
端用户登录数字服务或平台时必须接受的标准
零工
(
Gig
)
指任何工作
,
尤其是持续时间
较短或不确定的工作
。
在此前提下
,
零工经济
即指已经演进到能够支持这种独立工作形式的
条款
,
通常它声明中介仅对生产或交付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承担有限的义务和责任
。
事实上
,
终端用户很少意识到这个问题
。
零工工作者与其服务的终端用户之间的关
系是模糊的
,
其模糊程度取决于中介采用的商
公司和商业体系
,
或以
“
使用应用程序销售劳
动力的人
”
为基础的新兴工作形式
。
零工经济的特征体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
1
)
由于对服务的波动需求而导致工作时间表
业模式
,
以及监管机构的特征
。
2.
零工工作者
的不规律
;
(
2
)
多数职位上的工作者提供部分
或全部工作所需资本和设备
;
(
3
)
许多零工工
所有年龄层次的群体都在参与零工经济,
而千禧一代
(
指出生于
20
世纪时未成年
,
在跨
作者拥有自己的工作场所
;(
4
)
零工工作者根
据具体任务而非单位工作时间来收取劳酬,
如
通过计件得到劳酬
;
(
5
)
零工工作通常由数字
入
21
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
)
和婴儿
潮一代
(
指出生于
1941
—
1964
年的一代人
)
占
中介组织提供
,
如网络平台
。
测
5
]
据了这类工作者总数的
70%
。
2016
年
,
千禧一
代占自由劳动市场总量的
40%
。
零工经济工作
者中的绝大多数人
(
70%~90%
)
主动选择了零
零工经济由生产或执行服务的工作者
、
服
务的终端用户
(
企业或个人
)
与数字中介三方
共同参与
(
见图
2
)
。
冏
工作者与中介之间的关系由描述工作者参
工工作
,
多数零工工作者并非全职从事零工工
作
,
他们大多将此作为工资收入的补充
。
冏参
与零工经济的工作者往往被称为独立承包人
与流程的条款合同约束
,
其通常规定了中介公
司监督
、
训练或解雇工作者或阻止他们使用平
(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
,
也被称为自由职业者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44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Free-lancers
)
、
个体经营者
(
Self-employed
)
、
顾问
(
Consultants
)
和电子自由职业者
(
E-lancing
workers
)
o
独立承包人与其他非正式员工
、
正式
员工相比
,
在工作时间表
、
公司福利等方面存
的资源和它们的竞争对手
。
而独立承包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工作
(见表护)
。
其中人力云渠道中数字平台的分类
详见表
4
哼
在的异同(见表
2)
。
⑷
表
3
工作的获得渠道
表
2
对比独立承包人与其他非正式员工
、
正式员工相比
,
在工作时间表
、
公司福利
等方面存在的异同
IK
SI
?
工作是否
Mm*
-雇佣的时间范围
?
是否拥有鈕员工
利
详细
包人为公司輙勝
。
这的自
咨询他们涵盖的职位种斯泛
,
中不坤
是高虹种
。
某V同曝V询公司的雇员
,
为公司提供以项目
为基础的月勝
。
这些个人在工作说明书
(
Statement
Of
Work,
SOW)
的觌±?行操作
。
尽管他们是
咨询公司的虹
,但他们某一客户工作的
。
临时
AtJ
月販这峪人承
专业管理人员的多种角色
。
IIWI
是
季节性
承
》
是
固定
以工作说明书为基础的
合同关系
是
須能
固定
否
固定
不明确不明确
猎头
是是否否否
-是否执行公司核心
工
ffWJ
是
舸能
須能
是
否否
舸能
舸能
舸能
否
人力云
iSOTl
字心平台获得工作的工作者
。
邂平台
包括碧以妙或
Upworl
(在内的人才平台
,
但并
不包括财品为孰的平台
,
如易集
(
Etsy
)
或
AirBnBo
?
工作是否与
动力分开
?
与公司的认同是理
想亜的
■
公司是否堀牖利
否
是
朝能
舷受雇的临时性雇佣
于某一客户的临时工懾
,
包購如耐
于学区的课老师蒔节性歸员等角色
。
是否否
来源:
Slee
T.
What
5
s
yours
is
mine:
Against
the
sharing
economy
[M].
Or
Books,
2017.
是
否
否
W
r
T^
-工作时间表
全职不定全职全职
表
4
数字平台的分类
资料来源:
Chadwick,
C.
,
&
Fl
inchbaugh,
C.
(2016)
.
The
effects
of
part-time
workers
on
establishment
financ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42
(6),
1635-1662.
生产力委
员会
(the
matching
platforms
匹配平台
,
将工作者与鱷的用户
、
买
3.
中介平台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
2016)
竦分析和封
E
序的平台
,
如提供推荐或■平论
。
整个专
a
IEA
才市场可以被视作一座金字塔
,
在底端有无数的数字平台和猎头公司提供着技
术含量低
、报酬少的商品化工作机会
。
第二层
允许戟向产品添加价值的平台
,
量作
的
(by
acilit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cremental
online
work).
劳动力平台
“
labour
platforms
”
,
组织生产曲的执行
。
网
资本平台
“
capital
platforms
11
,
资本平产出售或
租赁
。
(但磐资本的出售删赁月制劳动力的需求)
则包含了需要更多技能和专业性的平台,
如为
司机
、
艺人
、
通信工作者和文案人员而设的平台
。
这里的竞争来自专业猎头公司
,
有时也来自自
由职业者本人
。
最高层梯队则是高薪零工
。
这
De
Stefano
V
\"Crowdwork\"
system,
系统包括在公开网站竞囱完成
工作两部分
。
这样的网站通糠供可以线上完成并交付的工
作
。
平台角色仅限于匹
KI
作者与鳞的终端购斑问
\"Work-on-demand\"
system,
通料更传统
、
物理的
、
“
晦世界
”
的工作
,
这些工作由公司
WS
的砂平
妙平台^^^工
1^^
、
定价
、
劳动力的保留和降持
权
。
一层次的数字匹配平台相对较少
,
并且包括了
资料来源
:
De
Stefano
V.
The
rise
of
the
just-in-time
workforce:
On-demand
work,
crowdwork,
and
labor
protection
in
the
gig?
economy
[J]
.
Comp.
Lab.
L.
&
Pol\'
y
J.
,
2015,
37:
471.
Farrell
D,
Greig
F.
Paychecks,
paydays,
and
the
online
platform
economy:
Big
data
on
income
volatility[J]
.
JP
Morgan
Chase
Institute,
2016.
一些高度专业化的竞争者
。
专业咨询机构也参
与了竞争
。
最重要的是
,
自由职业者因其自身
宝贵的专业技能而同时成为这些公司想要挖掘
45
2021
年第
1
期
总第
37
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XSy*
k-F
中国人事科学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PS
(
三
)
零工经济
、
共享经济与按需经济间的
异同
2.
按需经济与零工经济
按需经济是宏观意义上零工经济的一个子
1.
共享经济与零工经济
集
,
它是指产生于数字市场的一种能够满足客
共享指将我们的东西分发给他人供其使用
户
“
即时
”
获取商品或服务需求的经济活动
。
如果服务的价值定位和紧急性相关
,
那么共享
的行为和过程
,
以及从他人处获得供我们使用
的东西的行为和过程
。
共享经济是指在点对点
经济和按需经济产生交集
。
按需经济和零工经
济的关键区别在于需求的即时性
,
而即时性取
层面上共享实物资产而引发的经济活动
。
如果
所共享的资产有一部分是无形的
,
那么这就和
决于零工所需的技能水平和持续时间
。
零工经济产生了交集
。
共享经济和零工经济的
主要区别在于
,
前者包括了涉及实体资产的服
二
、
独立承包人有效性检验
Carol
Flinchbaugha
对
66
篇关于独立承包人
务或体验购买
,
而后者则是有时限的
、
由个人
交付的服务
。
在高价值零工经济服务中
,
交易
的研究进行了整理
,
将独立承包人有效性的研
究结果归纳为三类
,
即独立承包人态度和行为
、
运营有效性和公司财务有效性
(
见表
5
)
。
1161
的内容可能包括无形资产
,
如零工工作中开发
的知识产权
,
酹不涉及实体资产
。
由表
5
可知
,
关于独立承包人有效性的研
表
5
研究特征总结
作者
^^^
(
个人
)
产业
StfeK
平
国家
研换法
Bernhard
&Sverke,
2003
^4^
包人
医疗
高
高
瑞典
呦时
正相关
取决于合同签订的原因
De
Cock
&
de
Smaele,
2016
De
Cuyper
et
al.
,
2009
媒体
vs.
IE
式员工
vs.
正式员工
公共部门高低均有
高
比^时
美国
德国
正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Feldman
&
Turnley,
2004
Felfe
et
al.,
2008
Hyttietal.,
2013
vs.
TF
式员工
vs.
IE
式员工
vs.
正式员工
包人
人
多重
高
高咨询
多重
多重
芬兰
美国
美国
澳大^亚
Kashefi,
2011
Katz
&
Krueger,
2016
高低均有
高低均有
融
正相关
正相关
Lowry,
2001
Millan
etal.,
2013
Nelson
et
al.,
2006
低
多重
多重
多重
葩&頤
负相关
正相关
vs.
IE
式员工
34^
包人
高低均有
低
高低均有
高低均有
高低均有
澳持|
」亚
德国
美国
美国
荷兰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Obschonka
&
Silbereisen,
2015
Prottas
&
Thompson,
2006
vs.
正式员工
vs.
IE
式员工
vs.
正式员工
包人
多重
多重
Prottas,
2007
融
正相关
正相关
Van
den
Born
&
Van
Witteloostuijn,
2013
Wooden
&
Warren
,
2004
醐
(
个人
)
高低均有
vs.
临时工
定
澳大
m
SB
负相关
Benson,
1999
Bernhard
&Sverke,
2003
包人
制造
低
高
高
澳対|
」亚
葩&匹
正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医疗
瑞典
美国
Boswell
et
al.,
2012
vs.
正式员工
多重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46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续表
5
)
作者
产业
平
国家
英国
法
Coyle
L
Shapiro
et
al.,
2006
包人多重
公共部门
高低均有
高低均有
正相关
正相关
De
Cuyper
et
al.,
2009
V5.
正式员工
VS.
正式员工
t
师时
美国
德国
厄多尔
Feldman
&
Turnley,
2004
Felfeetal.,
2008
高
as
匹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取决于同事的支持
无显著相关性
vs.
正式员工
包人
包人
多重
高
Gavino
et
al.,
2010
Joiner
&
Bakalis,
2006
ms
高
澳大利亚
美国
美国
Pearce,
1993
Prottas,
2007
工程
高
正相关
负相关
Smith,
2012
Sus&
Kleiner,
2010
砌公舒为
(
个人
)
石气
高
高
挪威
德国
vs.
正式员工
信息妬
as
负相关
Ang
&
Slaughter,
2001
vs.
正式员工
vs.
正式员工
信息妬
高
高
高
美国
美国
ms
匹
正相关
负相关
嗣高才显著
Feldman
&
Turnley,
2004
Finch
et
al.,
2015
加拿大
美国
as
曲
Pearce,
1993
耐
(
个人
)
高
正相关
Bernhard
&
Sverke,
2003
医疗
医疗
高
高
高
高低均有
瑞典
瑞典
美国
德国
以色列
as
定性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无显著相关性
Bernhard-Oettel
et
al.,
2005
Kunda
et
al.,
2002
3
&碗人
vs.
信息妬
Obschonka
&
Silbereisen,
2015
多重
多重
Oren,
2012
Prottas
&
Thompson
,
2006
Ray
et
al.,
2017
产品月勝质量(
运营
)
vs.
正式员工
VS.
耳
MI
高
高低均有
as
定量
无显著相关性
美国
美国
负相关
负相关
vs.
TF
式
多重
Amirkhanyan,
2009
Bryde
&
Robinson,
2005
Carson
et
al.,
2003
vs.
所有者
包人
包人
包人
公共部门
高
低
美国
英国
美国
负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多重
多重
高
高
高低均有
Dendrinos,
2011
Doloi,
2009
希腊
澳大利亚
ms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取决于医院的数量
Finch
et
al.,
2015
Huckman
&
Pisano,
2006
包人
医疗
信就术矽
高
高
高
加拿大
美国
Johnson
&
Ashforth,
2008
V5.
正式员工
vs.
Owners
包人
加拿大
加拿大
负相关
Pinto
et
al.
,
2009
Vincent,
2016
创新
(
运营
)
as
定性
正相关
咨询
高
英国
wr
社会她水平
Bechky
&Okhuysen,
2011
包人
公共部门
高
高低均有
美国
美国
定性
定性&題
正相关
务
KtfeK
平正相关
Amirkhanyan,
2009
Dendrinos,
2011
知识共享
(
运营
)
包人多重
高
希腊
正相关
Amirkhanyan,
2009
虻碗人
公共部门
高
高
高
美国
定性&雷
正相关
正相关
Dendrinos,
2011
McKeown
&
Cochrane,
2012
包人
啦承包人
多重希腊
澳大利亚定性
正相关
47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XSy*
k-F
中国人事科学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PS
(续表
5)
作者
产业
StfeK
平
高
国家
研换法
果
负相关
无显著相泄
Nesheim
&
Hunskaar,
2015
vs.
正式员工
挪威
挪威
Smith
&Nesheim,
2015
妊(运营)
vs.
IE
式员工
石气
高
Alamgiretal.,
2008
vs.
正式员工
医疗
高低均有
高低均有
力
na
大
负相关
化
Borekci
et
al.,
2014
Cameron
et
al.,
2013
vs.
IE
式员工
vs.
正式员工
低
石油
英国
英国
澳大^亚
正相关
正相关
以前
Collinson,
1999
Doloi,
2009
^4^
包人
人
高低均有
Huckman
&
Pisano,
2006
包人
包人
医疗
制造
高
高
美国
美国
as
雷
取决于医融数量
Kochan
et
al.,
1994
劳动生产率(财务)
正相关
Kahn,
2000
Abraham
&
Taylor,
1996
包人
多重
多重
制造
高低均有
高低均有
美国
美国
澳大^亚
负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Benson,
1999
^4^
包人
人
低
低
Chalker
&
Loosemore,
2016
Chan,
Francia,
&
Porter,
2010
澳竝|
」亚
美国
vs.
正式员工
包人
运输
多重
低
高
Ogbari
et
al.,
2015
尼日利亚
美国
Rawley
&
Simcoe,
2013
Roca-Puig
et
al.,
2008
公司鳩峭
(
蜩
)
人
制造
低
负相关
Bouncken
et
al.,
2013
制造
高
高
德国
美国
正相关
正相关
销售增长
(-)
;
ROE
(+)
Ferriani
et
al.,
2009
Lepak
et
al.,
2003
Martinez
Sanchez
et
al.,
2007
包人
包人
包人
多重
多重
定
美国
正相关
高美国
Mayer
&
Nickerson
,
2005
项目成本(财务)
信息技术鳞
项目特点
Bryde
&
Robinson,
2005
Hui
et
al?
2008
^4^
包人
人
低
英国
美国
正相关
正相关
资料来源
:
Flinchbaugh
C,
Zare
M,
Chadwick
C,
et
al.
The
influence
of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review[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9.
究结果往往相互矛盾
,
其原因是工作者(包括
择身份相关的社会影响和情景突发事件如何影
合同工
、
兼职工
、
季节性工和临时工
)
与公司
雇佣关系的模糊定义
,
且相对较少的研究对独
响承包商的有效性呦
,
见图
3
、
表
6
。
该模型提出的假设如下
:
(1)
身份有关的社会影响(如组织支持认
立承包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
在美亚
?
贝克
(
Meyer
Becker
)
和范?迪克
(
Van
Dick
)
的情境一深层结构身份综合模型的基础
知
、
联盟和协作
、
互惠的社会交换
、
信任)
影响承包商的身份从位于过渡到深层结构
,
上
,
卡罗尔
?
弗林茨堡
(
Carol
Flinchbaugha
)
和
莫塔扎
?
左北
(Mortaza
Zareb)
进一步强调了选
由此经历更高水平的身份相关的社会影响
的独立承包人将发展更高水平的深层结构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48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表
6
独立承包人的身份与效有效性:
社会与情景事件的作用
度彌为
识别
。
(2)
独立承包人的深层结构特征降低了合
同角色的不确定性
,
从而提高了效率收益
。
创新提高
形式
影响
高工作
自主性
工作
(3)
独立承包人的工作自主性水平与独立
工作谿
自腿订
合同
月臨质啣高
创新提高
月臨质盘提高
承包人的身份类型相互作用
,
当身份处于与深
层结构相反的位置时
,
工作自主性与独立承包
人的有效性呈正相关
。
(4)
独立承包人自愿进入合同的程度与独
工作
工作瞬
立承包人身份类型相互作用
,
当身份处于与深
辭(刪
/
矽)
层结构相反的位置时
,
自愿进入的程度降低了
幸福
角色的不确定性
,
并与独立承包人有效性呈正
高于正式员工的
相关
。
(5)
独立承包人对工作的不安全感的感知
同盟
/
合作项目身份提高
与独立承包人身份类型相互作用
,
当身份处于
与深层结构相反的位置时
,
工作安全感的感知
awt
享
创新提高
降低了角色不确定性
,
并与独立承包人的有效
项目质密高
享
性呈正相关
。
(6)
独立承包人对公司所需特定技能的知
社会她
创新提高
月勝质毘提高
识与独立承包人的身份类型相互作用
,
当身份
处于与情景身份相反的位置时
,
拥有公司所需
财^
葩
铮公飾为
享
特定技能的知识减少了角色的不确定性
,
并与
承包商的有效性呈正相关
。
三
、
规则网络与制度对零工经济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以后
,
以全职持续雇佣
合同形式出现的标准雇佣关系代表了先进的创
新
,
为发达经济体的工人提供收入
、
工作和社
会保障
。
这些工作形式本质上是战后劳资关系
学者定义的
“
规则网(
Web
of
Rules
尸,
即管理
企业和工人之间关系的条款和条件
。
这些规则
是由双方在工作场所或其行业代表在国家规定
的规章范围内共同商定的
。
[18]
图
3
独立承包人过程模型
资料来源
:
Flinchbaugh
C,
Zare
M,
Chadwick
C,
et
al.
The
influence
of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review
[J]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9.
首先
,
随着商业活动和所有权的国际化和
分散化
,
产品和金融市场竞争水平提高
,
削弱
了传统组织劳动力的议价能力
,
推动了商业合
49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XSy*
k-F
中国人事科学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PS
同中雇佣员工方式的变化
。
其次
,
信息
、
通信
、
中的工人
,
他们再也不能依靠工会来保护他们
。
制造和运输技术改变了供应链
,
促进了灵活的
在欧洲范围内
,
欧盟指令在加强最低劳工标准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工会也能够利用围绕个
人雇佣权的诉讼来补充而不是替代集体谈判
。
虽然法律法规通常在管理劳动力市场方面发挥
积累形式
,
生产
、
分销和融资日益融入全球网
络
。
再次
,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
“
紧缩
”
时期导
致了工资的下降压力和偶发工作形式的显著增
加
。
最后
,
合同形式和工作规则的变化往往被
了一些作用
,
但是在过去
30
年里
,
随着政府迫
于公众压力提高最低标准
,
个人就业权利显著
增加
。
然而
,
这些法定最低标准并没有阻止工
认为是全球竞争的必然结果
,
它们反映了雇主
的主导意识形态和雇主权力的有意识立法增强
。
由此
,
工作者与传统上规范劳动标准的机构之
间脆弱的关系促进非标准工作形式的出现
。
传统意义上的规则网络产生了变化
,
三个
当代规则网络共同构成了一个新兴的
“
规则拼
凑
”
。
第一个规则网络是传统的通过集体谈判进
资停滞和非标准合同的出现
,
后者的工人由于
议价能力有限而难以抗拒这些合同
。
传统系统规则网络收缩所产生的体制实验
可以分为
5
种类型
(
见表
7
)
,
每一种崩溃表现
的解决都
◎
种制度创新
。
行联合规制的规则网络
。
传统的有系统的规则
网
,
即标准的雇佣合同和传统上维持这些规则
表
7
表现为传统规则网络的收缩和制度实验的发展
制度实验
的集体谈判等联合管理机制
,
在许多国家仍然
很突出
。
在大多数国家
,
使传统规则网能够广
泛覆盖的条件已经减弱
。
除了一些例外
,
特别
?临时
/
临时合同
是在产品市场竞争风险最小的劳动力市场
,
集
体谈判在任何地方都在下降
,
而且不太可能很
m
际准劳动合同形式的
出现
?零时合同
■
”
市场中介\"可变合约
.支付载荷
?差^雇主税收
,
以鼓
励有
?
瞇式权利
.劳动合作社提供更大
的
快逆转
。
第二个规则网络是在过去
25
年经历了
可观增长的职业和行业之间形成的一个没有工
从事
1
融工作的劳动力
r
大
,
敝
权利
/
机构受到体制限
制的工人
会的规则网络
,
这些行业包括白领私营服务行
业
,
如专业服务和快速消费品公司
。
这些部门
与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人才管理的出现以及相
?就业权利
/
流动性受限
的临时农民工
?年轻工人
?有护理责任但工作时间
有限的工
A
?社区工会
?工
A
中心
.塚工资运动
?社交媒体促进了网络
和其他形式的数字技术
,
以代表年轻工人
、农民
工和零工
.陋链
.
经营
?其他形式的\"芬歧\"工
关的一元主义思想潜流有关
。
这些行业的专业
人士由于其稀缺的技能和流动性而具有相对较
碎片仙
的夕曲
1
力的力阖
.金融化
?
公共部门外包
?
行为准则
-国际框架协议
?多方利卸关者倡议
?供应链共同责任倡议
?公劳工斂
高的个人议价能力
,
这就降低了工会谈判和法
将劳劳
分开的中介机构的发展
?
雇佣承包商
?fts
?
与零工工作相关的在线
平台
的合同安排
.许魄
iimw
?行业
/
工会?议
,
管理劳动雇佣约定条款
定最低标准的必要性
。
第三个规则网络涉及非
工会的低技能职业
、
非专业的私营服务业以及
易受自动化和离岸外包影响的行业
,
这些行业
完全取
RBffi
耘的实
体的出现
?建立标准的行业
/
工
会联械议
■法律邂斯±?
翹的
W
1
将权力平衡从工人转向雇主
。
在许多自由市场
经济国家和协调市场经济国家
,
如德国
,
政府
引入法定最低工资和条件主要是针对这个网络
F,
Wood
A
J,
Trevor
J,
et
al.
Towards
a
new
web
of
rules: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stitutional
experimentation
to
strengthen
employment
protections
[J]
.
Employee
Rel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9,
41
(2):
313-330.
资料来源
:
Wright
C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50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四\'总结
零工经济方兴未艾
,
零工工作者的规模逐
层面
表
8
零工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应对
问题
砂扩大现有法的范
围澄清蒯
大就业定义
创建f
新的\"驰工作者\"
删为:□囲
」
造权利
.
而
非新考的礎
提出者
步增加
,
企业与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逐步改变
模式
。
尽管现在它只作为一种补充模式
,
但其
Stewart
A,
Stanford
J.
低成本
、
高效率的人本服务模式必将在未来影
响社会契约关系的建立
、
数字平台化的发展
。
包
不完善
美国税务局
(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
IRS
)
将
广的判断碎组合在
形成了
\"20
点清单
”
(
20
Points
)
。
其中
,
企业
对个人的指鎌管轄两个
重要的因素
。
自雇工作者认证
如舷现合同不公平
,法律
允许更改或取消合同
零工经济下
,
工作者的工作时间灵活性
、
工作
美国税务局
自主性提高
,
从而提高了工作满意度以及公司
财务绩效
。
平台对企业需求与零工工作者特征
MBO
Partrners
的整合降低了信息流动的成本
,
使得劳动力市
不台理合同
Stewart
A,
Stanford
J
《
自由工作者的共同基
础
:
为所有卿的工
rmw
贝
!
]
》
(
Common
Ground
for
Independent
Workers
:
Principles
for
Delivering
a
Stable
and
Flexible
Safety
Net
for
All
Types
of
Work
)
场进一步走向完全竞争
,
企业的用人成本也得
以降低
。
零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
见表
8
)
,
企业与学者都在不断探索有效的解决
方案
。
零工工作既不是新事物
,
也不是由技术决
林分
礎植潮机制
定的
,
也不是同质化的
,
也不是经济各个方面
不可避免的
、
不可阻挡的
“
颠覆性
”
工作
,
它
失业界定
已经并将继续以各种方式为
21
世纪的职场做出
跨境工作监管
将法律的放回伽
耘(
各方对退出经济耘
的潜在成本的依赖
)
上
,
为
确^?
分卿劳工权利提
供了更健全的基础
。
贝献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我国互联网的
飞速发展
,
零工这种新形态的就业模式吸引了
培养\"即插即用\"思维
,
做
好快速
、
高效辟募自由工
濮的准备
。
其中应包歸
同畑
、
酬劳支技
(
承包人和自由职
术引导
(
按该工作者接触定
业者般常鮭员
制般的
企业共同完成关键的项
导
)
”
以及有关公司
、
部门
目
。
馳项目植
及
/或项目的雀概述等
部或部分内容将由
非雇员完成
)
才陋链
麦坏
诸多企业与研究者的关注
。
不同于过去稳定的
工作方式
,
零工经济下的人们可以从事更多种
类
、
更精细划分的灵活工作
,
企业的岗位设计
人力资源部门敏捷性
和员工招募也随之迎来新的挑战
,
薪酬将更多
地与工作结果相关联
,
员工逐渐成为工作的核
八人工作环境孤立
,
对
1
人法律法^认识有限
肆万丁会
Stone
,
2017;
Wood
,
2016;
Workplace
Express
,
2017
心主导
,
其个体间知识技能的协同重要性被放
资料来源
:
作者整理
。
大
。
但相应的问题也应被指出
,
零工经济的契
约关系模糊了传统契约关系
,
其争议往往存在
发
;
国内零工工作者的安全保障问题冲介平台
、
企业及从业者三方的法律契约问题
;
零工经济
于中介
、
企业和从业者三方如何构成劳动关系
契约
,
以及如何保护劳动法保护范围外的从业
者
。
此外
,
国内的研究上也存在一些可以深入
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企业岗位设计的革新
方式
;
零工经济下工作者的工作承诺与国内传
探讨的话题
,
如零工经济内涵
、
适用性的界定
;
进行零工经济相关量化研究时的模型工具的开
统人情工作关系重构问题等
。
当今社会在零工经济的趋势下
,
机遇与挑
2021
年第
1
期
总第
37
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XSy*
k-F
中国人事科学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
^PS
战并存
。
灵活的用工方式为从业者和企业提供
提前规划布局企业的转型或发展方向
。
相关数
了更便捷高效的匹配机制
,
用人成本降低
,
企
业可以更好地找到适合当下竞争环境的人选,
字化人才的引进
,
组织结构的网络化
、
扁平化
发展
,
岗位设计多元化
、
弹性化
,
新劳动关系
下的契约关系等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
更注重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协同性
,
人的重要性
得以提高
,
同时这样的改变必定伴随着阻碍,
此外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出
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
十三五
”
国家信
工作与生活更难以分离与平衡
,
人们对企业的
承诺感与认同感变得模糊
,
因而零工形式有可
息化规划
、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
促进大
数据发展行动等政策
,
企业可以结合国家支持
性政策
,
进行企业的发展布局
。
能不适用于一些需要员工熟悉企业文化
、
工作
流程而提高工作熟练度的传统行业
。
我国企业也应结合国内发展状况
,
厘清零
(
唐开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
硕士
导师
;
刘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
工经济的国内趋势
,
在零工经济时代到来前,
[参考文献]
[1]
McLaren
D,
Agyeman
J.
Sharing
cities:
a
case
for
truly
⑼
Mishel
L.
Uber
is
not
the
Future
of
Work|J].
The
Atlantic,
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ies[M].
MIT
press,
2015.
[2]
Ryu
H,
Basu
M,
Saito
O.
What
and
how
are
we
sharing?
2015,
16.
[10]
Chadwick
C,
Flinchbaugh
C.
The
effects
of
part-time
workers
on
establishment
financial
performance
[f].
Journ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haring
paradigm
and
practices
|J].
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19,
14
⑵
:
515
—
527.
[3]
Finkin
M.
Beclouded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
Comparative
Labor
Law
&
Policy
Journal,
2016,
37(3):
16-12.
of
Management,
2016,
42
⑹
:
1635
—
1662.
[11]
Slee
T.
What\'s
yours
is
mine:
Against
the
sharing
economy[M].
Or
Books,
2017.
[12]
De
Stefano
V.
The
rise
of
the
just
—
in-time
workforce:
[4]
Stanford
J.
The
resurgence
of
gig
work: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
The
Economic
and
Labour
On-demand
work,
crowdwork,
and
labor
protection
in
the
gig
—economy|J].
Comp.
Lab.
L.
&
Pofy
J.,
2015,
37:
471.
Relations
Review,
2017,
28
⑶
:
382
—
401.
[5]
Valenduc
G,
Vendramin
P.
Work
in
the
digital
economy:
[13]
Farrell
D,
Greig
F.
Paychecks,
paydays,
and
the
online
platform
economy:
Big
data
on
income
volatility
[J].
JP
sorting
the
old
from
the
new[R].
Brussels:
European
Trade
Union
Institute,
2016.
Morgan
Chase
Institute,
2016.
[14]
Farrell
D,
Greig
F.
Paychecks,
paydays,
and
the
online
platform
economy:
Big
data
on
income
volatility|J]
.
JPMorgan
Chase
&
Co.
Institute,
2016.
[6]
Stewart
A,
Stanford
J.
Regulating
work
in
the
gig
economy:
What
are
the
options?
|J].
The
Economic
and
Labour
Relations
Review,
2017,
28
⑶
:
420
—
437.
[7]
Kaine
S,
Josserand
E.
Workers
are
taking
on
more
risk
in
[15]
De
Stefano
V.
The
rise
of
the
just
—
in-time
workforce:
the
gig
economy
|J].
The
Conversation,
2016,
6.
On-demand
work,
crowdwork,
and
labor
protection
in
the
gig
—economy|J].
Comp.
Lab.
L.
&
Pofy
J.,
2015,
37:
471.
[8]
Slee
T.
What
’
s
yours
is
mine:
Against
the
sharing
economy[M].
Or
Books,
2017.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52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6]
[17]
Flinchbaugh
C,
Zareb
M,
Chadwick
C,
et
al.
The
influence
of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on
organizational
[20]
Wood
A.
The
Taylor
Review:
understanding
the
gig
economy,
dependency
and
the
complexities
of
controlQ].
New
Technology,
Work
and
Employment,
Forthcoming,
effectiveness:
A
reviewQ].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9.
[18]
Wright
C
F,
Wood
A
J,
Trevor
J,
et
al.
Towards
a
new
web
of
rules: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stitutional
2019.
[21]
Stefano
V
D
.
The
Rise
of
the
\"Just
—
in
—
Time
Workforce
w
:
On
—
Demand
Work,
Crowd
Work
and
Labour
Protection
in
the
K
Gig
—
Economy
M
|J].
Social
experimentation
to
strengthen
employment
protectionsQ],
Employee
Rel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9,
41
⑵
:
313-330.
[19]
Frances
Flanagan.
Symposium
on
work
in
the
,
gig
,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6,
37(3)
:p
a
gs.
461
—
471.
[22]
McGovern
M.
Thriving
in
the
gig
economy:
How to
capitalize
and
compete
in
the
new
world
of
work[M].
Red
Wheel/Weiser,
2017.
economy:
Introduction[j]
.
The
Economic
and
Labour
Relations
Review,
2017,
28
⑶
378
—
381.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Yend
of
Gig
Economy
Tang
Kaikang
Liu
Jing
[Abstract]
As
a
new
form
of
work,
gig
economy
has
been
studied
more
and
more
at
home
and
abroad.
Related
studies
involve
connotation
of
gig
economy,
gig
workers,
tripartite
relationship
and
intermediary
platform,
efifectiveness
test
of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influence
of
rule
network
and
system
on
gig
economy,
etc.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gig
refers
to
any
work,
especially
work
of
short
duration
or
uncertain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ig
economy
include
irregular
work
schedule,
payment
by
task
or
piece,
information
provision
by
digit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etc.
Workers
who
participate
in
gig
economy
are
often
called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free
?
lancers,
self-employed,
etc.
The
flexibility
of
working
time
and
work
autonomy
of
workers
in
gig
economy
are
improved,
thus
improv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Integration
of
demands
of
enterpri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ig
workers
by
the
platform
reduces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flow,
makes
the
labor
market
move
towards
complete
competition,
and
reduces
the
employment
cost
of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gig
economy
has
also
brought
many
problems,
to
which
enterprises
and
scholars
are
constantly
exploring
efifective
solutions.
[Key
words]
Gig
economy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Review
53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37
期
更多推荐
工作,零工,经济,企业,工作者,独立,共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