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宝马官方认证二手车)
时代经贸 2O1 0年1 2月中旬刊 总第190期
基于专利角度探讨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王 尧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 10034)
【摘要】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专利现状进行探讨,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并根据具体技术路径
进行专利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专利现状;技术路径;专利战略
我国汽车产业专利现状
我国汽车产业在建国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
础,但是在整体上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汽
车产业的技术水平,规模化生产,投融资水平以及汽车服务设施
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差距甚大。其中,技术水平是制约我国汽车产
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专利是汽车产业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
通过专利研究可以发现跨国企业的专利战略、专利情况,试图为
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规划出一条可行的路径。目前我国汽车
产业的专利现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国内汽车产业专利数量逐年上升,并呈加速增长趋势。
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纷纷涌入我国汽车市场,
加速了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我国汽车企业一方面通过技术引
进、合资发展提高汽车产业的制造水平、服务体系;另一方
面,内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组建自己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积极研发新技术,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并壮大我国的自主品
牌。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专利数量在逐年上
升,并且在1999年和2003年有两次数量的激增,2003年以后汽
车产业专利数量呈加速增长趋势。
一
、
数量为零。同时,奇瑞汽车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以218项专利排
名内资企业的第三名,而合资企业中专利数量最多的上海大众
汽车有限公司的专利数量合计为37项,只有奇瑞公司专利数量
的1/6左右。通过以上对验证了我们先前的分析,合资企业的自
主创新能力欠缺,亟待提高。虽然内资企业相对合资企业更具
有专利优势,但是内资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创新后劲不足。以
吉利汽车为例,其各年公布的专利都集中在1997—2000年,在后
面几年的专利公布上一片空白。因此,我国汽车产业急需并购
重组资源整合,并加火鼓励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
表2 1986-2005.11月我国内资企业(左)和合资企业(右)专利数据累计量对比固
企业
名称
东风
汽车
发明
专利
66
实用
新型
外观
专利
61
台 (降
序)
272
=i}:业
名称
东胍
H产
发明
孥利
宴用
新型
O
外脱
々利
台计(
序)
0
我囤
汽 66 253
?汽
大
众
o O
奇瑞
汽车
北汽
65 l48 2I8 天津
车Ⅱj
O 0
表1按公开(公告)日统计1995—2007年(11月)汽车专利数量
年份
l995
l996
1997
1998
40 l27 l68 郑州 0 3 3
福阳
长安
汽车
K城
汽车
占利
集闭
江钤
几产
7 77 49 l∞ 海
通用
北京
吉普
2 哈飞
汽车
IJ兴
专利总数
750
860
854
920
发明专利
85
l53
182
203
实用新型专利
587
589
541
54l
外观专利设计
78
l18
131
176
23 23
O
6 9
39 lS
15
16 32
32
1999
2000
2001
l475
I415
l528
17l
206
283
l009
94I
894
295
268
351
汽年
江西
昌河
0 8
0 8
l3
9
汽车
制造
神龙
汽
3 33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737
23】4
2949
3989
5242
6547
286
367
454
892
978
1330
906
l074
1267
l463
1931
2628
545
873
天津 O 4
夏利
合计 l】6 50l 5I7 ll34
k海
人众
合计
l4 l8 37
53 202
1228
1634
2333
2589
资料来源:汤俊,胡树华 我国汽车产业的专利现状与自主发展对策。2006 05
最后,跨国公司构建专利壁垒,自主品牌技术之路困难重
重。
资料来源:千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
从表1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1999年的专利数量激增主要是实
用新型专利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2003年的专利数量的激增主
要是由于外观设计的加速增长引起的。专利中最为重要的发明
设计专利增长在2004年以前不是十分明显,从2005年开始有了
加速增长。这种现象主要是2002年的市场开放、竞争加剧和之
后内资品牌走自主创新之路两个原因引起的,其也反映了外部
环境和企业意识的转变。
其次,合资企业专利匮乏,内资企业自主品牌弱小,发展
后劲不足。
技术引进与合资发展是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
原因之~,但对于“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再创新”这一过程中消化
吸收和创新环节,我国企业做的很不理想。不但没有技术的消
化吸收,甚至产生了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引进的技术没有
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反而成为跨国公司掠夺我
国汽车市场的筹码。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引进技术带
来的短期的市场利润使企业家们丧失了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
合理规划。合资企业惰于创新,内资企业资源有限,自主研发
后劲不足使技术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表2的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专利数据统计的对比图,我
们可以发现:内资企业中东风汽车和我国一汽的专利数量名列
前茅,而与之相对和合资企业中,东风日产和一汽大众的专利
?
在跨国公司向世界扩展市场时已经不可避免的使用专利战
略,专利战略在保护本企业技术成果的同时,使技术再一次成
为其在世界其它市场上创造利润的筹码。一般欧美跨国公司主
要采取申请大量基础性关键技术专利的进攻战略;而日本则采
用“外围专利”战略,通过构筑严密的外围专利嘲,迫使竞争
对手同意“交叉许可”使用专利。在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汽车市
场时,也不可避免的使用专利战略。通过表3我们可以发现,几
乎所有跨国公司都以申请发明专利作为主要的专利战略。在其
它专利方面,欧美及韩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几乎为零。日本实用
新型专利数量相对多一些。在所有跨国公司中以臼本的发明专
利的数量最多,这正是日本“外围专利”战略的典型表现。
二、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专利战略
专利情况是产业技术情况的一个反映。盲目的部署专利
战略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只有根据我国汽车产业
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优势分析,选择出一条最适宜的技术发
展路径,并在这条技术路径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专利战略布局
以保护路径的通畅,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良性发
展,走出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之路。
1.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现状
专利战略以技术发展为依托,没有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专
利只能无中生有。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概括来说主要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情况表现为合资企业缺乏高科技含量
的独创性技术。合资企业一般都是我国汽车产业内运作比较好
57?
Economic&TradeUpdateMid-journals Sum.NO.190December.2010
的企业,在我国的汽车市场上,尤其是轿车市场,合资企业占
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些企业的资金充足,制造工艺、管
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上相对于内资企业具有领先优势;因而组建
了合资企业,以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新技术,并研发出自己的独
创性技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但是我国的合资企
>lk- ̄没有发挥这些优势作用,在独创性发明专利上十分匮乏,
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发明几乎为零,沦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
加工工厂。另一种情况是内资企业技术层次较低、积累有限,
自主品牌发展后劲不足。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
众多、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现象以内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由
于内资企业的规模较小、设备等硬件条件较弱,难于找到国际
上的合作伙伴,同时生产的产品又难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迫
使内资企业不得不进行自主创新,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走自主
品牌发展之路。由于与国外品牌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差距
甚大,内资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少量冲击中端市
场的自主品牌被消费者接受还要有一段时间。因而技术和品牌
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升级的两大瓶颈。这也显示出自主品牌
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是整体技术平台和系统管理上的差距。
表3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数据统计
闻
别 业名称
发明
专利
实
用
新
型
大众汽车 200 0
外
观
专
利
20l
企
合
计
国
别 名
称
太
…
但是个人或家庭汽车消费选择中高级轿车市场还需要一段时
间,因此这个新形成的消费群体的消费对象主要是普通级轿车
消费市场,这个消费群体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不断壮大,增
长速度最快。
表4 2003年1-1O,q自主与国外汽车品牌销量比较
汽车类型 自主品牌销
量/辆
国外品牌销
量/辆
自主品牌销量
所占比例(%)
国外品牌销量
比例(%)
2 o9上中高级轿车
1 8-2 OI 中级轿车
1 O-1 6L普通级轿车
1 0L以F微型轿车
"V
SUV
131 79
38466
87852
80434
8209
63227
353397②
275968
48007 ̄姬)
194254
604l8
41314
0 8
2 3
5 2①
4.7②
0 5
3 7
20.8@
16 3
28 3①
l】4
3 8
2 4
合计 291374 1405429 l7 2 82.8
数据引胄:韩颖,潘志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双刨新分析,技术经济2005 3,整理而来
发明
专利
实
用
新
型
外观
专利 合计
2654 d7 68l 3382
菲 特
汽午
87 主
田
戴姆勒一克
篥牺勒
47 0 205 2j2
日
本
日
产
马
580 2I 260 861
宅马
欧
洲
8 57
达
82 0 142
标致、
铁龙
梅赛雉瓤
奔驰
奥迪
8
3
O
0
二 —
菱
含
计
觋
196 3 36 235
44 72
402
86
0
16】8 61 76
O
代
台计 327 630 韩
国
起
业
80 O 0 80
通用汽车
美
陶
1 23 0
合
计
合
计
482 5l1
福特汽’?
台引
36 O O 36
l6O
1954 86 1647 6687
计 328 790
资料来源:汤俊,胡树华。我国汽车产业的专利现状与自主发展对策。2006 05
2.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
市场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导向。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与国
外品牌在市场上销量比较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细分市
场中,自主品牌在SUV汽车市场上具有相对领先优势,因此这个
市场的发展不需要我们进行技术选择,能够保持领先优势,并
通过市场化并购实现规模生产,为这一领域内自主品牌的发展
完善以及再创新提供资源支持是最好的战略选择。下面我将对
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存在重大技术差异的轿车市场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
国外品牌销量最大的市场依次是①1.O-1.6L普通级轿车,
②2.OL以上中高级轿车,③1.8-2.OL中级轿车。而自主品牌销
量最大市场依次有①1.O-1.6L普通级轿车,②1.OL以下微型轿
车,⑧1.8—2.0L中级轿车市场。
首先,确定目前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各自的主要产品市
场。每个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市场容量、技术要
求、获利空间。我们通过多面考虑确定自主品牌的主要产品
市场,以这个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技术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
的技术出发点。在2.0L以上中高级轿车,1.8-2.0L中级轿车,
1.0-1.6L普通级轿车三种类型的轿车市场中,中高级轿车市场
的产品均价一般在3O万以上,但客户群体中个人消费者十分有
限是三种市场中最少的,并且潜在消费群体增长速度缓慢,总
体利润空间比较稳定;中级轿车市场的价位一般在2O万左右,
消费群体稍有扩大;而普通级轿车市场平均价位在l0万左右,
并且截至I ̄2006年底,我国人均GDP约为16000元人民币,人均
GDP超过1000美元的人口至少有3亿人口,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外品牌汽车的主
要消费市场是①1.O-1.6L普通级轿车,②2.OL以上中高级轿车。
普通级轿车市场虽然单车价格、利润不高,但是其潜在客户群体
巨大,总体利润不菲。中高级轿车市场虽然客户群体有限,但是
在这个市场我国外品牌占有绝对优势,几乎是没有竞争优势。自
主品牌的销售市场主要有①1.0-1.6L普通级轿车,②1.OL以下微
型轿车。这主要是由于技术限制决定的,技术落后让我国汽车产
业难以冲击中高级的轿车市场。普通级轿车市场是我国汽车产业
的主要销售市场。这两种对比发现,中高级轿车市场处于被国外
品牌垄断的状态,我国自主品牌能够与国外品牌有竞争的市场,
也是决定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决定性发展的市场就是普通级轿车
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并且技术难度适
宜,最适合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出发点。
其次,以普通级轿车市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出
发点,规划技术发展的路径。由于技术上落后外国品牌10-20
年的水平,我国汽车产业想直接通过自主技术研发进入中高级
轿车市场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国汽车产业
想要发展必须找到~个合适的技术切入点,稳步的研发自己的
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专利战略保护技术路径的畅
通,先同外国品牌竞争赢得普通级轿车市场的绝对优势,再进
行技术升级逐步占领中高级轿车市场。
3.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专利战略选择
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发展路径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即
以普通级轿车作为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在普通级轿车市场上同
国外品牌竞争赢得普通级市场的绝对优势的过程中,进行技术
升级并逐步向中高级轿车市场进军,我国汽车产业在不断的成
长过程中,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新生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专利战略的选择,应该是欧美的基础性专利和
日本的“外围专利”两相并用的战略。一方面,基础性的专利能
够支持本国自主品牌的独立发展;同时“外围专利”避免同竞争
对手交叉许可使用专利。通过这样的专利战略部署,有利于保护
本土企业的技术长远的发展,为技术发展路径扫平障碍。
三、小结
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专利现状进行探讨,对我国汽车
产业发展的技术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技
术路径,即以普通级轿车市场作为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开发技
术,抢占普通级轿车市场份额,建立自由品牌知名度,逐步实
现技术升级,产品向中高级市场扩散;并采取欧美基础性关键
技术专利申请和日本“外围专利”两种战略并举的措施,为我
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扫平障碍。
参考文献:
【1]汤俊,胡树华.我国汽车产业的专利现状与自主发展对策Ⅱ】.技术经" ̄,200305)
【2]齐中熙.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面临六问题【N】我国改革报,2oo7—1—17.
【3]韩颖,潘志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双创新分析Ⅱ】.技术经济,2005(3).
[41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
【5]杨莹,和金生.我国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研究Ⅱ】,现代经济'20o7.1
[6】汤俊,胡树华.浅析汽车产业专利的发展对策Ⅱ],汽车工业研究,2006.9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OgBJL012),辽宁省社科联项目
(2010IsIktjjx一111)。
作者简介:王尧(1982一),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
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一个具有汽车消费能力的阶层。
?
58?
更多推荐
专利,技术,发展,汽车产业,自主,市场,企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