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公认最好的车-标致307两厢爆改


2023年11月22日发(作者:2022年即将上市新车)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第四工厂选址因素分析

摘要

2011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今后的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将继续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发展趋势。引导汽

车行业区位空间进入更深入的整合和拓展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空间区位调整与优

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第四工厂选址江夏这

一案例的综合分析,简要介绍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谈探究了影响上汽车企

业选址因素,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方面分析了公司选址

湖北省的武汉市江夏区的因素。对于其他汽车企业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利用价值,

同时对其他重型机械、化工、电子产品和家电行业的公司选址问题也有一定的参

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选址 因素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经济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

了巨大的提高,交通设施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具有汽车产品消费能力的中产

阶级得到了充足的扩大,再加上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2011全年全国汽车的总产量为1841.89万辆,总体

销售量超过1850万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而且随着20093

月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强调了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我国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8大目标和汽车行业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8大任务,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该举措更是给我们汽

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除此之外,随着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

市场日趋饱和,而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型市场俨然成

为了全球汽生产和消费的亮点。而其中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尤为突出,

更是成为了全球汽车生产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各个汽车生产厂商在华的产能扩张,

不可避免地将涉及到新建厂房,重新选址的重大决策问题,引导汽车行业区位空

间进入更深入的整合和拓展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空间区位调整与优化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同时也会影响到全国整个工业区位的布局。所以对汽车行业的空间区

位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展开深入分析和解破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步骤。

2.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612日,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各出资 50% 组建而成。上海通用汽车目前已经形成凯迪

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别克荣御、别克君威、凯越、昂科雷、君越、景

程、英朗、CRUZE 以及雪佛兰赛欧紧凑型轿车等十五大系列57种品种的产品

巨阵,覆盖了从高端豪华车到经济型轿车各梯度市场,以及高性能豪华轿车、

MPVSUV、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等细分市场。目前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拥有

浦东金桥、烟台东岳、沈阳北盛 3 大生产基地,共 4 个整车生产厂、3 个动力

总成厂,和一个研发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是中国汽车工业重要领军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其各系列产品含有多项先进技术,在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和环保方面表现优

越并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3.汽车企业选址影响因素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第四工厂的选址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上海通用对企

1 / 5

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其变化的适应性的空间表现,在区位选择上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根据汽车工业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汽车行业区位选址因素如下表:

表一:汽车行业区位选址因素分析

类别 构成 内容

1.资源状况 土地、矿产拥有量

资源因素 2.资金拥有量 银行资金、地方财政、企业资金

3.劳动力 工资状况、教育程度

4.交通区位 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

交通运输因素

5.基础设施 道路密度和分布

6.市场容量 消费能力、经济水平

市场因素 7.市场竞争格局 竞争对手数量和能力

8.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 GDP

9.技术发展水平 生产方式、科技人员数量

技术因素

10.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能力

11.吸引外资能力 外资投资额

12.环境状况 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集聚因素

13.经济凝聚力 GDP 比重

14.产业基础 同行业企业数量、产值

15.经济制度 经济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政治制度因素

16.法律制度 法律完善程度

4. 江夏区的因素分析

4.1基于资源因素的分析

从资源因素上来讲,湖北的汽车产业资源已经形成了以武汉、十堰、襄樊和

黄石为主的四大产业基础。武汉主要以轿车为主;十堰以中重型车为主,襄樊以

中型车为主;黄石主要是离合器以及配套零部件为主的产业结构。整个湖北省拥

有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有限公司和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四大乘用车生产企业,而且著名的二汽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的总部又坐落于湖北省,东风汽车是我国商用车行业的龙头老大,围绕着东

风汽车集团具有无数的商用车配套企业。另外,湖北省将规划建设成世界一流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5年,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达10万辆,纯电动汽车

5万辆产销规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乘用车产量的比重达到20%

形成武汉、襄阳、十堰三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支持东风日产建设纯

电动轿车研发基地。同时改装车生产企业也是当地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武汉全

市生产改装车有的武汉公用客车厂、武汉市市政环卫机械有限公司、湖北建设机

械有限公司、武汉神骏专用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17 个企业,主要生产城市

公交客车、高级豪华客车、轻型客车、中长途客车、罐式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散装水泥运输车及其他专用车辆,年产量达三万余辆。而且,从地理位置上分析,

武汉位于华中,周边的腹地极为广阔,在方圆几千里内武汉是最大的城市和经济

中心。以武汉为中心、半径 500 公里划圆,在此区域有几亿人口,其中武汉是

毫无争议的领头羊。武汉四面平原,扩张建设无阻碍,长江岸线百公里,三镇鼎

立,其气势及发展潜力不可限量。腹地的广阔、周边地区内部交往的便捷,是全

国任何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水陆交通极为方便,特别是扼

长江几万公里水运的中枢,虽处内陆却有巨轮出入之便,其它城市很难相比。

时武汉位于华中,距离上海、香港、北京、成都等各方大城市距离几乎相等,都

2 / 5

1000 公里左右,这样的中心地位中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最后,武汉的能源

资源充足。世界最大、装机 1800 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以及其它很多大型水电站

都建在湖北,另外武汉距离北方煤炭、石油基地也不远,特别是临近豫西的丰富

煤矿,完全可以通过坑口电站向不远的武汉输电。水火并举,武汉完全没有困扰

别处的能源问题。

4.2基于技术因素的分析

强大的整车生产能力,使得当地的汽车行业人才济济,从销售、采购、设计

研发到生产管理,无论哪个职能的人才都能够在湖北这个庞大的汽车工业地寻找

到合适自己发展的空间。汽车行业作为机械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行业需要各个专

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先前的回归方程中可知技术因素对该行业选址的影响因素

的重要性。由于湖北省高度集中和发达的汽车制造业造催生了一大批的汽车行业

研发中心,从四大乘用车整车公司地研发中心到东风汽车商用车技术中心,从代

表核心高科技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研发中心到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湖北骆驼蓄电

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由于汽车行业的强大关联性,使得汽车工业的发展促

进和许多相关电子,制造、化工等行业的发展,而相关产业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

推动了当地汽车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行业间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推

动着当地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当地众多的高校对汽车行业的人才提供,技术革

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湖北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十几所部委

直属高校;湖北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江汉石油学院、湖

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卫生职工医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等20多所省属

本科院校和40多所省属专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武汉高校的数量

从全国而言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全国第三。这种得天独厚的各个专业、

各个层次的人才的高度集中分布同样也促进着武汉当地的汽车技术的快步发展。

高校和企业的紧密联合直接加快了武汉的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同时提高了当地

高校的办学能力。当地众多的高校数量能够为汽车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从事商业贸

易采购、设计研发、质量管理、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不同领域不同工种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优势造成湖北省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上具有巨大的优势。

4.3基于集聚因素的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北省境内,规划产值上百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

就有 10 多个。庞大的整车产量除了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外,

能带来成千上万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除武汉市本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外,

襄阳、十堰、宜昌、安陆等地均规划有大型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2011 2

月,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签约,根据规划,该项目预计 3 5 年内将实现

年产值600亿元,5 8年内突破1000亿元;2011 12 月,武汉开发区在洪

湖新滩新区首期规划 10平方公里土地,与洪湖市共建新滩工业园,重点发展汽

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精细化工等产业,规划产值 1000 亿元;中国汽车配件总

公司计划在宜昌投资 200 亿元建华中汽配产业园,未来将辐射武汉、襄阳、重

庆、成都等地的整车制造企业,规划产值也达到 1000 亿元;而武汉市江夏区金

口镇表示,将划出 10 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零

部件企业;江夏区大桥新区将在园区内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此外,

毗邻沌口的蔡甸、汉南等地,以及拥有港口优势的阳逻经济开发区均公开表示,

将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如此算下来,加上武汉、十堰、襄阳等地已有的汽

车零部件产业园,湖北省内规划产值过百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就已经超过十

3 / 5

家。武汉作为国内四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引进了多个整车制造企业,除神龙公

司两个工厂外,还有东风本田与东风风神各一个工厂,未来东风雷诺也将在武汉

建厂。而产量在国内轻卡行业排名前三的襄阳市也不断推出年产量在 10 万辆以

上的整车项目,如东风特种车厂、东风股份二公司新建厂房等;另外在十堰、宜

昌等地,投资上十亿元的整车项目均跃跃欲试。如此先进的汽车产业园区的建立

和相应的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入住将带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车桥

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电气、冲压成套装备、汽车灯具、汽车内饰、汽

车轮胎和塑料系列制品、材料研发等整个汽车产业链迈上新台阶。

4.4其他因素对上海通用选址的影响

虽然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政治制度因素对上海通用的选址决策影响有限,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些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个新兴汽车大国,中国去年

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市场,汽车保有量近年来迅速扩大,

整个市场需求容量的增加对整个中国市场的汽车行业而言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但是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沿海和东南部城市的

汽车每千人拥有量明显多于国内平均水平,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汽车每千人拥有

量已经超过 300 辆,对比全国水平,可知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的汽车拥有量还

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这些地区的汽车市场需求是相当巨大的。同时,随着国家

对西部开发工作的大力推进,中国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有很大

的上升空间,随着这些地区中间消费阶层的购买力明显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在发

达城市遭遇的增长减速将会由这些地区的需求得到弥补,未来几年中国二三线城

市将成为汽车生产商的真正战场。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武汉正是出于中国的中心

地带,对西部市场的辐射作用明显比其他三个地区更显著,通过选址武汉可以让

上海通用更接近未来市场的核心地带,更何况上海通用对将来第四工厂首先倒入

的是针对家庭用户为主的 Sail 系列家用车型,而其他三个地区大多靠近或出于

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当地的汽车每千人拥有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而且对西部

市场的辐射效果远远不及武汉。这样的不谋而合为上海通用将来开拓西部市场打

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当地政府对汽车工业的长远规划的政策和积极响应的态度在上海通用选址

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上海通用决定选址武汉江夏前,湖北省政府对汽车行

业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定义了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在湖北省汽车

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当地政府明确指出湖北省要在十二万期间坚持壮大产业

规模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与大力发

展传统汽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做强整车与大力提升专用车、重点发展零部件相

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产量方面,十二五末力争全省

汽车产能达到350万辆左右,汽车产销 320 万辆左右,汽车产业排名国内前 3

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10%,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能力明显提升。全行

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5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 18%

左右,实现经济效益指标稳步增长。而且在区域建设方面,明确指出了建设四大

整车制造基地:武汉乘用车制造基地,十堰商用车制造基地,襄阳轻型商用车及

中高档轿车制造基地和随州专用车制造基地。在对应的零部件配套规划上提出了

培育三大汽车零部件积聚区:武汉及周边城市汽车零部件环状聚集区,十襄

汽车零部件带状聚集区和荆荆宜汽车零部件三角状聚集区。

5.结语

汽车行业具有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关联性强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动巨

4 / 5

大和受政策影响明显的特点,这些决定了汽车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汽车行业也成为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传统的区位选择中,自然

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仍然起着作用,但是对汽车行业的选址影响效果正在慢慢减弱。

全球汽车行业经历了从传统到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资源、

市场、技术、积聚、制度和交通的状况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这些因素的共同作

用,决定了在各个不同阶段汽车行业的选址侧重于不同的考量因素。在经济全球

化的影响下,汽车行业的工业选址更加注重地区发达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运

转体系,高端的人才,开放的经济政策和创新的生产方式。这些因素成为了当今

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汽车行业选址时主要关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

2.

[2]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

8.

[3]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课题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

[R].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版.

[4] 林先扬.全球化下汽车制造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发展[D.广东:广东人民出版

2010 .

[5]冯毅.A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物料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

.2009.

[6]刘鹏.H公司汽车铸件生产基地项目选址研究[D].山东大学.2013.

[7]王永刚.万达集团分厂选址方案评价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

5 / 5

宝马官网迷你mini新款报价和图片-欧宝赢多少钱不给提款


更多推荐

中高档轿车排名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