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wey玛奇朵预计售价)

野生动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1,

42

(1)

228

-234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KIIIt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野生动物学报

http

//ysdw.

paperopen,

com

\'

忌.

:洪遴鑲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

兽类物种多样性与保护

杨天友

V

*

李武帮

1

石宗维

1

王玮

3

卢志宏

°

杨传东

°

1.

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

铜仁

554300

2.

铜仁学院非人灵长类保护研究中心

铜仁

554300

3.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铜仁

554300;

4.

铜仁学院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铜仁

554300

稿件运行过程

摘要

收稿日期

2019-12-06

修回日期

2020-04-12

发表日期

2021

-02-10

2017

6

月至

2019

10

采用夹日法

红外相机法

网捕法

样线法等对贵州

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兽类进行了调查

并通过查阅文献记录和馆藏标本,

确认贵州碧江

国家湿地公园现有兽类

24

隶属于

4

11

其中食肉目

3

5

偶蹄目

2

3

关键词

碧江

湿地公园

啮齿目

3

9

翼手目

3

7

同时对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兽类的区系分

濒危等级和保护现状等进行了分析

并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湿地公园兽类资源的监

兽类

多样性

测与保护

Key

words

:

Bijiang

Wetland

park

Mammal

Mammals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in

Biji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Guizhou

Province

YANG

Tianyou

1

-

2

*

LI

Wubang

1

SHI

Zongwei

1

WANG

Wei

3

LU

Zhihong

4

YANG

Chuandong

4

(1.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

Diversity

中图分类号

Q95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310

-1490

2021

01

-228

-07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China;

2.

Primate

Conser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China

3.

Guizhou

Biji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Administration,

Tongren,

554300,

China

4.

Guizho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Fanjing

Mountain

Region,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China)

基金项目: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项目

(黔科合平台人才

[2020]

2003

铜仁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铜市科研

[2020]

128

铜仁学院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项项目

trxkm

[2018]

12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

黔教合

KY字[2019]

170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査研究项目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杨天友

35

副教授

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

E-mail

yangtianyou2006@

126.

com

杨天友等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兽类物种多样性与保护

229

Abstract

From

June

2017

to

October

2019,

we

studied

mammals

in

Guizhou

Biji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using

snap-trapping,

infrared

camera

trapping,

net

trapping,

and

line

t

anse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specimen

collection,

24

species

of

mammals

of

four

orders

and

11

fam?

ilies

were

confirmed

in

Guizhou

Biji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Among

these

were

5

species

in

3

families

of

Carnivora,

3

species

in

2

families

of

Artiodactyla,

9

species

in

3

families

of

Rodentia,

and

7

species

in

3

families

of

Chiroptera.

We

also

analyzed

threat

levels

of

the

mammalian

fauna

in

Biji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We

recommend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f

mammal

resources

in

the

wetland

park.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

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

近年来已成为政府部门宣

建设的重点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⑷

中国关于湿

地理坐标为

109°9\'14\"—

109°14\'25\"E,

27°45\'48\"

27

51

47

N

湿地公园以人工湖泊和具有丰富水量的自

然河流为核心

总面积

4.

16

km

2

,

其中湿地面积

2.

284

5

km2

,

54.

82%

沿岸的林地以后洞河水库

地公园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随着湿地公园建设的

蓬勃发展

我国也进入了湿地公园研究与保护的黄金

时代

21

世纪以来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与规划

保护

长约

6

km

沿岸为主

其余主要是耕地

交通运输

用地

建筑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

湿地

公园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均降水量

与管理

、景观与生态、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等方面

开展了大量的研究⑵

但是由于湿地的地表过湿或者

经常积水的特殊性

致使在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

1

265.4

mm,

年平均气温为

17.0%

,

最高温度为

42.5

最低温度为-

9.2P,

年均日照时数为

1

131.4

h;

地貌以低山峡谷为主

内部资料

贵州碧

缺乏对哺乳动物的关注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以人工湖泊和具有丰富水

量的自然河流为核心

由永久性河流

洪泛平坦湿地

库塘与森林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

具有较

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提供

O

2

研究方法

首先访问在碧江湿地公园附近经常上山采药

、下

河钓鱼的当地村民

重点为当地的猎户

根据被访问

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湿地公园总面积

4.

167

5

km

2

,

其中林地面积有

1.

523

6

km

2

,

占总面积的

36.

56%

,

为陆栖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栖息地

为了更

人描述其近年来在湿地公园内见到过的哺乳动物及其

准确地掌握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哺乳动物的物种多

样性和生存现状

为今后湿地公园的野生动物监测和

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017

6

月至

2019

10

形态特征

然后向其展示该物种以及与其相似的物种

的图片进一步辨认

同时查看居民家中存放的兽类皮

头骨及其年代等

并记录这些物种在湿地公园可

月对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兽类进行了调查

并通

能分布的范围

之后根据这些前期调查的结果

采用

过查阅文献和馆藏标本对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兽类

夹日法

红外相机法

网捕法

样线法等对碧江区的

物种多样性

区系特征及濒危等级等进行了分析

时根据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监测与保护的建议

哺乳动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2.

1

样线法

1

研究区域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

的东南边缘

享有

黔东门户

之美誉的碧江区境

根据碧江湿地公园的地形情况

并结合访问所得

的信息

在湿地公园下游大约

16

km

的沿岸主要是电

村庄及耕地为主的人类生活区

因此

样线调查

主要是针对碧江湿地公园上游后洞河两岸

5-50

m

围的狭长林地区域

因此

最佳的调查样线设置是沿

位于碧江区西北部

跨环北街道办事处

和平土

家族侗族乡

川碉街道办事处

包括后洞河水库及下

游的后洞河至清水塘电站的长度大约

22

km

自然河流

河岸两侧各设置一条长度约

6

km

的调查样线

但是

由于河岸两侧部分区域地势陡峭

调查人员无法到

为核心区

及周边距河流两岸约

10-150

m

范围内的

陆地缓冲区域

由东北向西南呈狭窄的片带状走向

因此本次调查是沿河岸两侧分段设置了

6

条调查

样线

每条样线长度为

1

000

m

2

000

m

不等

样线

230

野生动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1,

42

(1)

228

-234

总长度大约

10

km,

调查范围包括了大部分林地

盖面积约

1.3

km

2

,

约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

30%,

有效照片(视频

)421

独立有效照片(视频

)182

最后判定兽类

9

2.5

物种鉴定及特征分析

占陆地面积的

70%

o

野外调查时

调查人员在样线两

侧可视范围内观察并记录

动物的实体

食迹

物种的鉴定主要依据

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贵州兽类志

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

、《

国哺乳动物图鉴

同等

中文名以及拉丁学名的确定

便

卧穴等动物痕迹

同时记录坐标

周边植被情况

及人为干扰程度等信息

平均每个月至少调查

1

本次调查直接观察到动物实体活动及活动痕迹

23

但仅判定出

3

个物种

2.2

夹日法

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

2

版)

切为准

物种的

受危等级参照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凶及

IUCN

(2019)

⑼红色名录标准结合调查到的当地资源多寡进

采用夹日法对非飞行兽类(食虫类

啮齿类)进行

了调查

具体野外工作方法是在河岸两侧的林地

耕地(包括摇荒地)及居民区布设鼠夹

以花生米

行统计分析

对于兽类物种的地理分布型分析参照

中国动物地理

)

[10]o

2.6

红外相机照片数据分析

和成熟的玉米为诱饵

每个夹子之间的距离为

5

8

m,

同时用

GPS

记录采集线路起止点的经纬度和海

相对多度指数

(

time-period

relative

abundance

in-

dex,

7K4/)

计算公式如下

El

TRAI

=

Ni/NxlOQ

拔高度等信息

夹子放置的次日检查捕获的情况

于捕获了标本的夹子

随即收回

并补充放置新的夹

每一位点通常连续放置

3

个夹日

总计

1

872

式中

M

为拍摄到的

i

物种的独立有效照片数

独立

夹日

采获小型兽类标本

46

5

2.3

网捕法

有效照片

是指同一台相机在

30

min

内拍摄到同一物

只计算拍摄到数量最多的一份照片(或视频)氏]

,

N

为拍摄到的兽类独立有效照片的总数

网捕法主要用于调查翼手目

(Chiroptera

)

动物

为了检验抽样的强度

我们通过稀疏曲线来分析

体方法是在洞口或者洞内狭窄的通道处挂雾网以捕捉

夜间出飞的蝙蝠

白天用昆虫网伸向洞顶捕捉正在休

息的蝙蝠

蝙蝠在洞内飞行时

利用昆虫网来回扫取

兽类物种与相机捕获日之间的关系

1

个相机捕获日

是指

1

台红外相机在野外正常工作

24

h

随机进行捕捉

房屋型蝙蝠的调查方法是采取晚上在

房屋附近观察出飞的地点

然后白天在出飞地点进行

3

结果

3.1

物种多样性

捕捉

此外

还在河面上方或者树林形成的通道处以

及村庄的巷道处布网捕捉飞行中的蝙蝠

2017

6

8

2018

8

月至

2019

10

我们对碧江湿地

通过本次调查

并结合文献和标本记录确认贵州

碧江湿地公园内至少分布有哺乳动物

24

隶属于

4

11

科(表

1)

啮齿

g(Rodentia)

3

9

翼手

公园的的翼手目动物进行了调查

采集到标本共

55

3

7

食肉目

(

Carnivora)

3

5

偶蹄目

(

Artiodactyla)2

3

7

2.4

红外相机法

通过分析物种数与相机捕获日之间的关系

,兽类

根据前期的访问调查及样线调查结果

选择人为

活动干扰较少

植被条件好

有动物活动痕迹的地点

物种数量在

1

385

个红外相机捕获日之后趋于稳定,

表明监测的强度达到了时长要求

同时

通过分析表

布置相机

由于湿地公园林地面积较小

1.523

6

km2

,

且地形陡峭

因此未按照常规的公里网

明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是果子狸

(Paguma

larvata)

,

43.

96

其次是猪

(

Arctonyx

collaris

),

23.63,

再次是白腹巨鼠

(

ieopoZda/nys

edwardsi)

,

16.48

格放置相机

2019

1-7

月期间共设置了红外相

21

台(其中丢失

2

损坏

1

台)

平均监测密度

达到

1

/0.

072

5

km

2

,

红外相机的监测范围覆盖了

湿地公园内所有的林地区域

相机参数设置为拍摄

1

在放置相机的

21

个位点中

9

个位点监测到猪耀,

8

个位点监测到了果子狸

说明果子狸和猪耀在碧江

张照片

录制视频

(10

s),

拍摄时间间隔

(5

s)

o

用绳

湿地公园的分布最广

且具有一定种群数量

而斑林

(

Prionodon

pardicolor

)

和黄鼬

(

Mustela

sibirica

)

都只

子将相机固定在距离地面

80

120

cm

树干处

并记

录坐标

日期

海拔等信息

红外相机累计

2

820

拍到

1

说明在该地区已经非常的稀少

工作日

收集到有效照片(视频

)1

038

其中兽类

杨天友等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兽类物种多样性与保护

231

1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兽类名录

Tab.

1

List

of

the

mammals

in

Guizhou

Bijia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种类

分布型

保护级别

中国脊椎动物

IUCN

Red

List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Protected

category

红色名录数据来源

Data

source

相对多度

RAI

(2019)

Red

List

of

China\'s

Vertebrates

翼手目

CHIROPTERA

菊头蝠科

Rhinolophidae

中华菊头蝠

Rhinolophus

sinicus

Wd

Wd

LC

LC

LC

LC

LC

LC

LC

LC

LC

a

a

a

a

a

中菊头蝠

Rh.

affinis

小菊头蝠

Rh.

pusillus

Sc

Wd

Wb

大耳菊头蝠

Rh.

macrotis

托氏菊头蝠

Rh.

thomasi

蹄蝠科

Hipposideridae

NT

大蹄蝠

Hipposideros

armiger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印度伏翼

Pipistrellus

coromandra

Wd

LCLC

a

Wc

LCLC

a

啮齿目

RODENTIA

鼠科

Muridae

白腹巨鼠

Leopoldamys edwardsi

Wd

LCLC

LC

LC

LC

LC

a,

b

16.

48

寸匕社鼠

Niviventer

confiicianus

针毛鼠

Niviventer

fulvescens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小家鼠

Mus

musculus

We

Wb

in

LC

LC

LC

LC

a

a

a

a

Ue

Uh

松鼠科

Sciuridae

赤腹松鼠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倭花鼠

Tamiops

maritimus

Wc

We

E

岩松鼠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m

m

m

m

LC

LC

LC

LC

LC

LC

c

c

b,

c

3.30

飓型鼠科

Spalacidae

中华竹鼠

Rhizomy sinensis

We

LCLC

a

食肉目

CARNIVORA

鼬科

Mustelidae

黄鼬

Mustela

sibirica

猪彳瞿

Arctonyx

collaris

Uh

We

We

果子狸

Paguma

larvata

m

m

m

LCLC

b

b,

c

0.

55

vu

LC

NT

NT

23.63

43.96

b

灵猫科

Vivemdae

斑林狸

Prionodon

pardicolor

Wc

n

LC

VU

b

0.

55

猫科

Felidae

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We

LC

vub

7.

14

232

野生动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1,

42

(1)

228

-234

续表

1

中国脊椎动物

IUCN

Red

List

种类

Species

分布型

保护级别

Distribution

patterns

Protected

category

红色名录

数据来源相对多度

(2019)

Red

List

of

Data

source

RAI

China\'s

Vertebrates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猪科

Suidae

野猪

Sus

scrofa

鹿科

Cervidae

Uh

LCLC

b

2.

20

小麗

Muntiacus

reevesi

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Sd

Sv

LC

VU

vu

a

b

1.

10

NT

濒危等级

:vu

易危

NT

近危

LC

无危

地理分布型

Wb

热带-南亚热带(东洋型)

Wc

热带-中亚热带(东洋型)

Wd

热带-

北亚热带(东洋型)

We

热带-温带(东洋型),

Sc

热带-中亚热带(南中国型)

Sd

热带-北亚热带(南中国型)

Sv

热带-中温带(南中国

型)

Ue

北方湿润-半湿润带(古北型),

Uh

欧亚热带-热带型(古北型)

E

东亚季风区

保护级别

D:

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m

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

科学

、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数据来源

:a

标本

b

红外相机

c

直接观察(实体或痕迹)

Note:

Endangered category

:

VU

,

vulnerable

;

NT

,

near

threatened

;

LC

,

least

concern.

Distribution

patterns

:

Wb

,

tropical

south

subtropical

(

Oriental

type)

Wc,

tropical

-

mid

subtropical

(

Oriental

type

)

Wd,

tropical

-

northern

subtropical

(

Oriental

type)

We,

tropical

-

temperate

(

Oriental

type

)

Sc,

tropical

-

mid

subtropical

(

South

China

type

)

;

Sd,

tropical

-

northern

subtropics

(

South

China

type

)

;

Sv,

tropical

-

middle

temperate

(

South

-

China

type)

Ue,

Northern

wet

-

Subhumid

zone(

Palaearctic

type)

Uh,

Eurasian

tropical

-

tropical

type(

Palaearctic

type)

E

,

East

Asian

monsoon

type.

Protec

?

ted

category

:

U

,

second

class

protection

wildlife

of

China

JU

,

The

List

of

National

Protected

Terrestrial

Wild

Animals

with

Important

Ecological

,

Scientific

and

Social

Values.

Data

source

a,

specimen

b,

infrared

camera

c,

direct

observation

(

carcass

or

Traces

)

10

(R.

affinis)

大耳菊头蝠(兄

macrotis

)

大蹄蝠(上切

p-

osideros

armiger)

白腹巨鼠

热带-温带分布

6

种:

s

-

o

e

d

s

北社鼠

(

Niviventer

confucianus

)

倭花鼠

(

Tamiops

mari-

timus)

中华竹鼠

(

Rhizomy

sinensis)

猪耀

果子狸

3.2

地理分布型

19

其中东洋型有

16

热带-南亚热带分布

2

托氏菊头蝠

(

Rhinolophus

thomasi

)

和针毛鼠

(

Niviventer

julvescens

);

热带-中亚热带分布

3

度伏翼

(

Pipistrellus

coromandra

)

赤腹松鼠

(

Callosci-

urus

erythraeus)

斑林狸

热带-北亚热带分布

5

种:

中华菊头蝠

(

Rhinolophus

sinicus

)

、中菊头蝠

jo

.ON

豹猫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

o

南中国型

3

其中

热带-中亚热带分布

1

小菊头蝠

(Rhinolophus

pu-

sillus)

,

热带-中温带分布

1

毛冠鹿

(

Elaphodus

cephalophus)

,

热带-北亚热带分布

1

(

Mun-

tiacus

reevesi)

古北界种类有

4

其中北方湿润-

半湿润带

1

褐家鼠

(

Rattus

norvegicus

),

欧亚热带

-热带型

3

小家鼠

(

Mus

musculus

)

A

黄鼬

野猪

1

兽类物种数与相机捕获日的稀疏曲线

Fig.

1

Rarefaction

curves

for

estimating

species

numbers

of

(

Sus

scrofa

),

而岩松鼠

(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

为广

布种

3.3

濒危等级与保护级别

mammals

with

increased

number

of

camera

days

根据

IUCN

红色名录

(IUCN,

2019)19],

贵州碧江

24

种兽类进行地理分布型分析

东洋界种类

国家湿地公园的兽类中被评估为易危(沁

ne

le,

VU)

的仅有猪耀

被评估为近危

(

near

threatened,

NT)

的是毛冠鹿

其余物种均被评估为无危

(least

con

?

cern,

LC)

O

但是在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⑻中,

被评估为易危

(VU)

的有

4

斑林狸

豹猫

小鹿

毛冠鹿

被评估为近危

(NT)

的有

3

托氏菊头蝠

猪耀

果子狸

其余

17

种被评估为无危

(LC)

。其中

杨天友等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兽类物种多样性与保护

233

斑林狸属于国家

n

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列入国家保

护的有重要生态

科学

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通过将碧江湿地公园内调查到的兽类物种数量与

贵州省内其他湿地公园进行比较

碧江湿地公园兽类

简称

三有动物

的有

12

1

的物种数量仅低于贵州思南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

41

贵州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

36

4

讨论

综观近年来的研究文献

国内缺乏有关湿地公园

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

33

而贵州其余

诸多湿地公园的物种均少于碧江湿地公园

19

-

22

O

南白鹭湖

阡鸳鸯湖

安龙招堤的总面积均大于碧江

兽类资源的专项调查研究

多数是在报道湿地公园的

生物资源现状时

仅给出一个兽类物种组成的数据

湿地公园

且地质地貌多样

而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的

林地面积相对较小

却至少分布有

24

种哺乳动物,

因此其物种分布的密度远大于贵州省其他湿地公园

这主要是由于碧江湿地公园河岸两侧为高山峡谷

此前曾有文献在报道贵州省铜仁市湿地公园的现状

记录了碧江湿地公园有兽类

38

种但是由于

未对调查方法和抽样的强度进行描述

亦未列出相应

的参考文献

,因此其数据可信度较低。

我们在前期访

植被丰富

这一区域人类很难到达

但确是野生动物

良好的隐藏环境。

通过对调查研究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夹

问调查的基础之上

采用夹日法

样线法

网捕法和

红外相机法等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碧江湿地

公园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

最终确认该地区至

日法对于捕获啮齿类动物具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本次

调查没有采集到食虫类物种

这主要是因为调查过程

少有哺乳动物

24

虽然本次全面调查的时间仅一

年多

但是我们根据哺乳动物不同类群的生活习性有

针对性的采取了不同的调查方法。

此外

由于碧江湿

中仅使用了单一的花生等植物性饵料

且食虫类个体

相对较小

而夹日法的诱捕食虫类的成功率一般低于

陷阱法归

网捕法是调查翼手目动物最常用的方法,

地公园的面积较小

4.

167

5

km

2)

,

其中陆地面积

1.

284

5

km2

,

而有利于哺乳动物活动的林地仅

1.

523

6

km2

,

使得各种方法的抽样强度远远超过了监

特别是对于洞穴型蝙蝠

白天处于休息状态下

易于

捕捉

傍晚出洞觅食

可以洞口悬挂雾网

进行拦截

测的常规要求

14_15

,

如红外相机监测通常是

1

km2

抓捕

房屋型蝙蝠由于其栖息地点不易发现

且夜晚

飞行较快

网捕法对房屋型蝙蝠的调查有一定的缺

设置

1

台红外相机

但是我们在

1-

523

6

km

2

的林地

中放置了

21

通过兽类物种数与相机捕获日的稀

此外通过红外相机记录到的

9

个物种仅岩松鼠在

样线调查中被记录到

而样线调查中记录到的

3

个物

疏曲线

可以看出监测时长远远达到了要求

因此,

保证了本次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仅赤腹松鼠未被红外相机拍到

显然

对贵州喀

斯特石山丛林中的大中型兽类进行调查与监测

采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由于哺乳动物形态结构和

栖息环境的多样化

即使采用了

4

种调查方法对碧江

隐蔽性较好

且能够持续工作红外相机效果更好

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

但是在前期调查访问过程中获

得的来自湿地公园的兽类标本

1

只小鹿的角和

1

线调查法

不仅需要调查人员对兽类及其活动痕迹有

较高的识别能力

且工作强度大

此外在喀斯特石山

丛林活动的哺乳动物在地面

岩石较多

不易留下足迹

中华竹鼠

在野外调查中尚未发现实体

另外

湿

地公园的悬崖峭壁很适合齬鼠类的生存

且有不少受

等活动痕迹

而且地势陡峭

植被茂密等因素也会降

低了样线调查的结果

但是对于喜欢在林间活动的松

访问者描述其傍晚在湿地公园内观察到滑翔中的齬鼠

Petaurista

sp.

,

对于这些物种的具体种类和分布情

鼠类

齬鼠类物种

由于红外相机安装位置一般较低

而不易捕获

因此样线法在贵州山区进行兽类调查仍

然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铜仁市的近郊

且天

况有待进一步确认

此外

碧江湿地公园周边还有很

多植被较好的区域未被划入湿地公园范围内

在这些

区域内活动的兽类也有可能迁移到湿地公园内栖息

因此

需要进一步细化调查研究的方法

对贵州碧江

湿地公园进行长期的监测调查

进一步明确其生物多

样性的现状

尽管如此

本次调查的结果对于贵州省

生桥风景区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之这边村

庄众多

因此该地区人类活动频繁

在样线调查和红

外相机监测中我们发现砍伐

放牧

垂钓等行为在该

湿地公园今后的保护和监测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地区时有发生

可见该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不容

乐观

因此

我们建议

首先应该进行生物多样性监

234

野生动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1,

42

(1)

228

-234

67

-71.

[12]

O\'BRIEN

T

G,

KINNAIRD

M

F,

WIBISONO

H

T.

Crouching

ti

?

同时加强巡护管理

及时发现并制止砍伐

放牧

等人类活动

其次

还应加强与湿地公园周边村民的

合作

建立社区共管机构

并通过参与式的方法

gers

,

hidden

prey

:

Sumatran

tiger

and

prey

populations

in

a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

J]

.

Animal

Conservation,

2003,

6(2)

131

-

讨解决湿地公园内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最后

应该积极向村民传播野生动物的保护理念

让湿地公

园周边村民参与到野生动物的保护中来

[14]

[13]

139.

曾凡勇.铜仁市湿地公园资源现状分析与思考

[J1-

绿色科

,2014(8)

3-5.

肖治术

李欣海

姜广顺.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

研究中的应用

[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6),

683

-684.

参考文献

[1]

吴后建

但新球

王隆富

等.2001-2008

年我国湿地公园研

究的文献学分析

[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

5(4)

40-43.

[15]

田园

冯永军

张春兰

等.样线法在南方山地生态系统野生

动物调查中的试点效果评价

[JJ.

生物多样性

2015,

23(1),

[2]

吴后建

但新球

黄琰

等.

2003

2014

年中国湿地公园研究

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J]

?湿地科学

2016,

14(3)

382

-

109-115.

[16]

曹虹.贵州思南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保护恢复

[J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

33(4)

38-41.

390.

[3]

SMITH

A

T,

解叙.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M].

长沙

湖南教育

[17]

田应佳

何龙.贵州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保

护对策

[JJ.

四川林勘设计

2018(4)

46-51.

出版社

2009.

[4]

[5]

[6]

罗蓉.贵州兽类志

[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3.

[18]

吴协保

潘高

潘登.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其保

护研究

[J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2(4)

36

-39.

潘清华

王应祥

岩崑.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盛和林.中国哺乳动物图鉴

[M].

[19]

蒲应春

曾辉

张志平.贵州万山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构

[JJ.

林业调查规划

2014,

39(2)

155

-157.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7]

[20]

陈红

李松

熊荣川

等.贵州省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脊

椎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J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5

(6)

1

-20.

蒋志刚

刘少英

吴毅

等.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

2

版)

[J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8),

886

-895.

[8]

蒋志刚

江建平

王跃招

等.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00

-551

615.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

IUCN

)

.

IUCN

Red

[21]

孙运刚.贵州黎平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

[J].

凯里学院学报

2018,

36(3)

:

125

-126.

[22]

[9]

蒲应春

李良玮

陈斯侃.贵州汇川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构想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DB/OL]

[2020-09-07].

http

//

www.

iucnredlist.

org.

[10]

[11]

[JJ.

四川林勘设计

2016(3)

75

-78.

[23]

杨锡福

谢文华

陶双伦

等.笼捕法和陷阱法对森林小型兽

类多样性监测效率比较

[J]

?

兽类学报

2014,

34(2)

193

-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武鹏峰

刘雪华,

蔡琼

等.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观音山自然

保护区兽类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JL

兽类学报

2012,

32(1)

199.

更多推荐

公园,调查,兽类,国家,物种,保护,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