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帕杰罗v93价格)
PF
从电信产业发展看航天产业未来架构非国有资本在混改中的目标、作用和途径
uture Structure of Aerospace Industry – Enlightenment from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urpose, Function and Means of Non-State-Owned Capital in the Mixed Ownership Structure Reform
从电信产业发展
看航天产业未来架构
+
雪松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信产业已经从纯粹的信息服务产业,逐步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政务、商务等领
域,并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持下,进入无人系统运营等领域,开始创造全新的产业形态。
一、电信产业直接进入生产——
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
基础电信运营商持续建设和提升骨干
网能力,带宽不断增加、接入方式逐
渐丰富,为工业互联网和各种物联网
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中国
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年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9164.8
032
《卫星与网络》2021年11月
亿元,截至2021年六月份,已有五个
国家顶级节点平稳运行,两个灾备节
点已经启动建设,标识注册量超过
了229亿。二级节点共计155个,覆盖
了25个省级行政区,包括船舶、集装
箱、汽车、石化、视频、医疗器械等
30多个行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准解
析体系的企业17140家。近年来,物
联网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互联网
增长加快。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迅
猛发展,产业规模突破了1.7万亿。
这样的发展态势,说明电信产业
已经超越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的历
史阶段,进入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
器、体系与体系之间直接交换信息和
数据的阶段,不仅仅是通过信息流转
来服务于各行各业,更是直接作为生
Current Issue 本期视点
产活动的一部分,成为机器设备的一
个重要功能。
电信产业直接进入生产,体现
了各种以信息服务为基础的行业,具
有共性的发展方向。航天产业在某些
领域,也已经直接进入生产。例如导
航卫星授时功能服务于电网同步。但
是到目前为止,航天产业对生产领域
的直接引入,依然幅度较小、程度较
浅。这将是一个具有丰厚发展潜力的
方向。
是电子政务的开端。但是从1981年到
1999年的这段时间里,电子政务的使
用集中在政府内部,采用政府专用的
基础通信网“金桥工程”,电子政务
并没有成为电信产业所为之服务的对
象。但是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互联
网的兴起,让电子政务有了直接服务
于普通公民的可能性。在此后的一段
时间里,电信产业和有关政府部门进
行了长期的探索、磨合与尝试,探索
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普及化
道路。到2019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群众
办理有关手续“最多跑一次”,标志
着中国信息产业服务于电子政务,取
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
指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
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
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
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
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
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
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全
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深入
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治
理现代化。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
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
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
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
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电信产业及其互联网基础设施,
是电子政务能够发展起来、充分发挥
作用的物质基础,充分体现了电信产
业的社会效益。这也为航天产业在社
会治理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提供了
良好的参考。航天产业提供的信息服
务,具有视野宏观、不受地形限制、
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模式——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服务
信息技术对传统商业的改变,已
经充分渗透到B2B和B2C,乃至C2C
的各个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
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曾经指出,
工业互联网和5G是蓬勃发展的电子商
务的重要支撑,也是进一步提速发展
的核心基础设施。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产地直销、
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持续涌现,推动了
电子商务从消费端加速向生产端拓
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
求。因此,工信部正在新基建框架
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支撑
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促进消费升
级更多地发挥作用。
航天产业虽然在电子商务的物流
领域提供了地图、导航等服务,但参
与程度非常有限。航天产业的主体,
还游离于电子商务之外,是整个航天
产业无法取得爆发式成长的致命因素
之一。产业界需要下大力气寻求“搭
车”和参与的机会以及模式,避免进
一步边缘化,甚至错失机会。
虽然电子政务是在最近几年才
得到普通群众的广泛使用,但是根据
国务院有关部委提供的信息,电子政
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近40年的历
程。1981年国务院有关文件提出“在
政府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可以认为
广告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33
Satellite
& Network
PF
从电信产业发展看航天产业未来架构非国有资本在混改中的目标、作用和途径
uture Structure of Aerospace Industry – Enlightenment from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urpose, Function and Means of Non-State-Owned Capital in the Mixed Ownership Structure Reform
不容易受地面气象条件干扰、灾害生
存能力强的特点,为电子政务的完
全渗透和应急响应,提供了良好的手
段。但是到目前为止,航天产业服务
于电子政务,尚且没有进入常态化、
日常化运行的阶段,值得大力投入和
加强。
实体网络。2021年3月,中国联通与
中国商飞在河南安阳利用中国联通打
造的5G无人机泛在低空测试基地,共
同开展了低空3000m以下通航飞机5G
网联飞行测试
[1]
。
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基于5G的
无人+轨道交通、无人+北斗,无人+大
数据的物流模式,特别是在人口密度
较小的广大农村地区具有重要价值。
王维、张晓庆则提出,5G技术可
以在包括无人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数
字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无人驾
驶汽车、无人驾驶城市轨道、无人机、
无人船/港口、无人物流/配送等众多
场景,实现诸如智慧停车、不限速高
速公路、警用机器人等诸多应用
[2]
。
在军用领域,航天信息服务是无
人机、无人车、无人舰艇等装备能够
发挥实战效能的关键性手段,技术和
流程已经成熟,不但开辟了新的战场
空间,也成为了全新的战争形态,前
途广阔。但是在民用领域,由于需求
和场景的巨大差异,航天服务尚且没
有在商业和民生当中发挥类似作用。
这意味着航天产业所提供的各类服
务,仅仅是无人化产业的一个必要条
件。要具备充分条件,需要更多交叉
行业的参与和更大的投入。航天产业
可以在更高层次上,组织和推动横向
联合与融合,催生一个新的、万亿级
规模的新产业。
三、全新产业的创造——无人系
统
电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5G的出
现,为无人系统大发展提供了基础条
件。5G能提供更快的数据连接、百万
级的连接数以及超低的空口时延。可
以取代此前的专用无人系统指控链
路,为新产业提供了使能条件,为无人
系统大规模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联通的韩玲等人提出了5G低
空智联网的概念,依托蜂窝移动通信
网络、低轨卫星网络及地面互联网等
基础设施,构建适合低空业务运营的
四、航天产业的未来
到目前为止,航天依然是一个
以信息服务为主的产业。把自己重新
融入电信产业,将是航天产业取得
突破式发展的主要途径。如果用简化
的模式来讨论,航天产业的主要服务
形式,是生产信息(导航、遥感和气
象)、传输分发信息(通信)。而天
基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在很大程度
上是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具
034
《卫星与网络》2021年11月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urrent Issue 本期视点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果能够融入电
信产业,则能够参与上文中提到的几
个新兴市场,并且在更多新兴市场出
现时获得参与的机会。
要想把市场前景变成实际的经济
增长能力,目前最主要的障碍就是不
合理的政策设置。从卫星通信行业来
说,牌照的稀缺导致了地面网络和卫
星网络之间的兼容互操作不能充分开
展,也导致了消费级卫星终端无法出
现和普及;卫星遥感行业的图像获取
门槛较高,分发政策过于严格,定价过
高,导致消费级应用缺乏基础;卫星
气象服务存在垄断,商业化服务难以
开展……目前,只有北斗卫星导航正在
为人们提供一个比较良性的案例:由
于北斗公共信号的无差别提供、无门
槛接入,而开始迈向广泛应用,并因此
而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消费基础。
航天产业政策设置的主要问题在
于封闭,试图用封闭政策来保证现有
机构的权限和收益。但这样的封闭是
双向的,既妨碍了其他机构进入航天
产业,也妨碍了航天产业向更多领域
的渗透与融合,抑制了市场的增长,
也抑制了投资的进入。如果这个问题
能够得到合理解决,航天产业将会迎
来大规模的需求成长,进而暴露出严
重的产能不足,其中包括通信带宽不
足、遥感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定制化
产品开发不足,等等。这些不足会给
投资的进入提供巨大机会,从根本上
促成航天产业的爆发式成长。
航天产业除了信息服务之外,还
有一个具备特殊产业价值的领域,也
就是技术转移,国内早期曾经称之为
二次应用。航天在突破各类关键技术
的过程中,开发出了大量多种类型的
新材料、新工艺、新算法、新设备,有
关技术可以用来解决民生行业当中长
期困扰的卡脖子问题,催生全新的产
品、服务模式和产业。美国在阿波罗
计划中开发出的各种技术,催生了婴
儿食品、笔记本电脑、血液透析技术,
为航天器防热开发的气凝胶技术已
经用于服装产业,为火星探测开发的
图像处理算法用于个人消费电子产品
摄影摄像功能,催生了社交媒体中的
图片、视频分享和庞大的内容产业。
中国航天也有相当多成功的技术转移
案例,风洞技术协助国家级运动员开
展各类训练活动、支持东京奥运会夺
金,是最新的案例。
在远期,航天产业将超越信息
服务行业,进入更加广阔的国民经济
领域。地月经济带的开发,将为这样
的超越提供历史性机遇。按照中国月
球探测工程的有关规划,预计地月经
济开发将在2030年后具有实际意义;
2040年后有望进入实质性开发。对于
技术开发、市场布局、产业投资来
说,地月经济已经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市场。
另外一个较为明确的市场,是空
间太阳能电站的开发。考虑到中国政
府已经明确承诺,将在2060年实现碳
中和。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零排放
的电站类型并不多。根据国外专家的
研究,在地球上设立水电站、潮汐电
站、核电站和光伏电站,都面临着地
形地物的限制,无法完全替代燃煤电
站。光伏电站还面临着夜间不能发电
等问题,无法成为长期稳定的主力供
电手段。而天基太阳能电站,也许是
唯一能够彻底替代燃煤电站、承担人
类主力电力来源的手段。
SATNET
参考文献
[1]
韩玲, 朱雪田, 迟永生. 基于5G的低
空网联无人机体系研究与应用探
讨[J]. 电子技术应用, 2021, 47(5).
[2]
王维, 张晓庆. 5G时代交通数字
化趋势前瞻[J].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0(12).
广告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35
Satellite
& Network
更多推荐
产业,航天,服务,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