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奔腾t33怎么样)
2012年车企运程大辩论:摆正位置是正道
日期:2012-01-09 08:48:48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南方都市报1月9日报道合资自主的位置若摆得正,市场认同;摆不正,趁早还是用个黑框裱起来挂在墙上。
手上有王牌的该高调就高调,手上没有好牌的该回缩就回缩,摆正自己的位置是正道。
如果一个企业拿高高在上的任务要求自己,要么就大大方方多投入,要么就不要怪市场无情。。
在美国人拍摄《2012》之前,中国人已经创造了“杞人忧天”。但一切仍将继续。
2012年企业制定年度任务的心态如何?
2011年,我们完美演绎了“东风日产奇迹”,成为日系合资企业N O .1;我们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2012年,我们要更上一层楼,冲击百万销售目标。
———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注:发言据真实讲话改编,下同)
主持人:从已获知的产销数据看,2011年国内乘用车企业有7成左右未完成年初确定的产销任务。2012,企业制定年度任务姿态如何?
黄习伟:7成企业未完成目标?记得这种情况前两年也有出现,出现这种状况说
明这个行业已经有点风声鹤唳了。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完全说明行业的状况。2011年的车市愈加分化,好的企业越来越好,不是刚刚听说一汽大众发27个月工资的年终奖吗?
以前车企惯于在年初发布产销计划,但近年来越来越少,因为好几年都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年初的观点在年尾变成了伪命题。为规避风险,很多企业只是内部定一个计划,也懒得向外发布了。但这也只是掩耳盗铃的做法,计划是否达成,苦辣酸甜自己最清楚。
朱中齐:尽管过去一年完成产销任务的不多,但与2010年相比有增长的企业还是多数,而增幅在20%、甚至30%以上的厂家也有。所以,对于2012年的展望,形势估计仍然整体向好。对于2012年的产销目标来说,只要2011年车市增幅减缓的“冰块”没有“冻伤”自己,在国内乘用车厂家中占比居多数的厂家,仍然都属“乐观派”。
当然,“保守派”甚至“悲观派”也不少。从2011年前11个月的产销数据看,奇瑞汽车、比亚迪、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华晨汽车、一汽轿车、东南汽车、华泰汽车、吉奥汽车、中兴汽车、哈飞汽车和北京汽车等厂家,都出现在销量同比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名单上。对于这些厂家而言,至少在气势上,2012年挑战太大目标的可能性并不大。
林憬文:要么定高了没完成,要么定低了全部超标,用某企业高管的话来说“这些年,他们哪一次说准了?!”
汽车企业的任务很多时候跟政绩有关,尤其是几大汽车集团,个个争先恐后,多快好省地干革命。不过汽车是个精密活,有时候赶得急了,还得停下来看看路,看看身边的高铁,在“全球领先”这位置上也没坐几个月,现在不也降速了。
再看看世界上的汽车企业,谁跑得快了点,马上就倒下。通用没当两天第一,就让给了丰田,丰田一年都没坐稳,就出事儿了,现在大众、现代,个个都争第一。再借用一汽车高管的话,“第一是枚毒药,一般企业消化不了,希望下一个第一胃
口好!”
2012,哪个车企较有戏??
做人呢,最紧要的就是开心。我们永远不会满足现状。
———大众汽车董事长文德恩
主持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12,大众能否成就超级巨无霸?通用还能打出什么好牌保持不败金身?日产首次提出冲百万目标,本土化最成功的狠角色?吉利玩转沃尔沃,出口见好,最有可能率先成为“国际名牌”??总之,你最看好谁?
朱中齐:毫无疑问,国内车市仍处在“产品制胜”的时代。2012年,本人比较看好那些产品较多且多款车型都比较受市场青睐的厂家的发展势头。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仍将是乘用车产销第一阵营的代表企业。
当然,由于今年的教训,明年当是日系车企的“大反攻”时期。去年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东风日产2012要冲击百万辆销售目标,若成功,将反超丰田,成中国市场上的日系带头大哥。广汽丰田和东风本田等企业,2012年也会携已推出或即将推出的“神车”性产品,再次强势回归市场。
林憬文:你看看现在市场上谁在哭车市遇冷,谁在天天叫嚷着要政策扶植,那谁就快完蛋了!再看看谁在大刀阔斧地建厂,谁在谈宏大的产品导入计划,那谁就有戏,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觉着的。
汽车说到底是个机械体,它的根本性的变化都来自动力的革新或革命,其他一切细枝末节的变化都只能称为改良。又因为汽车是个大宗商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汽车还是个实用型产品,所以产品力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销售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宣传上都已见功的大众系的涡轮增压动力确实是全系产品的一个重大福音;另一方面,以世界范围来看一只脚已经跨入新能源门槛的丰田汽车算是睡狮猛醒。
当然,若以一年为期,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明年依然会是中国市场上最赚钱的汽车企业。
杨彩芳:个人看好大众汽车。技术是未来的科技第一生产动力。大众这两年来,以全新的动力总成以及高科技的储备技术,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了其未来的潜力,随着其本地化越来越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开花也很值得期待。
2012,你最担忧的企业命运是??
比亚迪2009年在销售战略上犯了错,只不过当时的辉煌掩盖了问题,埋下了错误的种子,如今我们要为过去犯下的错误买单。伤不起啊有木有!!!希望资本市场和媒体多给比亚迪一点时间和耐心。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主持人:那些在2011年遇到麻烦的企业,如日系双雄丰田、本田、新能源旗手比亚迪等能否在2012缓过劲来?而一些永远的边缘车企如何过关?总而言之,这一年,你会为哪些企业的命运担忧?
董勇刚:马上要过年了,有些车企是“杀猪宰羊过大年”,有些车企则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明年的情况与今年底基本相似,有人吃肉,有人喝汤,还有人要喝西北风。养得膘壮的车企自不必多说,那些长期营养不良的车企则令人堪忧。
丰田在2011年恐怕有点“背”,召回开局,地震停产,华南大本营又遭遇大众挖墙脚。不过,2011年一丰和广丰都还是略有增长,实属不易。2012年只要不出现大的战略错误,以经营多年的根基丰田也不会轰然倒下。难兄难弟本田可就没有这么好运气和强实力,2011年广本和东本几乎是合资品牌里面唯一下滑的品牌。
平心而论,比亚迪在低迷的自主阵营中不是最惨淡的一个,但却是最令人揪心的一个。像华泰、力帆和华晨等这些车企,反正没有想去做老大,有口饭吃就行了。比亚迪就不一样,心比天高,一心想挤入自主的第一阵营。前几年一顿猛吃,搞得身体严重虚胖,如今大环境一变,马上“衣带渐宽”。下半年比亚迪进行了人员、
部门和网络的“瘦身”,但是几款主打车型已经过气,新车难成气候,市场证明,没有哪一款靠仿造的车能一直畅销的。算下来比亚迪要想在2012年翻身,手上好牌并不多。
黄习伟:2012年,自主品牌普遍会更加艰难。我们看到,今年自主品牌都很惨,不要说比亚迪,奇瑞、吉利这些也好不到哪里。幸有海外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帮了自主品牌一把,不然他们今年的数据会更难看。我对力帆汽车()、海马汽车等较小的自主品牌车企前景都不是很乐观,汽车行业向来是大企业集团的游戏,实力不足的企业不应强撑。
杨彩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那是2009年金融风暴下,美国通用宣布破产,但当年上海通用不但安全度过,并成就了年销量达70万辆的奇迹。这个故事的背后,有许多鲜为外人所知的“二手准备”,但即便是母公司破产了,也不会影响中国合资公司的正常运作———这就是上海通用这个合资公司能给消费者的信心支持!2012年,中国车市竞争更为惨烈,这不但是因为竞争对手增加了,而且是因为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更理性了。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事,让消费者享有第一时间知情权,企业的主动沟通姿态很重要,要赢得消费者的心,是要先尊重消费者。
合资自主该何去何从?
广汽本田做自主研发,是实实在在地在做,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下十年,最主要的是自主创新。有理念,神马都是浮云!
———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
大众:合资自主品牌烙上鲜明的“中国特色”标签,从销量数据来看,确实谈不上成功,但如果结合历史背景、实际收获等角度,合资自主不至于一无是处。关键是,未来怎么走,才能摆脱骂名?
董勇刚:对于合资自主,前几年业内是一片赞誉之声,仿佛合资自主一出,中国的汽车产业就可以翻身。但在2011年,舆论的风向已经发生改变,质疑和炮轰并
不少见,其中不乏重量级人物的声音。在中国这个论出身的国度,合资自主就没有取得过正式的身份。说它是合资吧,车企又拼命往自主上去靠,以获得国民情感分和政策分。说它是自主吧,车企又念念不忘拔高品牌,唯恐沾染了自主品牌销量下滑、质量不佳的“晦气”。
这种“墙头草、两边倒”的做法,也令消费者摸不清头脑,用钱包投票的结果就是已经上市的品牌车企不死不活。有些车企眼见风向不对,马上扯过新能源的政策做大旗,将合资自主捆绑新能源汽车,企图搭一个顺风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广州车展前后,不少合资自主已经摇身一变,主打电动车去了。
当然,那些将合资自主包装成新能源汽车的,毫不客气的说,就是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和投机主义者。在历史的洪流中,投机分子有成功上位的例子,但是,绝对不会是主流。
杨彩芳:其实提到合资自主,中方的公司应反省自己才对。跟外方合资生产几十年来,学到了什么?真正学到了技术吗?真正的合资自主还没有出生,合资车企业不应只成为跨国巨头的代工厂!
黄习伟:合资自主的确从名分上不合常规,人们的质疑主要来源于此。但是是否合资自主一无是处呢?我们开展合资合作30年,目标就是“市场换技术”,但并没有换来技术。如何才能真正掌握技术?我认为从广汽本田理念的经验来看,合资自主不失为一条路径。以前合资车企就是制造厂,没有任何技术开发能力,而通过合资自主,才可以真正学着掌握技术。人的观念不突破,过于看重形式上的东西,将会成为汽车业前行的阻碍。(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更多推荐
企业,自主,合资,汽车,市场,中国,产品,品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