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奥迪a4l落地价多少钱)
DHT还是DM-i?吉利、长城、奇瑞、长安混动技术能否撼动比亚迪?
年初,比亚迪DM-i系列车型高调上市,剑有所指,毫不讳言地声称要“颠覆燃油车”。以秦PLUS DM-i为例,十万出头的售价,7.9秒破百的动力,加上3.8L的百公里亏电油耗,而且能上绿牌,免购置税,对同级别燃油车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现在供不应求也是很好的证明,在市场足够理性,消费者认知水平够高的情况下,同价位,不会再有人去选择燃油车,这也等于是给其他车企除了一道难题:没有混动技术看家,意味着慢性死亡。
不得不说,比亚迪DM-i系列车型的成功,必然会加速燃油车的淘汰,同时,也给其他车企极大压力,不得不进行转型。好在,插电式混动出现,已经不是一两年了,至少国内的几大车企,也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今年,长城、奇瑞、长安、吉利也都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混动平台。长城的柠檬DHT混动,已经有玛奇朵上市了,奇瑞的鲲鹏
DHT混动变速箱也早已经下线,搭载该技术的瑞虎8 PLUS PHEV本来计划10月上市,现在推迟到12月,不过也快和大家见面了。长安的IDD并没有确切消息,而吉利雷神的混动也计划于明年上市。
很多朋友后台私信问我,国内这几大车企,谁的混动技术最厉害?这怎么回答?除了比亚迪和长城,其余车都没见着呢。如果光根据车企发布的技术参数来看,无异于纸上谈兵。不过好在,车企的一些动作,结合发布的技术细节倒是也能看出一些东西。纸上谈兵,谈谈也无妨。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理解,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长城柠檬混动DHT
柠檬DHT目前发布了两款发动机,共有三套动力总成。分别为1.5L自吸+DHT100,1.5T+DHT130和1.5T+DHT130+P4。两款发动
机,一款1.5L自吸,一款1.5T涡轮增压,第三种匹配了后桥的P4电机,可以实现双电机四驱。其实和比亚迪现有产品线也可以一一对应,1.5L+DHT100对应的是比亚迪秦、宋PLUS DM-i,1.5T+DHT130对应的是唐DM-i,而后桥加P4电机,和最近上市的宋PLUS DM-i
AWD几乎一样。
两者运行机制也非常相似,都是双电机平行轴布局,以电驱为主,都可以实现串并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长城柠檬DHT匹配了一个两档的变速器,使用类似AMT的工作原理进行智能档位的匹配。而比亚迪则是一档直驱,充分利用电机来控速。至于说一档直驱好还是两档好、多档好,其实各有优势,细节问题我们最后一起总结。 技术层面我觉得难分轩轾,不过长城柠檬DHT技术也已经有新车上市了,我们倒是可以从产品及市场的角度去对比一下。以玛奇朵为例,零百加速成绩8.5S,百公里油耗4.7L,从账面数据上看,和宋PLUS DM-i的动力水平相当,但油耗略高一点点。不过宋PLUS DM-i背着大电池,车身也比玛奇朵宽大,在这种情况下能跑出低于玛奇朵的油耗,不能说技术上有多大的优势,至少可以看出,DHT的两档减速器并不一定比一档直驱有优势。
宋PLUS DM-i是插电式互动,免购置税,上绿牌的。
1.8度,不能上绿牌。
哈弗H6S的混动版也是HEV,不能上绿牌。
玛奇朵目前上市的版本是HEV混动,也就是不能充电,电池只有宋PLUS DM-i是A+级SUV,车身4705X1890X1680,轴距2765。
玛奇朵则是标准的紧凑级,车身4520X1855X1655,轴距2710。
哈弗H6S也是A+级,车身4727X1940X1729,轴距2738。
而三者的定价,宋PLUS DM-i起售价格14.68万,玛奇朵起售
14.58万,哈弗H6S则要15.49万。看似相差不多,可是后两者要缴购置税,落地价格最起码要多1.3万。
另外,我们知道,插电式混动的成本和定位都是要高于不能充电的HEV混动的,能够纯电行驶,意味着短途零油耗。也就是说,比亚迪在“附赠”了至少一个8.3度大电池的基础上,依旧要比同级别的柠檬混动便宜一万多块钱。
这不是技术优势,而是成本控制、整合能力、规模效益形成的优势,技术上,突破了也就追上了,而这种成本优势一旦形成,会随着规模效益、顶端优势而持续扩大,很难赶超。前不久长城的内部电话会议中也披露了相关信息,长城不会和比亚迪打价格战,言外之意,其实就是打不过,比亚迪的终端售价甚至比长城的成本还要低。
二、奇瑞鲲鹏DHT
奇瑞的鲲鹏DHT给出的技术细节不多,主要特点有三个,第一,DHT混动专用变速箱有三个档位,比长城还多一个档位,9种工作模式,11个组合档位。第二,双电机驱动。
像是比亚迪DM-i,长城DHT也都是前置双电机,不过一个是发电机用于增程式发电机和动能回收,一个是驱动电机,而奇瑞的双电机是指双前桥驱动电机,用两台中低功率电机来代替一台高功率电机。
据奇瑞宣传称,两台电机配合的设计可以更容易运行在电机的高效区间,我个人是不太信服这个说法的,因为电机的效率非常高,最高已经超过了97.5%,再难有提升空间。其实也很容易验证,等奇瑞
实车上市,对比一下纯电模式下的百公里电耗就一目了然了。宋PLUS
DM-i,短续航版,百公里电耗16.3度,长续航版,百公里16.6度,对比奇瑞瑞虎8PLUS 的插混版,看看纯电续航的电耗,就知道电机效率是否有提升。 个人猜测,奇瑞这样设计,一是为了控制成本,高功率电机因为要匹配高精度齿轮,成本其实要高于两个低功率电机。二是为了匹配DHT混动变速箱,三个档位,9种模式,必然涉及到换挡和模式切换
的问题,如果是高功率电机,在高转速下和发动机转数更加难以匹配,难免产生顿挫。
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这样理解:奇瑞在电机领域的技术储备不足,所以只能采用这样规避难点的技术方案。
而三个档位,这里就不做过多评价了。结构复杂可能会带来更高
故障率,同时也意味着成本更加难以控制。本来说奇瑞瑞虎8PLUS
DHT版在10月上市,不知什么原因跳票了,或许难点就处在这款混动变速箱的匹配上,11个组合档位,9种模式,换挡逻辑相当复杂。
三、长安蓝鲸iDD 长安蓝鲸的iDD混动,发布会上披露的内容太少,技术细节更是一笔带过,对比比亚迪长城的实车上市,奇瑞DHT混动变速箱下线,长安更像是PPT发布。宣传的所谓技术亮点也让人有些莫名其妙,高性能蓝鲸发动机、高效率蓝鲸电驱变速器、超大容量PHEV电池、智慧控制系统——去掉营销词汇,就是发动机、电驱变速器、电池和电控,这就是最基本的插电式混动构架,甚至连具体混动结构,电机布局都没说。
不过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可以从一鳞半爪的信息中来评价一下iDD这套互动系统的先进程度。搭载30.7kwh的超大容量PHEV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30km。也就是说,百公里电耗23.15度。我们对比比亚迪唐DM-i,长续航版电池包21.5度,续航112Km,折合百公里电耗19.2度。很显然,电控水平并不算出色,差距还是蛮大的。
个人感觉,长安可能还没准备好,首款搭载iDD混动的长安UNIK说是在年内上市,我们拭目以待吧。
四、吉利雷神智擎
吉利的雷神动力,智擎HI·X是发布最晚的,不过参数也是最亮眼的。43.32%热效率的发动机,DHT Pro三档混动专用变速箱,3.6L超低油耗。看起来的确振奋人心。 有人对43.32%的最高热效率表示怀疑,说实话,我也有些不敢相信。比亚迪43.04%热效率的骁云1.5L混动专用发动机那是自然吸气,热效率比较容易提升。而1.5T的骁云发动机,热效率只有40%左右。而吉利宣称把涡轮机的热效率提升到了43.32%,从发布的技术细节来看,高滚流比设计、低压EGR系统、350bar高压直喷等,在其他发动机上也有应用,并不是独家的高深技术,凭借这些设计,能把热效率提高到43%以上,理论上是很难的。
至于DHT Pro 三档混动变速器,可以在20Km时就实现发动机直驱,能够弹射起步,技术上无疑是更先进的。不过多档位混动变速器就实际效果而言,其实对油耗的帮助并不大,因为电机本身效率非常 高,在低速时使用增程式,即便有二次能量转化,损耗也非常低,换成直驱模式的优势并不明显。而更低速进入直驱,对动力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过这只是在发动机、电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在电机时代,加速是不太值钱的,像是宋PLUS DM-i AWD,没有低速直驱,一个档位,仍旧可以通过电机实现5.9S破百。
写在最后:
从技术角度,国产这几个一线品牌,在混动领域都有着不错的技术储备,像是吉利的雷神智擎、长城柠檬DHT混动,奇瑞鲲鹏DHT
混动,至少从理论角度,是不输DM-i的。如果对比燃油车的话,那优势就更明显了。但是,比亚迪在三电领域深耕多年,技术优势并非能够一下子就被超越的,这种优势已经从技术上,慢慢转向规模上,品牌上和成本控制上。至少在目前,吉利、奇瑞、长城、长安,都很难撼动比亚迪混动霸主的地位,哪怕技术上已经非常接近了,但比亚迪的成本优势,只会随着规模效益的突显而越拉越大。 然而,这几家国产车企混动平台的发布,也给了比亚迪很大压力。我个人感觉,DM-p4.0迟迟不发布,或许就和这些竞争对手的压力有关。DM3.0时代,产品实际体验是不错的,但是再技术使用针对燃油车研发的湿式双离合作为混动变速箱,恐怕有些跟不上友商的节奏了,我判断,比亚迪4.0的DM-p,也将会推出自己的混动专属变速箱。
最后我要说:车企在技术层面上的良性竞争,是我们作为消费者乐于看到的,哪怕他们打价格战,消费者也将最终获益。希望我们自主品牌能在这种良性竞争下,越做越好。
更多推荐
混动,电机,技术,长城,长安,发动机,匹配,成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