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现在k5什么价格)
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
我国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大国,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国际上对节
能减排产品的青睐,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抢抓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壮大。2017
年我国销售了77.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3%,占世界新能源销量
的54.71%。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在国际新
能源汽车生产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主要
出口东南亚、东亚、欧美国家,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喜欢,并且迅速占领当地市
场。
(一)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
我国新能源汽车只有10多年发展历程,有记录的出口数据从2017年1月开
始,由于海关在2017在《协调制度》中单独为新能源机动车1设立HS编码,分
别是870304、870305、870306、870307、870308。2017年中国出口了10.51万
台新能源汽车,进口6.93万台。从出口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每季度出口量都
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第二季度出口量是第一季度的7.6倍,第三季度出口量环
比增长90.5%,第四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3.2%,2017年出口量月均增长率达
62.9%,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潜力大,增长速度快,且整车出口数量远远高于进
口数。从贸易金额来看,2017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额为2.36亿美元,进口额为30.77
亿元,平均每台新能源汽车出口价格约2252美元,平均每台进口新能源汽车价
格为44595美元,每台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为进口均价的1/20,出口金额低于
进口金额,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
(二)新能源汽车出口种类
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型和混动型,其中混动型包括插电混动型
和非插电混动型。2017年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97.86%是纯电动型,混动型
只占2.14%,在进口的新能源汽车汽车中,纯电动车型占比28.16%,混动占
71.84%。纯电动车型出口多进口少,混动车型进出口少进口多,由于目前非插电
混动车国家补贴较少,纯电动车的国家补贴高,激励厂家生产纯电动车型,并且
非插电混动车的生产专利主要在丰田公司中,国内企业掌握更多的是纯电动车和
插电混动车型的技术,在生产能力还没有跟上。在金额方面,纯电动车出口额占
比46.43%,混合车占比53.57%,混动车型出口单价高于纯电动车型。
(三)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分布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前五名分别是孟加拉、印度、韩国、美国、菲律宾,
出口到这5个国家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数量的93.54%,其中出口到孟加拉
占比74.64%,印度占比12.72%,韩国占比4.03%、美国占比1.2%,菲律宾占比
1%,出口到欧洲国家有丹麦、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芬兰,出口份额合计为
1.5%。我国绝大部分新能源机动车出口到孟加拉,其他国家市场出口量较少。我
国出口到孟加拉、印度、韩国、菲律宾的车型以纯电动型为主,只有少量的插电
混动型。出口到美国的车型以插电混动型为主,其次是纯电动型。我国新能源汽
车目前主要的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东亚国家,发达国家出口量较少,发达国
家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车型需求差别较大。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消费水平高,
市场需求大,是新能源汽车后期市场拓展的方向之一。
二、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出口贸易摩擦升级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备忘录,
对中国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关税由2%上升到25%,税额达125亿美元。
4月4日,美国政府宣布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包括新能源汽车,4月5日,WTO文
件显示,日本和欧盟申请加入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磋商,共同对中国出口贸易
发难。此次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意在抑制中国会对美国产业造成潜在威胁的
先进制造业,进而巩固美国制造大国的地位。新能源汽车作为只有10多年发展
历程的年轻产业,在这次贸易制裁中,出口价格、市场份额和出口收入均会受到
较大影响,这些贸易壁垒抬高了新能源汽车出口价格,降低新能源汽车销售量,
企业难以通过低价优势占领发达国家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
战。
(二)车辆性能存在差距
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核心零部件供应以及车辆性能方
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国内新能源汽
车生產企业大部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国际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主要使用三元电
池,例如特斯拉使用的就是镍钴铝酸锂。三元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大倍率充电性能
远远超过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在90Wh/kg-150Wh/kg,极
限达到170Wh/kg,目前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20Wh/kg。在车辆能耗方
面,国产车辆能耗有待提升,日产的leaf车重1.5吨,能耗百里11.4度,国内
上汽150,车辆比日产leaf轻400公斤,但是百里能耗为11.6。在核心零部件
方面,比亚迪作为国内最大的电池生产商,也是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尽
管拥有这种电池生产技术,但是发动机生产主要依靠日本的技术和生产线。
(三)出口市场集中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到孟加拉和印度,占我国出口比重的87.36%,
出口到欧美以及日韩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机动车只占出口总量的6.7%。我国出口
到孟加拉和印度的车型均为纯电动型,出口到孟加拉的新能源机动车均价808
美元一台、出口到印度的新能源机动车均价570美元一台,可见我国出口到孟加
拉和印度的纯电动机动车主要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而不是电动汽车。我
国新能源机动车集中在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国家人均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不高,
尽管销量大,但是产品售价低,利润不高,且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容
易被替代。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消费能力强,对新能源汽车和客车需求量高,但我
国对发达国家市场出口量少。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会形成贸易依赖,一旦主要出口
国出现贸易壁垒,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新能源汽车企业要
走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道路,开拓更多的出口市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
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
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
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推动,目
前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28%,单位GDP能耗比率比世界平
均水平高70%左右,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过度消费所导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
染等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解决现阶段我国资源有限供给与
需求持续增长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新能源产业就被江苏视为未来潜在支柱产业重点培养,发展新能源汽
车,也成为了汽车领域未来的出路与趋势。当前,新能源汽车都才处于刚刚起步
的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成果,但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依然不小。
一、以江苏南通市为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调研
南通2010年列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运营城市、2012年列入全
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和全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近年
来相继出台了《南通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和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整车制造方面,南通市目前主要有赛麟(如皋)、陆地方舟、中航爱维客、
康迪电动汽车等。在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方面,全市共有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生
产企业20多家,其中有多家从事动力电池生产经营方面的公司,主要有中天储
能科技、江苏海四达集团、南通天丰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海门容汇通用锂业有
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南通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如皋经济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海门
经济开发区、南通滨海园区、海安的“三区、两园”以及南通高新区等产业集中
区内,初步形成以启动新能源汽车项目为重点、力促零部件产业优化升级和配套
产业集合成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经济、物质、技术、人才
和政策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成果,但从整体上来讲,新能源汽车的
发展还并不构成气候,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依然不小。
(一)成本过高
当前,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和生产制造方面的成本还非常高,这使得其不论是
在技术上还是在市场上,都面临着发展困境。从实际来讲,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
生产制造技术,远不如传统柴油汽车、汽油汽车成熟,造价更是高出传统汽车很
多,所以其在现阶段较为难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二)基础设施不健全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源的补充,当
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的是以电力取代汽油、柴油的汽车,所以其需要充电才能
够得到能源的补充。目前我国可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基础设施还相当不健全,且
不说其充电速度慢,同时分布也非常的少,大多数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充电站,
这就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三)标准不统一
目前,传统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制造,都已经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各项标准,这
很好的规范了汽车市场的发展,消除和避免了很多技术性问题、市场性问题的产
生。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由于研究、设计和生产制造才刚刚起步,尚且处于
探索性的阶段,所以各项标准的制定还没有达成一致,这就容易出现一些较为混
乱的技术与市场现象,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规范化发展。
(四)依赖政府补贴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尚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因受到政府的各项扶持,
目前进入行业的风险较低,导致很多企业涌入,但多数企业实际上创新意识不强,
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实现盈利,并没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有害而无利。
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对策
针对新能源汽车在当前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我们应当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几点
对策,从而推动与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发展。
(一)加强技术研发、降低成本
任何一样产品能否得到广泛的普及,都与其成本存在很大的关系,成本越高
售价就会越高,这样的话市场的接受度就会降低,难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可能久
久的停滞不前。为此,我们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与生产制造
技术研发,在提高其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如延长电池续航),进一步的压低和控制
成本,以减少售价,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获得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快速扩大新能源
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二)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和能源补充是作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
通过技术方面的研发、改进,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另一方面更要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构建分布广泛、数量充足的充电站,确保新能源汽
车的能源补充不再成为问题。另外,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较久,应当尽量
在一些停车区域修建充电桩,满足用户的停车与充电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进一
步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保养技术,让各个地区的车辆维修及保养人员充分了
解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术要点,方便车主的日常维修使用。
(三)统一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应当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标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
步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车的技术标准、检测标准与认证程序等需
要系统规划和建设,要保证研发和生产同步,严格把好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关口。
此外,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必须尽快统一,并督促各生产企业严格遵
循,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的重复与浪费,为新能源汽车的顺利发展提供
保障。只要能够做好充分的宣传,并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技术
标准,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前景将会是十分广阔的。
(四)政府有针对性地扶持
政府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
已逐步规范起来的基础上,为了避免进一步出现恶意地竞争,政府应有针对性地
扶持研发和制造实力较强的企业,引导产业向科技更新的道路上前进。
四、小结
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已是定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
们必须要加强克服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为其铺平发展
道路,使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我国快速的推广、普及起来。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解决
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政
府主导下的市场跟进型,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出
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而在研究领域,新能源汽车技术也作为一个研究热点日益受到国
内许多研究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各大汽车企业的重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研究中并已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果。与传统车辆相
比,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差距不大,但是
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方面较滞后,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我国新能源汽
车产业的进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
政策纲要初步构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战略,为中国汽车工业朝向资源
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优势
目前我国每千人拥有汽车不足5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0辆。随着经济的
高速发展,我国汽车需求量迅速上升,而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设施也日渐完善,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飞速发展。国
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的
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则很容易实现交通能源的多样化,
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另外,我国还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我
国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智
力资源,同时也可以直接为汽车企业提供技研发支持。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挑战
1、专业人才不足,关键技术没有突破
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材料研发的科技
人才和专业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国内的科研院所、企业普遍对基础研究投入不
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重要的核心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与传统汽车相比,
新能源汽车在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仍然很不完善。
2、基础设施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配套服务环境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健全,没有完善的
配套维修网络等跟进措施,后续保养不方便,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消费者对新能源
汽车的购买意愿。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整合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攻关、示范推广也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
车领域的资金筹措渠道非常有限,资金量远远满足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
三、如何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
(一)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检测标准与手段
要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汽车企业、科研院所组成的创新合作机制。
对关键部件进行技术攻关,对基础研究开展分工合作,实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集中有限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
术,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检测标准与认证程序。
(二)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包括动力电池产
业、高效电机制造业、电控技术和基础材料产业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与这
些核心产业紧密结合、联合研发,才能形成价格、技术优势,具备产品竞争力。
(三)建立财税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
一次性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
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
免优惠;对购买者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
(四)完善售后服务系统、鼓励低碳型消费,拓展营销模式
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鼓励汽车低碳消费,
同时拓展新的营销模式扩大销售量。
总之,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真正实现
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产业化,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财税金融政策的
有效支持,核心技术的提升和产品性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
高。相信随着上述各种资源的进一步良性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
展的明天。
更多推荐
5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