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新款宝来多少钱)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马老师赏析:
咏物诗普遍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或借物喻理,一般的阅读方法是先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点,再分析诗人所赋予所咏之物的品质或精神,最后分析诗人借所咏之物要表达的观点或说明的道理。一首咏物诗的每一句都是围绕着所咏之物展开的,在阅读的时候要时刻不忘这一点。
首联,“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意思是,盛放粗饭的盘子忽然让人眼睛一亮,原来是盘子中有一段两个笋头的苦笋,它像从襁褓中脱出的婴儿一样,雪白润滑娇嫩,如同用玉做成。此联上句是写诗人看到苦笋的反应,抓住神态这一细节,间接写诗人对苦笋的喜爱,下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写苦笋,表达诗人对苦笋的喜爱。上下两句上句为果,下句为因。
颔联,“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直接写苦笋的内在品质“耿介”和主要特点“苦”。意思是,我十分了知苦笋耿介的种性与其它植物不同,苦涩的笋节是与生俱来的。上句诗人冠以“极知”二字,说明诗人对苦笋了解深入,侧面表现对苦笋的喜爱和赞赏。“种性别”,是通过与其它植物的对比来突出苦笋与众不同的耿介个性。下句直接描述笋的苦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对“种性别”的详细说明。同时,下句特别点出笋的“节”,暗示笋的节
操品行高尚,这是写笋的诗词一贯的内容。这一联集中阐述苦笋的精神品质:耿直刚正、坚守节操、品行高洁。
颈联,“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上句连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以魏徵比苦笋,突出苦笋刚正不阿、正气凛然的品质。唐太宗曾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殊,是特别的意思。用唐太宗评价魏徵这个典故,突出诗人对苦笋的喜爱,世人觉得苦笋苦,难以下口,而诗人却对它的苦情有独钟。下句,诗人管束限制贪玩的孩童不要太多地折损苦笋。上下句之间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
尾联,“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紧承颈联下句,说明为什么要管束孩童不要折损苦笋,因为自古以来,对待人才都要有耐心,提供给他们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自由自在地成长,最后使他们长成直干云霄的修竹,战风斗雨。此联延续把魏徵比作苦笋的思路,进一步联想到人才的养成,将人才和苦笋联系起来,表达要想培养出人才,就要保护好他们,同时给他们足够的成长自由。
纵观整首诗,诗人从苦笋的苦入手,引申出苦笋一样的耿介正直的人格,进一步表达出保护人才,培养人才的观点。从外到内,从特点到精神再到观点,这是读懂咏物诗的一般路径。
全国三卷设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队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即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湿,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
答案:C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而竹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
②经历相似,备受磨难而后成才:魏征命运多舛,先后侍奉过多个主君,最终才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成为国之栋梁。竹笋自小在林间长成,历经风雨吹打,但是仍保持着坚韧的品格。
③价值相似,都各尽其功用。魏征辅佐君王,直言劝谏,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业。苦笋可做食材,被人食用,长成后还能制作成各种竹器为人使用。
④将苦笋与魏征类比,既贴切自然又相得益彰,既是对魏征刚直又充满智慧的才干的赞赏,也是对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的赞扬。
更多推荐
苦笋,诗人,人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