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金杯海狮王6座多少钱)
乱世浮沉互联网公司「造车」生存现状大起底
这是一篇早就计划动笔的文章。
今年以来,虽然关于新玩家“造车”的质疑不绝于耳,但仍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踩着节拍入场。车云菌也在这一年中先后与多家涉足“造车”领域的新玩家有过私聊,他们谈互联网、谈生态、谈供应链、谈代工……气势颇大,却又战战兢兢。
总体来看,虽然都在谈“造车”,但每个玩家切入的姿势和背后的目的均不尽相同。于是,通过一篇文章,系统的解析目前各个玩家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规划,对于摸清“造车”二字,意义不小。
如果按照类型来分,车云菌希望将玩家们分为六大类:高端切入型、中低端发力型、声东击西型、互联主导型、曲线原梦型、扑朔迷离型。下文将做逐一点评。
NO.1:高端切入、自建工厂型
1、蔚来汽车
标签人物:李斌、李想
蔚来汽车似乎在横空出世时,身上就套着光环。李想、刘强东、腾讯、高瓴资本均为投资主体,李斌任董事长。根据李想之前告诉车云菌的信息,蔚来汽车的第一款产品将会是一款限量版高性能电动超
跑,性能对标法拉利LaFerrari和迈凯轮P1,该车将于2016年下半年推出。李想称,在第一款车型问世后,蔚来汽车的第二款产品将会在定位上进行下探。
从车云菌最新获取的信息来看,蔚来汽车的供应链团队、制造团队、技术团队、工程研发团队均已初步成型,公司人数约为500人。在制造方面,和此前有区别的是,蔚来汽车已经放弃了找车企代工的想法,而转为自给自足,购买现有工厂并对工厂进行改造。
李想前不久撰文表示,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准备好了5亿美金。不过,蔚来汽车从零开始,到将第一款量产车投入销售,共计投入需要10亿美金左右。
一句话点评:目前营销很到位,自建工厂路子也很对,产品量产时间有点悬,另外5亿美元融资得抓紧。
2、前途汽车
标签人物:陆群
本月初,车云菌刚刚与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有过交流。那会,他们正在忙着准备申请纯电动车生产资质的各项材料。陆群介绍,在前
途K50亮相上海车展后的这段时间,长城华冠一直在忙着K50的样车测试工作,包括碰撞测试、耐久性测试等等。
目前,长城华冠一方面已制造了15辆前途K50样车,并交付于天
津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方面正在做各项可研性报告的整理,静待生产资质的资格。
车云菌从知情人处获悉,目前长城华冠的工厂已经选址苏州,厂区已经设计完毕,将在2016年年初开工建设。据悉,最快能够投产的时间会在明年年底,产品将会在2016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上线。
一句话点评:长城华冠过去在汽车传统技术方面累积的经验,或许是其相对互联网公司来说的取胜之石。
NO.2:中低端入门、默默发力型
1、车和家
标签人物:李想、李斌
关于车和家的招聘信息不绝于耳,但关于车和家的其他信息却少
的可怜。近日车云菌与车和家车联网总监佘士东聊了聊,他口风很严,“所有的信息对外出口只有李想”。
不过,车云菌还是旁敲侧击的摸出了一点信息,比如车和家可能要主打类似入门级电动车的产品、试图通过人机交互等体验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小而美。未来,车和家的产品将和蔚来汽车形成紧密的互补关系。
按照李想的说法,车和家打造的小而美的车,大概需要2亿美金的投入。制造方面,车和家会自己从零开始建厂,从政府那里拿到土地,盖好厂房,布置好生产线,招聘和培训工人,解决好周边配套的供应链,调配生产线,开始生产。李想称,相比互联网思维来说,车
和家会首先打造一部车。
种种迹象证明,车和家目前正在已一个比较健康且靠谱的方式发展。
一句话点评:李想说,时间,或许是创业者最好的朋友。这句话应该适用于车和家。
2、乐视汽车
标签人物:贾跃亭、丁磊、吕征宇
也许看到这个归类,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乐视这么高调,还将他们归为默默发力型。其实在车云菌看来,乐视虽然开口闭环、闭口生态,但其在真正造车业务上的核心只有两点:第一是车载系统EUI-Auto、第二则是真正的“造车”,但目前来看,乐视官方并不想公开宣扬其关于造车的具体计划。
车云菌通过种种渠道获悉,乐视已被确认是Faraday Future公司背后的金主,而丁磊公开表示的乐视北美造车团队的400余名员工,正是指Faraday Future目前的400余名员工。据悉,Faraday Future计划在2016年推出第一款电动车,丁磊也曾公开表示,乐视首款Mule Car已经完成,进入工程车试验阶段,当功能固化后就将进入下一阶段。
有内部知情人向车云菌透露,乐视的第一款车型,将会是一款面
向大多数消费者定位的车型,不会过于高端。
一句话点评:目前所有“认真”的玩家中,乐视算是资本最雄厚的,有时候钱能办成很多事情。
3、和谐汽车
标签人物:韩志玉
今年三月,在和谐汽车、富士康、腾讯三家联手打造智能电动车的消息后,该造车团队仿佛一下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事实上,这位低调造车玩家的故事起源于去年12月。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先是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分两次入股和谐汽车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随后和谐汽车宣布收购位于杭州的已经有数款低速电动车投产的绿野汽车公司。
现在由和谐、富士康、腾讯联手的在“和谐汽车”造车团队,主要研发团队40余人,主要工作在于一方面对原有绿野电动车进行改造,一方面进行产品的重新开发。车云菌从内部知情人处获悉,目前该公司也正在筹备新能源造车资质的申请事宜,其产品将最快在明年年底面世,并将很有可能进行品牌更名,“和谐汽车”只是过渡。与其他同样试图造车的玩家不同,该团队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现成的工厂和造车经验。
据悉,目前和谐汽车、富士康、腾讯联手打造的造车团队已经获
得了红杉资本的注资,和谐汽车仍是最大股东。
一句话点评:和谐汽车团队,是目前为数不多拥有现成工厂的造车团队,这点很重要。
NO.3:强营销力、声东击西型
1、阿里汽车
标签人物:俞永福、侯剑、王立成
关于阿里造车的消息早已在业内流传,今天上海车展,在将各路目光聚焦后,此前宣称要展出的阿里上汽联合制造的智能汽车最终跳票。事实上,阿里要做的事情和上述几家公司有本质区别,他们并非
希望参与造车的全流程,从0到1的制造一辆智能车,而是主要蓄力于车载系统上。
具体而言,yunOS团队负责直接与汽车厂商合作,输出云端能力使得整车产品更加智能。目前来看,yunOS走的是后装包围前装的路线,已经在包括路畅、华阳等后装车机产品、部分后装智能后视镜产品中有所布局。
目前,yunOS业务主要由阿里巴巴集团OS事业群互联网汽车总监侯剑负责;阿里互联网汽车应用和服务体系主要围绕着高德进行,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负责;阿里汽车事业部主导汽车互联网电商,将承担新车、旧车,二手车、零部件等所有与
电商有关的事宜,主要由阿里汽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立成负责。
一句话点评:阿里自己不造整车,至少目前不造。
2、博泰
标签人物:应宜伦、沈晖
今天上海车展,博泰凭借花费过千万打造的Project N概念车一夜爆红,该车不仅造型炫酷、还具备无人驾驶、体感识别、智能应用等多项功能。博泰创始人应宜伦彼时表示,Project N量产版将在2018年问世,售价35-60万人民币左右。
不过,车展之后,博泰的造车计划一下失去了消息,反而是后装车机产品擎感I.P.D.A智能车机成为公司主推产品。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博泰事实上并非要造整车,其业务发力点集中于车联网领域,包括前装和后装,其擎感I.P.D.A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其开拓后装市场,一方面可以让前装市场看到其相关产品能力。总之,所有业务还是围绕车联网。
近日,车云菌从博泰集团CEO沈晖处获悉,其主导的造车项目依旧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主要团队成员均来自其原本在沃尔沃时的人员。
车云菌目前并不能判断博泰是在默默的憋造车大招,亦或如何,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日博泰已经在包括上海、成都等主要城
市开设了擎感I.P.D.A线下体验店未来还计划铺向更多城市。
一句话点评:博泰究竟想做什么呢?反正,2018年落地一款Project N量产版,目前来看困难重重。
3、汽车之家
标签人物:秦致、李想
汽车之家和长安合作造车的事情在今年也曾传的风风火火。不少
人会认为,汽车之家是不是也要造车了。事实上,这也是对汽车之家业务的曲解。
双方合作的具体情况是,汽车之家基于线上用户的大数据挖掘,为长安提供更精准的用户需求,从而影响长安的产品研发、制造思路,推出定制化车型,并且,这部分定制化车型可以通过汽车之家的电商平台来进行售卖。
在双11之前,车云菌从秦致处获悉,汽车之家在过去的一年中,就已经有通过数据的搜集反馈,帮助企业改进产品的经历了。
一句话点评:术业有专攻,汽车之家的“造车”,还是围绕着内容和电商。
NO.4:体量轻,重互联基因型
1、智车优行
标签人物:沈海寅
智车优行的创始人沈海寅曾是奇虎360副总裁,带着浓浓的互联网基因。沈海寅曾对车云菌说,公司的产品将会用几个特点打动消费者:颜值高、价格低、用户体验好、商业模式变化(包括陌生人社交、共享经济等)。
车云菌近日刚刚从内部知情人处获悉,智车优行将于明年初推出第一部“功能+设计”样车,并且已经与一家OEM初步达成了代工协议。除了内部主攻车载智能化部分及电机、电池、电控部分外,智车优行的产品设计目前与阿尔特汽车公司合作完成。
一句话点评:一部“功能+设计”样车,不是只有设计或功能,值得期待一下。
2、小鹏汽车
标签人物:何小鹏、李学凌、夏珩
由于投资人UC创始人何小鹏、 YY创始人李学凌的关系,小鹏汽车也生来带着互联网基因。和智车优行一样,其主打“三电一屏”,即电池、电机、电控和大屏智能交互系统。创始人夏珩曾对车云菌表
示,小鹏汽车希望打造一台10万级别的电动SUV,其造车的战略是由局部向整体过渡,即优先做好重点部件,而非一开始就着力于推出难度更大的整车。
目前来看,小鹏汽车已将自己的“三电一屏”产品装载到了一辆雷克萨斯NX300h上,这台车被小鹏汽车内部称为“杂交”车。在制造领域,小鹏汽车已经和一家汽车制造商接触,并初步进行了沟通。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小鹏汽车独立造出10万级别的电动SUV可能性极低,其出路或许是成为局部供应商或被收购。
一句话点评:小鹏汽车未来产品不一定叫小鹏,先有产品,再想名字才有意义。
NO.5:浮华尝尽,曲线原梦型
1、万向集团
标签人物:鲁冠球
在收购菲斯科汽车公司之后,鲁冠球的造车梦眼看就要实现了。在2012年申请破产之前,菲斯科推出的豪华混动车型“Karma”曾在
美国市场名噪一时。2014年,万向集团收购菲斯科,后者更名Karma汽车公司。
近日,Karma汽车公司宣布与宝马公司达成重要合作伙伴关系,Karma将结合宝马技术资源,在未来推出一系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豪华汽车。据悉,宝马将为其提供最新的动力系统产品,包括引擎、高功率电池充电系统和其他一系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零部件。
根据计划,Karma将在2016年重启推出旗舰型豪华混合动力车的计划,但目前暂无具体的时间表。不过,借力于Karma本身的造车经验,以及宝马目前的强势借力,鲁冠球离自己的造车梦已越来越近。
一句话点评:很多人说鲁冠球“慢了”,有这么好的资源,给互联网企业的话早就出量产了。
NO.6:质疑不断、扑朔迷离型
1、游侠汽车
标签人物:黄修源
在很多汽车行业人眼里,游侠汽车是互联网企业造车不靠谱的典型案例;在很多互联网造车人眼里,唯恐自己的公司和游侠沾上一点点边儿。在推出概念车型后的当晚,游侠在知乎上被挖了个底朝天,被称为PPT造车公司。
近日,一篇文章曝出游侠已经吃过散伙饭,业内一阵唏嘘。但黄修源立刻站出来否认,还表示游侠正在谈下一轮融资。目前车云菌在该公司上已基本失去了判断真伪的能力,亦不知该公司未来是会真的很快解体或下轮融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造车之路确实没有黄修源在PPT中阐述的那样简单。
一句话点评:呵呵。
End.
更多推荐
汽车,造车,产品,公司,团队,互联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