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奔驰s级450)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目录
出 版 者 序
为了帮助汽车维修人员更有效的使用元征公司的诊断设备,我们在元征网员和元征网站基础上,又将目前国内流行车型的维修技术资料、流行的诊断工艺和诊断手段以及常见的故障波形、故障案例以技术通讯的形式出版。
现代汽车即将成为装有四个轮子的计算机,其电控系统的诊断已成为制约一个维修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瓶颈,诊断工作也是维修企业中资源最集中的工作环节。
实现有效的诊断需具备合适的诊断设备,完善的资讯支持和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了设备使用方法和正确诊断理念的技术人员,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元征公司多年来在致力于汽车诊断设备的开发和研制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元征用户的资讯服务,包括资讯支持和培训服务,旨在为维修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诊断平台。
这套技术通讯的出版进一步地体现了元征公司的服务理念。元征人愿意与中国广大的维修技术人员一道,振兴民族的汽车维修业。
由于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汽车种类的不断增加,我们虽经努力,但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广大业内人士斧正!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发动机...............................................................................................................1
1.1
介绍.......................................................................................................................1
1.2
发动机调整............................................................................................................1
1.2.1 怠速CO检查和调整.......................................................................................1
1.2.2 压缩压力检查..................................................................................................3
1.2.3 气门间隙的检查..............................................................................................4
1.2.4 点火正时检查..................................................................................................5
1.2.5 怠速的检查.....................................................................................................6
1.2.6 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6
1.3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EFI)系统.................................................................................11
1.3.1 注意事项.......................................................................................................11
1.3.2 诊断系统.......................................................................................................14
1.3.3 用电压表和欧姆表诊断故障..........................................................................21
1.3.4 燃油泵...........................................................................................................36
1.3.5 喷油嘴...........................................................................................................39
1.3.6 空气流量计...................................................................................................41
1.3.7 节气门体.......................................................................................................42
1.3.8 怠速控制阀(ISC)......................................................................................44
1.3.9 谐振控制进气系统(ACIS).........................................................................46
1.3.10 EFI主继电器、常开继电器..........................................................................47
1.3.11 燃油压力真空控制阀(VSV).....................................................................49
1.3.12 谐振控制进气系统真空控制阀(VSV).......................................................51
1.3.13 空调器怠速升高阀.......................................................................................52
1.3.14 水温传感器、爆震传感器............................................................................55
1.3.15 可变电阻器..................................................................................................57
1.3.16 电子控制单元(ECU)...............................................................................59
1.3.17 减速燃油切断..............................................................................................60
1.4
点火系统..............................................................................................................60
1.4.1 注意事项.......................................................................................................60
1.4.2 车上检查.......................................................................................................61
1.4.3 点火线圈及传感器.........................................................................................64
1.5
起动系统..............................................................................................................65
1.5.1 起动机...........................................................................................................65
1.5.2 起动机继电器................................................................................................70
1.6
充电系统..............................................................................................................70
1.6.1 注意事项.......................................................................................................70
1.6.2 车上检查.......................................................................................................71
1.6.3 交流发电机...................................................................................................73
第二章 自动变速器........................................................................................................76
i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目录
2.1
工作原理..............................................................................................................76
2.2
故障诊断..............................................................................................................77
2.2.1 故障分析.......................................................................................................77
2.2.2 诊断系统.......................................................................................................79
2.2.3 故障排除分析流程表.....................................................................................82
2.2.4 手动换档试验................................................................................................87
2.2.5 电子控制系统................................................................................................89
2.2.6 TT端子电压的检查........................................................................................96
2.2.7 电子控制组件的检查.....................................................................................97
2.2.8 失速试验.....................................................................................................102
2.2.9 时滞测试.....................................................................................................103
2.2.10 液压试验...................................................................................................104
2.2.11 道路试验...................................................................................................104
2.2.12 故障排除分析............................................................................................106
2.3
修理...................................................................................................................110
2.3.1 注意事项.....................................................................................................110
2.3.2 车上修理.....................................................................................................110
2.3.3 换档锁止系统的检修...................................................................................113
第三章 悬架和车桥....................................................................................................116
3.1
故障分析和检查.................................................................................................116
3.1.1 故障分析.....................................................................................................116
3.1.2 初步检查.....................................................................................................116
3.2
车轮定位的检查和调整.......................................................................................117
3.2.1 前轮定位.....................................................................................................117
3.2.2 后轮定位.....................................................................................................119
ii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第一章 发动机
1.1 介绍
丰田亚洲龙是一款内饰豪华的中高级轿车,装备3.0LV6发动机,配备4档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前座双安全气囊(SRS),另外还配置有电动天窗、12碟CD、电动侧后镜、电动前座和可调节角度的方向盘。
1.2 发动机调整
1.2.1 怠速CO检查和调整
检查和调整
提示:这项检查仅用于测定怠速时CO(一氧化碳)排放是否符合法规。
1.初始条件
a. 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温度。
b. 安装空气滤清器。
c. 进气系统所有管道及软管均连接完好。
d. 所有附属设备都已关掉。
e. 所有真空管线连接正确。
f.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EFI)系统的配线连接器均已完全插妥。
g. 点火正时设置正确。
h. 变速器位于空档。
i. 转速表和CO测试仪已用手校准。
2.检查和调整怠通时CO浓度
注意:在调整怠速混合气时应始终使用CO测试仪。在大部分汽车上如果发动机工作良好,则没有必要去调整怠速混合气调整螺钉。若CO测试仪失效,千万不要试图去调整怠速混和气。
a. 连接检查连接器的TE1和E1两个端子。
b. 提高发动机转速至2500r/min,运转约180s。
c. 将CO测试仪探头插入排气尾管内至少40cm。
d. 在测试前至少应等待1min以使浓度稳定,然后在3min内测量完毕。
1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怠速CO浓度(附带的冷却风扇关闭):(1.5±0.5)%。
如果CO浓度不符合法规要求,则用维修专用工具转动怠速混合气调整螺钉来调整可变电阻器的阻值。
提示:怠速混合气调整螺钉可在260°范围内拧动。
● 如果CO浓度在法规要求的范围内,则此项调整工作完成。
● 如果用调整怠速混合气方法不能使CO浓度达到法规要求,则参见故障诊断表查找其它的原因。
e. 取下维修专用工具。
故障诊断
如果CO/HC浓度不符合法规要求,则按下面给出的顺序进行故障诊断。参照下表给出的可能原因,如有必要,做进一步检查和确认确切的故障原因。
CO HC
症状 原因
正常 高 怠速不稳定 1. 点火故障
● 点火正时不正确
● 火花塞积碳、短路或间隙不合适
● 高压电缆开路或错乱
2. 气门间隙不正确
3. 进气门和排气门处漏气
4. 气缸漏气
低 高 怠速不稳定 1. 真空泄漏
(HC读数波动)
● 曲轴箱强制通风(PCV)软管
● 进气歧管
● 进气室
● 进气连接管
● 节气门体
● 怠速控制阀(ISC)
● 制动助力器管
2. 稀混合气引起失火
2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CO HC
症状
高 高 怠速不稳定
(排气中有黑烟)
原因
1. 空气滤清器堵塞
2. 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堵住
3.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故障
● 燃油压力调节器故障
● 燃油回流管堵塞
●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故障
● 发动机ECU故障
● 喷油嘴故障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 空气流量计故障
1.2.2 压缩压力检查
提示:如果发动机功率不够、机油消耗量过大或燃油经济性差,就应测量气缸压缩压力。
1. 预热发动机.然后停机。
让发动机预热至正常的工作温度。
2. 取下点火线圈。
3. 取下火花塞。
用16mm火花塞板手,取下6个火花塞。
4. 检查气缸压缩压力。
a. 将压力表插入火花塞孔。
b. 完全打开节气门。
c. 在起动发动机的同时,测定压缩压力。
提示:始终应使用充电充足的蓄电池,使发动机转速达到250r/min以上。
d. 对每一气缸重复a至c步骤。
注意:这项测试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压缩压力:1500kPa;
最小压力:1000kPa;
各缸间压力差:100kPa或更小。
e. 如果有一个或更多的气缸的压缩压力低,则可将少量的发动机机油通过火花塞孔注入气缸,并对压力低的气缸重复a至c步骤。
如果加入机油能有助于改善压缩压力,则说明是活塞环和(或)气缸壁磨损或损坏。如果压力仍低.则可能是气门卡住或落座不密封,或是气缸衬垫有泄漏。
5.重新安装火花塞。
6.安装点火线圈。
3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1.2.3 气门间隙的检查
提示: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应在发动机冷态下进行。
1. 拆下V型缸体上盖。
2. 拆下进气室组件。
3. 拆下点火线圈。
4. 拆下火花塞。
5. 拆下气缸罩盖。
6. 将1号气缸设置在压缩冲程上止点。
a. 转动曲轴皮带轮,将皮带轮上的凹槽与1号正时皮带罩上的正时标记“0”对准。
b. 检查1号气缸上的气门挺柱(进气和排气)应是松的。如果不是,则将曲轴旋转一周,再按上述方法对准标记。
7. 检查气门间隙。
a. 只检查图中指示的那些气门。
气门间隙(冷态):
进气:0.15~0.25mm
排气:0.25~0.35mm
b. 将曲轴旋转2/3周,只检查图中指示的那些气门。测量气门间隙。
4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1.2.4 点火正时检查
c. 将曲轴再旋转2/3周,只检查图中指示的那些气门。测量气门间隙。
1. 预热发动机。
预热发动机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2. 将转速表和正时灯连接到发动机上。
将转速表测试线接在检查连接器IG○-端子上。
注意:千万不要让转速表的端子触地,否则会造成点火器和(或)点火线圈的损坏。
3. 检查怠速。
a. 提高发动机转速至2500r/min,运转约90s。
b. 检查怠速。怠速:(700±50)r/min
4. 检查点火正时。
a. 用维修工具连接检查连接器的端子TE1和E1。
b. 用正时灯检查点火正时。
点火正时:怠速时,为上止点前8°~12°(变速器处于空档)。
c. 从检查连接器上取下维修专用工具。
5. 进一步检查点火正时。
点火正时:怠速时,为上止点前7°~24°(变速器处于空档)。
提示:正时记号在7°-24°范围内移动。
6. 将转速表和正时灯从发动机上脱开。
5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1.2.5 怠速的检查
1.初始条件
a. 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
b. 安装空气滤清器
c. 进气系统所有管道和软管均己连接好。
d. 所有附属装置都已关掉。
e. 所有真空管连接正确。
f.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EFI)系统的配线连接器完全插好。
g. 点火正时检查正确。
h. 变速器位于空档。
i. 空调开关关闭。
2.连接转速表
-端子相连将转速表测试线与检查连接器的IG○接。
注意:千万不要让转速表的端子触地、否则将造成点火器和(或)点火线圈损坏。
3.检查怠速转速
(a) 提高发动机转速至2500r/min,运转约90s。
(b) 检查怠速转速。
怠速转速:(700±50)r/min。如果怠速转速不符合规定,则应检查怠速控制阀(ISC)和进气系统。
4.脱开转速表
1.2.6 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
电动冷却风扇
车上检查
1.检查冷却风扇在低温(低于88°C)下运转情况
a. 将点火开关接通(ON)。
b. 检查冷却风扇应停止运转。
如不是停转,则检查冷却风扇继电器和水温开关,并检查冷却风扇继电器和水温开关之间的分离式连接器或分离式导线。
c. 脱开1号水温开关连接器。
d. 检查冷却风扇应转动。如不转,则检查保险丝、发动机主继电器、冷却风扇继电器、冷却风扇,并检查冷却风扇继电器和水温开关之间有无短路。
6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e. 重新连接1号水温开关连接器。
2.检查冷却风扇在高温(高于98°C)下运转情况
a. 起动发动机,使冷却液温度升高到98℃以上。
b. 检查冷却风扇应转动。
如不转.更换1号水温开关。
1号冷却风扇检查
1. 脱开冷却风扇连接器。
2. 将蓄电池和安培表与冷却风扇相接。
3. 检查冷却风扇应能平滑地运转。
4. 查安培表的读数。
标准电流强度:20°C时,5.1~6.3A
5. 重新连接冷却风扇连接器。
2号冷却风扇的检查
1. 脱开冷却风扇连接器。
2. 将蓄电池和安培表连接到冷却风扇连接器上。3. 检查冷却风扇转动应平滑,并检查安培表读数。
4. 标准电流强度:20°C时,9.2~11.0A。
5. 重新连接冷却风扇连接器。
水温开关的检查
1.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2. 拆下两个水温开关。
3. 检查1号水温开关。
a. 用欧姆表检查,当冷却液温度高于98°C时,端子之间应不导通。
如果导通,更换开关。
b. 用欧姆表检查,当冷却液温度低于88℃时.端子之间应导通。
如果不导通,更换开关。
7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4. 检查2号水温开关。
a. 用欧姆表检查,当冷却液温度高于93°C时,端子之间应导通。
b. 用欧姆表检查,当冷却液温度低于83℃时.端子之间应不导通。
如果导通与否不符合规定,更换开关。
5. 重新安装水温开关。
6. 重新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发动机主继电器(标注:ENGMAIN)
1. 拆下发动机主继电器。
2. 检查发动机主继电器。
(1) 检查继电器导通性。
a.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3和5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b. 检查端子2和4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c. 检查端子1和2之间应不导通。
如果导通,更换继电器。
(2) 检查继电器动作
a. 将蓄电池电压作用于端子3和5。
b.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2和4之间,应不导通。
如果导通,更换继电器。
c. 检查端子1和2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3.重新安装发动机主继电器。
1号冷却风扇继电器(标注:FAN No.1)
1. 拆下1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8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2.检查1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1) 检查继电器导通性。
a.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85和86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b. 检查端子30和87a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2) 检查继电器动作
a. 将蓄电池电压作用于端子85和86。
b.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30和87a之间,应不导通。
如果导通,更换继电器。
3.重新安装1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2号冷却风扇继电器(标志:FAN No.2)
1. 拆下2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2. 检查2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1) 检查继电器导通性。
a.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85和86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b. 检查端子30和87a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c. 检查端子30和87之间应不导通。
如果导通,更换继电器。
(2) 检查继电器动作
a. 将蓄电池电压作用于端子85和86。
b.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30和87a之间,应不导通。
如果导通,更换继电器。
c. 检查端子30和87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3.重新安装2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9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3号冷却风扇继电器(标志:FAN No.3)
1. 拆下3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2.检查3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1) 检查继电器导通性。
a.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85和86之间应导通。
如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b. 检查端子30和87之间应不导通。
如导通,更换继电器。
(2) 检查继电器动作
a. 将蓄电池电压作用于端子85和86。
b. 用欧姆表检查端子30和87之间,应导通。
如果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3.重新安装3号冷却风扇继电器。
机油压力检查
1.检查发动机机油质量。
检查机油是否变质,进水,变色或变稀。如果质量明显恶化,应更换机油。
机油等级: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准SH级,能源保护Ⅱ稠化发动机机油或ILSAC稠化发动机机油。
2.检查发动机机油油面。
机油油面应在油尺的“L(低)”和“F(满)“标记之间。如果油面低于“L”,应检查是否有漏油,并将机油加至“F”标记。
注意:机油不要加至“F”标记以上。
10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3. 拆下机油压力开关,安装油压表。
a. 用专用维修工具拆下机油压力开关。
b. 安装机油压力表。
4.预热发动机。
预热发动机至正常工作温度。
5.检查机油压力。
机油压力:怠速时,29kPa或更高。3000r/min时,294~539kPa。
6.拆下机油压力表,重新安装机油压力开关。
a. 拆下机油压力表。
b. 将粘合剂涂在机油压力开关的2~3圈螺纹上。
粘合剂:零件号为08833-00080,THREEBOND1344,LOCTTE242或相当材料。
c. 安装机油压力开关。
扭矩:13N·m
7.起动发动机,检查有无泄漏。
1.3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EFI)系统
1.3.1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1.在维修燃油系统之前,要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柱的电缆。
提示:当从蓄电池上拆除负极(—)接线柱电缆时,保留在计算机中的故障码将被删去。因此,必要时,在拆下蓄电池负极(—)接线柱电缆前,先记下诊断码。
2.在维修燃油系统时,不要抽烟或在接近明火处工作。
11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3.汽油应远离橡胶或皮革零件。
4.连接仪表时预防措施。
a. 要用蓄电池作为正时灯,转速表等的电源。
b. 将转速表的测试线连接到检查连接器的-端子上。
IG○
5.万—发动机缺火,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a.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等连接是否正确。
b. 修理后,检查点火线圈接线柱和所有其它点火系统的导线都应连接可靠。
c. 当清洗发动机零部件时,要特别小心,防止电气系统沾水。
进气系统
1. 发动机机油量尺、机油加注口盖、PCV阀(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软管等脱落,会造成发动机运转失调。
2. 如果节气门体与气缸盖之间的进气系统有脱开、松动或裂缝,则会造成空气吸入,发动机运转失调。
电子控制系统
1. 在拆卸EFI配线连接器、接线端子等之前,首先应通过将点火开关拧至“OFF(断开)”或脱开蓄电池负极(—)接线柱电缆来切断电源。
提示:在脱开蓄电池负极(—)接线柱电缆之前,一定要检查诊断代码。
2. 安装蓄电池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将正(+)负(—)极电缆接错。
3. 在拆卸和安装时要防止零件受到剧烈砸碰。拿EFI零件要小心,特别是ECU。
4. 故障诊断时切勿马虎大意,因为有不少晶体管电路,只要轻轻触就会造成更多故障。
5. 不要打开ECU罩。
6. 下雨天检查时,要小心防止进水。同样,清洗发动机部件时,也要防止EFI零件和配线连接器沾水。
7. 部件应整个总成更换。
8. 拔出和插入配线连接器时应当小心,松开锁扣和拔出连接器时要握住连接器,完全插入连接器并检查其是否锁住。
9. 检查和测试喷油嘴或配线连接器。
燃油系统
1.当拆卸高压燃油管时,会漏出大量汽油,因此要遵守下列步骤:
a. 在连接处下方放一个容器
b. 慢慢松开连接处
c. 脱开连接
d. 用橡胶塞塞住连接处
12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2.在连接喇叭管螺母或接头螺栓到高压油管接头上去时,应遵循下列步骤:
接头螺拴型:
a. 一定要用新衬垫。
b. 用手拧上接头螺栓。
c. 将接头螺栓拧至规定扭矩。
扭矩:29N·m
喇叭管螺母型:
a. 在喇叭口涂上薄薄一层发动机机油,用手拧上喇叭管螺母。
b. 拧紧喇叭管螺母至规定扭矩。
扭矩:30N·m。
提示:使用力臂长度为30cm的扭矩扳手。
3.在拆、装喷油嘴时.要遵守以下预防措施
a. 不得重复使用O型圈。
b. 在往喷油嘴上装新O型圈时,应小心勿使其有任何损伤。
c. 在安装前往新O型圈上涂锭子油或汽油,切勿使用发动机机油、齿轮油或制动油。
4. 将喷油嘴安装到输油管和进气歧管上。
5. 在对燃油系统全部进行保养后,检查其不应有泄漏油。
a. 连接检查连接器的+B和FP端子。
b. 检点火开关拧至ON(接通)。
注意:不要起动发动机。
13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c. 捏住燃油回油软管时,高压油管中的压力将升至约392kPa。在此状态下,燃油系统的任何零件不应有泄漏现象。
注意:一定是捏住软管,防止弯曲,因为弯曲可能使油管破裂。
d. 将点火开关拧至“OFF”(断开)。
1.3.2 诊断系统
1.3.2.1 概述
ECU(电子控制单元)包含一个自诊断系统,用此系统可检测发动机信号电路的故障,同时组合仪表板上的检查发动机警告灯也同时亮。
通过分析后面表(诊断代码表)中所列的各种信号,ECU可检测有关传感器或执行器的故障。自诊断系统有两种模式,正常模式和检测模式。
如果在正常模式下检测到故障,ECU使检查发动机警告灯点亮,通知驾驶员发生了故障(对于有些代码灯不亮)。当故障排除后,灯自动熄灭,但诊断代码仍保留在ECU存储器中。ECU存贮这些代码直至关掉点火开关、拆除EFI保险时,才最后被清除掉。
当检查连接器的TE1和E1端子相连接,诊断代码可由检查发动机警告灯的闪亮次数读出。当要显示两个或更多代码时,最小的代码数首先出现。
如果在检测模式下检测到故障,ECU使检查发动机警告灯点亮.通知技术人员发生了故障(除了代码42、43和51以外)。在这种情况下,检查连接器的TE1和E1端子应该如以后所示连接(见诊断代码输出一检测模式)在检测模式下,即使故障已经排除,甚至点火开关关掉,故障代码仍存留在ECU的存贮器中(除了代码42、43和51)。在正常模式下也是如此。诊断模式(正常或检测)和检查发动机警告灯的输出可通过检查连接器TE1、TE2和E1端子的连接来选择,如以后所示(见诊断代码输出)。
为了检测诸如接触不良这种在正常模式下很难检测到的故障,在正常模式的自诊断系统功能外增加了检测模式功能。这种功能补充了自诊断系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以后所述的以适当步骤连接检查端子和操作,来实现这一检测模式(见诊断代码输出一检测模式)。
发动机警告灯的检查
a. 当点火开关接通(ON),发动机没有运转时,捡查发动机警告灯发亮.
b. 当发动机起动后,检查发动机警告灯应熄灭。如果警告灯仍然亮着,则说明诊断系统已检测到故障,或诊断系统本身不正常。
14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1.3.2.2 诊断代码输出
正常模式
要得到输出的诊断代码,应按以下步骤操作:
1. 初始条件
a. 蓄电池电压为11V或更高。
b. 节气门全关。
c. 所有附件处于断开状态。
d. 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温度。
2. 将点火开关拧至ON(接通)。
注意:不要起动发动机。
3. 用维修专用工具连接检查连接器的TE1和E1端子。
4. 由检查发动机警告灯的闪光次数识别诊断代码。
a. 系统正常的显示(无故障)。
● 警告灯每隔o.26s交替接通、断开一次,即闪亮一次。
b. 故障代码显示
● 如果有故障、警告灯将每隔0.52s闪亮一次。其第一次闪亮的次数为2位数故障代码的第一个数字,暂停1.5s后,第二次闪亮的次数为故障代码第二个数字。如果有两个或更多故障代码,则在每个故障代码之间有2.5s的暂停。
● 所有故障代码输出后,暂停4.5s,又重复显示。只要检查连接器的TE1和E1端子还连接着,就会继续重复显示代码。
提示:若有许多故障代码,显示从较小值的故障代码开始,一直显示到较大值的故障代码。
15 元征技术通讯四 丰田亚洲龙 发动机
c. 2行程检测逻辑
诊断代码21采用“2行程检测逻辑”。这种逻辑在第一次检测到某一故障时,该故障被暂时存贮在ECU的存贮器中。如果在第二次检测中又检测到相同的故障,则这两次检测结果使警告灯发亮。
2行程重复同样的信号两次(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点火开关必须拧到OFF(断开))。在检测模式中,故障第一次被检测到,检查发动机警告灯就亮。
5. 诊断检查后,从检查连接器上卸下维修专用工具。
检测模式
提示:
更多推荐
检查,发动机,端子,故障,开关,诊断,维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