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一万多的二手车9成新)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兴趣。
2.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方法。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科技术语,在
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跟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兴趣。
2.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方法。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科技术语,在
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分享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独特体验,感受科普类作品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前先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什么东西不洗不脏,越洗越脏?
预设:水
2.那你知道为什么水能冲走脏东西吗?你知道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吗?
你知道为什么铁会生锈吗?
学生自由交流。
3.谁来回答你这些为什么?
出示图片:《十万个为什么》。
二、了解科普
要想知道这些科学知识,你就需要读一读科普作品。那么什么是科普作品
呢?
预设:
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
1 / 7
的作品。“科普”是科学普及的意思。
2.说到科普读物,就一定会提到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你看过这本书吗?你了解这个作家吗?
预设:
米·伊林(1896―1953)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著
名的科普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几点了》《白纸黑字》《桌上的太阳》《原子世
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十万个为什么》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
对其他科普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读书感悟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3页的内容,读一读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段,说说
你的体会。
1.你觉得作为科普读物,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预设:
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
2.什么是科学性呢?
预设:
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地讲述科学知识、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
学教育,在内容上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律,要有科学的依据。
3.老师这里有一段话就出自《十万个为什么》。你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科学
性。
举例:
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假如
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的35千克都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
预设:
这段话把人身体里的水分和新鲜的黄瓜里的水分作比较,体现了身体的水分
很多。同时,为了准确地说明这一特点,作者还运用了假设,使用了准确的数字
来进行说明,充分体现了科普类作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什么是文学性呢?
预设:
2 / 7
更多推荐
作品,阅读,学生,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