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路虎evoque价格多少)
汽车文化—有车族的新鲜话题
什么是汽车文化?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刚先生曾给过一个最通俗的诠释:“汽车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国情和地理环境下,国人买车、开车、用车时的方式与特点。”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是近5年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每年行业增长率都在37%以上,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市场与文化是互动的。汽车市场催生了汽车文化,而汽车文化反过来也可以引导汽车市场。
汽车文化对购车的影响
轿车在中国曾经是奢侈品,其品牌甚至排量,都能成为不同地位的象征。比如建国初期,苏联吉斯轿车是中央领导人的专车,吉姆是为部长配备的,再低一级是伏尔加: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陆续推出了多个合资品牌轿车,自产的桑塔纳、奥迪终于出现在了大街上。上世纪80年代人大代表就呼吁官员出行不应乘坐进口车,于是国产奥迪率先成为“官车”,并且官职与汽车排量相对应二例如规定部长可以坐2.6升排量的奥迪,副部长的奥迪则是2.2升??正如中国古代,地位不同的官员乘坐轿子,有八抬大轿、四抬大轿之分。虽然现在人们观念比封建时代进步了许多,但官本位并没有完全消失,对汽车文化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购车为例: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恐怕相当多的消费者会首选二厢车和大排量车。
欧洲是汽车发祥地,去过那里的国人亲眼目睹了街头的车水马龙。在欧洲许多国家,汽车只是代步的仁具,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辆。当地人注重的是车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特别是在那些拥挤的欧洲城市里,由于车位有限,车主不得不在路边停车,所以占地面积小的小排量两厢车应运而生成为主流.比例占到70%以上。汽车制造大国德国可以推出奔驰、宝马那样的豪华轿车,但在当地最畅销的,仍是高尔夫一类的小型两厢车。后来上海大众引进了高尔夫,结果水土不服,卖得不温不火。倒是广州本田新雅阁,在上市之初近两年时间里,往往需要加价才能提到现车。这其中原因,或许从汽车文化角度可以得到解释。
以高尔夫和雅阁为例,这两种车都有2.0排量的,但车身尺寸明显不同。首先从审美角度讲。从古代轿子那里衍生而来的偏爱三厢车的思维定势让三厢雅阁胜了一筹。其次中庸设计思想使雅阁做到了均衡:外观的大气给足了驾驶者面子;比高尔夫更长的轴距以及更宽的车身优化了后排乘坐空间;加上日系车发动机油耗比同排量德系车要低(也许这是以减薄车身钢板厚度降低车身重量为代价的),所以经济性更突出二另外,雅阁多年打拼美国市
场,创下了较好口碑,于是小毛病比德国车少的传闻也在国内被证实。这一切正好迎合了国人物美价廉的购物心理;还因为雅阁是一款曾创下国内车价新标杆的中级车,其市场跨度超过了品质也很优秀但更适合作私家车用的高尔夫。所以说,雅阁能卖得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汽车文化在消费者中的影响。
细分析,汽车文化中还隐含着人文中的性别成分。由于汽车是由人来驾驶的,原本中性的汽车被人为分成男人开的车和女人开的车二所谓男人开的车,最典型的是路虎、悍马那样的越野车;轿车中新款凯迪拉克也以其明显有别于其他轿车的硬朗线条而更富有阳刚之气。至于女人开的车,进口大众新甲壳虫肯定会让时尚女孩动心。国产QQ能卖得那么火,也得益于众多女士的追捧。车友们有这样的感觉,一个1.8米的壮汉若从QQ里出来,或许会让朋友奚落;而女士开切诺基,难免会给人假小子的印象。再说车身颜色,除了跑车之外,成功男人似乎更偏爱开黑色的车,显得稳重。而妩媚女孩也许更适合开红色的车,显得青春这就是“红与黑”在汽车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它无疑会影响不同性别人群购车时的价值取向。
另外不得不提一个在外国人看来有些困惑的问题:至今不少国人对日系车抱有很深的
成见。上个世纪发生的那场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场战争结束60余年了,可日本右翼势力仍十分猖獗,特别是其首相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在内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于是汽车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也迁怒于.丰田、尼桑、本田等知名品牌日系车,甚至多次发出抵制呼声。平心而论,现在大街上跑的丰田皇冠、尼桑天赖、本田雅阁大都\"Mi1DE IN CHINA\"。数以万计中国汽车工人以此为生二消费者抵制口系车,实际上伤害的是自己人:美国在对日作战中也曾付出了惨重代价,但美国一向奉行实用主义,物美价廉的日本车在这个汽车王国里居然有着不俗的市场表现。总之,正确理解汽车文化背景,将有利于以理性心态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车。
汽车文化对开车的影响
中国从来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也有着尊老爱幼等诸多美德。然而当国人坐在汽车驾驶室里与街头人群暂时隔离开的时候,文化力的折射更能透视社会交往中人性真实的一面。
去过欧美的国人在那里能遇见这样的情景:
绿灯亮了可一位老人还步履姗姗地走在人行横道上,这时没有司机会按喇叭催促,而是在耐心等待,甚至摇下车窗向老人微笑着招招手。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可那里的车祸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很守规矩,并能相互礼让。
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汽车在上个世纪就已普及,早已不是身份的象征。街头虽也能见到一些豪华轿车,但那些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的主人都是很有教养的绅士、名人,这些车上路反而是最老实的。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中国(特别是南方某些地方),马路上惹祸的多是奔驰、宝马等高档车。追根寻源,这与驾驶者的素质有关。“尊重生命、遵守规则”本是汽车文化“驾驶篇”的核心部分,“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超速行驶”等禁令正出自这一理念。然而一些驾驶者的心理常常是扭曲的。他们或以自我炫耀的心态招摇过市,或以高人一等的心态目空一切,或以我行我素的心态横冲直撞。正是这种汽车文化的劣根性催生了街头那些霸王车、特权车和流氓车??
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是极限速度的不断提升:在复杂赛道上游刃有余地高速驾车,也演绎出了另一种汽车文化—“生死时速”:这时开车成了竞技,汽车变成比赛工具。高速过弯,出弯后急加速,光听那马达的轰鸣,就足以让人兴奋。这时驾驶者的汽车文化从“安全第一”走向了“速度第一”。观看F1比赛的魅力,就在于它在风驰电掣中像人类百米赛跑一样,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极限。竞技汽车文化还会带来可与顶尖级足球赛媲美的巨大经济效益,这也是19世纪汽车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坐在驾驶席上,要切记“车祸猛于虎”。文明开车才是每一位驾驶者所应有的健康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对用车的影响
汽车以石油产品为能源。石油不可再生,节约石油资源,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迫切的话题二汽车排量大小与能源消耗成正比二政府主管部门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发,要有配套措施,并利用税费杠杆,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很遗憾,在石油资源本来就很紧张的中国,“限小”反而成为不少大城市既定的用车政策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小排量汽车(指排气量等于或低于1.0升)将作为政府鼓励国民使用的车型。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汽车厂商的hl力支持。因为小排量汽车利润薄,厂商往往缺乏热情;而小排量汽车的安全性也让一部分消费者不放心,同样需要厂商加以改进
汽车尾气污染一直是困扰环保部门的心病。目前电力等汽车新能源的开发理论上能做到“零污染”。作为过渡,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混合动力汽车。例如前不久在国内上市的丰田普锐斯(PR1US)兼顾了低油耗与低排放。可惜在定价方面它与丰田顶级轿车皇冠几乎同价位,这必然让消费者敬而远之;而且政府部门没有任何政策倾斜(在国外,消费者购买这种有利于环保的车型将得到税费减免等优惠)。因此丰田普锐斯注定将成为一款技术成功但市场失败的车型。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样就带来一个负面影响—交通拥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出路在于合理而高效地利用道路资源,这就引出一个命题—公交优先。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它们大力开发快捷的地下轨道和高架交通方式,另一方面
它们在市中,臼周边区域建造了很多大型免费停车场,方便驾车族在这里换乘公共交通,同时对在市中}L:驾车和停车给予种种限制,对于出租车的管理,普遍采用了电话呼叫制,以减少了道路上大量的空驶车辆二所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汽车文化(这个“人”不仅仅是指用车本人,还包含了整个国民的利益)。然而在中国,至少现阶段要实现公交优先的用车模式有点儿难。因为人们常常不是在坐公交,而是在“挤”公交,所以很多大都市的公共交通“想说爱你不容易”??
最后再简单提一下,还有一种新兴用车方式也可以彻底改变我们传统的度假模式。去过欧美的国人可以看见一种被称为房车的特种车辆,房车实际上就是“移动的家”。房车的出现正在催生一种新的用车文化。房车里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等设备一应俱全,特别是欧美国家无处不在的房车宿营地以及低廉的道路通行费用使得房车旅行变得更经济也更温馨。这一点目前中闰也在悄然起步。相信将来能有让普通家庭买得起的国产房车投向市场。
总之,汽车文化在用车方面有着广阔而深厚的内涵,不仅每个开车者要了解,更应该为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指南。
中国已步人了汽车时代。汽车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终究将改变我们的文化观念。
更多推荐
汽车,文化,市场,中国,房车,用车,国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