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大众途观-北京小客车摇号指标查询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进口霸道2700价格)
第十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课题一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科书第100~101页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
教学目标: 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计算器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
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的数学规律。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教具、学具准备:
学规律。 实物投影仪 CAI课件 学生自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带计算器
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
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电脑出示照片,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 计算器是学生
2、 揭示课题 生活中常常接
触的,在这个环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节中,通过简单1.认识计算器。
交流的方式勾(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目: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如怎起学生的回忆。
样开机、关机) 激发学生使用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计算器的强烈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愿望。
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
键盘两部分组成的。(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使学生
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2.尝试使用。
(1)学习例题
出示书上例题:
38+27 30×18
要求:现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
得是否正确。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
380+192+43 816÷68×27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
讨论: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应注意什有趣的游戏既
么问题? 熟练了学生对
3.教学“试一试” 计算器的操作
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 使用,又激发了
三、设计游戏,熟练使用 学生探索数学
1,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规律的兴趣,进
做”想想做做”第1,2题. 一步感受到计
独立做题,课件显示得数,共同订正. 算器在学习生
2,游戏. 活中的用处,同
(1) 说明游戏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时有效地促进
数字,想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如:了学法的交流,
我喜欢2,就在计算器上按9个2.然后用这个九位增强了学生主
数除以123456789.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动学习的意识
就可以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2 和能力.
(2) 学生算,老师猜.
(3) 学生猜,谁会猜了就到上面来,你请同学报结果,
再来猜. 大多数学生在
(4) 揭示规律:发现规律了吗? 生活中已经接
(5)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要是没有计算器,这个游触过计这个环
戏还能玩得这么顺利吗?计算器的用途可大了,除节以尝试使用、
了今天课上学到的一点,还有好多.课上和老师同相互交流为主
学一起学,课后怎么学呢?你有办法吗? 要学习方式,顺
3.探索规律. 应了学生使用
出示11111111×11111111.(课件出示)你有办法算计算器的需要,
出结果吗?试试看. 也为学生提供
(1) 学生算. 了很好的相互
(2) 汇报结果,教师提出质疑:一道题应该只有一个正启发,相互学习
确的结果呀,怎么计算器会显示的不一样呢?然后的机会。
教师说明错误的原因.
(3) 讨论:能不能想办法找出结果呢?(小组商量)教师
引导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探索这题的结果.先先出示
×计算这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11111111
最后一题横线的数. 11111111,让学
1×1= 生在运用计算
11×11= 器计算的过程
111×111= 中形成矛盾的
1111×1111= 冲突,引起他们
11111×11111= 解决问题的需
……………… 要,激发探索欲
11111111×11111111= 望,然后组织学
(4)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生讨论办法,运
多少? 用找规律的方
四、追根溯源,了解历史. 法来探索结果.
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这样安排着眼
具.它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于对学生学习
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算盘,现在人们普遍方法的培养.
使用计算器.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能进行复杂
的计算.
五.整体回顾,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 图文声话结合
的计算工具发
展史介绍,形象
生动,既使学生
获得了知识,又
激发起学生对
计算器甚至更
先进的计算工
具的探索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
阅读”你知道
吗”,并让学生操
作,了解计算器
上其它的功能
键,可以激发学
生进一步探索
计算器功能和
使用计算器的
兴趣。
课题二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
教科书第102-103页 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解它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
算两步式题。 教学重点: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1、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
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每位学生准备一
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新课的引入抓住了
一、 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学生好奇的心理特
1.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点,通过创设问题的
324+418 2600-1284 165×182 情景,吸引学生的注
816÷68 784+365-493 343×725÷意力,激发学生参与
175 学习的热情。以积极
(1)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的心态投入到数学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活动中。
提问:第5,6两题为什么可以连续按键计算?
2. 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继续学习用计算器
计算两步式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
(2) 按运算顺序操作
① 提问:这道题含有哪两则运算?运算顺序
是什么?能不能像做上面两道题那样从左往
右连续按键计算呢?想一想该怎样操作呢?
② 小组讨论怎样操作
③ 指名汇报操作方法
④ 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
(3) 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
① 有些科学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根
据算式的书写的顺序直接按键。(括号也可以
直接输入)
②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器上有没有括号
键(,)
③ 如果一些学生使用的是科学计算器,就把
学生重新分组,使每组至少有一个科学计算
器,然后在小组内尝试操作计算。
2. 教学“试一试”
(1)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道题各含有哪两则
运算?你能具体的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
序吗?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
操作?
(2)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 集体订正。
3. 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思考:用一般计算器计算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学生通过尝试计算,
题,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经历了用计算器计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 算两步式题的全过
现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程,再通过例题和
三.组织练习,运用拓展 “试一试”的题目计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算方法的比较,使学
生比较全面地认识(1)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并掌握了计算两步(2) 集体订正
(3) 思考:哪几题你是连续按键计算的?第3式题的操作过程和
行的两道题能不能连续按键计算?如果连方法。
续按键,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并说一说这
样运算的根据.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1) 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
(2) 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还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
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1) 思考:“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先组织学生独立完
点? 成计算,获得有趣的
(2) 学生分组计算。 结果,然后引导学生
(3) 分组讨论:观察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交流计算结果,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探索并发现其中的
数学规律,体验利用(1) 学生独立练习
计算器进行探索的(2) 集体订正
(3) 思考: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成功快乐,激发学生
法? 的学习情趣。
5. 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1) 让学生自己阅读
(2) 思考: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能
使用改错键进行一次操作吗?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
(3) 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探索其他键的“你知道吗”,并让
功能。 学生尝试操作,了解
四.课堂总结,个人评价 计算器上的其他功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怎样用计算器能键,可以激发学生
计算两步式题? 进一步探索计算器
功能和使用计算器
的兴趣。
课题三 练习十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3、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简单
教科书第104---105页. 数表中有关数之间的联系,从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
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2、借助计算器计算实际问题,使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
学生进一步感受 计算器计算的计算的方法。
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 计算器计
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做练习十第1题.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使学生在会算,算对的基
础上,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三、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校对.
四、做练习十第3题.
(1)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 观察发现各组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按规
律接着编题,并直接写出答案.
(3) 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编题时的思考过程.
五、做练习十第4题.
(1)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
(2) 在弄清题意及发票的数量后,用计算器计
算,并作出判断.
(3) 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六、做练习十第5题.
(1) 学生试找找方框中9个数与方框正中间
的15有什么关系?
(2) 学生随意框出9个数,计算它们的和,并比
较与中间那个数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
(3) 他们运用规律研究框下面的一个问题,进
一步提高认识.
课题四 一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教科书:第106---107页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
教学目标: 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
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德。
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教具、学具准备:
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实物投影仪
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
粒大米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 谈话引入 教学伊始,让学生认
(出示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指名一认“一亿”,在学生
回答) 会读会写的基础上,
大家都会写一亿,但是一亿到底有多大呐?想对他们提出一个新的
了 要求,以此来激起学
解吗?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生的兴趣,让他们带
课题补充完整) 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实
一. 实践操作 践活动中
1. 数一数
(1) 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
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
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由于学生对数100练
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习簿所用的时间,一
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般没有直接的体验,
(2)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这里组织学生实际数
思考:如果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簿一数,看看大约用多
要用多少秒呢? 少秒,以让学生对这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段时间的长短有所感
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受。
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
格。
(3)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4)进一步探究问题
思考: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
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
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
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5)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
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通过列表的形式来帮
受一下一亿的大小呢! 助学生有序地进行思
(1) 实际测量长度。 考,以正确推算数一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亿本所用的时间。接
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着运用计算器把以
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秒”为单位的时间
(2) 列表进行推算 逐步换算成用“年”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为单位的时间。再让
一排有多长? 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计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算结果的感受。学生
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会从时间的漫长上来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体会一亿的大小,发
大. 展数感。
指名读出推算的长度.
思考::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在“排一排”这部分
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的教学过程中,主要
长40000000米, 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
排,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 测量首先感受到10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个人站成一排的长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度,接着用他们所测
说一说) 得的数据,通过填写
3. 称一称. 表格的形式,有序地
: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
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排成一行得到的长
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度,在此基础上再让
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学生运用计算器来推
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算出可以绕地球赤道
(1) 实际称一称. 多少圈,借助这遥远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的路程体会到一亿的
大米的克数. 实际大小。
(2) 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① 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13亿人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让
学生明确表示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
量,13亿粒米,就是13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带来天平干什么,再
1亿粒米的重量乘13). 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趣。对于第一个问题,
② 解决第二个问题 采用提问的形式,让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深入思考,以培
指名交流反馈. 养他们仔细读题分析
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在的习惯。通过计算后
这里不仅让学生说一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得到的结果,让学生
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感受节约粮食的重要
三.全课总结 性,使学生`养成勤俭
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对“一亿到节约的习惯。同时学
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生会再次感受1亿的
述“一亿有多大”吗? 数值是多么巨大。
四、 解决问题。
第3题 用所学的除法
集体分析第1小题 知识进行实际
提问:“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怎样列式? 应用,解决生活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结果 :432÷12=36(颗) 中的实际问题,
提问:“照这样计算”什么意思? 并注意估算的
学生交流:照这样计算就是照“12只蚌产432颗珍应用。让学生切
珠”计算。 实感受到生活
提问: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你估计432颗这些知识的存
可以串多少条? (930颗呢?) 在与灵活应用。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估算方法、过程。
五、全课总结 教师可根据反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 馈信息进行针
对性的有效复
习。
二手雷克萨斯is300-长城哈弗h8多少钱
更多推荐
2020年购车计算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