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奔驰g55和g63的区别)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摘要]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

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均有了大幅增长,国产新能源品牌发展势

头良好,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低

温性能下降、芯片供应短缺、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等,因此,

我国应提升软硬件实力,合力解决充电问题,缓解新能源车

主低温环境下的“里程焦虑”加快芯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

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

助力。

[关键词]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现状;挑战

一、双碳目标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我国为积极响应气候的变化,制定了“双碳”目标:2020

9月,中国政府曾经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国

二氧化碳排放量争取在2030年之前达到顶峰值,并要力争

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自从将二氧化碳作为

控制排放的重点指标后,从国家到地方、从产业到各企业,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的号召,尽最大努力来实现

双碳目标。汽车行业上下产业链长,涉及的区域较广:无论

是汽车原料批量获取及生产加工过程、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过

程、整车批量生产过程,还是日常运行与维修保养,以及整

车回收再利用过程,都涉及碳排放。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

保有量不断提升,汽车行业碳总量减排对于实现汽车双碳目

标至关重要。由新能源汽车工作机理可知,相较传统燃油汽

车,新能源汽车在燃油使用阶段的碳减排效果显著,因此,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汽车行业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1]

202010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将于2028年提前

实现“碳达峰”目标。而新能源汽车正是支撑汽车行业提前

实现该目标的底气。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

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续航能

力不断增强及充电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

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指标有了更进

一步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出了在波动中能够不断

增长的势头,如图1所示。2021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状况

稳定恢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352.1万辆,同比上涨

157.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2022年,我国的新

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五百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销量的20%

右。

()国产品牌发展良好

由图2根据CleanTechnica网站公布的2021年全球新

能源汽车品牌销量TOP20数据,我国的比亚迪、上汽集团、

上汽乘用车、长城欧拉、广汽埃安、奇瑞集团、小鹏汽车及

长安汽车上榜。其中比亚迪以约59.39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二

位,在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达9.1%上汽集团以约45.61

辆的销量排名第三位。数据显示,我国的这8大品牌占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8.23%可见,我国在全球新能

源汽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理想汽车、蔚来汽

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新能源“新势力”交付量也表现

不错,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从国家层面看,早在2001年,我国就已经启动了基于

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在2010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就被我国设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此

之后,我国政府接连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

展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车辆示范推广、购置补贴及购置税减

免、新能源充电桩扶持性电价、充电桩建设、鼓励各级政府

及各公共机构采购、针对车企及新能源产品的管理规范等一

系列的扶持政策,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覆盖的新能源汽车

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从地方政府来看,2014年上海市

就开始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提供免费牌照,除了与国家补贴

相配套的市级补贴外,闵行、浦东和嘉定三区还额外提供1.5

万—2万元的新能源购车补贴,有力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在海南省,政府在电动充电、停车、保险等环节分别实施不

同的价格奖励,还不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系列宣传推

广活动。此外,海南省稳步推进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已基本具备新能源汽车环岛出行的条件。广西近年来开

展了新能源专用停车位建设、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新能源

汽车审批提速等行动。柳州市筛选出适合本地居民出行习惯

的新能源汽车作为主推车型,并出台新能源车辆购置和运行

补贴、专用停车位供给等政策。在山西,在政府投资和利用

国有资源设立的公共停车场、在市政道路两旁设立的停车场,

新能源汽车享受免收停车费的政策。

三、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挑战

()芯片供应短缺

价格不断攀升,一些特殊元件涨幅超过了40%,最终导致芯

片价格进一步疯涨,使得全球的芯片产业出现了不同规模、

不同时段的断供,从而导致部分新能源汽车涨价或停售,消

费者加价等车现象数见不鲜。

()低温性能下降

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挑

战之一,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会出现明显

下降,导致容量衰减,从而使续航里程缩小,在北方城市寒

潮来袭、气温骤降的冬天,该问题更为突出,根据国内外将

10年累计53款新能源汽车的低温衰减数据显示,六成以

上的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续航折损率已超过三成。如果

低温环境下频繁使用空调、急加速减速,续航折损率将更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出现了“南

热北冷”的局面[2]

()充电基础设施仍未完善

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

保有量已经达到了78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640

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为81.63%但是据中国电

动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仅仅为261.7万台,可见当

前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车桩比超过31依旧是汽车远远多

于充电桩。从私人充电桩看,由于新能源车主面临车位不足

或充电电力负荷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私人充电桩的安装

率仍偏低。而从公共充电桩来看,充电时间长、充电桩故障

率高、燃油车占位、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着消费者充电体验。

此外,我国高速公路沿线充电桩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鲁、珠三

角、长三角、等地区[3],集中度较高,并未实现全覆盖,

易加剧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对策

()提升软硬件实力,合力解决充电问题

首先,丰富充电桩的应用场景。通过合理布局与科技进

步,推广个人使用家庭充电桩,同时,着力在社区根据区域

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充电桩,并定期进

行升级迭代[5]。还可考虑通过市场化运作,外包建立一些

专业的充电服务机构,提供精确定位和移动支付等服务,从

而实现充电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运营与管理。此外,

相关部门还要健全新能源充电桩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不

定期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对管辖区域

内的“僵尸桩”要进行定期、严格的清理,及时消除可能出

现的安全隐患。其次,努力推出快充电池。在《虎年返乡报

告》这一网络调查中,约95%的用户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

的充电问题最好在1个小时内完成。电池技术滞后一定程度

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培养

()加快芯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

虽然当前我国有为数不少的汽车芯片企业,但芯片产业

链的关键环节仍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亟须加快芯

片技术革新。首先,努力打造行业链条,政府联合创新平台、

芯片生产企业、整车企业,生成信息互通、产业成链的汽车

芯片产业战略联盟,协同推进汽车芯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推动汽车芯片测试验证流程和实车验证等全产业链业态[4]

从而促进芯片生产者与整车企业的供需对接或实现联合开

发。此外,还可以向新能源车企推出国产芯片商用保险,使

车企可以放心推广使用国产汽车芯片。

五、结语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大

势所趋。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

产量和销量均有了大幅增长,国产新能源品牌发展势头良好,


更多推荐

5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