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世界品牌轮胎排名前十名)

改革开放30年交交通工具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历史及现阶段的主要交通工具

2、调查主流交通工具汽车

(二)调查对象

水云轩小学家长、周围小区邻居、父母的朋友

(三)调查组成员与分工

组长:林俊杰(全面统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与协调)

组员: 曾颖怡(进行文字资料整理、写作)

严晶鑫(收集、整理有效资料,制作资料本于宣传小册子)

林伟聪(拍摄、拍照、声音与图像的处理工作)

潘梦琪(交流、小结、总结工作)

(四)调查计划

1、收集交通工具发展历史的材料

2、小汽车的价格

3、实地考察,了解汽车的品牌分类,价格

4、进行各种文字资料、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5、开展总结、交流,写调查报告。

(五)调查收获

改革30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几次变革,从最初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到

现如今的电动车、小汽车、火车、飞机,让学生感受到人类为了方便沟通、交流,

在交通工具上所做的努力,体现出的智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带来的

便利。

(六)调查结果:

论文

改革开放3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

2011年8月12日深圳大运会盛大开幕,这是继广东亚运会后中我们广东

省的又一盛事。为了来体验“从这里开始 ,不一样的精彩”,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游客纷拥而至,这无疑带动了交通事业发展,同时也证明了我国交通事业的高度

发达。

近期我们对交通工具的变化问题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做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分

析结果:

两分答卷的以年龄为主要区别,根据特定的问题,可以得出在不同年代人们的主

要交通工具的区别。

(一.自行车)当被调查者被问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10岁-30岁的由34%的人

选择的是B选项,45%的选择乘公交车,17%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去学校,而且我

们发现大部分选骑自行车上学的初高中学生普遍离学校较近;而同样面对类似的

问题,30岁以上的人回答的答案比率却相差甚远。92%的人选择了骑自行车,6%

的人选择坐公交车,而其他选项之和一共2%,在这2%里,绝大部分是选择摩

托车,并且觉得骑摩托车是很拉风的事情。

两个相同的问题两个天壤之别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30年前自行车

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那个时候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

异于现在的私家车。当时购买自行车都得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

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一位被调查者回忆道:“那时候如果家里

能拥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是令人羡慕的。” 当时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

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在那时候,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

行车开始风靡中国。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牌。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

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

“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皇冠一样。

现如今自行车已经慢慢的更变它的作用,从主要的交通工具到人们休闲锻炼的器

具。辛苦一周的学习,在周末叫上几个好友,一起骑着单车旅游时那么的惬意。

偶尔会有一些自行车爱好者,骑着自己的爱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们会

敬佩他们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佩服他们的毅力,而这个时候自行车代表的是他

们的精神象征,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人会这么做,而他们做了。

(二.摩托车)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选摩托车2%当中的被调查

者的平均年龄略低与选择自行车的,而且在他们眼中在当时骑摩托车是见很有面

子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

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当时太

扎眼了,我是小区里第一代玩摩托车的人。” 一位答卷人告诉我,1980年,他托

广州的朋友花1900多元买了一台免税的铃木牌50CC摩托车。“那时骑摩托车,

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感觉还要好。”他笑着说,那时候我觉得生活很富足,现在

看起来总觉得自己也太容易满足了。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改

变了。

恰恰相反的是,当问到10到30岁年龄的人时候,他们觉得骑摩托车是很落伍

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现在社会这个宠儿也会被慢慢的淡忘,摩托车有余

它的方便,高效,省力等优点风靡中国一段时间,它的优点是无可厚非的,而随

着社会的发展,它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安全性差,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这是候,人们对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希望也更迫切了。

(三.汽车)在做问卷中我们发下,在30岁以上的人中在第3题的回答从比率

上B C两项占80%左右而在第5题的选择上,选私家车的比率很少,30岁以下

的调查者在私家车这个选项上却占了绝大数。轿车进入家庭,是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回想当年的“自行车王国”,私人轿车是一个百姓不能涉足

的禁区。而到2007年底,中国百姓的私家车保有量已达到1522万辆,实现了家

庭轿车零到千万辆级的突破。

今天,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了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

轿车已成为中国最市场化的产业,中国人可以在市场上挑拣几乎所有国际主流品

牌和自主品牌的汽车,这是30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想象的事。

下面我会通过不同时间国家对于汽车的政策和百姓的汽车的认识来说明。

1970年代:私家车是禁区。

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从“文革”劫难中走出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

也许都难得找出一个人会梦想能开上私家车的人。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

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

轿车。当时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在全世界排名最末。

1980年代:轿车工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启,官员用车的级别限制松动,经济发展和对外交

往使国产轿车不敷需求,丰田皇冠等日本轿车通过合法进口与走私渠道涌进国

更多推荐

中国,自行车,轿车,汽车,发展,私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