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大众帕萨特质量怎么样)
跨国车企“平台化”车型开发综述
抄佩佩;沈斌
【期刊名称】《汽车维修与保养》
【年(卷),期】2013(000)007
【总页数】3页(P68-70)
【作 者】抄佩佩;沈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平台化”车型开发是跨国车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流行的产品开发战略。本文
对全球各大车企典型汽车平台及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平台化”车型开发
的优劣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汽车平台开发的发展方向。
一、汽车“平台化”的意义
所谓“平台”,是指汽车厂商在设计车辆时,将能够通用互换的各种汽车核心技术
(如车身结构和底盘技术等汽车中不变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平台特性决
定着汽车的基础性能。“平台化”对汽车制造、研发以及供应和服务链领域都产生
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为实现汽车行业世界范围的兼并重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车企通过实施“平台化”战略提高了规模效应和产品通用化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
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利于零部件的集中管理,便于降低成本。同时,
降低了开发风险和管理费用,简化了售后的维修和服务。
业内普遍认为,首个现代意义上的“汽车平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大
众公司。通过平台战略的实施,大众有效整合了产品系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
品竞争力,加快了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福特汽车的Fox平台才是首个“汽车
平台”。虽然由于福特Fox平台时间跨度较大(近30年),平台车型间零部件通用
率不高等因素,业内未把其列为第一个现代车型平台,但这一平台在汽车工业发展
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先驱意义。
20世纪90年代,平台战略在世界各主要汽车跨国公司中兴起,大大增强了跨国
公司的竞争实力,进一步拉开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距离。
二、典型汽车平台解析
1.大众汽车平台
(1)“平台化”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大众率先推出了汽车平台战略,从技术上聚焦零部件通用化和
系统模块化。初期根据车型尺寸级别建立了从A00到D级、T级的多个车型平台。
后续根据发动机的布置方向,大众整合开发出了著名的PL/PQ平台,其中P表示
平台,Q表示发动机横置(纵置为“L”),表1为大众汽车各平台。
表1 大众汽车平台平台 平台特征车型种类主导品牌MQB 前置前驱发动机A00、
A0 、A、 B、紧凑型SUV大众MLB前置后驱发动机C 、中/大型SUV大众、奥
迪MMB 中置发动机中小型跑车保时捷MSB 前置后驱跑车D保时捷
随着平台战略日趋成熟,大众汽车不断完善集团内主要车型平台的建设,让各品牌
车型尽可能共享平台资源,发挥规模优势。2007年,大众发布模块化发展战略,
宣布开发模块化平台系统,将旗下8个品牌拥有的超过18个平台整合成4个平台
(大众品牌2个)。
图1 大众汽车“平台化”发展历程
从图1大众汽车平台演进过程可清晰看出,模块化作为大众的长期战略一直在稳
步推进,并且即将修成正果。
(2)典型汽车平台解析
MQB平台(见图2)是大众新开发的最具代表性的平台。MQB是德语“Modular
Quer baukasten”的缩写,意思是横置发动机汽车模块矩阵。
MQB取代过去各级别的平台,是能够灵活调整轴距、悬架、宽度等尺寸的同一平
台,覆盖大众集团从A0级到C级的30余种横置前驱车型。
MQB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部件的通用化,把固定尺寸的部分减少到了最低
限度。其中,动力传动系统、空调(HVAC)单元、车轴、方向盘系统四项占据了附
加值的60%。为了实现这一部分的通用,MQB在根据车辆特性调整轴距和前后悬
架的同时,使所有车型的发动机舱隔板与前轮的距离保持了一致,即轴距、前后悬
架等虽然可以改变,但前车轴与发动机舱隔板的距离固定。
图2 大众MQB平台结构原理示意图
(3)应用大众汽车“平台化”的优势
模块高度柔性化,设计兼容性强。标准化发动机安装位置,减少了发动机、变速器
的种类。轻量化程度和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提升,MQB平台车型较上代平台车型整
车减重40~60kg,对整车节油的贡献度接近25。车型衍生能力强,系列化程度
高,通过不同系列模块的搭配衍生出不同品牌诉求的车型。有利于全球零部件供求
集中管理,便于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2.丰田汽车平台
(1)“平台化”发展历程
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NBC平台的投入使用,丰田汽车开始了汽车平台通用化
的发展之路。2011年,丰田发布了名为“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TNGA)”的新平台战略,并计划从2015年开始更新三种车型平台,
即B(小型车)、C(中型车)和K(发动机前置前驱中大型车)平台,表2为丰田现有汽
车平台及其主要车型。新一代雅力士、普锐斯、卡罗拉、凯美瑞、RAV4乃至
Previa等都囊括在TNGA计划中,未来上述三种平台打造的车辆总产量将占丰田
汽车总产量的50%。在TGNA战略下,同平台车型零部件通用率将从最初的
20%~30%达到70%~80%。
(2)典型汽车平台解析
丰田K平台(见图3)为中型车平台,2006年问世,其代表车型有凯美瑞、雷克萨
斯ES、雷克萨斯RX、汉兰达等。K平台最具代表性的车型是凯美瑞,也称之为凯
美瑞平台。
表2 丰田现有汽车平台及其主要车型平台代表车型B平台(FF) Porte、Probox、
Succed NBC平台(FF)第2代Vitz 、Ractics、Belta、第2代ist、iQ、Passo、
Passo Sette MC平台(FF)Corolla系列、CA20W型、RAV4、Premio、Allion、
Wish、ISIS、Matrix新MC平台(FF)CA30W、RAV4、Vanguard、
CorollaRumion、Auris、Blade、SAI、Prius、LEXUS HS250h、LEXUS
CT200h N平台(FR)CROWN、CROWN Majesta、Mark X、LEXUS IS、LEXUS
IS-F、LEXUS LS、LEXUS GS K平台(FF)CamrySolara、Camry、Estima、
Alphard、Venza、Harria、LEXUS ES、LEXUS RX
丰田K平台特征是同平台产品的发动机舱、前壁板、前地板、后地板等主模具原
则上不变,小部件支架(变速器、传动轴的支架等)可以变化,但安装点不变,尤其
是悬架安装部分。同平台产品轮距原则上不变(最大变化范围100mm),轴距变化
范围在300mm以内,质量变化范围在50kg以内。在以上变化范围内,还要考虑
平台设计时车身刚度、安全的余量,保证产品的商品性。
(3)应用丰田汽车“平台化”的优势
有助于提高零部件通用性,车辆将从车身设计和内饰等外在方面凸显个性与特色,
内部零部件将统一设计,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与共享程度,减少部件的种类;降低
零件生产成本;降低汽车的工程成本,通过标准化操作同时对多个车型进行研发。
3.标志雪铁龙汽车平台
标志雪铁龙(PSA)在本世纪初便开始了汽车“平台化”的探索。2002~2005年,
PSA联合丰田打造了一款全新A0级车型平台,PSA称之为B-Zero平台。通过协
同设计、集中制造、底盘及动力系统共享、差异化造型设计等方式,平台车型(标
致107、雪铁龙C1、丰田Aygo)获得了欧洲市场的广泛认可。
借鉴大众MQB平台开发模式,PSA 在2013年提出了EMP2(EFFicient Modular
Platform 2)的高效模块化平台发展战略。第一批采用EMP2平台打造的车型有雪
铁龙C4 Picasso和标致308,预计2013年下半年这两款车型将正式发布。PSA
计划2014年后,其旗下半数车辆将通过EMP2平台生产。
图3 丰田K平台车型
与大众MQB等模块化汽车平台开发模式相仿,EMP2平台可同时进行轿车、旅行
车、轿跑、SUV及LCV多种车型的开发生产,其优良的通用性和模块化特征能帮
助每辆新车平均减重70kg。EMP2平台将具备全新的节油技术,包括STT、EPS
及低滚阻轮胎等,能降低22%的油耗和实现更低的排放。
4.福特汽车平台
福特公司是汽车“平台化”战略的先驱,历经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覆盖
A0级到全尺寸的乘用车车型平台。
福特在中国市场的车型主要属于B3、C1、CD3/EUCD几个车型平台,表3为福
特从小型到中型车的平台。
C1为福特的典型汽车平台,该平台是由福特牵头,联合马自达、沃尔沃三方联合
研发的全球紧凑级轿车平台。在C1平台设计研发过程中,每个制造商各展所长,
使得该平台具有优秀的品质。表4为福特C1平台车型差异化分析。
为避免在市场上“自相残杀”,福特通过巧妙的设定,让“DNA”相同的三款同
平台车型面对不同的消费市场,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展客户群体,相当于用开发
一辆车的成本开发出三款车型。
表3 福特车型平台(小型到中级)级别小型紧凑型中级平台B3 C1 CD3 EUCD代表
车型 嘉年华、马自达2、菲亚特500、Panda蒙迪欧、S-MAX、沃尔沃S60、
V60、S80备注2008年后改为菲亚特的Mini平台联合开发主要应用于北美、亚
太主要应用于欧洲福克斯、马自达3、沃尔沃S40、C30马自达6、一汽奔腾B50、
B70
表4 福特C1平台车型差异化分析C1平台 福克斯、沃尔沃S40、马自达3相同
处 1.同平台:底盘、前后副车架、悬架、转向、制动和电子设备基本一致。2.发动
机、电子液压助力、前后盘式手刹等。不同处马自达3:定位运动,强调轻量化设
计,适当牺牲部分舒适性。沃尔沃S40:注重安全,全球领先的高强钢应用、设计,
造型、内饰简约。福克斯:中庸路线,集各家所长,注重舒适性,争取最广阔的市
场用户。
三、“平台化”战略的优劣势分析
1.“平台化”战略的优势
“平台化”车型开发已成为全球各大车企在产品开发中最流行、最高效的开发战略,
可以说它的提出与实施引领了近十几年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平台化”的优势主
要有以下几点:跨国车企(集团)通过大幅度削减生产规模,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
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车企内部几乎所有品牌产品都可以通过“平台化”战略共
享先进的技术,提高整体产品的科技实力;“平台化”战略可帮助车企在最短的时
间内高效地拓展车型种类,快速应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2.“平台化”战略的劣势
“平台化”车型战略虽然已经成功,但在各大车企近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
以下问题:新老平台切换过程中对资金以及各方面的投入需求巨大;产品开发存在
同质化风险(尤其对拥有多个品牌的汽车集团),可能会模糊不同品牌产品间的个性
差异;容易使市场误解平台开发就是看不见的地方不变,看得见的地方追求差异化,
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负面印象。
四、“平台化”车型战略发展方向
如何避免“平台化”车型开发带来的后续平台切换成本高昂、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以及将成本、技术、共性、个性等因素有效地融合是各大车企未来必须破解的难题,
也将决定“平台化”车型战略的发展方向。
1.“模块化”车型平台开发战略
以大众汽车为代表,借鉴IT行业成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模块化”车型平台研发
战略。所谓“模块化”车型平台是指在传统“平台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复杂的整
车分为几大相对独立的模块,如动力总成模块、前悬架模块、后悬架模块、空调模
块、车身地板模块和座椅模块等。各个企业可以相对独立地研发、制造产品的某个
模块或组装整体系统,通过不同模块的分类和组合,用最快的时间生产并制造新产
品。
利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汽车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汽车模块的选择和匹配
设计,优化汽车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种类和质量,降低产品开发成
本,减少不同车型间的刚性共享,增强了多品牌体系下产品的柔性与个性化,在避
免同质化的同时增强了汽车公司的竞争能力。
不过汽车行业与IT行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模块化”平台研发、生产方式能否
最终取得成功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2.自主品牌汽车战略思考
跨国车企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一直在努力寻找一条适应市场、满足消费
者需求的产业和产品发展之路。
作为略显稚嫩,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除了需要借鉴跨国车企的成
功经验外,还应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战略思考能力,从而尽快赶上全球汽车工业发展
的步伐,为我国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推荐
平台,车型,汽车,战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