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保时捷boxster spyder)
汽车行业特斯拉专题报告
1、国产特斯拉5月批发量32165辆,6月双班满产有望日产2600辆
5月国产特斯拉批发32165辆,1-5月合计215851辆,同比+68%。受上海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自3月28日起停产,4月19日正式复工复产。2022年5月,国产特斯拉批发量为32165辆,同比-3.9%,环比+2027.3%。国产Model3批发量12133辆,同比-41.5%,环比+2908%;国产ModelY批发量20032辆,同比+57.39%,环比+1987%。上海工厂已于5月23日开始实行两班生产,每天生产2600辆电动汽车,产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MY/M3批发量比值1.65。5月,国产ModelY/Model3的月度批发量比值达到1.65,从2021年1月的0.12一路呈上升趋势,可见市场对ModelY需求的旺盛。2022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将迎来扩产,ModelY销量也将随产能增加而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2年内销量MY/M3比值将提升到2。
国产特斯拉出口占比周期性明显,季度内前高后低,峰值在70%左右。特斯拉上海工厂承担了供应欧洲和亚洲市场的任务,其每季度前两个月产量主要用于出口,而第三个月主要用于内销。因此特斯拉季度内出口量及其占比呈前高后低趋势,且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为出口占比峰值,约在70%左右。分车型来看,Model3出口比重较ModelY更大,Model3峰值在70-90%,ModelY峰值则在50%左右。5月国产Model3出口量8183辆,出口占比67%;国产ModelY出口量14157辆,出口占比71%。ModelY出口比例创三个季度新高,我们认为这是对4月出口辆缺失的补偿。得益于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以及零部件的高度本地化率,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已于2021年超过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2021年国产特斯拉共出口超过16万辆,供应欧洲、亚洲10多个国家。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德州、德国柏林两大工厂正式投产,国产特斯拉将更多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出口占比将逐渐减少。
5月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26.4%,同比+13.8pct,特斯拉市场份额波动向上。5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6.4%,同比+13.8pct,环比-2.9pct。纯电占比为76.4%,仍为新能源车销售主力。受上海工厂出口影响,特斯拉市场份额周期性波动明显,每季度第三个月为季度峰值。5月上海工厂产能仅恢复至单班满产状态,且产量以出口为主,故在国内纯电车/新能源车/乘用车中的市场份额仅为3.0%/2.3%/0.6%。
5月Model3和ModelY在纯电/新能源市场份额分别为1.2%/0.9%和1.8%/1.4%。5月,Model3在纯电/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为1.2%/0.9%;ModelY上市以来市场份额波动向上,5月产能未完全恢复且出口占比高,在纯电/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分别为1.8%/1.4%。我们认为,随着上海工厂复工复产及柏林工厂的爬产,ModelY国内市场份额将在8-9月迎来新高。
特斯拉 2021年Q4财报电话会议中,公司表示柏林工厂和德州奥斯汀工厂也会在2022年投产,2022年全球产能将增加50%以上。我们最新预计,2022/2023年特斯拉全球产能230/325万辆,销量160/260万辆。具体到特斯拉中国,我们预计2022年销量75万,其中内销/出口量分别为56/19万辆,内销量中Model3/ModelY分别为19/37万辆,出口量中Model3/ModelY分别为14/5万辆。
2、持续领跑北美新能源车市场,柏林工厂快速爬产释放中欧销量潜力
北美5月销量51096辆,同比+65.6%,欧洲销量季度性波动提升。2022年5月,特斯拉北美销售量51096辆,同比+65.6%,其中美国销售量44706辆,加拿大销售量3390辆;欧洲销售量1152辆(未完全公布),同比-86.92%。整体来看,特斯拉欧洲销量季度性波动提升趋势明显。我们认为,随着德国柏林工厂和美国德州奥斯汀工厂的投产,欧洲销量潜力将被加速释放;同时,上海工厂的出口压力也将逐步缓解,有助于更好满足国内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
2.1、特斯拉逐步扩大北美市场领先优势
ModelY为特斯拉在北美最畅销车型,5月销售23893辆。5月,Model3/ModelY/ModelS/ModelX在北美的销量分别为20810/23893/4058/2335辆,同比+86.4%/+53.9%/131.9%/-3.6%,占比分别为40.7%/46.8%/7.9%/4.6%。自2020年9月起,ModelY一直保持是特斯拉在北美最畅销车型,并已连续9个月在北美销售量超过20000辆。
5月销量47706辆,特斯拉连续4个月美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排名第一。特斯拉和丰田两家车企在美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遥遥领先与其他车企,2021年11月特斯拉首次超过丰田,并于2022年2月再次实现超越后持续保持领先,5月以47706辆的销量将与丰田之间的领先优势拉大到5270辆。
特斯拉推动北美EV发展,份额在EV市场稳定在70%左右,5月份年内持续回升。从结构上看,特斯拉在北美地区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在70%/35%上下浮动,5月为69.3%/31.9%。特斯拉在北美的销量表现主要受限于产能,我们预计,德州工厂逐渐爬产后,特斯拉在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月Model3/Y在北美汽车全市场份额达1.6%/1.8%。从北美汽车全市场来看,Model3市场份额在2020年H1有较大降幅,其后从2021年3月逐步恢复,2022年5月已达1.6%;ModelY上市以来销量整体上行趋势明显,2022年5月达1.8%。从北美新能源市场来看,5月Model3在纯电/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分别为28.2%/13.0%,ModelY为32.4%/14.9%,终端需求更加旺盛。
美国新能源车市场,ModelY连续9个月销量第一,Model3连续6个月销量第二。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ModelY连续9个月销量排名第一,5月销量22506辆,显著领先于其他新能源车型;Model3销量19000辆,连续6个月销量第二; ModelS销量4000辆,位列第六。
主力车型Model3和ModelY在B级车中市场份额趋稳,5月达4.39%/5.04%。2021年以来,在北美B级车市场,ModelY和Model3份额显著提升,今年5月分别达5.04%和4.39%,2022年Q1整体趋稳。ModelS和ModelX在对应的C级车市场份额仍然较小,5月市场份额分别为3.57%和2.05%,其中ModelS占比创下2021年以来新高。
从特斯拉北美市场产销比结构来看,Model3车型产销比持续下降,5月降至1.25,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1)随着上海工厂逐渐承担更多的全球出口任务,弗里蒙特工厂的产出可以更多用于本土内销;2)随着ModelY的上市和热销,Model3的产能逐渐让渡于ModelY。相比之下,ModelY产销比值较小,经常处于小于1的状态,5月为0.93,仍处供不应求的状态。ModelS和X的产销比在2021年前后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1)该两款车型的生产全部由美国弗里蒙特工厂负责,除了满足本土供应外,还需要向全球出口;2)2021年初该两款车型进入改款阶段,配套生产线也在进行升级,Q1未有任何产出,且生产恢复后仍需一定时间达到满产状态;3)市场对改款后两款车型的需求显著提升。
北美目前仍是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市场,2020/2021年特斯拉北美销售份额分别为44%/41%。
随着两个新工厂的投产,特斯拉在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需求将大幅得到满足,预计中、欧市场的销售份额将逐渐提升,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相应下降。假设2022/2023年特斯拉北美销售占比为39%/37%,经测算,2022/2023年特斯拉北美销量分别为62/97万辆,其中2022年Model3/ModelY/ModelS/ModelX分别为19/37/3/3万辆;2023年Model3/ModelY/ModelS/ModelX分别为29/58/5/5万辆。
2.2、柏林工厂产能初步释放,4月产量823辆
4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7.1%,短期受激励政策到期影响较大。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12月已达23%。2022年初欧洲多国新能源车激励政策到期,新能源汽车销售受到短期影响,1月渗透率下滑至15.1%,2月起开始回升,3月恢复到20.3%,4月下滑至17.1%,但整体仍保持向上趋势。EV和PHEV均保持增长势头,4月EV份额略有下将,但仍高于PHEV,我们预计未来两者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4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中EV占比54.1%。
受供需两端双重影响,2022年Q1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放缓。2022年Q1,供给端受芯片短缺及乌克兰线束企业Leoni停产影响,欧洲汽车产能严重受限;需求端受新能源车激励政策到期及通胀率提升影响,民众实际收入和购买意愿降低。供需冲击下,欧洲新能源车渗透明显放缓,4月欧洲八国(英、德、法、意、西、葡、挪、瑞,占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比重约74.6%)新能源车渗透率19.97%,相比上年12月25.1%渗透率减少了5.2pct。5月11日,Leoni在Q1财报会议上表示,目前线束产能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5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受益供给端改善。
特斯拉欧洲销量滞后上海工厂出口约1.5个月,柏林工厂投产加速特斯拉欧洲市场放量。5月,Model3和ModelY欧洲销售量分别为213/934辆。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月度销量呈现明显的季度性波动,这与国内出口比例的季度性波动明显对应,时间大约相差1.5个月。在欧洲市场中,Model3是特斯拉主力销售车型,这一方面由于ModelY进入欧洲市场较晚,另一方面是由于上海工厂的ModelY要优先满足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出口欧洲产能有限。目前,柏林工厂仅生产ModelY车型,4月产量823辆,预计5月、6月产量将达2000、4000辆。随着德国柏林工厂的逐步爬产,我们预计ModelY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将快速提升并超过Model3,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潜力也将被释放。
3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特斯拉月销42217辆,位居欧洲各新能源车型销量首位。
欧洲新能源车市场,Model3多次拿下销冠,ModelY快速增长。Model3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长期处于领先位置,3月销量23007辆位列第一,ModelY销量18778辆位列第二。4月份由于国内疫情导致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供应欧洲出口量大幅下滑。
通过移动平均去除季节性后,可以看到特斯拉在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份额自2021年起有稳定的提升,2022年3月达15.5%/9.4%/1.8%。
特斯拉在欧洲豪华车市场的份额逐渐提升,4月达10.1%。欧洲豪华车销量占乘用车市场销量稳定在20%左右,通过移动平均消除特斯拉销量的季节性特征后,可以看到特斯拉在豪华车销量中的市场份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Q2末超过5%后,Q3、Q4上升更为显著,今年4月达10.1%。
Model3在欧洲B级车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4月市场份额6.5%。通过移动平均去除季节性后,可以看到Model3在B级车市场的份额,近几个月稳定在10%左右,超过主要竞品车型奔驰C级,宝马3系和奥迪A4。柏林工厂的正式投产将大幅增强特斯拉在欧洲本土的供应能力,我们预计特斯拉品牌及重点车型的市场占有率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特斯拉欧洲市场份额较为稳定,2020/2021年特斯拉欧洲销售份额分别为19%/18%。
假设2022/2023年特斯拉欧洲销售占比为19%/20%,经测算,2022/2023年特斯拉北美销量分别为30/52万辆,其中2022年Model3/ModelY分别为23/8万辆;2023年Model3/ModelY分别为31/21万辆。
3、投资分析
特斯拉 2021年全球交付量93.6万辆,同比+87%;2022年Q1全球交付量31.0万辆,同比+68%;2022年1-5月特斯拉国产销售21.6万辆,同比+68%。上海工厂已于5月23日开始实行两班生产,每天生产2600辆电动汽车,产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结合今年上海工厂扩产后年产能将达到100万辆,我们认为停产期间损失的4-5万辆产量将有望得到弥补。
我们认为,特斯拉生产制造革命——4680CTC+一体化压铸,将推动下一阶段特斯拉浪潮。4680CTC:特斯拉于2021年10月在德国柏林工厂举办参观活动,并首次对外展示了4680StructureBattery,整体设计思路方案与专利披露信息基本一致。在特斯拉2021年Q4财报中,可以看到在德州超级工厂中工人将ModelY座椅与4680CTC电池包直接连接,与原方案一致,将提高总装生产效率。
特斯拉于2022年1月生产100万块4680电池电芯单体,根据特斯拉弗里蒙特超级工厂产线数据,4680电池产线良品率已达到92%,相比研发初期20%有显著提升,超过90%的良品率标志着特斯拉4680电池已基本完成量产产线布局。特斯拉4680电池与一般锂电池相比电池能量为过去的5倍,功率为过去的6倍,同体积下电池有效续航里程提高16%,与此同时生产成本降低14%。其采用无极耳设计,简化电池连接端口的电路结构,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同体积下发热量显著降低,有效解决大体积电池堆叠情形下,大功率出力条件下的积热问题,提高高能量密度电芯的散热能力,高度适配特斯拉CTC方案。
3月23日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已正式投入生产并下线了首台ModelY车型,据柏林工厂开放日公开消息,柏林工厂将生产采用CTC方案的ModelY车型。
特斯拉德州工厂于4月8日举行公开投产仪式,将率先生产搭载4680电池的标准续航版ModelY车型,EPA续航里程为279英里。目前先将4680搭载于标准续航版车型,主要是目前4680电池产能相对有限,而标准续航版电池容量更小,能够利用更少的电池数量保证足够的整车产量。
同时,特斯拉公布将于德州工厂内部生产4680电池,有助于简化汽车生产制造的流程化逻辑。结合CTC以及一体铸造方案,特斯拉德州工厂将继续深化整车制造的模块化和集成化方向。
一体化压铸:特斯拉 ModelY车身后地板首先实现一体化压铸。2020年特斯拉公布ModelY一体化压铸后地板方案,相比于Model3车身后地板70个零部件,ModelY车身后地板零部件数量大幅减少,仅为2个;2022年Q1财报公布德州奥斯汀工厂生产的一体化压铸车身方案,可将前&后地板零部件数量从171个减少至2个,焊接点数量减少超
1600个。特斯拉使用的压铸机GigaPress由力劲科技生产,占地面积仅约100平方米,相比于传统冲压焊接工艺的生产设备能够节省35%的占地面积。从特斯拉财报中的官方图片中可以看出,上海超级工厂已有5台大型压铸设备用于ModelY后地板的生产,德州奥斯汀超级工厂也于3月开启量产,并在ModelY后地板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地板(前纵梁)的一体化压铸。
更多推荐
工厂,市场,欧洲,新能源,销量,生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