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广汽本田crosstour报价)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简介

97上杭县古田镇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龙岩市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A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入选2003年建设部和文物局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久,红色名镇。古田镇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古田这片红土地上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1929年12月底,被誉为“中国革命里程碑”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临视察过古田这片红土地。

98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300余户人家,1400多口人,清一色为吴姓同宗,培田因此在民间被称为“吴家坊”。据载,吴姓先祖早于1344年迁至培田,在此开基,繁衍至今已历30世,时近700年。冠若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三道绿色屏障,自北向南,直落培田,如三龙环抱,抵挡了寒流霜害、夏秋台风的侵袭。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明清时建的高堂华屋,20座古祠,5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组成一个连片 成群、规模宏大、

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村落。最大的建 筑九厅十八井,占地6900平方米。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

99赤水镇香寮村

赤水,一个美丽的闽西小镇,糅合了赤水山的灵性和水的柔情。山水相依成就了赤水独特的自然景致和人文情韵。香寮是赤水古镇北部最边、最远、最高的山脉主峰地带,这里汇集了紫云洞山、天台山、吊宫岩等名山大川,不管是海拔高度还是山体的壮观,均为闽中著称,它们给人的感觉是山峰顶总是埋藏在天边的白云里。在香寮,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正在兴起。在这,您可以直上天台山寻幽探险;也可到大涵溪峡谷探险;也可以到景弘故里生态休闲山庄观光;如若对登山涉险不感兴趣,众多的休闲娱乐项目也能让您一解全身之乏。如到邻村穿云洞、梅园、樟树林观光;到金堂岩休闲山庄或是钓鱼、或是游泳、

或是打羽毛球、或是坐在休憩亭聊天等等。玩累了,还可以到森林人家里体验到原滋原味、地地道道的农家菜。在香寮,您可以体验到一个独具特色的“百姓村”民俗风情??香寮,总有说不完的风情,道不尽的神韵。

100婺源县江湾镇

伟人故里——婺源县江湾镇,国家4A级景区,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307省道横贯镇域,景婺黄高速公路在此设立交道口,距规划中的京福高铁婺源站仅16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3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8.9%,人口3.22万。该镇生态环境优美,明清古建遍布各乡村,油茶、雪梨、绿茶等特色资源丰富。先后荣获 \"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名镇\"、\"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

101浮梁县瑶里镇

瑶里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地处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连线交点位置,距景德镇市区 50公里。瑶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瑶里,古名“窑里”,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用过瑶里公社、瑶里乡的名称,1994年8月24日撤乡置镇,即今日的瑶里镇。

101横峰县葛源镇

葛源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弋阳、德兴、上饶三县交界,距县城33公里。葛源,即“葛之源头”。因漫山遍野生长着野葛,又处溪水源头而得名。葛已成为葛源的绿色主导产业,早在隋末唐初,葛源人就有加工葛粉的历史,在明、清时期,葛源葛粉被作为贡品贡奉朝廷。目前,当地葛根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并研制开发出了葛粉、葛片、葛茶、葛露等系列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葛源被誉为“中国葛之乡”和中国葛根原产地。

103铜鼓县大塅镇

大塅镇地处铜鼓县城东部30公里,东与修水县接壤,西与宜丰县相邻,面积205.6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4000余人,1995年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大塅镇是铜鼓县东河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毛泽东同志亲自在这里领导和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秋收起义,腾代远将军曾在这里转战近3个月。

104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畲山贾村景区位于赣中地区——高安市境内,距高安市城区25公里,处于江西省会南昌与钢城新余市中间(个距80公里);介于庐山与井冈山之间,距两地分别为2.5小时车程,距赣粤沪昆高速公路及药都樟树市13公里,省道高清公路。铁路浙赣线张建支线纵贯境内,东有协塘、西有珠山火车站(各距2公里),半小时经济圈有3县(市),一小时经济圈有南昌、新余市等七县(市),二小时经济圈有12县(市),区位优势极其明显。

105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

燕坊古村,位于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离赣江西岸3公里处。燕坊距吉水赣 江大桥5

公里,直接赣粤高速公路及京九线,交通十分便利。燕坊村地形西高东低,后龙山南北向贯穿村落,东临赣江。樟树林顺南北方向从村头延伸至村尾,近千棵樟树郁郁葱葱,形成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村中百余亩果园分布在村落各处,村中水塘密布,形成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村落中的房子周围栽满果树,风景树,村后后龙山栽有1000多棵古樟树。2007评为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106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为南宋初年从陕西夏阳迁徙至此,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庄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天然形胜。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2005年渼陂古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三十六个古村之一;此外还荣获了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五个省级荣誉。

107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

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地处江西九江市东郊,东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西靠风景秀丽的庐山区五老峰,南接星子县城,距九江市区、九江机场、九江码头、九江火车站均仅30公里,距省会南昌100公里,镇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海会、高垅、庐山水泥厂等3个居委会,五星、双垅、银门、谷山、青山、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9个行政村、1个林场,现有人口2.82万人。江西省一级公路环庐山大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海会镇是著名的旅游乡镇,素有“赣北旅游第一镇”的美誉。境内有庐山东门、三叠泉、国家森林公园、碧龙潭、海会寺、白鹿洞书院等著名景区。经过海会镇党委、政府十多年来的开发与建设,旅游事业蒸蒸日上。2005年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6000余万元,财政收入580万元。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江西省卫生示范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省级“五四红旗团委”、“青年文明号”、省“青农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108滕州市滨湖镇

滨湖镇位于滕州市最西北部,距市驻地24公里。地处邹、滕、微三市县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辖90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人。2001年2月,滕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原岗头镇、望庄镇合并而成立滨湖镇。

滨湖镇名胜古迹众多。郁郎村是战国郁郎亭遗址,村北300米处,原有青龙寺,寺内有千年银杏一株,后均毁于“文革”。小龙河南岸,七所楼村东南150米处,曾发现汉墓群,青红色的墓砖俯拾皆是。滨湖镇南部原铜碑、玉井、铁板桥、72座玄帝庙等现已无存,但西辛安村金天会五年(1127年)立的黑丞相公墓碑仍在。盖氏碑位于西盖村北,金代承安五年(1200年)立,1954年毁,清道光版《滕县志》载有碑文。

109长岛县南长山镇

南长山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海岛镇,地处县城,是长岛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气候宜人,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南长山岛为长岛县人民政府和南长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长岛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县城市辖区和南长山镇政府辖区组成。辖11个行政村,6000多人口。岛陆总面积为13.5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20.02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海岛镇。 南长山海域中海洋生物达200多种,以盛产海参、鲍鱼、扇贝、江珧贝、海胆等海珍品而著称,南长山镇自然风光秀丽,景点名胜众多,民风淳朴,民俗文化特色浓郁。

110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

闫庄村位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北部,毗邻聊城市和东阿县。据该村村史记载,闫庄村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建村。乾隆年间,闫庄是黄河边上有名的粮棉交易市场,当时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非常繁华。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闫庄村独辟蹊径,紧紧抓住旅游业升温的有利时机,把生态民谷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旅游业开发建设力度。他们收集整理了近30个系列民俗展品,分12个展室进行展览;种植了环村生态果林260亩,庭院绿化经济林146亩;同进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村内路、水、电配套设施,开发了东西龙潭、钓鱼台、鸟园等游乐项目。在搞好民俗文化生态游的同进,他们进一步推出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农家景、品土特产品、赏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主题旅游项目,全面推动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万余人,受到了他们的一致称赞。民俗旅游业的勃勃生机,给该村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闫庄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近年来,该村相继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省农村生态环境示范村、山东省绿化示范村等,2007年又被中国农村发展工程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

111临朐县冶源镇

冶源镇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临朐县城南12公里处,北距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西距济南机场160公里,东距青岛口岸190公里。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6万口人,是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中心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冶源镇明、清属临朐县孝慈乡,1912年属临朐第四区,1945年后属纸坊区,1952年划为第二区,1956年改为冶源区,1957年改为冶源乡,1958年成立冶源公社,1984年改为冶源镇,1993年乡镇机构改革,原米山乡划归冶源镇。2007年原杨善镇规制冶源镇。

冶源地处鲁中泰山—沂山山脉北麓,境内山体绵延,河流纵横,有老龙湾、海浮山、巨洋湖、温泉河、官松树、卧龙岗、轰雷溅雪等自然遗产十几处。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衬映,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相互融合,形成了冶源特色的地方文化。

112滕州市柴胡店镇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柴胡店镇 素有“梨乡”之称,位于滕州市最南部,距枣庄新城8公里,东与羊庄镇接壤,西与张汪镇毗连,南与薛城区陶庄镇交界,北隔十字河与官桥镇相望。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8公里。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13.9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下辖41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2006年末全镇计有12427户,总人口42600人。

柴胡店一带早在夏禹时就已形成村落。柴胡店处于古薛国东门外南北通衢要道旁,当时因有村人柴、胡二姓开设旅店而得名。解放后,镇境为临城县六区,辖区包括今之薛城区陶庄镇千山社区,区驻柴胡店。1952年,镇境为薛城县六区。1958年,与官桥合并,成立红专人民公社,公社驻官桥,柴胡店为管理区。1962年6月,从官桥分出,另建柴胡店人民公社。1966年1月5日,改称柴胡店区。1968年,又改为柴胡店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柴胡店公社为柴胡店乡,同年11月,改乡为镇。

柴胡店镇名胜古迹众多。有殷周古遗址、皇姑坟、古驿道、烽火台及清代居民建筑群等,错落有致地展布在西部平原。在东部千山山脉上,有奚仲墓、有为商朝立国撰写纲领文件《汤诰》而定天下的左相仲虺墓、有孔子得意门生冉求墓和庞大的汉墓群;还有唐摩崖石刻与历代所建老君庙、老北宫、玉皇阁、吕祖阁寺庙建筑群,以及古石寨等名胜古迹

113安丘市石埠子镇

石埠子镇位于安丘市南部,渠河沿岸,地处安丘、诸城、沂水三县市交界处,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1.9万人,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2.18万亩耕地,属东汉樊王城所在地,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通讯、交通便利,自古就是著名商埠,素有“安丘粮仓”、“水果之乡”等美誉,一九九六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草莓之乡”。

114泗水县泗水镇

泗水镇居泗水县中部,县城所在地,总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12.8万。境内兖石铁路、327国道、金马公路等横贯东西,中兴路、泗楼路、大宇路等穿越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南部为低山丘陵,石灰石、矿泉水、林果等资源丰富,中部是以县城和国道为依托的工贸经济带,北部为泗河沿岸3万亩优质瓜菜基地。近年来,以壮大民营经济为重点,大

力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园区,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9.86亿元,财政收入15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8元。先后获省“创安工作先进镇”、市“安全文明乡镇”、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市“经济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镇域南部是低山丘陵,有丰富的石灰石、矿泉水、林果资源,韩国独资大宇水泥厂座落其间,以大桃、苹果为主的优质果园超过20000亩;中间是依托县城和国道的工贸经济带,餐饮、服务业兴旺;北部是泗河沿岸5000亩的速生防护林带和冲积平原上40000亩有机绿色瓜菜,其中西瓜面积20000余亩;另有国家林业部命名的全国优质林业工程--西涧沟1400亩银杏基地,寻求投资开发。

115.山东省文登市界石镇

界石镇地处文登市西北部昆嵛山区,位于烟台、威海、文登三市交汇处,地理位置东经122°19′,北纬36°52′,镇区距三市区距离均不足50公里。下辖65个行政村,1.37万户,人口3.28万,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顷,镇政府驻地大界石村。界石镇50公里范围内有威海和烟台两处空港,烟台、威海、石岛等多处海港,烟台、威海、文登三处铁路火车站点;车程均不足30分钟。境内交通发达,俚李线(省道303)横穿东西,上泽线(省道205)、鞠北线纵贯南北,界晒线环绕米山水库西侧。乡村公路密布成网,通达各个行政村。界石镇地处胶东经济圈中心位置,周边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区经济发展起点高、速度快,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目前,威海已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与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优越的区域位,便捷的交通使这里成为韩、日众多知名企业外移首选地之一,已有韩国三星、大宇、日本伊藤忠、三菱电机、烟草、美国美林,英国英维思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威海,外资企业已达4000余家。这里对外经济、文化领域合作交流频繁,已形成高度融合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116莒县浮来山镇

莒县浮来山镇东距莒县县城2.5公里,西与临沂市沂水县、沂南两县为邻。辖63个行政村,5.3万口人,5万亩耕地,对空面积63.43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

该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沸石、石英石等。境内有柳清河、海子

河、黄花河三条河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主要农产品有大米、小麦、玉米、蔬菜、蚕茧、烟叶及银杏果、叶等。

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有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浮来山和万亩银杏风景区。浮来山位于其西部境内,面积约6平方公里,风景秀丽,文物古迹盛名中外。山中定林寺乃南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故居,寺中有郭沫若先生亲题匾额的校经楼和被誉为“银杏之祖”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此树胸围15.8米,高24.8米。《左传》记载:隐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是指春秋时期,莒国国君与鲁国国君,在银杏树下,结盟修好一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证,此树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是当今世上树龄最长的古银杏树。

117沂南县铜井镇

沂蒙泉乡——铜井镇位于诸葛亮故里沂南县城北5公里,山东省唯一逍遥游示范点——竹泉村旅游度假区铜井镇 ,铜井镇镇驻地西5公里。铜井镇北与山东地质奇观“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相邻,南与沂南“智圣汤泉度假区”、“孔明文化旅游区”相连。东靠沂河,香山河横贯全境。辖45个行政村,面积123.25平方公里,人口6.03万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中部为丘岭,东部为平原。交通便利,229省道、泉重路穿境而过,长深高速沂南出口从铜井进入县城,距京沪、日东、东红三条高速公路20公里,距临沂飞机场50公里,距胶新铁路沂南火车站20公里。 沂蒙生态大道经香山湖、观音寺、西汉元凤凤凰刻石、三山沟原生态风景区,将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和沂蒙影视基地连成一线。

铜井镇历史悠久,因盛产黄金而得名,采金活动始于隋唐,延续至今已有1400多年,省属企业山东黄金集团沂南金矿即在境内。境内以泉多见称,《沂南县志》载:“铜井泉水冠沂蒙”,金波泉、玉液泉、大河泉、响鼓泉、温泉、竹泉等清泉18处遍布全镇。“三潭印月嫌清幽,七十二泉又偏稠。秋波十八铜井水,荡漾一方赛锦绣”,是“沂蒙泉乡”——铜井镇的生动写照。国内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三山沟西汉元凤凤凰刻石”、“八角革

命烈士公墓”等文物保护景点,“观音寺庙千年银杏树”、“桃峪天然溶洞”等奇特自然景观位于境内。域内储有丰富的金、银、铜、铁和石灰石、石英石、页岩、粘土等矿产资源。工业基础雄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家,民营企业30多家,现已形成建材、轴承、食品、玻璃等四大支柱产业。

118荣成市西霞口村

1490年(明弘治三年),为防倭寇犯境,山西太原府榆次县槐树村田氏族人田万顷奉命镇守成山卫,任卫官,见此地山川秀美、环境宜人,遂于解甲后在此建村。西霞口村位于

成山镇正东,距镇政府约8公里,东、北部临海,西与河口村接壤,南与荣成市环海公路相连。隶属于荣成市成山镇管辖。 全村地处丘陵地带, 为山岭环绕,陆地东西、南北最大距离均为2公里,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山峦面积375公顷,沿海滩涂及水面、水底可养殖面积1000余公顷。

119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

2011年,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单中,太河镇名列榜单,这是2011年淄博市惟一获此殊荣的乡镇。近年来,太河镇充分发挥山水、文化、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特色旅游文化,不断完善服务基础设施,着力提升镇域文化旅游产业水平。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名片。依托山水生态优势,深入挖掘千年流苏、中国孟姜女传说、王定保借当等历史人文底蕴,整合潭溪山、梦泉、马鞍山等旅游资源,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集休闲游、度假游、采摘游和农家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通过金秋自由采摘、登山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截至目前,太河镇各景点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带动实现社会收入1500余万元。

120昌乐县鄌郚镇

鄌郚镇自古就是历史名镇,素有“南鄌北都”之称,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丰厚,物产丰富,商贸繁荣,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中心镇”,是全国闻名的“无籽西瓜之乡” 、“乐器之乡”和“笤帚之乡”。鄌郚镇东邻“世界风筝都”潍坊30公里,北距“中国宝石城”昌乐及胶济 、济青高速公路只有20多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及青岛港仅

两个多小时里程。省道大沂路 、潍九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境内设有6000门程控电话局两处,无线通讯发射塔四座,通讯十分便利。

鄌郚镇有丰富的矿石资源,石灰石 、焦宝石 、粘土 、煤炭等品位高 、储量大。“鄌郚”牌无籽西瓜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被评为省级名牌,曾获99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种植面积1.8万多亩,年产绿色无公害无籽西瓜5000万公斤。笤帚生产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年加工能力6000万把。养殖业已形成规模优势,年出栏肉鸡300万只,肉鸭200万只,奶牛存栏量2万头,创汇农业发展较快。 工业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乐器生产企业已达40多家,其中4家已办理自营出口业务,年产电吉它 、电贝司 、民族管弦乐器等100多万把(套),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吉它生产专业镇。织布 、服装加工企业18处,年织布240万米,出口服装220万件;骨干企业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年产量3.5万吨,年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居国家民爆同行业前列。镇内建有110千伏变电站,镇区设有昌乐三中 、县第二人民医院。文教 、卫生 、科技等社会事业发达。

更多推荐

文化,旅游,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