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汉兰达二手车报价)
乌司他丁在治疗川崎病中的应用
黄克刚
【摘 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联合阿司匹林和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治疗效
果.方法:67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阿司匹林和免疫球蛋白传统治
疗.UTI组(29例)采用UTI结合阿司匹林和免疫球蛋白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冠
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率.结果:UTI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CAL发生在KD复发的患儿中,与对照组相比较,UTI组的CAL发病率显著降
低(P=0.01).结论:在结合阿司匹林和免疫球蛋白的传统治疗方案中加入乌司他丁,可
显著提高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1)004
【总页数】3页(P665-667)
【关键词】川崎病;乌司他丁;冠状动脉病变
【作 者】黄克刚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钦州 535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2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
性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因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
先报道而命名,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
的首要病因,其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是影响KD 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
因素。高剂量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与
阿司匹林的结合治疗,对缓解KD 产生的炎症反应及降低CAL的发生有显著疗效。
即使已进行治疗,仍然有患者出现包括瞬时扩张的CAL。由于IVIG 治疗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好的治疗药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尿蛋白酶
抑制剂,具有降脂、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保护神经和抗血栓以及上调一氧化氮合成酶
(eNOS)活性的作用,可保护组织和器官免受嗜中性粒细胞介导的伤害,而显著
激活嗜中性粒细胞或高质膜水平的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降低IVIG 疗效和
产生CAL[1]。2010~2012年我院对29例KD 患者使用UTI、阿司匹林和
IVIG 的综合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KD 患儿72例(均符合KD 诊断标准),
去除治疗前合并CAL患儿5例,实际收录67例患儿,其中男55例,女12例,
男女比例为4.6∶1;年龄5~60 个 月,0~4 岁46 例(占69%),4~5 岁21
例(占31%)。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UTI组29例,两组患
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的KD 诊断标准[2~4],包
括发热(高于38 ℃)5d以上和以下5个指标中的至少4个指标:(1)双侧眼结
膜充血;(2)口腔、舌乳头和咽喉处的黏膜充血;(3)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
大;(4)多形性皮疹;(5)四 肢 红 肿。CAL 诊 断 标 准[5]:(1)超 声 心
动 图(UGG)示冠状动脉(冠脉)内膜回声增强;(2)冠脉扩张(CAD):~3
岁冠脉≥2.5 mm,~9 岁冠脉≥3.0 mm,~14岁冠脉≥3.5mm;(3)冠脉瘤
(CAA):不同形状的冠脉扩张,冠脉内径为4~7mm:(4)巨大冠脉瘤
(GCAA):冠脉内径≥8mm。
1.3 治疗方法:确诊后对照组的患儿使用阿司匹林(30mg/kg·d-1)和高剂量
IVIG(2g/kg)治疗。当CRP水平恢复正常参考值,阿司匹林用量降至3~5
mg/kg·d-1。UTI组患儿使用阿司匹林(30mg/kg·d-1)和高剂量IVIG(2
g/kg)加予静脉滴注(分3次注射15 000U/kg·d-1),至CRP水平恢复正
常参考值后停止给药,阿司匹林用量降至3~5mg/kg·d-1。当UTI和对照组患
儿复发KD时,均继续给药IVIG(2g/kg)和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2mg/
kg·d-1),同时在UTI组复发KD 的病人中,UTI的剂量增加至30 000 U/
kg·d-1(分6次静脉滴注)。
1.4 疗效评价:根据AHA 制定的KD 诊断 标准[2~4],当患儿不发热后再次出
现与KD 相关的临床症状,则视无效,当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项目恢复
正常则视为治愈。
1.5 不良反应的评价:如出现转氨酶增加,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过敏性休克
等UTI产生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比较采
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UTI组29例患儿和对照组38例
患儿初始治疗14d后的的比较,性别构成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只有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和血清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 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项目 (n对 照=3组8) (U n T
=I 2组9) P男童[n(%)] 29(76) 26(89) 0.40年龄(t/月)
29.8±22.6 29.4±22.7 0.80白细胞计数(×103/mm3) 14.9±5.1 14.4±5.2
0.06嗜中性粒细胞(%) 66.6±13.8 72.8±11.6 <0.001血小板计数(×104/
mm3) 35.1±11.8 33.9±12.1 0.57谷丙转氨酶(IU/L) 118.7±206.4
129.7±270.8 0.17钠(cB/mmol·L-1) 134.3±3.3 134.2±2.9 0.01白蛋白
(ρB/g·L-1) 4.0±0.4 3.9±0.5 0.43 CPR(ρB/mg·L-1) 8.6±5.3 9.0±5.1
0.22初始治疗时发病天数(t/d) 4.8±1.3 4.6±1.4 0.32
UTI组初始治疗3d后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一般症状明显有改善,嗜中性粒细胞
数百分数明显下降(P <0.05),对照组6d后一般症状才得到缓解。
2.2 治疗结果比较:UTI组的KD 复发率与对照组的KD 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UTI组的CAL 发生率与对照组的CAL 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
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组别 n
治愈率 KD 复发率 CAL发生率对照组 38 17(44.7) 12(31.6) 9(23.7)*
UTI组 29 21(72.4) 7(24.1) 2(6.9)*
2.3 不良反应评估:使用UTI患儿均未出现转氨酶升高,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
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较,UTI组的KD复发率明显降低(P <
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UTI组CAL发生率明降低(P <0.05)。
由于CAL多发生在KD 复发的患儿,所以初始治疗是否成功是抑制CAL的关键。
且UTI组的KD 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推测,UTI提高了初始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了CAL发生率。
UTI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循环系统休克[6]、脓毒性休克[7]和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8],药理为:(1)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其它蛋白酶活性;
(2)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分泌蛋白酶;(3)抑制细胞因子及黏
附分子产生,如IL-1、IL-6和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4)抗炎作用;
(5)抗氧化作用。另外,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降解
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剂,而UTI对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使其对
CAL 的发生同样起抑制作用。然而,嗜中性粒细胞在早期渗透(发病7~9d)并
产生弹性蛋白酶、各种炎性因子和超氧阴离子,从而促进CAL的形成[5]。因此,
早期使用UTI比进一步救治时才使用更有意义。UTI用于KD 急性阶段的研究显示
UTI通过抑制前列腺素H2合成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抑制氧化压力(NO3-)
[9]。Okada等[1]还指出UTI缩短了发热的时间。Iwashima等[2]也报道
UTI结合IVIG 治疗有解热效应,效果比单独使用IVIG 好,且可以降低IVIG 的用
量。结合本研究结果,UTI的使用在降低KD 的复发率及CAL 的发生率均取得显
著疗效。
参考文献:
[1]Okada M,Nakai S,Kobayashi Y,et s of 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 and ulinastatin o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and predicted
giant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J].J Jpn Pediatr Soc,1997,101:1 165
-1 170.
[2]Iwashima S,Seguchi M,Matubayashi T,et tatin therapy in
Kawasaki disease[J].Clin Drug Invest,2007,27:691-696.
[3] Newburger JW,Takahashi M,Gerber MA,et sis,
treatment,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ommittee on Rheumatic
Fever,Endoc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Pediatrcs,2004,
114(6):1 708-1 733.
[4]Councilo 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Committee
Rheumatic Fever,Endocarditis,and Kawasaki Disease,Heart
stic guidelines for Kawasaki disease[J].Circulation,
2001,103(2):335-336.
[5]Takahashi K,Oharaseki T,Naoe S,et -philic involvement
in the damage to coronary arteries in acute stage of Kawasaki disease
[J].Pediatr Int,2005,47:305-310.
[6] 王 宇,马朋林.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循环功能恢复
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9):142-145.
[7] 陈少霖,陈兴旺,赖建波,等.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2012,18(18):148-150.
[8] 顾金萍,于 健,王俊松,等.乌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
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4):2 695-2 697.
[9]Saji al utility of ulinastatin,urinary protease inhibitor in acute
Kawasaki disease[J].Nippon Rinsho,2008,66:343-348.
更多推荐
治疗,患儿,中性,粒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照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