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发(作者:奥迪a4最低多少钱)
中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1、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概述
中国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始建于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奠基。48年来,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个大规模的发展阶段。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中重型载货汽车生产基地,6万辆轻型车生产基地,3万辆红旗轿车生产基地和中德合资的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四大基地构成了中国一汽生产力的核心。
中国一汽是中国汽车最大的企业集团,拥有直属专业厂10家,分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36家,控股子公司16家,参股公司29家,其中包括一汽轿车、一汽四环等股份上市公司和一汽—大众、一汽—大宇(烟台)等22家合资企业,并在海外设立11家办事机构(包括组装厂),所吸附和支配的资产近600亿元人民币。拥有“解放”、“红旗”两大民族品牌,形成了“轻、中、重、轿、客、微”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万辆。
48年来,中国一汽累计生产各类汽车400万辆。1999年销量超过30万辆;2000年突破40万辆,销售收入564亿元。
中国一汽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建立了五大地区性公司,设立了11个分公司和办事机构,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进出口总额从3000万美元起步已累计达到41.1亿美元,其中出口各种商用车、乘用车4.3万辆。
(2)公司体系
1)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公司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成立于1991年,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34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78.12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及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的现代轿车工业基地。
成立初期该合资企业的投资方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60%股份大众汽车公司40%股份(德国大众公司占20%的股份、奥迪公司占10%的股份、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的股份)。1995年,奥迪公司从大众汽车公司手中购买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10%股份,因此,一汽占60%的股份、大众占30%的股份、奥迪占10%的股份。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轿车在一汽轿车厂下线。1996年一汽大众公司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通过国家15万辆工程的验收;1998年4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04年12月7日,一汽大众公司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
2)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6月的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8月,一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堂签署了合作协议。
2002年10月天津一汽丰田的第一款产品——威驰轿车顺利下线。2005年3月21日,作为丰田品牌旗舰产品的皇冠轿车在第二工厂下线。
3)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轿车),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国轿车制造业首家股份制上市公司,由一汽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红旗轿车整车及其配件生产的优质资产重组而成。主要业务为开发、制造和销售轿车及其
1
配件。公司于1997年6月10日在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同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共设有9个职能部门、3个生产厂和4个直属生产车间,有1个控股子公司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6.275亿元,总股本16.275亿股;职工7300余人;年生产能力6万辆;占地面积7087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9052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3亿元,净值14.2亿元。公司主导产品为红旗系列轿车及其补充型新产品。红旗系列轿车包括红旗旗舰、世纪星、明仕、红旗等系列。
2002年一汽轿车引进了日本马自达公司的新车型MAZDA6。
4)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2004年2月,一汽集团、海汽集团与海南省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新组建的一汽海马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一汽、海汽集团分别占股49%,海南省政府占股2%。
海马汽车从1991年推出首款HX6380两厢车到今天的普力马、福美来主打产品,14年间共推出15个系列共27个品种。其中,普力马、福美来两个系列的推出,一举扭转了企业的艰难局面。
2001年5月18日,国内首款SMPV—“普力马”推向市场。2005年,普力马系列产品占国内小MPV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占据国产S-MPV细分市场的重要地位。随后,企业又将发展目标转向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中档轿车,以同样方式和速度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福美来轿车,2002年7月18日,福美来正式投放市场,两年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当今车市的“新三样”之一。
5)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解放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18日,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按照“1、2、3、3”的核心竞争力标准(即一个开发中心,采购和销售两个网络,焊装、涂装和总装三大工艺以及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三大总成),以一汽技术中心为技术依托重新组建的中重型载货汽车制造企业,是一汽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一汽解放公司包括12个部(室)和总装配厂、车身厂、变速箱分公司、车桥分公司、大连柴油机分公司、无锡柴油机分公司、青岛汽车厂、一汽贸易总公司,占地面积195万平方米,拥有资产191亿元,具有年产销25万辆中重型载货汽车的能力。
一汽解放公司的主导产品是解放品牌的中重型系列载货汽车。该系列产品现在具有从5吨到30吨级的普通载货汽车、自卸车、牵引车、半挂车、搅拌车、邮政车等500多个品种。解放汽车已经出口到非洲、中东、亚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外开始建立组装、营销及服务基地。
成立解放公司是一汽集团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解放”品牌更是一汽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完全拥有知识产权和产品开发能力的民族第一品牌。
6)一汽客车有限公司
一汽客车有限公司是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在原一汽集团公司客车底盘厂、无锡汽车厂和大连客车厂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于2002年9月30日正式成立。
一汽客车有限公司秉承“第一客车、第一伙伴”的企业价值观以及“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每年都有数十种新产品投放市场,产品覆盖6~14米,形成了公交、长途客运、旅游、团体和专用客车五大系列、六大平台的百余个品种。公司所属的品牌有“太湖”、“远征”和“解放”。
2
(3)公司品牌与标志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及生产的汽车商标是由阿拉伯数字“1”和汉字“汽”两个字艺术化的组合,构成一只展翅翱翔在蔚蓝天空中的雄鹰。同时也是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打印在零部件上的一个产品商标。该标志既代表不断进取、展翅高飞的中国一汽精神,又表达了中国汽车工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决心。出口的一汽载货汽车在其前面标有“FAW”字样,意为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8年8月,中央急于在建国十周年的庆典上用国产的高级轿车,向一汽下达了制造国产高级轿车的任务。一汽的工人们以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的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为蓝本,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进行改进后以手工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并正式命名为“红旗”。9月19日,领导人、李富春、杨尚昆、蔡畅等中央领导到一汽视察,赞扬了红旗轿车,红旗轿车从此定型。并被正式编号为CA72。最早的CA72在翼子板一侧标有并排五面小红旗,代表工农商学兵。1958年将五面红旗改为三面红旗,这三面红旗在发动机罩的前上方重叠自立,寓意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1956年9月,全新的红旗CA770型轿车送到北京后,时任北京市长的彭真看到车上三面红旗车标的车标时说:还是用象征毛泽东思想的一面红旗好。后来请示上级,就把“三面红旗”的车标改为“一面红旗”,寓意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
进入20世纪80年代,“红旗”因为耗油量大、成本高、产量低而停产。全国在20多年里总共生产了1540辆这种牌子的轿车。
改革开放给红旗车带来了第二次生命。90年代,一汽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逐步开发了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新型“小红旗”和豪华风格的“大红旗”等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小红旗”是自原有的“红旗”轿车停产以来的第一批红旗车。小红旗采用了奥迪100的地盘,外形也和奥迪100如出一辙,发动机采用了克莱斯勒的技术,虽然车头还飘扬着那面旗帜,但感觉确是用国外车型和技术拼凑出来的杂交体。
1998年10月18日红旗98新星轿车(之后叫做红旗名仕)投放市场,配置了改进的4GE发动机。发展到现在,“名仕”轿车的装备也逐步丰富但仍沿用和奥迪100几乎一样的外观。
此时的红旗车采用了毛主席手书的“红旗”标志,进气格栅中部使用了象征一汽集团的美术字“1”的金属标识,但已经看不到车翼和机盖上的红旗标志。
3
1998年11月10日 一汽与美国福特公司联合开发的大红旗CA7460高级轿车下线。之后发展为红旗的旗舰系列。旗舰系列使用了排量4.6L的V型8缸462型发动机,最大功率198kw。是红旗品牌的最高级别车型。
一汽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红旗在外形上始终摆脱不掉老款奥迪车型的影子,在技术上也都是依靠国外的技术,当年的风采现在已经大打折扣。人们怀念的还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具有中国特色并且记载着新中国历史的“大红旗”。
“解放”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的我国第一个汽车品牌。其品牌价值高达114.62亿元。新中国的汽车历史是从载货汽车开始的,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在1956年7月15日下线。是4吨载货长头车,属于中型载货汽车。
2、东风汽车公司
(1)概述
东风汽车公司创立于1969年,是中国政府明确重点支持的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东风汽车取名于毛泽东的“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当时出于战备的考虑,选定厂址在十堰市,工厂布局也皆因战略需要而定。经过30余年艰苦不懈的奋斗,在国家直接投资16.7亿元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十堰、襄樊和武汉三大基地,联合发展了云、柳、杭等企业,制造基地分布上海浦东和广州、惠州、深圳等地。目前,公司下属子公司42个,员工12万余人,产品覆盖重、中、轻、轿等宽系列。
(2)公司体系及系列产品
4
2003年5月,东风公司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的“债转股”协议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正式签署,对东风汽车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设立新的公司名称仍沿用“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经营性资产进入新的公司,对非经营性资产实施剥离或使其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
2003年7月1日东风汽车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其母子公司的体制框架如下:
第一个层次是国有独资公司东风汽车公司。
第二个层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国有独资的东风汽车公司与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一定比例组建成立的东风汽车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它作为母公司代表国有资产出资人,行使战略决策、资本运营、跨国合作和多元化经营等重大职能;一部分是由东风汽车公司、江苏悦达集团和韩国现代起亚以一定比例共同组建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是一个经营性实体。
第三个层次是东风汽车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各经营子公司和辅业资产。其中,经营子公司主要包括东风与日产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与雪铁龙合资组建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发动机/零部件公司和东风朝阳柴油机公司、东风电动车公司、东风越野汽车公司、东风农用车公司、东风云南汽车公司等其他子公司。辅业资产包括十堰管理部和襄樊管理部。
第四个层次是东风、日产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乘用车部、商用车部、零部件事业部和装备事业部等。
1)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2003年6月9日,由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2003年7月1日正式运营。
东风与日产的合资项目于2000年6月7日启动,2002年9月19日在北京签署50年长期全面合作协议。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67亿元(折合约2400亿日元,或20亿美元),双方各拥有50% 的股份,东风以其包括相关子公司、关联企业股权在内的现有资产出资,日产以现金形式出资。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湖北省武汉市,每一个业务部门将分别设有一个核心运营基地,拥有约74000名员工。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是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乘用车、商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它的乘用车将采用“日产”品牌,而商用车则主要采用“东风”品牌。
2)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作为东风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是由东风汽车公司载货汽车公司的主要部分和东风柳州汽车公司、东风新疆汽车公司、东风杭州汽车公司、东风日产柴汽车公司、东风创普专用汽车厂、东风惠州汽车公司、深圳东风汽车公司、湖北神力锻造有限公司、湖南东风汽车销售服务联合公司等重组而成。现有20个生产经营性单位,12个职能部门,现有职工3.4万,固定资产150亿元,年生产能力30万辆,产品覆盖载货汽车、客车、底盘、专用车、越野汽车、发动机、驾驶室及关键零部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载货汽车工业基地之一。
“东风”品牌系列产品包括:东风越野汽车、东风中重型载货汽车、东风轻型载货汽车、东风重型载货汽车及东风客车。
3)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在原风神项目基础上成立了东风乘用车公司,其总部落户广州花都,成为东风乘用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管理总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车型系列见表3-5。
5
4)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等股东合资兴建的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总部位于湖北武汉。成立于1992年5月。设计建设规模为年产30万辆轿车、40万台发动机。2000年11月,年产15万辆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的神龙轿车项目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神龙公司下设一个工业事业部(包括技术中心)、两个商务部(东风标致商务部、东风雪铁龙商务部)。分别在武汉、襄樊两地建有武汉工厂和襄樊工厂。
进入21世纪,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范围,追加资本10亿元,使神龙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70亿元人民币。成立技术中心,引进两个全新的生产共用平台,全面导入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两个品牌的系列产品,使神龙公司从确立打造“中国家轿第一品牌”顺利过度到实施“双品牌”的经营战略。
5)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公司独家发起,采用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轻型车厂、柴油发动机厂、铸造厂和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50%的股权。
公司股本总额为100000万股,其中,东风汽车公司持有70000万股国有法人股,社会公众股为30000万股。主要从事东风系列轻型汽车、东风康明斯系列柴油发动机的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
6)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系由东风汽车公司、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按25%、25%、50%的股权结构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轿车制造企业,注册资本7000万美元。员工1000多人,现已建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等先进工艺生产线,具备年产5万辆经济型车的生产能力。
7)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6日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通过改组改造原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与本田公司的合作项目主要有两项:①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合资公司,为广州本田汽车公司配套;②新世纪东风与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本田三方合资的轿车出口基地。
8)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2003年2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康明斯公司签订扩大合作合同,把“东风汽车”下属的柴油发动机分公司与康明斯独资拥有的发动机加工公司和康明斯C系列柴油机合资生产厂(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重组合并,成立新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美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该公司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大型柴油机生产基地。
9)东风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东风公司从1992年即着手电动汽车的研发。1996年5月完成第一轮样车设计,试制和调试工作。1996年又试制出第二辆电动中巴车。1998年完成第三轮两辆电动中巴车试制;1999年初完成3000km试验磨合和道路试验,整车主要性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和有关法规要
6
求,电驱动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性良好。1999年底通过东风公司验收鉴定。
电动中巴车的研制成功,促进了电动轿车(概念车)的研制。1998年初,东风与意大利IDEA公司合作,1999年由意大利IDSA公司按合同完成造型设计,于2000年装配第一辆电动轿车概念车在北京市通县试车场进行性能测试。2000年12月,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成立东风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开始电动混和动力汽车生产。
(3)公司标志与品牌
东风汽车公司及其商标,以艺术变形手法,取燕子凌空飞翔时的剪形尾翼作为图案基础,含义是双燕舞东风。东风汽车公司原名为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的“二”字寓意于双燕之中,戏跃翻飞的春燕,外圆代表车轮,象征着东风牌汽车车轮不停地旋转。东风品牌承载着我国载货汽车的发展历史。
3、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1)概述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 是中国汽车工业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2004年7月12日,上汽集团以上一年度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的业绩,首次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现有职工6万余人,主要生产经营轿车、摩托车、载货汽车、拖拉机、大型客车等整车及其配件零部件。
(2)上汽集团公司体系
2004年11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将其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资产和业务剥离,发起成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份,其下属企业包括:
1)整车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上海纽和兰农用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彭浦机器厂有限公司。
2)上市企业: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股份仪征汽车分公司、上汽股份汽齿总厂、中国弹簧厂、上海粉末冶金厂、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韩国双龙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3)零部件企业: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上海干通汽车附件有限公司、上海菜埃孚转向机有限公司、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延峰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皮尔伯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圣德曼铸造有限公司、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华东泰克西汽车铸造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上海那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上汽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上海蒂原模具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锻造总厂、上海小系车灯有限公司、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
4)服务贸易:上海汽车集团股份公司海外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进出口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
5)研发: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培训中心、上汽汽车工程研究所。
(3)上汽集团产品系列
1)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上海大众 ) 是中德合资的轿车生产企业,成立于1985年3月。 公司中德双方的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25年。
7
2002年4月12日,中德投资双方修订和延长了上海大众合营合同签订协议,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
上海大众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 3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000多人。 上海大众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市场保有量最多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45万辆,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纳3000、帕萨特、POLO、GOL在内的四大平台几十个品种。
桑塔纳不是一个自主品牌,但是却代表了我国轿车工业发展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最初成立时年产1700辆到年产30万辆,从最初3万辆生产纲领到现在40万辆的生产规模,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到现在四大平台(桑车、帕萨特、波罗、高尔)几十个系列、上百个车型,上海大众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车型品种最多、服务网络最全、效益最好的轿车生产基地。从最初国产化率不到3%到现在国产化率90%以上,桑塔纳创造了历史,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迄今为止桑车成了中国轿车第一大品牌,保有量超过200万辆,服务维修网络遍布天涯海角。
桑塔纳在进军中国时打出的旗号是成为“中国国民第一车”。在上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轿车在中国就是官车,桑塔纳也不例外。桑车最初问世时,老百姓把它当作“进口车”,在路上看到桑车觉得是件很稀奇的事。当年有一位老外来沪,见接机的是桑塔纳就问,为什么不用“上海牌”来接?司机说,这是中德合资生产的名车,性能和档次远比“上海牌”要高得多。老外不领情,他说,此车在国外属于家庭用车,是最为普通的车型,相反,“上海牌”有级别,不是县团级干部还没有资格坐!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桑塔纳作为公务用车的主力,起到了“以产顶进”的作用,随着产量的扩大又成了出租车的主力。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桑车又成了私人购车的首选车型之一。一位外国汽车巨头不无感叹地说,是桑车改变了中国人对轿车的认识,是桑车拉近了汽车与老百姓的距离,是桑车引起了世界汽车对中国的关注。
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2003年,我国的桑车保有量已达到200万辆。桑塔纳的成功,在于它很好地结合了中国国情,踏准了中国轿车业发展的各个节点,无论是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是出租用车、还是私人用车,桑塔纳都走在了其他车型的前面。今天,我们回头看,是桑车的国产化打下了中国轿车业的发展基础,是桑车缩短了中国与国外汽车制造业30年的差距,是桑车启动了中国的轿车市场。故有人用\"轿车新纪元\"形容桑车对中国轿车业的认识,一点也不为过。
2)上海通用汽车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2日,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而成。1997年,当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作出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决策之时,国内外汽车界一片哗然,在酝酿成立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之时,看好这个决策的圈内人士并不多,包括两家部分总裁级人物也认为,做此决策并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是着眼于长远,着眼于50年后。
上海通用汽车的成立的确处在悲观的起点上。首先,当时我国家庭的现有收入还较低。依据国外的统计分析,一般当家庭平均收入为车价两倍时,私人轿车才能达到普及化,显然,30多万元的中高档别克轿车短期内很难有所作为。其次,当时我国当时对中高档轿车的需求很有限,据统计,1994,1995,1996年我国中高档轿车的销售量每年仅仅只有几千辆而已。再次,上海桑塔纳轿车对我国当时的轿车行业的竞争太大,尽管它只是属于中档车,但是在当时我国的国情之下,
8
不言而喻,它对中高档车的替代作用的确很大,再加上它的“先入为主”,使得它的品牌形象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最后,当时走私车的严重泛滥,使得由国外走私到我国境内的中高档车特别多,这也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中高档车的发展。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上海别克车一下线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这与当时筹建时种种悲观的情绪以及种种悲观的现实状况相比,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包括别克系列、塞欧系列、君威系列、凯越系列等几十个车型,既有家用型轿车又有中高档商务用车。
目前上海通用拥有金桥、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烟台)、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沈阳)3大生产基地。其中金桥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为两班年产15万辆整车,并生产10万台自动变速箱、18万台V6发动机和5万台L4发动机。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年设计产能为二班10万辆整车。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设计产能为三班二运转实现年产37.5万台发动机。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沈阳)年设计产能为两班5万辆整车。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标志是上海的第一个拼音S从椭圆形中穿过,在S的中部为通用汽车公司的标志,表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由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双方的合作。
3)上海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2002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的大型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其中上汽集团占有股份50.1%,通用中国占有34%,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占有15.9%。公司位于广西柳州市西郊,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拥有员工4000多人。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动力机械厂。公司自1981年开始生产微型轿车。目前产品包括微型商务用车、微型厢式客车、微型双排货车、微型单排货车、微型乘用车等五大系列共200多个品种车型,2005年销售汽车337,188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7%。2006年1~11月份,公司销量达到426,096辆,同比增长41%,市场份额达39.1%,稳居微车行业首位。产品包括商务用车、微型厢式客车、微型双排货车、微型单排货车四大系列共210个品种车型。2003年12月,上汽通用五菱开始生产雪佛兰SPARK微型轿车,这也是首次在国内生产雪佛兰品牌的轿车。 上汽通用五菱共有400家经销店和400家售后服务网点密集分布在全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
上汽通用五菱自主设计开发的微型商用车“五菱之光”,是中国微车历史上市场成长最快的车型。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主标志由五个鲜红的菱形组成,形似鲲鹏展翅,雄鹰翱翔。有上升、腾举之势,象征着五菱的事业不断发展。
9
4、中国其他汽车公司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年的兼并重组,已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除一汽、二汽、上汽以外,位居前10位的企业还包括南汽、北京吉普、广州本田、长安汽车、吉利集团、奇瑞集团、北京现代。另外,比亚迪公司因其在电动汽车自主研发方面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1)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南汽曾为中国第四大汽车集团的企业,现在的地位在迅速下滑,并且多次徘徊在亏损线上,正面临着日渐边缘化的危险。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为120亿元,拥有25家控股子公司(其中7家中外合资),7家参股公司(其中2家中外合资),400余家关联企业。公司目前拥有四个整车公司,生产跃进、南京依维柯、南京菲亚特、南京新雅途四大品牌系列400多个品种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20 万辆,至2005年底已累计生产汽车150万辆。除整车厂外,还拥有铸、锻、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企业,7个专业研究所以及技术中心、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公司在三大系列汽车平台的基础上,拓展了农用车、专用车、改装车、特种车、越野车等品种,形成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947年。
1958年3月10日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国家命名为“跃进牌”汽车,批准成立南京汽车制造厂。
1982年引进五十铃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全套模具,进行产品换型改造,生产出“跃进牌”第二代产品。
1995年6月21日国家经贸委同意更名为“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1996年3月1日,南京汽车集团公司和意大利FIAT集团依维柯股份公司(IVECO)共同投资成立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为NAVECO),是迄今为止中、意两国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总投资37亿元人民币,合资双方各占50%股份。
1999 年 4月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股份公司共同组建的大型合资企业,双方各持股50%,总资产达30亿元。
2002年1月1日,由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组建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8月,由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出资重组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0
2005年7月,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国际著名汽车公司——英国MG罗孚汽车有限公司及其动力总成公司的全部资产。
(2)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开业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这个企业的历史充满艰辛。1979年,经过著名美籍华人沈坚白先生的介绍,北京汽车制造厂同美国汽车公司(AMC)开始了合资谈判。美国汽车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汽车公司,但是一般提到美国汽车工业时都只提三大公司。AMC的历史很短,只能追溯到二战初期,战后亦几经联合兼并,形成了新的汽车公司,AMC主要生产轻轻型越野汽车,也有轿车产品,每年的产量不过35万辆左右。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从1979年1月谈到1983年5月,美国人到中国来了18次,中国人去了3次,中方向各级各部门领导汇报了近500次。美国人已经被拖得没有耐心了。1984年1月,北京吉普汽车公司开业,合资经营期限是20年。
切诺基投产不久,中国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为紧缩经济,加强了对外汇的管制。吉普公司因为外汇不能自我平衡,预订的切诺基散件没有拿到进口许可证,美国人单方面提出准备“三停一撤”,即停止资本投入、停止技术转让、停止技术培训,撤走美国专家。当时的吉普公司美方经理圣皮尔先生给赵紫阳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合资企业在中国是一个新的概念,初期时面对着巨大的挑战。我们是合资企业的先驱之一,所以首先遇到与合资有关的困难。但是我们失败的后果将对中国现存的和未来的合资企业起非常消极的作用”。“中国政府承受不了这个企业垮台给开放和合资政策所带来的冲击”。后来经过激烈的谈判,最终决定到1990年装配12500辆切诺基。
美国人对吉普公司的态度是既要扶持又要控制。切诺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高档车型,市场有限。中国人提出发展出口,美国人不理睬;中国人要求开放右置方向盘切诺基市场,美国人没有答应;中国人多次要求改进产品设计,以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也被美国人拒绝了;在开发二代产品的问题上,克莱斯勒也态度消极。这一切,最终导致北京吉普从辉煌走向衰落。
2003年9月8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增投资总额预计10亿欧元,合作的项目包括对北京吉普公司进行重组,生产奔驰E级与C级轿车。实现了从一个专业生产越野汽车和SUV车辆的汽车企业向同时生产越野汽车、SUV和高档轿车的跨越。
北京吉普的车标是其公司名的缩写。凡生产的吉普车均用BJC为标志。
北京吉普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越野汽车品牌。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红旗、上海轿车和北京吉普车都有过浓墨淡彩的一笔。红旗和上海轿车分别是高档和中档轿车,而北京吉普既是低档轿车的代替产品,同时也是多功能越野汽车,除公务车的角色之外,还承担军事、警务和科考用车的使命。由此可见北京吉普在中国的普及率。四轮驱动的北京吉普BJ212 是中国第一代吉普车,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制造,也是国产汽车中生产历史最长的车款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后,苏方停止军用吉普“嘎斯”69的供货。1961年1月,总参、国防科委、一机部将研制军事指挥用轻型越野汽车的任务下达给北京汽车制造厂。1961年3月,北汽轻型越野汽车项目正式上马,设计原则是以“东方红”轿车为基础,动力与传动系统等与“东方红”通用,车身、分动箱、
11
前桥等重新设计,并提出210、210A、210B、210C、210D五种不通参数的方案,经反复筛选,最终确定采用BJ210C型。6月,北汽试制出BJ210C样车。
BJ212正式投产于1966年。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乘敞篷“212”检阅红卫兵至今,土生土长的“212”已谱写了30多年畅销不衰的神话。据不完全统计,其市场保有量达60万辆,累计产量肯定是国产吉普之首。令人惊奇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汽车销售普遍低迷时,唯BJ212风景这边独好。是我国第一代BJ212采用软顶可拆式车身和高底盘设计,它借鉴了苏联伏尔加车桥技术,并受美国吉普外观的启示,由北京汽车制造厂自行开发设计制造。该车坚固耐用,价格低廉,维修简便,越野性能良好。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十几年间, BJ212那一身“绿军装”遍布全国。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公务车的配置已经没有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的严格规定,政府采购的约束力主要限定在国产轿车。在中国普及率最高的北京吉普2020系列逐渐被边缘化,成为吉普爱好者的自购车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公务车,30年未改的492发动机动力配置,使北京吉普等同高油耗、大污染、低马力的代名词,以至在它的出产地北京因排放不能达标而禁止上路,这种境况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北京吉普作为中国第一越野汽车品牌应当是当之无愧的,长达30年的垄断性生产,无论从品牌的树立还是服务体系的建立,都是后来者望尘莫及的,然而面对今天SUV车的市场竞争,它却代表落后。
(3)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和本田技研株式会社按50:50的股比合资建设和经营,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首期工程总投资22.77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1.6亿元人民币,合资年限30年。第二工厂——增城工厂于2005年5月8日正式动工建设,首期投资2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4)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5年,由原长安机器制造厂和江陵机器厂合并而成。总部位于重庆长江和嘉陵江两江汇合处,下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河北保定客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长安金陵零部件有限公司、长安地产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产业涉及整车、发动机、零部件、房地产等领域,地跨西南(重庆)、华中(江西)、华东(江苏)、华北(河北)四地,年汽车生产能力达100万辆,年发动机生产能力100万台,销售收入2006年预计将突破400亿元人民币。
长安汽车集团的前身是于1862年由清朝大臣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先后经上海、苏州、南京再迁移至重庆,距今已有140年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现在仍然为国家常规兵器重点科研、试制、生产基地。公司于1984年引进日本铃木微型汽车技术,开发生产微型汽车及微车发动机,是全国最大的微型汽车及发动机生产厂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创立了一代名车“长安”牌微型汽车和名机“江陵”牌发动机。长安的品牌价值为106.97亿元。
1996年10月31日以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安公司)为唯一发起人创立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是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
12
铃木株式会社、日商岩井株式会社共同投资于1993年5月在重庆市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998万美元,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长安铃木汽车公司占有50%之权益。主要制造和销售长安奥拓牌微型轿车。
(5)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其前身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黄岩县制冷元件厂。最初生产摩托车, 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集团现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吉利?豪情、吉利?美日系列经济车型,美人豹,华普三大子品牌系列;两厢、三厢经济型轿车、都市跑车等七个汽车品种。下设浙江吉利国润、豪情、上海华普国润三个汽车整车制造公司;发动机制造公司;变速箱制造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吉利、华普、美人豹、上海吉利美嘉峰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四个销售公司;吉利汽车全天候服务公司。
1997年3月临海整车制造基地开始筹建,1998年8月正式投产。目前主要生产车型为美人豹、豪情系列。
豪情是吉利集团推出第一款车型。以底价为优势占领市场。2004年经济型豪情亮星售价就跌破3万元。创下了中国经济型轿车低价位的标杆。
美人豹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跑车。
1999年8月宁波整车制造基地开始筹建,2000年5月17日正式投产,主要生产车型有美日系列、优利欧。美日售价在3.2万~4.3万之间。优利欧售价在3.5万~4.68万之间。宁波整车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吉利汽车动力总成产地。吉利自产发动机——MR479Q系列就在此生产。
2002年8月吉利并购了上海杰士达汽车集团公司,形成上海华普整车制造基地,主要生产车型为华普系列。
2002年8月28日台州整车制造基地开始筹建,主要生产车型为德国瑞克公司设计的新一代轿车“美人豹”。2003年11月28日正式上市,这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都市跑车,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特别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与展示。
在2003年第四届西湖国际博览会国际车展上,吉利又推出了中国第一辆初级方程式——吉利纵横方程式赛车(F1400)。这是第一台中国人自行研制的方程式赛车,它的诞生是中国赛车制造史上零的突破,翻开了中国汽车工业
13
史的新篇章。
2002年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又登上了“中国汽车界风云人物”榜首。 2003年,董事长李书福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十大民营企业家”,并当选为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
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标志为椭圆形。椭圆象征地球,表示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椭圆在动态中是最稳定的,喻示及祝愿吉利的事业稳如磐石;“六个六”有多重含义:象征太阳的光芒;“六六大顺”祝愿如意、吉祥;吉利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超越,发展无止境;发展民族工业,走向世界,是吉利不舍不弃的追求;内圈蔚蓝象征广阔的天空,超越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外圈深蓝象征无垠的宇宙,超越无限,空间无限。
当年吉利提出要造汽车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认为李书福和吉利肯定是疯了。现在,吉利不仅造出了车,拿到了轿车生产许可证,而且至2006年底已经卖出了十六万多辆。吉利不仅能造车,还能造好车。吉利看到了“百姓用车”巨大的市场潜力。现在汽车进入百姓家庭已不再是梦想。可以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吉利等企业向传统禁区的不断挑战,使中国老百姓提前几年进入了汽车消费时代,感受自我驾乘的乐趣,为汽车这个高档消费品走进大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前身是安徽汽车零部件公司。一期工程总投资17.52亿人民币,占地面积80多万平方米,具备年产30万台发动机和1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1999年12月,首台奇瑞轿车成功下线。因为拿不到生产目录许可,无法真正使“奇瑞”报上合法户口,因此,奇瑞通过转让20%股权的方式正式投入上汽集团的怀抱,凭借上汽的影响,给消费者注入信心,使奇瑞真正走上一条合法化生产的道路并发展成为中等家庭轿车市场的黑马,而其占有的市场,正是原本属于上汽的最重要的一块领地。
2001年12月,第10万辆奇瑞轿车在奇瑞公司总装车间下线。同年3月,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年使用,至此,奇瑞已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2001年10月,第一批奇瑞轿车出口。
2003年4月,第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公司拥有整车外形等十多项专利技术,先后推出了SQR系列发动机和“奇瑞?风云”系列轿车。
2003年奇瑞推出“东方之子”,作为进军公商务用车市场的利器。同年8月份,奇瑞又推出了奇瑞旗云系列轿车。也在当月,奇瑞产销首次突破一万辆。奇瑞QQ更是创造了单一品牌微型轿车6个月2.8万台的销售记录,QQ开始成为微型轿车的主力车型。
2004年4月15日,奇瑞第20万辆轿车驶下车间。
2006年3月,奇瑞50万辆轿车驶下总装生产线。
奇瑞的英文名称是Chery,该词来源于英语单词“Cheery”。至于“奇瑞”,奇瑞公关部的解释是:“奇”在中文里有“特别的”之意,“瑞”有“吉祥如意”之意,合起来是“特别吉祥如意”的意思。
14
奇瑞汽车标志的整体是英文字母CAC一种艺术化变形;CAC即英文CHERY
AUTOMOBILE CORPORATION LIMITED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标志中间A为一变体的“人”字,预示着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徽标两边的C字向上环绕,如同人的两个臂膀,象征着一种团结和力量,环绕成地球型的椭圆状;中间的A在椭圆上方的断开处向上延伸,寓意奇瑞公司发展无穷;整个标志又是W和H两个字母的交叉变形设计,为“芜湖”一词的汉语拼音的声母,表示公司的生产制造地在芜湖市。
2006年元旦,风云和旗云整合为一个系列。风云系列并入旗云成为“新旗云”。 “风云”系列目前已经停产。高端车型仍然采用1.6升tritec发动机,而低端车型则选择继续采用风云的sqr480ed。
奇瑞公司的老总尹同耀荣获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殊荣。
(7)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加入世贸后中国批准的第一个汽车合资企业。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于2002年10月投资创办,合资双方各占50%的股份,企业性质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资期限为30年。
北京现代用了半年的时间走过了大型汽车企业10年走过的路,创下了中国汽车工业生产速度的新记录:2003年2月四大工艺生产线改造完成并开始批量生产;2003年4月完成了5万辆产能改造;2003年4月7日第1万辆SONATA轿车下线;2004年9月第4万辆SONATA轿车下线。
8)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1995 年,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也最丰厚的电芯生产,为其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从20多名员工的规模起步,到200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制造商,同年问鼎汽车工业,收购原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独立收购轿车整车厂的民营公司。
15
2003年1月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同年11月,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比亚迪车标来源于比亚迪电子公司名称,比亚迪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依托企业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要素资源优势,同时以不断的科技创新为手段,大量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企业整体的迅速发展。
“福莱尔”微型轿车是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自主品牌,2003年被比亚迪收购。英文原名为“FLYER”,是飞天的意思。它的排量为0.8升,基本型定价4.96万元。即便加上ABS、安全气囊等,价格也不超过6万元。发动机由韩国大宇提供。
“ET-POWER”是以比亚迪在电池领域里的最新发明“铁电池”为核心技术支持的新汽车动力体系。“铁动力”比亚迪将其命名为ET-POWER。E表示环保和电力(environment和electric的首字母),T则表示技术(technology),power则表示动力和能量的意思。铁电池的制作成本远远低于锂电池,而且其安全性能和充电速度有了大幅度保障和提高。这也是出身于电池制造业的比亚迪公司的突破性成果。世界上第一款铁动力电池ET-power的环保轿车是F3。
除了电动汽车本体技术得到长足进步以外,比亚迪设计的 “加油站”配套设备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包括为充电站设计的充电柜可在10分钟内为电动车充入70%以上的电量,在充电过程中可与电动车保持实时通信,根据电池状态自动调整充电电流。充电柜有充电进度、充入电量、费用的数据显示,并具有联网、IC卡收费和单据打印等功能。而可以配置在车库、停车场等场所的充电桩则只需220V的日常充电插座即可完成充电。
16
更多推荐
汽车,公司,有限公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