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东风雪铁龙c5天逸)
JournalofNanningPolytechnic学报2019年第24卷第5期2019Vol.24No.5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广西柳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策略思考吴星林圣存范利红柳州545006)(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摘汽车工程学院,广西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柳州汽车产业应紧抓机遇,大力提高本地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分析柳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劣势,以及已有传统汽车产业发展优势,从资源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政校企协同等方面,提出柳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为柳州市工业增速发展和率先建设全国的龙头产业提供参考。[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策略;优势[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621(2019)05-0068-04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石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大幅度增强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研制推出了不少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得到不断的拓展、延伸和完善,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骨干企业,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及生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并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拳头产品。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纯电动E100、E200,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景逸S50的电动版、风行S500的电动版和菱智电动版车型,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货车、纯电动邮政车、纯电动环卫车等,这些产品均采用成熟扎实的底盘,先进的电机驱动、整车控制系统,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家新能源行业标准,推出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有些企业还实现批量出口[1]。一、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工程近年来,在广西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功[收稿日期]2019-04-12[网络出版]/kcms/detail/[基金项目]2018年度柳州市社科联社科资助课题研究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柳州模式’发展研究”(SKLY2018-06);2018年度广西科协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专项课题“‘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在二、三线城市推广政策的研究”(桂科协﹝2018﹞ZB-14);2018年度柳州市社科联社科资助课题研究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柳州车企‘制造’到‘智造’转型升级研究”(SKLQ2018-06)。[作者简介]吴星(1980-),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教学研究;林圣存(1988-),男,福建福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车身结构设计研究;范利红(1978-),女,河南濮阳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研究。68
吴星,等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柳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策略思考电能力等关键技术的缺乏。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二、柳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优势和劣势(一)柳州具备传统汽车产业基础优势从全国汽车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布局上看,如一汽、上汽、重汽、二汽等,均在广西设有生产基地。这一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不论是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柳州市目前尚不具备同发达地区竞争的技术优势,且差距还十分显著,亟需技术出现创新性突破。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大小跟电池息息相关,对电池的能2018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利润分别增长5207亿元,14.6%增长和36.3%3.9%。。从20182019年1月的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用五菱荣获年柳州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东风柳汽迁建上汽通商用车基地竣工投产,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整车基地建设开始启动,宝骏530、360、E200、景逸S50EV和M5EV等新产品相继投放市场。汽车工业的持续增长,强有力地拉动了工业的增长,在柳州市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始终位于柳州市支柱产业前列。汽车产业在柳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柳州传统汽车产业优势突出,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已形成了载货车、客车、轿车、车用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工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企业已超过400家。已拥有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乘龙、霸龙、风行、景逸等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技术开发平台和实验室也初具规模。(二)柳州车企借助区位优势积极扩张东盟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成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桥头堡,广西同东盟诸多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也进一步紧密,这也为柳州市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如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7月在印尼芝加朗正式投入运营,挂着“五菱”商标的汽车ConferoS在印尼投产下线。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凭借地缘优势,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该公司商用车整车主要销售区域遍及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除整车外,东风柳汽公司还向东南亚国家出口商用车散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柳州车企面向东盟的业务市场进一步扩大。(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短板在于续航能力、快速充量密度和安全要求极为严苛。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成本占整车造价的50%,因此不仅需要在动力电池比能量、比功率、充电时间等硬性指标方面进行考量,还需要对成本和自重进行控制。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水平相比,柳州市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研发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四)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偏小,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偏小,研发成本占比高纵观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真正量产的车型也少;企业的数量,产品的质量、产量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生产企业也寥寥无几,寄予厚望的广西本土企业——广西梧州新华电池的动力电池也尚在襁褓之中,尚未形成量产,未形成支撑能力。三、依托区域优势产业柳州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一)整车生产产能与电动车新势力共享,整车生产产能与电动车新势力共享,将现有整车产能资源最大程度利用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大多有三电或资本背景,有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生产。但是,由于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国家严格控制,而且投入巨大,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如蔚来汽车、小鹏电动车,投入上百亿人民币,而量产车型迟迟未达到预期销量。工信部近期出台了鼓励汽车代工的政策,鼓励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联合生产,在现有的产能基础上,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柳州应当抓住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柳汽两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的优势,积极牵线造车新势力,让更多的造车新势力能够与这两家企业产能合作,从而将核心零部件移至柳州生产,从而实现不盲目扩张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及技术储备[2]。69
JournalofNanningPolytechnic学报(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以电池包、支持以电池包、驱动电机、电机、电池管理(BMS)系统为重点,系统为重点,打造电动车核心部件柳州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最大的瓶颈是核心零部件技术及产能。目前柳州市新能源主机厂,如东风柳汽、上通五等,其电池包、驱动电机、电池管理系统这三大电核心部件,都是采取外购的形式,实质上并未掌握三大电核心技术,只是将其糅合进整车而已。要推动柳州以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光靠主机厂从外地采购三电来柳组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使电池包、驱动电机、电池管理这三大电系统在柳州区域或广西的研发生产。市政府应该考虑,从政府层面,对从事此项工作的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发机构加以整合扶持,同时,又以优惠政策的形式进行招商,包括税费减免、政府补贴、高端人才住房支持等方式,让三电企业愿意来柳州发展,在柳州有较大发展。250主机万辆,柳州整车企业年合计产能约厂配其电动车比例逐年提高。套,具有切实可行的规让三电企业来为模需求,具有可操作性[3]。新能源汽车资源整合和产业链聚合,最关键的就是抓住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弱点,也就是投入大、产出慢,通过整合几大主机厂的整车生产资源与造车新势力的三大电和资本优势,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真正将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电池包、驱动电机、电池管理系统三大部件落地在柳州生产,才能延展到其他方面。抓住主要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切实推动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逻辑。(三)整合动力电池与传统汽车企产能,整合动力电池与传统汽车企产能,降低电动车售价电动车价格构成中,动力电池占比约为50%,传统部件占比50%。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大部分没有电池生产资源,若其进入电池生产领域或者是电芯生产领域,必须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结果就是导致每辆车要摊销的成本很高。而对于电池包和电芯生产企业来说,其没有整车生产资源,如以蔚来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其进入整车生产投入更为巨大,同样的,摊销到每辆车的成本就非常高。若传统车企利用其整车、部件的生产、采购及规模优势,结合电池包、电芯生产企业的优势,从研发、采购、生产三方面合作,从而以相对较低的成本7020192019年第Vol.2424卷第No.55期达到规模效应,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目前,中国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繁多,单一企业成本较高,随着纯电动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的优胜劣汰,势必将淘汰大部分的劣势企业,整体电动车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4]。近期工信部已经出台了支持汽车联合生产的意见,建议柳州市政府召开主要电动汽车主机厂,如上通五、东风柳汽等,牵头与宁德时代、国盛电池等企业对接,对接联合生产可行性事宜。以政府牵头、以企业项目为对接,寻求合力,共同推进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四)引入2至3家电池主流企业落户柳州家电池主流企业落户柳州,,为柳州市汽车主机厂配套电池,柳州市汽车主机厂配套电池,实现上量和降成本汽车联合生产需要较为长期的前期沟通,通过量来降成本是一个良好的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统一协调柳州市的主机厂动力电池供应商,以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以东风柳汽电动车匹配动力电池为例,其景逸EVS50、M5EV和电动卡车,均采用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导致其议价能力较弱。如果能够将东风柳汽动力电池供应商统一采用2至3家,而上通五、广西汽车集团等也都采用该供应商产品,那么整体议价能力将得到巨大提升,而且还能促进动力电池供应商将产能搬迁到广西或柳州,从而促进柳州市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为此,柳州市政府应积极协调各主机厂整合资源统一电池包采购议价,同时,出台新能源电池到柳投资政策,通过市场和政策两条线助力国内著名动力电池生产商来柳投资建厂,真正降低柳州电动车成本,实现价格竞争力提升。(五)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及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在完成了上述引入、整合组合拳后,为了保证柳州汽车产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延续传统汽车产业优势的同时,着眼布局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考虑拓展到新能源汽车其他领域,包括延伸整车、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引入国外优秀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公司和机构,引进北斗导航技术,发展无人驾驶等。就目前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及时启动对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以及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研究和实验探索,如图1所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注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不再依赖于传统汽车的车身结构而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
吴星,等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柳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策略思考重新设计,这就要求传统汽车企业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做出相应调整。高度信息化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支持,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高效配合与积极参与。所以,相关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不能局限于传统汽车的发展思路,而应以现有汽车企业联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协同发展的方式进行[5]。营、科研等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如此才能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技术壁垒的突破以及资源的浪费等。与此同时,政府需针对产业化发展,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与投入资金,对攻坚项目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与技术优化等方面。依托区域传统汽车产业优势,大力提高柳州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促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延伸汽车产业链条,促进汽车产业集聚,使柳州汽车产业加快实现从“汽车制造”向“汽车智造”的新跨越。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发展也将促进柳州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而为早日实现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建成”和“打造龙头”双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1]陈文,黄德雪,聂润庆,等.东盟2017年“携手变革,:融入世界”[J].东南亚纵横,2018(1):15.图1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进程[2]郭雯,陶凯,李振国.政策组合对领先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8(12):30.时代,2018(51):269.[3]卢欣欣.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智库[4]尤志宁,浦云明,李爱国.利用互联技术推动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分析[J].福建电脑,2018(12):1.[5]熊勇清,李小龙.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政策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6):52.(六)政府创新机制引导建立新能源汽车政校企协同产业联盟在政府的引导下,整合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企业资源和职业院校资源,通过共建企业大学或共享型协同创新产业联盟。推进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跨界合作办学,通过共同投资建设公共研发技术平台,共享知识产权,互通师资、设备、教学、生产、经[责任编辑:龚维玲]WuXing,LinSheng-cun,FanLi-hong(SchoolofAutomotiveEngineering,Liu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Liuzhou,Guangxi,545006)[Abstract]Thepresentall-rounddevelopmentofnewenergyautomobileindustryinChinahaseffectivelydriventheeffectivegrowthofnationaleconomy,andLiuzhou,complyingwiththistrend,holdsontothischanceandenergeticallyelevatesthelevehstudyon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Liuzhoufacingthedevelopmentinnewenergyautomobileindustryandontheutilizationofexistingadvantagesofthetraditionalautomobileindustry,thisarticle,fromaspectssuchasresourceoptimization,investmentin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administration-college-enterprisescollaborationetc.,proposesdevelopmentalstrategiesofLiuzhou’snewenergyautomobileindustryandprovideareferencetoLiuzhouforitsacceleratedindustrialdevelopmentandtakingtheleadtoconstructanationalflagshipindustry.[Keywords]Newenergyautomobileindustry;Liuzhou’sautomobileindustry;Developmentalstrategy;Advantage71ReflectiononLiuzhou’sStrategytoDevelopNewEnergyAutomobileIndustryRelyingonRegionalIndustrialAdvantages
更多推荐
汽车,新能源,柳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