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发(作者:起亚两厢车)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试卷考试总分:9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60分
)
1.
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你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B.陕西蓝田C.云南元谋县D.山东大汶口
2.
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3. “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辩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A.炎帝陵B.黄帝陵C.尧庙D.大禹陵
4.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这种“大同”社会终结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5.
商王盘庚迁都到(
)
5.
商王盘庚迁都到(
)A.牧野B.殷C.渭水D.亳
6.
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下关于都江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B.消除了黄河流域的水患C.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7.
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立志发愤写书。他在书桌的镇纸铜条上刻下一副自勉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引用的是下列哪两个人物的历史故事?( )A.陈胜、夫差B.吴广、勾践C.刘邦、夫差D.项羽、勾践
8.
有学者认为,“平等”理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下列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中,体现平等理念的是(
)A.为政以德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仁者爱人
9.
如图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
)
A.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统一车轨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修筑了万里长城
10.
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作者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出现于( )A.商朝B.西周C.秦朝D.西汉
11.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将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吴老师的爷爷民国26年曾参加赵登禹将军指挥的某次战役,也获得5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请问吴老师的爷爷今年最可能( )岁。A.63B.78C.83D.98
12.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重用人才C.休养生息
D.严刑峻法二、
辨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
13.
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________(判断对错)
14.
春秋时期诸侯以“司母戊鼎”的名义进行征战。________(判断对错)
15. “天下苦秦久矣”,于是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描绘的是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
)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
16.
儒家思想统治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董仲舒在汉代被称为“群儒之首”,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由此可见,董仲舒提出兴儒学的目的是什么?(3)汉武帝策试贤良诏,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材料二
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的织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赋税。材料三
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奴婢。材料四
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请回答:(1)以上法令措施出自于哪次变法?这次变法是谁主持实施的?(2)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此次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二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什么措施?(3)材料三中的图1反映的是什么示意图?为该示意图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哪一次著名战役?(4)材料三中的图2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伟大发明?该伟大发明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试卷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60分
)1.【答案】C【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答】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C符合题意;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陕西蓝田人、山东大汶口人都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ABD不合题意。选C。2.【答案】D【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解答】题干强调的是鱼纹彩陶盆,这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制作的。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会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D。3.
【答案】B【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题述内容“造车指南,辩兆万民不易之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黄帝造指南车以辨方向。故选B。4.【答案】A【考点】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联系课本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联盟首领制度称为“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大同”社会终结。A正确;商朝、西周、东周与题干无关,BCD排除;故选A。5.【答案】B【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盘庚迁殷。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故选B。6.【答案】B【考点】都江堰【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奏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运用“深淘滩、低作堰”治水思想,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ACD排除;都江堰的修建与“消除了黄河流域的水患”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择B.7.【答案】D【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春秋争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项羽、勾践.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与项羽、勾践有关.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故选D.8.
【答案】B【考点】老子和孔子【解析】本题考查了孔子。【解答】关于孔子的思想主张中,体现平等理念的是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故选B。9.【答案】C【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把握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解答】图示所指是秦始皇,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兼并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政治上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军事上派将军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故选C。10.【答案】C【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
本题以美国史学家的观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推行和各地区文化交流造成的障碍,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统一全国文字。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1.【答案】D【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解析】本题考查纪年方法.【解答】据所学知识,民国26年=1937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指挥奋勇抵抗,吴老师的爷爷大约在20岁左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可能是98岁.故选D.12.【答案】C【考点】“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解答】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二、
辨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13.
【答案】√【考点】文字的演变【解析】本题考查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效的文字。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14.【答案】×【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相关史实。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解答】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故题干表述错误。15.【答案】正确【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天下苦奏久矣”反映了了奏朝暴政,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反映了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情形,当时起义军没有武器,就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因此描绘的是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故说法正确。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16.【答案】(1)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2)将皇帝的统治神圣化,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的大一统。(3)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老子和孔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2)根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认为天有意志,可降灾乱;同时把“天子”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的大一统。;让人民服从君主。这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3)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17.【答案】【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18.【答案】禅让制;分封制。统一货币。三国鼎立;赤壁之战。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西周的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尧舜禹的禅让【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更多推荐
统一,解析,文字,解答,历史,考点,材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