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长城电动汽车图片)

企业具备何种条件可以停工停产需要走什么流程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2023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订单不足或

者直接面临战略性转型。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不得不考虑通过停工、停

产的方式减少开支。

那什么是停工、停产?企业停工、停产有什么法定程序吗?我们这就

来帮大家盘一下。

何为停工、停产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停工、停产”的定义并无明确的

规定,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停工、停产,是指企业非因劳动者本人的原

因停工、停产、歇业或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情形。

企业停工、停产的条件企业是否必须具备客观条件才能停工、停产?

针对这个问题,实践中存在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为了避免企业滥用停工、停产,变相逼迫员工自己

离职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对企业停工、停产的条件应当做出严格

限定,企业停工、停产必须具备客观原因,比如企业因受到国家政策、新

冠疫情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影响导致停产停工。

第二种观点认为,停工、停产属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权,企业可以根据

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工、停产。但是企业停工、停产必须

具备正当性、合理性,企业停工、停产应为“善意”,即企业停工、停产

不能具有针对性,不能仅针对部分劳动者进行停产停工,变相调低降低部

分劳动者的薪资。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停工、停产的条件,李克强总理曾在十二届全国人

大二次会议提到“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句法律谚语,即只要法律没

有明文规定禁止的行为,个人或单位就可以实施该行为,不构成违法。

根据该条第四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

重大事项进行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目前仅有广东省针对企业停工、停产程序出台了指导性文件,2023

年12月8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颁布了《关于印发企业裁员、停

产、倒闭及职工后续处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该《指引》第二条规定“企业决定停工、停产时,首先应当向职工说

明情况。企业非因劳动者原因而停工、停产的,应当采取会议等方式向职

工说明停工、停产原因、期限、停工、停产期间拟安排的工作任务情况和

拟执行的工资支付标准等相关情况,听取职工意见,并依法作出解释答复。

企业在可能或已经出现停工、停产情形时,请及时向所在地劳动保障

部门反映情况,在劳动保障部门指引下做好预案,并将职工异常情况随时

报告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确保停工、停产期间的企业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和

谐安定。”

一个问题

如果未通知劳动者停工、停产的原因、期限、停工停产期间,会有什

么法律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

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停工、

停产期间的工资差额、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下期,我们来聊聊停工、停产期间企业如何发工资。

更多推荐

停产,停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