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二手高尔夫7)
精日言论
编辑。秦聪其实这年头涨价特正常。您看前两年一两百买件衣服买双鞋都是特好的了,现在商场的衣服鞋子少的三四百多则成千上万,那个涨幅才够吓人的。汽油涨价您赌气还可以不开车从此坐“11路”,衣服鞋子涨价您总不会赌气裸奔吧。所以,涨价没什么大不了的。
――《重庆商报》车记看待汽油涨价
本田要拿起法律武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讨一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好事,因为这样才能使汽车行业关于是模仿还是抄袭的讨论可以从理论的层面进入到技术的层面,也会使国内企业在学习跨国企业的先进的东西时有标准可循。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堵住国外那些对中国汽车工业有偏见的媒体的嘴。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本田涉案的整车及前后保险杠外观专利全部无效之后,本田中国相关人士称他们将把复审委员会告上法庭,申请让复审委员会撤销“全部无效”的决定。
由于目标消费群的特点,大排量进口车涨价对其销售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消费税新政乍出,这涨价的脚步未免也太快了些。
――在21日公布消费税调整政策后,上海部分大排量进口车的售价在一夜之间骤涨了15万元。排量4.8升的宝马x5以及奔驰s500的报价不约而同的从115万元飙升至130万元。
“水分”之一,经销商有意作假。经销商故意夸大订车人数,—1— 给消费者带来旺销的错觉。“水分”之二,“黄牛”捣糨糊。当新车销售市场排起长队的时候,“黄牛”只要提车号一到手,就提高价格后转手他人,从中牟利。“水分”之三,重复订车。挑花了眼的消费者经常是每到一家经销商就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一来,经销商的订车数据大大膨胀。
――每当有新车上市,经销商都能拿出一大叠的订车客户,其实这种火爆的表象中存在太多的“虚火”成分。
中国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当丰富,国际上有什么新车问世,中国消费者马上就能知道;另外中国人口众多、需求多样化,比如中国的手机就比日本要多要好。
――丰田(日本)自动车株式会杜常务董事兼丰田(中国)业务总监牛山雄造强调,奇瑞和吉利等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是丰田将来在中国更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它们拥有本地市场和价格的优势,是丰田每天必须审视的竞争对手。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8~10万元是比较好的平衡点,否则既要便宜又要环保很难做到,我绝对不会去造两三万元的车,那不符合经济规律。
――广汽集团老总曾庆洪认为8~10万元这个价位的车能够环保和性价比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对一些企业来讲,汽车价格的确定,不单单看这车值多少钱,很大程度上要看这车能卖多少钱,如果能卖个好价钱,对厂家,体现的是一种可以自傲的能力――盈利能力。
—2— ――不要总盯着车价,降价对消费者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企业要生存,必须赢利。
“高速封道”非常常见,尤其在有雾的日子,这本身不是坏事,体现管理部门的关怀。问题是我们国家还穷,路少,人多,不是这么简单就“关怀”了。高速是封了,比高速路况差得远的国道和其他道路桥梁却依然通行,这还有意义吗。
――网友谈“高速封道”。
油价飞涨,听说上海的“的哥”开始转行、长沙“的哥”推车等客,广州车主为避油荒纷纷“囤油”,车主们的心跳随着油价的飙升频率加快,最终变成了“心疼”。“买得起车用不起车”让人很是苦恼。
――出租车司机谈“买得起用不起”的汽车。
我所给予的关注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价格、使用成本、品质,售后服务、品牌等。
――消费者在选车时的关注点促使其购买的是经济节能、持久耐用的汽车。
—3—
更多推荐
中国,经销商,涨价,消费者,价格,新车,订车,汽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