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蔚来es6真的19万吗)
栏目编辑:桂江一 ********************
维修实例
2021款上汽大众ID.4无法进入PARK状态
故障现象
一辆上汽大众生产的2021款大众ID.4
纯电动车,行驶里程为18 713km。由于车
主出差原因,车辆在露天停车场停放了半
个月,当车主准备驾车时发现车辆无法进
入PARK状态。车主通过服务电话报修,
维修人员到场进行了检修。维修人员到场
后确认了故障现象,与车主反映的一致。
由于车辆无法进入PARK状态,故障诊断
仪无法读取故障码与数据流。维修人员初
步判断可能是智能钥匙电量不足导致的,
于是现场给智能钥匙更换了新电池。但更
换后再次确认故障,故障依旧。多次按下
一键启动开关后,发现车辆又能够进入
PARK状态,但由于现场救援的工具设备
不足,维修人员建议把车开回店进行下一
步故障检修。
故障诊断与排除
车辆到店后,维修人员对其进行了
故障试验,发现当快速按下一键启动按钮
时,车辆能正常进入PARK状态,但是点
动按下一键启动按钮时,仪表会显示未识
别到遥控钥匙(图1)。使用故障诊断仪读取
故障码及数据流,发现系统正常,无故障
码。维修人员又更换了一键启动按钮,但
是更换后故障依旧。由于该店为传统4S
店,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还相对陌生,而我
校对大众ID.4车型相对熟悉,因此4S店求
助我校提供技术支持。
图1 故障车仪表显示未识别到遥控钥匙
◆文/广东 罗健章
在检修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大众ID.4车型的PARK状态。
大众ID.4车型进入PARK状态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智能钥匙检测”加“一键启动按钮”。当车内空间的进入及启动系统天线检测到
智能钥匙进入到车内时,驾驶员按下一键启动按钮,车载电网控制单元将一键启动按钮信
号输送到进入及启动系统控制单元,完成PARK状态。大众ID.4车型的一键启动按钮电路
如图2所示。
2.“智能钥匙检测”加“踩下制动踏板”。当车内空间的进入及启动系统天线检测
到智能钥匙进入到车内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将信号通过驱动
CAN输送到数据总线控制单元,完成PARK状态。大众ID.4车型的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
电路如图3所示。
接车后,我们再次确认故障现象,与车主及维修人员反馈相同,初步判断是进入及启
动系统故障导致的,与一键启动按钮和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无关。
从大众ID.4车型的进入及启动系统架构图(图4)来看,当驾驶员侧进入及启动许可天
线(R200)或副驾驶员侧进入及启动许可天线(R201)检测到智能钥匙时,进入及启动系统
模块(J965)被唤醒,然后通过唤醒线唤醒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当车内空间的进入
及启动系统天线(R138)检测到智能钥匙放置在车内时,按下一键启动按钮或踩下制动踏
板,车辆便会进入PARK状态。
图2 故障车型一键启动按钮电路图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07·
汽车维修与保养
35
维修实例
下一步将对唤醒线进行检测。首先,拔下
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的T73c插头,并
使用背插针连接T73c/14,安装车载电网
控制单元(J519)的T73c插头;然后,使用
万用表电压档测量T73c/14与GND之间的
电压,发现实测电压为8.47V(图5)。通过
电压检测发现唤醒线电压偏低,导致车载
电网控制单元(J519)无法唤醒。初步判断
可能存在线间电阻过大或端子接口虚接等
问题,需要进行下一步检测。
首先,拔下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
的T73c插头和进入及启动系统模块(J965)
的T32ad插头,然后测量T73c/14与
图3 故障车型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电路图
T32ad/10之间的电阻,发现实测电阻为
为了再次验证故障,我们使用左前车
2.2Ω(图6)。使用退针器将车载电网控制
门外把手接触传感器(G605)对车辆进行开
单元(J519)的T73c/14与进入及启动系统
锁和上锁操作,结果正常,这表明智能钥
模块(J965)的T32ad/10插针进行推出,然
匙正常且不存在故障,同时进入及启动系
后使用工具对插针进行压舌进行修复,并
统(J965)工作也正常。然而,在车内无法
装复插针。最后,安装车载电网控制单元
识别智能钥匙,初步判定故障是由车内空
(J519)以及进入及启动系统模块(J965),
间的进入及启动系统天线(R138)或车载电
并再次验证,发现故障依旧。
网控制单元(J519)相关线路故障导致的。
但是快速按下一键启动按钮,车辆可以正
常进入PARK状态,这排除了车内空间的
进入及启动系统天线(R138)故障的可能
性。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检查车载电网控
制单元(J519)相关电路。
根据上述故障分析,可以确定车载电
网控制单元(J519)的故障范围为唤醒线,
图5 故障车唤醒线的实测电压
图4 大众ID.4进入及启动系统架构图
36
-
CHINA
·
July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栏目编辑:桂江一 ********************
图6 故障车唤醒线的实测电阻
通过检测发现唤醒线未发生短路及断
路,插接器端子也连接良好,但是车载电网
控制单元(J519)还是处于未工作状态,未能
唤醒进入及启动系统模块(J965)。采用换
件法,给故障车车换上我校实训用的ID.4车
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以及进入及启动系统
模块(J965)后,故障车的故障依旧,且故障
点应该还是在唤醒线中。下一步将准备使用
示波器读取唤醒线波形,检测波形是否有异
常。使用示波器读取的波形如图7所示,发
现唤醒线的实测波形存在异常。
对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T73c
插接器内所有线束进行波形读取,发现
T73c/14与T73c/43的波形相同,如图8
所示。
拔下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T73c插
头以及进入及启动系统模块(J965)T32ad
插头,测量T73c/14与T73c/43电阻为
0.1Ω,异常,故障部位确定。
对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T73c插头
的线路外部绝缘胶布进行拆解,发现线路
中部存在导线绝缘外胶皮损坏的情况。经
检查发现行车记录仪电源线从车载电网控
制单元(J519)T73c/1取电,附近的导线都
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初步判断改装人员在
图7 故障车唤醒线异常波形
栏目编辑:桂江一 ********************
图8 故障车T73c/14与T73c/43的波形图
破线时没有进行规范操作,导致附近的导
线绝缘外皮损坏,在颠簸时导致导线相互
短接。对T73c/14、T73c/15、T73c/2导
线进行绝缘胶布包裹,再次检测发现3c/14
与T73c/15电阻为无穷大。安装车载电网
控制单元(J519)以及进入及启动系统模块
(J965)后,故障消除,车辆能够正常进入
PARK状态。再次读取车载电网控制单元
(J519)T73c/14波形(图9),正常,该车故
障已被彻底排除。
图9 故障车唤醒线恢复正常的波形
维修小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将越来越多,示波
器是维修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工具之
一,通过波形分析能够快速地找到故障
点。在本案例中,如果不使用示波器进行
波形检测,将很难找到故障点。另外,需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维修和改装时一定要
规范操作,对相关线路采取必要的保护措
施,以避免出现本案例中由于破线不当导
致同一线束中相邻导线短路的问题。
(作者罗健章工作单位:佛山市顺德区
技工学校)
维修实例
专家
本案例中,虽然故障
点评
点判断没有问题,但关于
该款车型的控制逻辑,尤
焦建刚
其是针对故障判断的一些
依据还是存在问题的。根
据作者所述:“为了再次验证故障,我们使用左前
车门外把手接触传感器(G605)对车辆进行开锁和上锁
操作,结果正常,这表明智能钥匙正常且不存在故
障,同时进入及启动系统(J965)工作也正常。然而,
在车内无法识别智能钥匙,初步判定故障是由车内空
间的进入及启动系统天线(R138)或车载电网控制单元
(J519)相关线路故障导致的。但是快速按下一键启动
按钮,车辆可以正常进入PARK状态,这排除了车内
空间的进入及启动系统天线(R138)故障的可能性。”
这里提到,按下一键启动按钮,可以进入READY状
态。但是,该车的故障是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的
故障范围为唤醒线存在短路故障所致,其电压实测为
8.7V左右,而该线应该为蓄电池电压。在按下一键启
动开关时,其电压会被J519拉低1V,即原来为12V,
图11 故障车型照明操作
按下开关后,就变为11V,此电压为瞬时电压降。使
单元EX59相关电路
用万用表检测时,会发现其电压拉低1V,然后立即
恢复为蓄电池电压。如果该信号不正常,则按启动开关时,车辆无任何反应。这与作者
所述,快速按下开关,能够进入READY状态,存在矛盾。当然也不排除该线路是因为
外皮短路造成偶发故障所致。但作者这样分析,会给读者造成困惑。图10是我制作的大
众ID.4点火开关电路分析,从中可以看出,T73c/14与GND之间的电压为蓄电池电压。
作者提到,T73c/14与T73c/43的波形一致,而T73c/43是照明操作单元EX59与J519
之间的LIN通信线(图11)。由于J519的唤醒线与LIN线断路,导致按下一键启动开关时,
J965无法接收到来自J519的唤醒信号,导致按电源键无法响应,这才是导致该车故障的
根源所在。
图10 大众ID.4点火开关电路分析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07·
汽车维修与保养
37
更多推荐
故障,进入,启动,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