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一汽马自达总部客服)
三个神话故事人物的优点和不足
案例一:
孙悟空的优点是善恶分明,对于大是大非把握得非常准确。缺点:疾恶如仇,以至于赶尽杀绝,没有留下让人悔改的余地。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
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疾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被中国人奉为神明。
案例二:
二郎神杨戬:
杨戬,是明代许仲琳所编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本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高徒,自从奉命下山辅弼姜子牙之后,便与哪吒成为姜丞相的左膀右臂,为保周伐纣立下了赫赫战功。
作为道门之士,杨戬的人生旨趣本是“恬淡性成,山野素志”,看其形相也是“带扇云冠,穿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好一副爱山乐水的散淡闲人模样。但是,既然投入到吊民伐罪的正义之战的行列,冲阵闯营、浴血奋战,也就成为他义不容辞的职责。杨戬初临西岐之时,正值成汤魔家四将杀得子牙高悬免战牌之际。危难时刻的登场,预示着杨戬在今后的征程上,将肩负起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重大使命。
但是,杨戬并非所谓逢凶化吉的福将,他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全靠其卓荦冠群的才智。从外在的本领来说,杨戬修炼成九转元功,无穷妙道,随风变化,不可思议。如变飞蚁,救出被捕的黄龙真人;变樵子,将闻太师引上死路绝龙岭。这就是他引为自豪的“秘授仙传真妙诀,我与道中俱各别”的七十二般变化。其上阵之时多潇洒,骑白骏马,执三尖刀,加上一条善解人意,其势如枭的哮天犬,更使之如虎添翼。这条“仙犬”好不厉害,除了在十绝阵中斗碧霄是伤其肩膀,在燕山脚下斗辛环是咬住其腿,其他如迎战赵公明、邓婵玉、周信、余元、余化龙,多是“夹颈子上”一口咬住不放,“连皮带肉咬去了一块”了事;伏击九头雉鸡精,索性将雉鸡头咬掉一个。真是“铜头铁颈难招架,遭遇凶锋骨亦消”。
《杨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然而杨戬真正的“超众出类”之处,不在其有哮天犬,也不在其会善变术,而在于多谋善断的智慧,这使他成为超群绝伦之人,使其七十二变化成为降魔擒敌的法宝。在临阵应敌之时,他总是注意勘察敌人的可疑之处,揭破对手的根底来历,寻找降伏他们的办法。他通过捆仙绳金光一道“正而不邪”,查出误入歧途的土行孙是师叔惧留孙的门人;通过阴阳镜、番天印,查出殷洪、殷郊都是同教门中背师毁盟的负义之徒;通过照妖宝鉴,查出马善乃是燃灯道人座前琉璃灯火成精作怪,……心细如发,颖睿明察,使之往往能够在本营将帅尚未从敌手的打击中清醒过来之时,就已先机转入制敌于死地的战斗。
机警和敏锐,赋予杨戬具有面对复杂异常的情况能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在十绝阵里,姚天君用落魂阵暗中算计子牙,子牙丧魂失魄后整天心烦意躁,无策无谋。是杨戬先生疑惑,并根据种种迹象,力排各种猜疑,指出这是“有人暗算”。杨戬的机敏,保证其在事生险急之时,能应付目如,迅速作出反应。为破十绝阵,姜子牙欲用钉头七箭书射杀赵公明,闻太师得知,派赵氏门徒偷得箭书,杨戬半路闻风知警,立变成汤大营一座,自己化身为闻仲,骗回箭书。此役子牙奖谕他是“智勇双全,奇功万古”。既智且勇,使杨戬在紧要关头,能够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瘟部鼻祖”吕岳,曾用瘟丹令西岐城中文武军民皆染瘟疫,只剩下“莲花化身”的哪吒和“元功变化”的杨戬免遭此厄。哪知此时偏遇敌军趁虚攻城,西岐守城无兵,哪吒着慌,束手无策,杨戬履险如夷,独柱擎天:“吾自有退兵之策”,抓土成兵,骁勇轩昂,虽只变得一时三刻,却吓退了攻城敌军,得免全军覆灭之灾。此“空城计”,与诸葛亮巧退司马懿之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杨戬在很多场合,实际上所起到的就是一位军师的作用。
“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是杨戬初至西岐请子牙除去免战牌时所说的话,这实为点睛之笔。“随机应变”,不仅是杨戬赴阵迎敌时的战术指导思想,并包蕴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素。它就像是胚胎,随着情节发展而呈现出的人物行为的波谲云诡,龙蛇变幻的神出鬼没,都由此而生发;据此而孕育出的,必然是斗智斗巧而不仅仅是凭力取胜的智力型人物。它不仅为人物形象定下了一个聪慧颖异的基调,对读者来说,也唤起了欲看其如何“随机应变”的期待。杨戬果然能孚所望,其随机应变能力,小说中不仅随处可见,在战魔家四将、擒土行孙和斗梅山七怪等著名战役中,更有集中而精采的表现。
作为文学形象,杨戬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他是理想主义的化身。面对自然的强大、社会的险巇和个人的渺小,在心理的寄托和希望的追求的共同作用下,便很容易产生这种智勇双全,无所不能的完美人物。这是植根于个体的弱小而对人类自我发展所寄寓的信心。但是如果不将信心化为改造客观的实践活动,而是仅仅停留在艺术想象之中,那么信心会很容易转化为麻醉的。杨戬身为理想主义的形象,是一个在传统美学思想制约下所创造出来的类型化的扁平人物。在他身上,看不见个人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甚至没有轻微的叹息,唯有睿智和神勇涵盖着一切。这固然是尽善尽美了,但是连人人必具的个性也被智慧、机敏之类的理念所包容,不能不说是杨戬一类人物形象的美学悲剧。
案例三:
哪吒,是《封神演义》里作者着力描绘的神话英雄之一。
哪吒姓李,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子。据说,他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灵珠子“奉玉虚宫法牒,脱化陈塘关李门为子”,“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因此,出生时就充满神话色彩。李靖夫人殷氏怀孕了三年零六个月,得梦生下个肉球,李靖大惊,一剑砍去,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孩子。他手套金镯,腹围红绫,满地上走。这金镯和红绫系金光洞镇洞之宝——“乾坤圈”和“混天绫”,故当时满地红光,满屋异香。第二天,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孩子为徒弟,取名“哪吒”。
《哪吒》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哪吒七岁,五月的一天,到九湾河东海口洗澡,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派巡海夜叉李艮来查问,发生口角。李艮一斧劈来,哪吒躲过,用乾坤圈把夜叉打得脑浆迸流。龙王三公子敖丙气势汹汹赶来抓他,又被他用混天绫裹住,抽筋而亡。东海龙王到天宫上本,又在宝德门遭到他的痛打,还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闯下这“灭门绝户”的大祸,他毫不在意,还轻描淡写地说是由于“一时性急”。当四海龙王敖光、敖顺、敖明、敖吉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吒说:“‘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为了不累双亲,他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他的孝道感动了龙王,李靖夫妇亦因此得赦。但李靖却总不能谅解,对他的魂魄继续进行无理逼迫。这使哪吒无法容忍。他认为骨肉已经归还父母,便不再相干,如仍要加害,则成了仇敌。于是他经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助,借莲花再度化身成形后,立即下山找李靖报仇。他来到陈塘关直闯帅府,见了李靖,大声斥责:“李靖!我骨肉已交还与你,我与你无相干碍,你为何往翠屏山鞭打我的金身,火烧我的行宫?今日拿你,报一鞭之恨!”李靖还没有回话,他已把枪一晃,劈脑刺去。李靖败走,他紧追不舍。若没有文殊广法天尊及燃灯道人先后解救,李靖可能早就一命呜呼了。哪吒先亵渎天神,后又“杵逆乱伦”,这在当时都是大逆不道,天理难容的行为。而他却毫无顾忌,我行我素。他的天真活泼,他的叛逆精神,确使人喜爱难忘。
哪吒初露头角是穿云关之战。黄飞虎去投奔西歧,全家十一人在途中先后被俘,汜水关总兵韩荣派余化带三千人马把他们解往朝歌请功,太乙真人令哪吒下山相救。哪吒在穿云关一山岗截住余化兵马,破了他的妖术,还用金砖击中他的顶盔,余化只得败走。哪吒砸开陷车,救出黄飞虎全家。至汜水关,又与韩荣对阵。激战中,他的火尖枪大显神威,“出手如银龙探爪,收枪似走电飞虹,枪挑众将,纷纷落马”,韩荣弃天而逃。哪吒取了汜水关,将黄飞虎等送出关外,然后回山复命。一个人能杀败上千人马,不能不说是奇迹。
哪吒与一般血肉之身的凡人不同,是莲花化身,敌人的某些妖术在他身上都失灵无效,因此,他在姜子牙帐下连战告捷。即使偶尔失利受困,也有高人相救,逢凶化吉。于是他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大军东征,出任举足轻重的先行官。黄飞虎分兵攻打青龙关受挫,邓九公、黄天祥相继阵亡,姜子牙闻报,速派哪吒援救。哪吒赶到,先胜一阵。当夜乘敌无备,偷袭获胜,取得青龙关,从而保证粮道畅通,进军无后顾之忧。大军进攻汜水关,哪吒再次与韩荣、余化对阵。余化祭起“化血神刀”,哪吒来不及躲避,中了一刀,身受重伤,只是寒颤,不能做声。太乙真人立即派金霞童子把他背回乾元山养伤调理。伤愈,哪吒正要回营,太乙真人又赐他三杯酒及三枚火枣。喝完酒,吃完火枣,哪吒提枪出洞,正要上路,忽然左边长出一只臂膊,不一会,右边又长出一只,接连长出六只手来,还有两个头,成了“三头八臂”人。师父再给他几件法宝,他一手执乾坤圈,一手执混天绫,一手执金砖,两只手擎两根火尖枪,还有九龙神火罩及阴阳剑,八只手拿八件兵器。师父又传他隐现之法,隐隐现现,可凭自己心意。这样的事,初看似乎近于荒诞,但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不是常把精明强悍的能人夸张为长有“三头六臂”吗?哪吒不只是“三头六臂”,而是“三头八臂”。他,本领之高强,神通之广大,堪称举世无双。界牌关刺死王豹,穿云关烧死马忠、杀死龙安吉,潼关击伤卞吉,渑池城上刺死高兰英,梅山与杨戬一起,全歼七怪,真所谓百战百胜,所向无敌。
哪吒最后结局也颇耐人寻味。功成以后,武王登位,理应论功行赏。尤其像哪吒那样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更应封官进爵,享尽荣华富贵。但哪吒与李靖、杨戬、金吒、木吒、韦护、雷震子共七人,却不恋红尘富贵、功名利禄,奏请皇上准予归山。武王、姜子牙苦苦挽留,仍无济于事,只得设宴饯行,洒泪送别。这与当时为了功名利禄、不惜投机钻营的人们相比,又显得多么高尚,多么难能可贵! 哪吒的形象,历来评价较高。有人认为他是作品中写得最富有生命力,也是最出色的人物。也有人把他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水浒》里的李逵、鲁智深相媲美。其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文学画廊中放射着灼灼光辉。
更多推荐
真人,神话,人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