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雪铁龙c4l新车多少钱)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前言
为了提高文物建筑的消防能力,规范和指导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根据公安部、XXX、XXX的指导意见,XXX组织编制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
本《导则》以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为基础,广泛调查研究,总结我国近年来文物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导则》涵盖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消防总体布局、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备用电源和配电设计等主要技术内容。它由XXX、XXX主编,XXX和XXX参与编制。
目录
1 总则
2 名词
3 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
消防总体布局
消防总体布局是指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的布置和设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火势,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1 消防分区
消防分区是指将建筑物内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区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火势的蔓延,防止火势扩散。
4.2 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
消防道路是指建筑物周围的道路,以便消防车辆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到达现场。消防装备包括消防栓、灭火器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4.3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是指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建筑物,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建筑物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演练。
4.4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
消防点是指建筑物内设置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控制室是指建筑物内设置的消防监控中心,以便及时发现火灾,进行报警和指挥灭火。
5.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设置的供水设施,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足够的水源进行灭火。
5.1 一般规定
消防给水系统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2 消防水源
消防水源包括自来水、消防水池等,应设置在建筑物周围,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设置和管理,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足够的水源进行灭火。
5.3 消防泵房
消防泵房是一个重要的消防设施,它为消防系统提供水源。消防泵房必须建在易于接近的位置,并且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消防泵和其他必要的设备。消防泵房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消防规定,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5.4 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消防设施,它可以为消防员提供大量的水源。它必须建在易于接近的位置,并且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压和流量。室外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消防规定,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5.5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消防设施,它可以为消防员提供水源。它必须建在易于接近的位置,并且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压和流量。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消防规定,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6 消防灭火设施
6.1 消防灭火设施的适用场所
消防灭火设施适用于各种场所,包括住宅、商业和工业建筑。消防灭火设施必须按照相关的消防规定进行设计和安装,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6.2 自动灭火设施
自动灭火设施是一种重要的消防设施,它可以自动检测火灾并进行灭火。自动灭火设施必须按照相关的消防规定进行设计和安装,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6.3 灭火器
灭火器是一种常见的消防设施,它可以用于灭火。灭火器必须按照相关的消防规定进行选择、安装和使用,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使用灭火器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造成二次灾害。
6.4 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
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场所的灭火设备,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该装置采用高压水
雾进行灭火,具有灵活性和便携性,可以快速响应火灾事件。在使用时,只需将装置移动到火灾现场,打开开关即可实现灭火。
7.1 一般规定
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场所的特殊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配置。
7.2 系统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火灾风险、人员密度等。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报警器和控制器,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连接。
7.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设备。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场所的大小、布局和人员密度等因素,合理配置照明设备和指示标志,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消防备用电源
消防备用电源是保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其他消防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备用电源的容量、供电方式和自动切换等因素,确保在停电或其他故障情况下,消防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配电设计
配电设计是消防设备运行的基础。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电力负荷、线路长度、电缆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缆和配电设备,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连接,确保消防设备能够正常供电。
9.1 一般规定
在消防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1.总则
为了加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规范防火设计,预防火灾的发生,减少危害,保障文物的安全,制定了本导则。本导则的编制依据详见附录。
2.名词
2.1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指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包括文物建筑本体及保护范围内与文物建筑毗邻的、不能进行防火分隔的其它建(构)筑物。
2.2 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指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以外、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提高消防能力的建(构)筑物。
2.3 消防道路:指为满足消防车辆进出需要而设置的道路。
3.文物建筑防火设计
3.1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应以文物保护规划、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等为基础,包括以下内容:
1) 文物建筑本体防火设施设备的配置与完善;
2) 为保护文物建筑所涉及周边区域的消防基础设施的配置与完善;
3) 文物建筑本体及周边消防安全总体布局。
3.2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时,应优先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消防基础设施,并避免对文物本体及其环境风貌造成影响或者破坏。
3.3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前,应对防护对象进行现场勘查和火灾风险分析。
3.4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选择的电器设备和线缆应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3.5 本导则适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中木结构、砖木结构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
3.6 本导则中未提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
4.设备和管线安装
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遵守消防安全要求,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
5.接地
接地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根据文物建筑的实际情况和防火需求,需要确定适合一般消防车、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和手抬机动消防泵通行以及人员疏散的道路。
为了避免火灾蔓延,对于集中连片的文物建筑群,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将其分隔成若干独立的防火区域。
现场勘察应该全面、详细地调查建筑防火、消防救援条件、消防设施现状以及火灾危险源等相关情况。这包括表3.0.1中列出的内容,如火灾荷载、建筑参数、防火隔离带、消防道路、设备完善情况等。
现场勘察内容包括建筑的防火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分区、疏散条件、消防站、消防控制室、救援场地、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源、应急照明、易燃易爆场所和设施、燃气使用和存放场所、电气火灾隐患等。
在现场勘察中,需要特别注意电气火灾隐患和雷击等问题,以确保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
4.3.2 疏散通道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指示标识,以确保安全疏散。
4.4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
4.4.1 对于距离最近的消防站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文物建筑区域,应合理设定消防点。消防点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消防道路现状和消防救援装备配置情况,在5分钟内到达火点的标准下选址和布置。
2.优先利用原有建筑和场地设置,建筑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米。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
3.设有明显标识。
4.消防点应配置符合表4.4.1要求的消防装备。
表4.4.1 消防点消防装备配置
消防车配备数量
1辆(小型消防车、洒水车、消防摩托车)
消防装备
手抬式消防泵、移动式水带卷盘或水带槽、水带水枪、灭火器、手持移动式对讲机、呼吸器、头盔、面罩等
消防员配套装备数量
2台、2个
4.4.2 消防控制室应设在消防点内。
5.0 消防给水系统
5.1 一般规定
5.1.1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文物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
5.1.2 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以及其他有结冰可能的地区,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5.2 消防水源
5.2.1 消防水源可以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
5.2.2 对于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建筑,应充分利用给水管网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可以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生产、生活用水污染,同时满足消防供水的要求。如果没有给水管网或给水管网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则应利用天然水源或设置消防水池。
5.2.3 当利用江河、湖泊、水塘、水井、水窖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能够保证枯水期的消防用水量,其保证率应为90%-97%。
2.防止被可燃液体污染。
3.采取防止XXX、漂浮物、悬浮物等物质堵塞消防水泵的技术措施,并确保安全取水。
4.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应设有取水码头和通向取水码头的消防车道。当天然水源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超过6米。
5.2.4 当设置消防水池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火灾延续时间内,将其作为消防水源的灭火系统用水量之和确定。不同灭火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表5.2.4的规定。
表5.2.4 不同灭火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
灭火系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火灾危险性
2.消防水池应设置在易于供水和排水的地方,并应设有防渗、防滑、防倾斜等措施。
3.消防水池应设有明显标识,方便消防人员快速找到。
4.消防水池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水源的可靠性。
6.1 消防灭火设施适用场所
根据表6.1.1,在不同的场所可以选用不同的消防灭火设施。以下是参考选用表:
表6.1.1 消防灭火设施参考选用表
消防灭火设施
静水水源(如太平池、水缸等储水设施、)
固定消防水炮
灭火系统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
灭火器、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
所有文物建筑—室外,且室外场所具备作用空间,火灾危险性较高的文物建筑,且文物建筑能满足固定消防水炮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水炮对保护对象危害小。
有较大火灾危险的近现代砖石结构的文物建筑和用于住宿、餐饮等经营性活动的民居类文物建筑。
空间密闭、用作文物库房,且库藏文物适宜使用气体灭火系统的文物建筑。
有传统彩画、壁画、泥塑、藻井、天花等的文物建筑。
其它场所:室内空间,无结冻地区,且未设室内消火栓的文物建筑。适用场所限制场所。
6.2 自动灭火设施
6.2.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文物建筑可以采用对保护对象无损坏的自动灭火系统或自动灭火装置。
6.2.2 文物建筑采用自动灭火系统时,优先采用无管网式系统。在有人值守的情况下,启动装置应为手动控制。
6.2.3 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数量不应少于两门,设置位置应使消防水炮的射流能够完全覆盖被保护文物建筑,并具备隐蔽性。
2.消防水炮平台的设计应满足消防水炮正常使用,结构强度应满足消防水炮喷射反作用力的要求。并应隐蔽设置,与周边建筑风貌相协调。
3.消防水炮应具有雾化功能。
6.2.4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应按中危险级I级,喷水强度6L/min/m2,作用面积160m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宜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分开设置。当合用消防泵时,给水管路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
6.2.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应按A类火灾场所选取。喷头的布置应使气体灭火剂喷放后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喷头出口射流方向离文物、文物建筑表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6.3 灭火器
6.3.1 文物建筑应按严重危险级配备灭火器。
6.3.2 应选择对受保护文物、文物建筑危害小的灭火器。
6.3.3 文物建筑每层配置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
6.3.4 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
6.4 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
6.4.1 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的配置应按照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1 一般规定
7.1.1 对于存在较大火灾危险且具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条件的文物建筑,应该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该将实时报警信息完整、准确、可靠地传送到消防控制室。
7.1.3 确认火灾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该启动消防分区的所有声光报警器和消防广播。
7.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该具备联网功能。
7.2 系统设计
7.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应该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选择。
7.2.2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系统设备的设置应该遵循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被保护文物建筑的特点、自然环境等条件,采用简单、实用、可靠,且对文物建筑影响最小的形式。
7.2.3 对于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火灾探测器。
7.2.4 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应该采用重点保护与区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特别重要的文物建筑或场所应该采用双重保护。
7.2.5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该设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位置应该明显且便于操作。
7.2.6 火灾声光警报器应该设置在疏散通道、建筑内部拐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不应该与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灯具设置在同一墙面上。
7.2.7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应该符合以下规定:
1.消防水泵房和文物建筑的重点部位应该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2.有人值班的殿堂应该设置消防电话分机。
3.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的重要部位应该同时设置消防电话插孔,并选择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7.2.8 在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和控制区,应该在其周边选择适当的高位设置能完全覆盖保护区、基本覆盖控制区的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如果文物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与消防控制室报警总线采用有线方式连接有困难时,应该设置人工火灾警报装置及独立式火灾探测器,报警信号应该通过无线方式与消防控制室联网。
7.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7.3.1 为便于疏散,正常照明线路应该在人员疏散后再切断。
7.3.2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应该设置完善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7.3.3 对于文物建筑内无自然照明且有人员活动的场所,对疏散距离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该设置疏散指示和疏散照明灯具,疏散走道的地面平均水平照度值不应低于1Lx。
7.3.4 消防控制室、配电室及值班室等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场所,应该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8 消防备用电源
8.0.1 消防设备除正常电源外应该设置备用电源。
建筑装饰方面,彩画、壁画、雕刻、石刻、隔扇、多宝阁、落地罩、室内外各类装饰以及题名、题记等的建筑构件上,不得设置管线和设备。
配电设备方面,不应安装在明火和热源附近,也不应安装在木质等可燃构件上。配电设备外壳距可燃构件不应小于0.3m。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
配电管线方面,不能利用原有孔洞、间隙安装时,应选择可修补的墙体、基础或构件,穿越后应按原工艺修补并封堵,且不应对洞口周围产生损伤。室内明敷设管线安装时,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管路与终端、弯头中点、接线盒或过路盒、电气器具等的边缘距离应在15cm~50cm范围内固定。明敷于
墙体或者构件上金属导管,应采用箍、卡等配件固定。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明暗管方面,过渡连接可通过暗配接线盒与明配接线盒重叠安装。当金属导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应加装室外防水型拉线盒(箱)或增大管径,便于日后维护。
架空电力线路方面,1kV及以上等级的不应跨越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和控制区。
接地方面,用电设备的外露金属外壳应与线路的PE线做可靠的电气连接,穿线金属导管应相互可靠连接,且在用电设备、接线盒及配电箱处与PE线接线端子连接。建筑物设有防雷击保护装置时,配电线路的PE线与防雷装置应做可靠的等电位连接。
附录编制依据方面,本文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20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2003(2009年版)、《室外
给水设计规范》GB -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2001(2005年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2014等。
以下是各种规范和文件的简介:
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2005:该规范规定了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2003:该规范规定了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消防灭火效率。
3.《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2013:该规范规定了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灭火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93:该规范规定了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2005: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灭火器配置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2009:该规范规定了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7.《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2011:该规范规定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2011:该规范规定了低压配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2007:该规范规定了电力工程电缆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1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2011:该规范规定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要求,旨在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 -2010:该规范规定了消防控制室的通用技术要求,旨在提高消防控制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2013:该规范规定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GB -2014:该规范规定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 -2010:该规范规定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旨在提高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5.《用电安全导则》GB/T-2008:该导则规定了用电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旨在保障用电安全。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2008:该规范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旨在提高民用建筑电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7.A.0.5国务院及相关主管部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公安部、XXX、XXX关于消防安全的指导意见、以及其他与消防安全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的目的是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性。
更多推荐
消防,火灾,系统,建筑,文物,灭火,设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