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本田思铂睿停产了吗)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200例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

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胎儿脐带

绕颈200例,回顾性分析胎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分娩结果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价值。结果:胎儿临床分娩后与超声诊断结果对照,存在脐

带绕颈胎儿为194例,诊断符合率为97.00%;其中,绕颈1周为174例(89.69%)、

绕颈2周为15例(7.73%)、绕颈3周为5例(2.58%);本研究194例脐带绕颈

胎儿中,15例脐动脉S/D值大于3,RI大于0.7,颈部脐带压迹较深,提示胎儿

宫内窘迫,经剖宫产手术证实。结论:在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诊断中,彩色多普

勒超声诊断的符合率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可重复,可直观显示胎儿颈部脐带

缠绕及血流状况,并监测脐动脉S/D值与RI,用于评价妊娠期孕妇宫内胎儿血

供,可为临床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标签: 胎儿; 脐带绕颈; 超声诊断; 宫内窘迫

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胎儿脐带绕颈,主要原因是孕妇羊水过多、脐带

过长、体位变化及胎动频繁等[1]。由于脐带缠绕胎儿颈部,对血液循环会造成

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由于脐带绕颈而导致的胎儿死亡数量占

妊娠总数的25%~35%,对围生儿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2]。在临床诊断中,及时

发现脐带绕颈对做出正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200例脐带绕颈胎儿,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有价值

的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B超室超声诊断检查发现存在胎儿脐带绕颈的孕

妇20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21~32岁,平均(27.4±2.3)岁,孕周

27~40周,平均(36.7±1.6)周,包括初产妇186例、经产妇14例,均为单胎,

检查后于本院分娩,200例孕妇均排除心肺功能不全、血液疾病及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200例孕妇均采用GELq7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探头频率为3.5~7.0

MHz。检查操作具体步骤为:孕妇取仰卧位,呼吸瓶颈,行常规超声检查,检查

胎儿、羊水、胎盘以及脐带、脏器器官发育情况,上述检查完成后,沿胎儿胎头、

抬颈后部、脊柱行纵向检查,检查过程中,认真观察颅骨光环的完整性、双侧大

脑的对称性;沿胎儿颈椎长轴切面,向下密切观察脊柱的连续性,是否出现异常

[3]。其中,颈部检查:探头与胎儿脊柱平行,注意探查胎儿颈部被测皮肤表面

是否存在压迹,以及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是否存在凹陷或压迹,通常脐带绕颈三周

为“VV”形,绕颈两周呈“W”形,绕颈一周呈“U”形,且在压迹前方的羊水暗区域,

存在明显的脐带断面。CDPI在胎儿颈部检查中的应用:如果胎儿颈部压迹前方

存在明显的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则可将彩色取样框置于胎儿颈部,行颈部横断

面扫查,扫查如提示绕颈脐带为红蓝交替,或呈现为平形状、麻花状彩色血流束,

在脐血流速度达30~70 cm/s后,能够清晰侠士脐带绕颈状况,同时也可确定脐

带绕颈的时间长度,并测量脐带绕颈的S/D值、RI值。

1.3 诊断标准

胎儿脐带绕颈诊断标准为:颈后与颈前部,存在明显的脐带回声,且沿胎儿

脊柱长轴切面,可扫查到胎儿颈背部皮肤存在明显的压迹,呈现为扁圆形无回声

区[4]。其中,脐带绕颈1周胎儿,颈部皮肤呈现为“U”形,用超声诊断减产,可

探测到颈部在压迹处存在红蓝相间的小彩团,为扁圆形或圆形衰减包块,呈现“=”

条形等回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旋转90°,行颈部横断面扫查,则可见衰减

包块内显示红蓝相间血管图像,呈现为平形状彩色血流束或红蓝相间麻花状血流

束缠绕于胎儿颈部;对于脐带绕颈2~3周者,胎儿颈部通常呈“W”或“VV”形,

其颈部横断面显示,脐血管长轴为间断的连续波浪形,存在双轨样血管壁回声,

在颈部脐动脉取样,可见血流循环明显改变[5]。

2 结果

本研究纳入200例产妇,经胎儿临床分娩后与超声诊断结果对照,存在脐带

绕颈胎儿为194例,诊断符合率为97.00%;其中,绕颈1周为174例(89.69%)、

绕颈2周为15例(7.73%)、绕颈3周为5例(2.58%);本研究194例脐带绕颈

胎儿中,15例脐动脉S/D值大于3,RI大于0.7,颈部脐带压迹较深,提示胎儿

宫内窘迫,经剖宫产手术证实。其中,如果脐带绕颈缠绕角度超过360°时,则

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高,本研究胎儿中,发生宫内窘迫胎儿为15例,其中绕

颈一周胎儿1例、绕颈两周胎儿2例及绕颈三周胎儿12例。

3 讨论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相连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胎儿与母体之间交换营养物的

桥梁与纽带。正常情况下,脐带的长度为30~70 cm,且脐带中存在1条粗静脉、

2条动脉,呈“品”字状分布[6]。在临床上,脐带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为脐带缠绕,

特别是脐带绕颈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占分娩总数的25%~35%。随着孕周的增

加,多数脐带可自行解开,但是仍有部分脐带无法自行解开。由于脐带过长而出

现脐带缠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影响胎儿的下降,增加分娩难度,延长第

二产程。由于脐带绕颈3周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在分娩中可能危及母婴安全[7]。

临床实践表明,脐带绕颈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无脐带绕颈胎儿。

本研究纳入的200例孕妇中,产时测量脐带长度>70 cm者为178例,占比高达

89.00%,提示脐带过长为导致脐带绕颈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分娩时母婴安全,

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认为,胎儿脐带绕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胎儿颈后与颈前,存在明显的脐带回声;二是胎儿颈部皮肤被勒紧部位,存

在明显凹陷与压痕,勒痕为“U”或“W”形;三是检查显示,胎儿颈背部压迹位置,

存在明显的红蓝相间的环状血流束,缠绕1、2、3周胎儿,彩超显示不同。本研

究200例产妇,经胎儿临床分娩后与超声诊断结果对照,存在脐带绕颈胎儿为

194例,诊断符合率为97.00%。但是,本研究仍有6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未发现脐带缠绕。经分析,出现误诊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诊断与分娩

时间间隔长,在胎儿胎头未入盆前,由于胎动变化,脐带缠绕自行解开的机会比

较多,因此超声检查与分娩时对照不相符;研究认为,诊断与分娩时间间隔时间

越长,则误诊发生率越高,为了提高诊断率,应合理确定检查时间,于邻近分娩

时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第二,脐带过长,堆积或搭于胎儿颈部,未缠绕,导

致检查时出现误诊,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需要缓慢移动超声探头,按逆时针、

顺时针两个方向探查,延长脐带血流显示段,观察两端走向,避免出现假阳性。

第三,胎儿为枕后位时,由于颈前屈曲时将下颌遮挡,导致缠绕脐带血流由于脐

带堆积,而出现等号样或血管长轴双轨样回声,这时可能出现误诊[8]。彩色多

普勒扫查显示绕颈脐动脉、脐静脉血流束,而脉冲多普勒可显示脐动脉、脐静脉

血流频谱,并用以监测脐动脉血流参数,主要是S/D值与RI值。在孕妇正常妊

娠时,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S/D与RI值会逐渐下降,其中,孕周36~42周,

S/D<3.0、RI<0.67,但如果与上述值不相符,且胎儿心率减慢至60~70次/min,

则提示脐带绕颈的可能性,且绕颈较紧,胎儿宫内缺氧,这时可能危及胎儿安全,

属于及时剖宫产结束妊娠指征。如果S/D、RI值正常,提示脐带绕颈松弛,对供

血供氧未产生影响。本研究194例脐带绕颈胎儿中,15例脐动脉S/D值大于3,

RI大于0.7,颈部脐带压迹较深,提示胎儿宫内窘迫,经剖宫产手术证实。本研

究结果表明,脐带绕颈周数越长,则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越高,行剖宫产率也

就越高。

综上所述,脐带绕颈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脐带绕颈严重时,影

响宫内正常供氧供血,危及胎儿安全,行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胎儿

颈部是否存在脐带绕颈,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小龙.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186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4,

12(32):7199.

[2]惠颖,赵春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绕颈的类型及临床意义[J].实用

医技杂志,2014,15(28):3852-3853.

[3]韩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3,

24(1):38-39.

[4]谈慧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

学专业),2011,13(23):231.

[5]王爱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脐带绕颈中的应用658例分析[J].中国误诊

学杂志,2012,12(9):2151.

[6]李子亮.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J].中国医

药导报,2010,7(11):74-74.

[7]艾先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16):2144-2145.

[8]王志远,谢清娥,卓秀芳,等.三维彩超对绕颈脐带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

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21-123.

更多推荐

胎儿,脐带,超声,诊断,颈部,彩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