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阿尔法罗密欧f1)
从一辆小车,看俄罗斯工业的悲剧。
昨天,一个俄罗斯本土汽车的视频,让我大开眼界。经历了西方
极端制裁之后,俄罗斯终于迎来了第一辆国产新车,也是俄罗斯的国
产之光「莫斯科人」汽车,对俄罗斯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来说,具有
很高的象征意义。2022年5月,由于西方制裁,雷诺将其工厂出售给
莫斯科市,莫斯科市将该工厂国有化,用来将苏联时期的汽车品牌
“莫斯科人”(Moskvich)恢复生产。“莫斯科人” 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上世纪40年代,早在1946年,第一辆“莫斯科人400”型号的汽
车就面世了,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几乎所有
工业品前面,都要加一个「洋」字,比如说,洋油、洋火、洋钉、洋
灰……索比亚宁和他的老板新「莫斯科人」计划的主导者,就是现任莫
斯科市长索比亚宁,他也是普京信赖的小伙伴,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
他们俩亲密无间的照片。索比亚宁表示,最终年产量目标为10万辆,
其中五分之一将为电动汽车,这远远低于20-30万辆产量的行业平均
水平。该工厂的项目经理Maxim Klyushkin表示:「俄罗斯卡车制造
商Kamaz是我们的外部合作伙伴,我们还有一家远程合作伙伴,但不
能透露是哪家」。凭常识推断,这么小的产量,很难找到合作伙伴,
大公司绝对看不上。「莫斯科人3」=江淮嘉悦X4索比亚宁一厢情愿
地以为,新「莫斯科人3」的投产,可以增加人民克服西方制裁的信心。
没想到,这次,他又搞砸了。他可能与自媒体时代脱节太久,认为自
己的小聪明,对上,可以邀功普京,对下,可以糊弄百姓。他可能不
知道,如今的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汽车非常熟悉,在油管上,据我
所看到,至少10个频道,靠介绍中国汽车为生。对某些中国品牌,俄
罗斯人可能比中国人更加熟悉。尤其是二线国产品牌的SUV,在国内
大城市,开的人不多,在俄罗斯却知名度很高。为了舆论造势,「莫
斯科人3」工厂邀请了一批视频博主进入工厂拍视频,希望他们可以传
播「正能量」鼓舞人心,没想到很多博主毫不留情地扯下了他们的遮
羞布。目前俄罗斯的衙门体系,实在令人无语,他们既搞不了务实的
工业,也搞不定务虚的宣传,连几个视频博主的来历都没有弄清楚。
有一个视频的标题就充满讽刺意味:Как похорошел Москвич при
Собянине. 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统治下的「莫斯科人」多么漂亮!
「莫斯科人3」的原型车,在国际上叫JAC JS4,在国内叫江淮嘉悦X4,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新闻,我想国内很多消费者,都没听说过江淮嘉悦
X4。中国人不知道没关系,俄罗斯人对江淮非常了解。他们打开发动
机舱盖一看,不仅到处都是JAC的标志,还有全中文标志的发动机,
甚至连一条皮管,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其实,这就是我们曾经熟悉的SKD模式,整车以零部件的方式出
口,再由进口厂商在所在国装配为成品销售。二三十年前,中国很多
汽车工厂,都是以SKD形式起步的。万万没想到,2022年的俄罗斯,
开始走我们20年前的老路。俄罗斯观众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找中国公司合作没问题,中国汽车工业早就不是吴下阿蒙,出
口量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如果找中国的四大本土车厂:比
亚迪、吉利、长城、奇瑞,他们没意见,但为什么找江淮呢?用他们
的话说就是Позор ! Просто Позор 丢人现眼 简直是耻
辱其次,找江淮合作也就算了,价格稍微贵一点点也理解,但
240万卢布的零售价,完全就是火上浇油,让他们非常愤怒。如今在
俄罗斯,懂中文的人很多,他们一查,这个车的原型在中国售价不到
10万。在俄罗斯SKD组装后,售价为240万卢布,折合26万人民
币,相当于用宝马3系入门版的价格,买一辆「江淮嘉悦X4」。在视
频底下的评论区,我又看到很多老梗:和中国人相比,我们就像住在
一个非洲部落,这里有一个睿智的长老。长老曾经像我们许下诺言: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伟大的国家!」实际上,在中国汽车市场上,
这款跨界车的起价为11000美元……难道因为换了一个商标,我们就
要多付那么多钱吗?以前,圣彼得堡装配的福特福克斯起价为1.2万美
元。现在中国车要价3万美元。同志们,我们要买吗?上世纪中叶,
我们为他们建厂,开始生产汽车、拖拉机等设备。现在他们正在帮助
我们。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耻的,因为我们在90年代毁了我们国家的
一切。为什么,为什么是江淮?有那么多很强的中国公司,但他们选
择了垫底的...
曾经的辉煌前苏联汽车的年产量,高峰期约200多万辆,在世界
上也是汽车大国。老百姓私家车拥有量堪比西方国家。汽车生产厂家
数量不多,可是每个厂的生产能力很大,年产20~30万辆。九十年
代, 北京街上最常见的车型之一, 就是著名的 「拉达」 轿车。本人有幸
坐过拉达车,进车的瞬间,仿佛时光倒退30年前,除了喇叭不太响,
几乎所有地方都会响。我和前苏联的拉达老爷车前苏联地区,穷人大
都开拉达,没有转向助力,没有空调,前后手摇窗等,价格便宜,虽
然技术十分落后,但是怎么开都开不坏,俄罗斯发达的只是传统的重
工业,但是在机电一体化,人机工程等方面非常落后。结构简单也有
好处,那就是,维修也简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来
自中国的技术人员正在苏联学习吉斯-150(ZIS-150)卡车的生产技
术当年中国的汽车工业,和苏联相比,孱弱得可怜。1971年,汽车产
量10万辆;1980年,22万,1990年,50万。2000年,100万辆。
而1980年苏联汽车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万辆。20年前,我们的汽车
工业还远不如40年前的苏联。网上有很多文章讨论,为什么俄罗斯的
工业会如此不堪?原因很多,如果全面论述,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在
我看来,大家可能忽略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分别是:庞大领土,
阻碍工业发展;错过机会,很难后来居上。辽阔领土,阻碍工业发展。
随着工业体系的不断进化,集中度越来越高。目前全世界超过一半的
GDP集中在3.6%的陆地面积上。而这3.6%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的工
业产值。
人类先进工业文明的拓展,非常缓慢,发达国家设立了很高的门
槛,后来者很难进入这个圈子。从地图上看,过去一百年,仅仅增加
了中国沿海地区和韩国。中韩能逆袭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产业集中,
效率高,成本低。2020年,岛国的NIKKEI《日本经济新闻》,拆解
了大疆的无人机,用一贯阴森的眼神,打量着每一个零件,他们发现,
大疆约8成零部件,采用通用产品,供应商们就在深圳方圆100公里
之内,不但低价,而且高效。中国在无人机供应链的优势,其它任何
国家,都望尘莫及。日本某企业的高管表示「要达到相同性能,日本
企业仅材料费,就是大疆的好几倍」。2021年全年特斯拉交付量为
93万辆,仅上海工厂,就贡献其中的48万辆,占比超过50%。同时,
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超95%,这就是长三角产业链高效整合的
结果。这种规模效率,只有在产业链高度集中的中国才可能实现。俄
罗斯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恰恰是高度分散的。与世界工业集中化的趋
势完全相反。从沙皇俄国到苏联,为了满足自己虚幻的安全感,不断
扩大国土,然后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就需要不断投入资源。最
简单的一个例子,当年苏联为了各个加盟国雨露均沾,在很多偏远的
边疆地区开设工厂。伊尔76——世界产量最大的大型军用运输机,生
产线设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距离莫斯科3500公里,开车要45
个小时。该厂生产最旺盛的时候,年产50架伊尔76,这里一共生产
了944架伊尔76。944架!这可是一个难以超越的数字。同一级别中,
美国C141总量也就280架左右,“环球霸王III”C17总产量也只有
279架。2005年,中国下了34架伊尔76MD运输机和4架伊尔
78MK加油机的大订单,没想到,契卡洛夫拒绝与俄罗斯签合同。理
由是,以协议价生产这批伊尔76/78,会亏损4亿美元。其实,背后
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一点,苏联解体后,人可以自由迁徙了,
大量航空业人才离开乌兹别克,去了西方国家。有些人宁愿去纽约摆
地摊,也不愿意留在乌兹别克当工程师,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无非
就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就是现实。俄罗斯后来将中国支付的订金
用于伊尔76运输机的生产线搬迁,在俄境内重建伊尔76生产线完成
中方订单,但进度非常慢。吃了受制于人的大亏后,中国才下定决心
研发出了运-20运输机,而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也错过了一次重生机会,
彻底走向了破产。中国的运20,也是被这两兄弟给逼出来的!现在回
头看,还要谢谢他们。塔什干飞机工厂,还不是最偏远的,如今俄罗
斯最先进的战斗机su57,生产线在远东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距
离首都莫斯科9000公里,开车要120个小时。阿穆尔河,其实就是
黑龙江,从俄罗斯的共青城出发,沿着黑龙江往上游走,就可以到大
名鼎鼎的鹤岗。鹤岗人口89万,以「经济萧条、房价低廉」闻名全国。
而更偏远的共青城,人口不到25万,环境更恶劣,更加「前不着村、
后不着店」。这种地方能留得住年轻人吗?如果不能吸引年轻人才,
能造的好飞机吗?共青城和塔什干一样,都是当年苏联时期,为了照
顾边疆地区,以行政命令建造的工业基地。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
这种工业布局完全逆市场经济规律。但俄罗斯也是左右为难,如果把
边疆地区的工业基地都迁移到人口密集的欧洲地区,生产效率一定可
以提升。但原本就衰落的远东边疆区,人口就更加稀少了。作为大国
博弈的战略腹地,怎么可以让国土荒废呢!?当年嗜地如命的沙皇,
做梦也没有想到,以前用农奴的鲜血换来的土地,居然就成了鸡肋。
对俄罗斯来说,这些国土,守也不是,不守也不是!人口对土地的支
撑存在一个底线,或者是阈值。以中国14亿人口,去管理这么大的国
土,也许没问题,但俄罗斯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并且面临严
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俄罗斯安全会议2005年1月中旬公布的一项报
告表明,到本世纪中期,俄罗斯人口将减少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到
2050年,这个地域广袤的泱泱大国,人口将缩减到一亿左右,人口量
排在埃及、越南和乌干达等国之后。当年俄罗斯把阿拉斯加贱卖给美
国,也就是因为力不从心,连欧亚部分都守不住,根本没有余力去管
理远在北美的阿拉斯加。世界第一的国土面积,是一把双刃剑,积极
作用是,给俄罗斯带来大量自然资源,也给人民带来自豪感。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副作用越来越大,自然资源带来惰性,抑制了创业
精神。挖矿赚钱多容易,何苦去发展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
带来虚幻的使命感,一心只想着国际舞台,忘记了眼前的一日三餐,
把大量资源投入大国博弈,民生制造业被忽视。苏联鼎盛时期,为了
维护庞大国土,不得不优先考虑国防和重工业,只能牺牲老百姓的生
活质量,勉强支撑起一个大国的骨架。如今,人口不断萎缩的俄罗斯,
根本就没有能力管理那么大,且环境恶劣的国土。
错过机会,很难后来居上。62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辆红旗轿车,
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一汽”借来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
级轿车,对该车进行详细的数据测量和分析。然后,工人们用33天,
纯手工“敲”出第一辆红旗车。当年,如果设备不行,技术不行,发
挥精神力量,还能弥补一下。至少可以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但是,
如今的工业水平,在物质力量面前,人的精神,不值一提。举一个最
简单的例子,精神力量再伟大,可以纯手工打造一块液晶显示器么?
显然不行。而没有液晶显示屏,很多产品都造不出。别的不说,现在
的电动汽车,就是一个行走的游戏机和电影院,如果没有液晶显示器,
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
2021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液晶面板都集中在东亚地区。中国大
陆占了62%,韩国和台湾省,各占15%,剩下8%归日本。此外,其
他地方大型液晶面板的产能几乎为零。因为这是一个资金、技术高度
密集,高端专业化的产业。比如说京东方第10.5代TFT-LCD生产线落
地武汉,总投资高达460亿元!京东方连续亏损十四年,国家却拿几
千亿扶持,最终逆袭成功,成为世界第一后,才慢慢把过去补贴的钱
给赚回来。现代产业都是资金的无底洞,后来居上者,都是像中国这
样,不惜代价砸钱砸出来的。一般国家根本吃不消。韩国和台湾省以
前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大陆还没有崛起。如果再往
上游追溯,几乎所有现代产业的源头都是芯片,如今能大规模制造芯
片的国家,也屈指可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台湾拥有全球晶片
产能的21.4%,世界第一。位居第二的是韩国,占20.4%,中国大陆
产能占15.3%,与日本的15.8%相当。其实,在芯片产业上,我们早
就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只不过在「好不好」的问题上,还被掐
脖子。人谈起芯片就会说那些高端的手机芯片,其实那只是非常小的
一部分。大量的普通芯片,中国都可以国产。相比之下,俄罗斯在电
子产业方面,几乎处于石器时代。一旦在电子工业方面落后,一个国
家就很难成为工业强国。这一点,目前俄乌冲突下俄罗斯惨不忍睹的
无人机,就是最好的证明。俄罗斯恨不得把洗衣机的芯片都拆下来去
造无人机。
写在最后我们的北方邻居,一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被西方忽
悠,经过一番休克疗法,错过了关键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为了巩
固面积庞大的国土,必须分散人口和工业,而分散的工业,就造成效
率的低下,效率低下,就被全球化淘汰!如果换个心态,像澳大利亚
和加拿大一样,踏踏实实作资源输出国,不要幻想超级大国,也不要
大而全的工业体系,照样可以过上好日子。但与生俱来的骄傲,坐拥
世界第一的国土,又怎么甘心沦为二流国家呢?总之,既完美错过了
「天时」,又没有合理安排「地利」。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步错,
步步错,在被西方集体制裁的今天,俄罗斯想咸鱼翻身,很难!以目
前俄罗斯的国情和世界工业结构,想后来居上,希望渺茫!
更多推荐
俄罗斯,中国,工业,汽车,没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