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哈弗2020年新车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围术期指标;并发症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可分成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等类型,患者肋部会有明显疼痛感,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胆囊病变,不同术式可能产生不同效果,影响患者康复质量[1]。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应用[2],基于此,本研究将以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胆结石患者为例,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6-69岁,年龄均值(57.69±5.36)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8-70岁,年龄均值(58.67±5.5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治疗,为患者做椎管内麻醉,切口位置选在上腹部,打开腹腔,将胆囊三角区最大程度暴露,通过钝性分离方法将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分离,切除胆囊之后,在创面处做好止血工作,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留置引流管,完成手术切口缝合工作,手术结束。

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为患者采取椎管内麻醉,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调整病床高度,使头部高度高于脚部,同时将右侧肢体适当垫高。切口选在肚脐边缘下方,注入二氧化碳,完成人工气腹的建立,向体内置入腹腔镜。后续在患者右侧中腹位置做穿刺,置入手术器械与套管针。借助腹腔镜的视野,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切除胆囊,在创面处止血,冲洗生理盐水,正常留置引流管,清理器械并完成切口的缝合,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分组

例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首次排住院时气时间(h)

间(d)

对照组

6

2132.35±10.63

74.29±6.98

23.38±4.17

7.86±2.05

研究组

6

284

95.52±7.59.32±5.03

14.23±3.82

5.29±1.24

t

-

14.218

8.872

8.250

5.47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例染

切口感染

腹腔感泌尿系统感染

总发生对照组

26

2(7.69)

2(7.69)

1(3.85)

5(19.23)

研究组

26

1(3.85)

0(0.00)

0(0.00)

1(3.85) χ2

-

-

-

-

3.015

P

-

-

-

-

0.083

3 讨论

手术是当前临床针对胆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提到的两种术式,传统开腹手术相对成熟,但是需要再患者腹部形成较大切口,且由于患者腹腔和空气接触面积较大,更容易引发感染[3-4]。相比之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可以避免在患者腹部形成较大切口,向患者腹中置入腹腔镜,也有助于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5]。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和腹腔镜形成较小切口相关,切口较小,则不容易导致患者大量出血,且不会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符合临床微创手术理念,效果值得临床引起高度重视。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之所以未见统计学差异,可能和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过低有关,但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依然低于对照组,证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价值,未来应增加样本数量,使数据更科学。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778-780.

[2]谢文滔,孙松昌.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68-70.

[3]孙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3):37-39. [4]康学利.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3):119-121.

[5]吕广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5):2681-2683.

更多推荐

患者,胆囊,腹腔镜,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