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2020款斯柯达明锐怎么样)

世界汽车发展史

/qcwh/ja/

汽车同其他现代高级复杂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等一样,并非哪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明的,发明之初的汽车也并非是这个样子的,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总的来说,汽车的发展经历了蒸汽汽车的诞生、内燃机汽车、汽车量产化、汽车产品多样化和汽车产品低价格时期以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几个阶段。

一、蒸汽汽车的诞生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图2、图3)。这辆汽车被命名为“卡布奥雷”,车长 7.32m ,车高 2.2m ,车架上放置着一个像梨一样的大锅炉,前轮直径 1.28米 ,后轮直径 1.50米 ,前进时靠前轮控制方向,每前进12~15min需停车加热15min,运行速度3.5~ 3.9km/h 。后来在试车途中撞到石头墙上损坏了。尽管居纽的这项发明失败了,但却是古代交通运输(以人、畜或帆为动力)与近代交通运输(动力机械驱动)的分水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2 法国人居纽研制的蒸汽汽车

1825年,英国人哥而斯瓦底·嘉内制造了一辆蒸汽公共汽车(图3),18座,车速为 19km /h ,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

图3 嘉内研制的蒸汽公共汽车

二、 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第一辆本茨专利发动机汽车(图6)。

图6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第一辆汽车

1885年,德国人哥特里布·戴姆勒(1843~1900)发明了第一辆四轮汽车(图7)。

图7 哥特里布·戴姆勒和他发明的第一辆四轮汽车

三、汽车大量生产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福特公司公司为代表实行大批量生产的方式代替定单生产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生产的成本,使得美国汽车称雄世界50年之久。

1、汽车产品初期的技术发展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促进汽车初期发展的却是法国人。汽车出现以后,各国政府纷纷立法管理。当时在欧洲立法基本上是对汽车发展不利的,只有在法国汽车才能自由发展,初期汽车技术的发展都是在法国。

1889年法国的别儒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差速器;

1891年首次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开发出摩擦片式离合器;

1895年开发出充气式橡胶轮胎;

1898年法国的雷诺一号车采用了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

1902年法国的狄第安采用了流传至今的狄第安后桥半独立悬架;

……

其次,德国在1893年发明了化油器;

1896年英国首次采用石棉制动片和方向盘;

……

在汽车发展的早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使汽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正是在这场汽车技术革命中,欧洲汽车名人和名车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灿烂多彩。

1882年,法国一个小五金匠的儿子阿尔芒·标致设计制造了他的第一辆汽车,1896年他创造了以狮子为标志的标致汽车公司,这就是标致雪铁龙公司的前身;

1896年,路易斯·雷诺在法国创立了雷诺汽车公司;

1898年,奥地利车手埃米尔·杰里克向戴姆勒订购了一辆赛车,并以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的名字“梅塞德斯”命名。“梅塞德斯”来源于西班牙圣徒的名字,象征美好和吉祥。“梅塞德斯”一路领先,击败所有对手。后来,杰里克将其代理经销的36辆戴姆勒汽车全部取名为“梅塞德斯”。1902年,戴姆勒公司正式将“梅塞德斯”作为自己产品的商标,一代名车“梅塞德斯”从此诞生了(图8)。

图8 埃米尔·杰里克的女儿梅塞德斯和梅塞德斯汽车

1904年,贵族子弟赛车手罗尔斯和工程师罗伊斯(图9)联手,成立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该公司以生产高性能、豪华汽车为宗旨,创立了名车极品罗尔斯·罗伊斯。1907年,他们生产了一辆铝制车身,金属零部件全部用高抛镀银,装35.5kw发动机。这就是目前市场上拍卖价格1700万美元的“银色幽灵”(图10)。

图9 罗尔斯和罗伊斯

图10 银色幽灵

在欧洲,汽车诞生以后的设计指导思想主要是为了人们的娱乐需求,所以研制的汽车都是轿车,而且是豪华型轿车,售价昂贵,一般人经济条件难以承受,销售市场受到限制,产量不能大幅度提高。另外,汽车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大型机械产品,当时世界上还缺乏大量生产这种大型机械产品的技术条件,不论在欧洲还是在美洲都

不可能形成汽车工业,1906年,法国的汽车厂家宣称欧洲的汽车产量占世界年产量的58%,但是他们的产量只有5万辆左右。

2、美国汽车的发展

汽车文明从欧洲传到美国后,这个年轻而富有创造性的国家对它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1893年,弗兰克·迪利亚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油汽车,这辆车至今还保存在华盛顿的史密逊博物馆里。紧随其后,亨利·利兰得成立了凯迪拉克公司。

1903年,大卫·别克创立了别克汽车公司。

1896年,欧尔茨创建欧尔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批量生产汽车的工厂,它就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前身。

1903年,汽车王亨利·福特创立福特汽车公司。

1908年,威廉·杜兰特创建通用汽车公司,同时兼并别克和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次年又将凯迪拉克、欧克兰、雪佛兰等汽车公司收于门下,为日后成为全球头号企业积累了资本力量。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作业法,首先实施大量生产方式,开汽车工业之先河,为全球汽车工业的生产模式开辟了一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产经营之路。

1925年,当时在通用汽车公司任职的沃尔特·克莱斯勒买下马克斯威尔汽车公司,创立了克莱斯勒公司。

为此,美国的三大汽车集团相继成立。直至今日,这三大集团仍占据美国 95%的销售份额。并且对世界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08年建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创始人威廉·杜兰特是个富有的资本家,他的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兼并众多的汽车公司得以扩展壮大。可他却是个只知收买、而不懂经营管理的人,因兼并的汽车厂家太多,而每个厂家都各自独立经营,产品纷杂无序,面对每季度的盈亏报表他束手无策。阿尔弗雷德·斯隆扭转了这一局面,这位通用传奇般的领袖从1921年到1955年的34年间,以福特大规模生产技术为先导,对车间、工程部门和销售系统在内的整个公司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体制进行改善,从而率领通用公司逐步走向辉煌。通用汽车公司现有员工约59万人,公司总部设在底特律市,是集柴油发动机、电冰箱、机车、航空航天等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但其汽车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目前占92%的绝对优势。

世界第二大汽车集团福特汽车公司始建于1903年,它在1908年至1927年的19年间,共计生产了约1500万辆黑色“T”型福特车。这种汽车的设计,兼顾制造和使用两方面,为处于初级阶段的汽车工业确立了发展方向,也为整个汽车工业的革命性变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福特于1913年春天在其底特律海兰公园的新厂房内首次装设了移动总装线,标志着人类将迈入大量生产方式的规模经济时代。在大量生产方式的召唤下,世界汽车工业迅猛发展。这一推动作用的延续竟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从而使过去只属于富裕阶层的汽车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它所影响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汽车行业,最终被欧美几乎所有的工业生产所采纳。福特汽车公司现有雇员约35万人,总资产约2.4亿美元。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历史最短。其生产规模、产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与通用、福特有相当大的差距。然而,1998年5月,它与德国最大企业集团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合并,标志着世界汽车产业大规模重组的大变革时代的来临。

3、福特T型车

1908年,亨利·福特及其伙伴将奥尔兹、利兰以及其他人的设计和制造思想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汽车——T型车(图11)。T型车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及材料,用以简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使汽车适应十分简陋的乡村条件。1914年,他将泰勒的流水生产线技术运用到汽车上,这种技术被后人称为装配线(图12)。装配线不仅有助于在装配过程中通过生产设备使零部件连续流动,而且便于对制造技能进行分工,把复杂技术简化、程序化。

图11 福特和他的T型车

图12 福特的流水生产线

福特汽车公司在其成立的1903年只生产了1700辆车,而1908年增长到10000辆。

大批量生产使T型车的成本降得很低,大众当然能够消费得起。原来卖800美元一辆的T型车,1913-1914年降至500美元。

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福特公司已经控制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汽车市场,地球上几乎有一半汽车是T型车。

1925年10月30日 ,福特公司的工厂里平均每10秒就出一辆T型车,创造了世界汽车生产史上的奇迹,而车价也降到了300美元以下。

然而,1926年T型车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严重滞销。因为20年代中的美国汽车顾客对自己运输方面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实惠,买主们要求有漂亮的颜色、四轮驱动、减振器、变速器、低压大轮胎和流线形车体。T型车在爵士乐、私酒贩卖、华丽影院诞生的过程中,在乡间小镇渴求炫耀财富的日子里,在通用公司的新型车雪佛兰推出时,终于退出了辉煌的历史舞台。

至1927年关闭停产时,T型车一共生产了15458780辆。

在T型车出现以前,汽车仍然是为少数富人家生活的奢侈品。亨利·福特于1908年推出的被称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举”的福特T型车,使汽车从贵族及有钱人的专利品一变而成为大众化商品。福特T型车可以说是将家庭轿车神话变为现实的第一车。

几十年以后,《福特传》的作者写到:“T型车不仅是一部车,更是一种召唤,它把汽车工业带入了有希望、有前途、高效率、有实用价值的领域”。T型车是第一部引起全国注目的车子。作家们对这种车子的特征作了有趣的描述,其中一位作家搜遍了整个兽类王国来和它对比,说它“有骡子的脾气,有骆驼的耐性”。T型车是第一种引起农民注意的汽车。早些年,农民们常常挖沟设路障,不让汽车通过。后来通过在纽约举行的一次由黑领结作的“福特门诊”,在公众围观之下解剖T型车,并修复一些损伤的零件,这才解除了农民的疑惑。

T型车之所以畅销,首先是因为它价格便宜而性能优良。在T型车的研制之初,福特的技术人员不但参考了国内其他公司的汽车,而且还输入了法国颇受好评的雷诺汽车的先进技术。经过不断地改良,发动机由手动起动改为电气起动装置起动,原来使用的油灯或瓦斯灯,也改装成了电灯。T型车坚固耐用,结构紧凑,实用性能好。大批量流水生产的成功,不仅使T型车成为有史以来最普遍的车种,而且使家庭轿车的神话变为现实。

福特发明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成功,不仅大幅度地降低了汽车成本、扩大了汽车生产规模、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汽车工业,而且使当时世界上的大部分汽车生产从欧洲移到了美国。1929年,美国生产汽车54.5万辆,出口占10%,占领了美国之外的世界市场的35%。

四、汽车产品多样化时期

汽车产品的多样化时期从20世界50年代开始至20世界70年代。欧洲厂商也开始实行“量产化”。另外,欧洲厂商具有卓越的产品设计性能,从而生产出各式各样的跑车,转而销往美国,从而出现欧美两霸并存的局面。

1、欧洲各国汽车发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汽车业界已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鼎立局面,并且以压倒的优势雄居世界汽车市场。他们凭借霸占世界市场的既得利益,疏忽了继续开发新技术的创造力。

20世纪50年代早期,当欧洲经济开始恢复的时候,由各式小型汽车厂家组成的汽车工业,只占世界汽车生产的13.8%。而北美却占85.1%。后来,欧洲汽车厂商改进国内生产的产品,以适宜各国大不相同的市场情况。如意大利,国民收入低,燃料税率高,人们集中在街道狭窄、停车条件受限制的古老城市。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导致消费者需求集中在小型汽车。在瑞典,燃料税低,国民收入高,城市人口密度小,冬天的驾驶条件恶劣,消费者要求大而耐寒的车辆,耗费更多的燃料也在所不惜。当时的许多欧洲制造商也在寻求对不同设计要求的多样化技术答案。有的偏爱功率大的发动机,有的在设计别出心裁的气缸。有的使用后置式发动机,也有的集中研究前悬挂式发动机和后轮驱动。竞争的领域不仅表现在组合车身的设计上,连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也在里面。

与此相反,北美的汽车生产已经标准化,他们的产品有6~8个气缸,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烧汽油,采用车架上安装底盘的汽车,目的在于扩大汽车的生产批量,求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美国人甚至认为,欧洲的多样化产品是一种挣扎,大量的小型生产厂家出现在市场上是根本不可能获得批量生产的优越性。

然而,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的关税崩溃后,汽车业的多样化却一下子转变成最大的优势。 当每一个汽车制造商都能在市场上出售各具特色的产品时,规模经济的优势一下子显示出来。从此,欧洲汽车步入世界前列。

1950年,欧洲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到l966年,欧洲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比1955年产量增长5倍,年均增长率达10.6%,超过北美汽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二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到1973年,欧洲汽车产量进一步提高到1500万辆。

20世纪70年代,整个欧洲市场与北美市场具有同等规模。可是,欧洲在生产上已超过北美,他们以多样化的汽车产品占据世界市场,1950年到1973年,全世界的关税戏剧性的下降,又有更多的国家对外开放,进行相对自由的贸易,于是欧洲车很快占了优势。此间,美国生产的汽车体积大,耗资多,不适合世界上其他市场的消费者。这也从反面为欧洲车的风行提供了可能。欧洲人利用这个机会把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欧洲人生产的中低档车如“甲壳虫”,成为美国市场的走俏产品。1958年,欧洲车占美国市场的8.1%,到1970年上升为10.5%。

1973年以后,由于受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同时,这时西欧国家已基本普及汽车,随后,东欧经济又出现停滞状态,汽车需求增长势头锐减,欧洲汽车工业进入了徘徊和低速增长状态。20余年来,欧洲汽车产量波动在1500万~800万辆之间。

(1) 神奇的“甲壳虫”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危机发展到了顶点,失业率剧增,罢工运动高涨,德国政府也不断更迭。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 1934年1月17日 ,著名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向帝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设计——一种新型的能为广大群众买得起的“大众”牌轿车的建议书。波尔舍的建议得到了“汽车迷”希特勒的批准,并迅速投入设计和试制。同时,德国政府提出一项措施计划,筹建了由34万人集资入股的大众汽车公司。在希特勒的亲自过问下,这种大众汽车的外形被设计成甲壳虫状,因而得名“甲壳虫”。

1938年,甲壳虫的最后一辆样车完成(图13)。 1939年8月15日 ,第一批甲壳虫汽车问世。随后,由于二战爆发,“甲壳虫”牌汽车的生产中断了,这种问世不久的新型汽车战前总共才生产了800辆。

图13 波尔舍和他的甲壳虫汽车

二战后,大众汽车公司被盟国监管。1948年,恢复了甲壳虫汽车的生产,但年产量仅为1.9万辆。由于甲壳虫汽车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外形可爱,而二战后人们恰好能承受该车的价格,于是需求猛增。1949年,大众公司归还原西德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甲壳虫汽车开始大批量生产,到1955年,这种颇受市场青睐的甲壳虫车累计生产量达100万辆,出口到100多个国家。10年后的1965年,由于畅销不衰、购销两旺,累计产量已达1000万辆。 1972年2月17日,甲壳车累计生产15007034辆,远远超过福特公司1908~1927年间T型车的产量,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974年,甲壳虫在生产了近30年之后,由于产品进入不可抵御的衰落期,除在其他分厂和子公司继续以日产3300辆的速度生产外,在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全部停产。1981年,第2000万辆甲壳虫车在墨西哥的大众分厂开下了装配线。尽管后来甲壳虫车被高尔夫新型车所取代,但无论如何,甲壳虫车型仍然是世界上最畅销和最流行的车型。

(2)法国的“丑小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刚从战争的废墟中复苏,法国四大汽车公司(雷诺、雪铁龙、标致和西姆卡)就开始了开发和生产微型轿车的竞争。它们不断开发新车型,采用赊购、降价等方式促销,刺激工薪阶层的购车欲望。

雷诺公司是国营公司,优先利用国家资金开发了多种车型,所以发展最快。雷诺公司的“雷诺 4” (图14)、“雷诺 5” ,都是当时著名的微型轿车。“雷诺 4” 可乘四人,排量只有782或845ml,发动机输出功率20kw,最高车速ll 0km/h 。“雷诺 5” 的排量仍是845ml,但功率提高到了26.5kw。这两种车型一经问世,就一直畅销不衰。

图14 雷诺 4

雪铁龙公司开发的“2CV”型轿车,以价廉物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被人们喜爱地叫做“丑小鸭”(图15)

图15 雪铁龙2CV

1936年,雪铁龙的董事长皮埃尔·布朗热成立了一个设计组,设计2CV轿车。该车要能拉上一对农村夫妇,带50kg土豆,一筐鸡蛋,走农村小路,车度60km/h ,回到农舍一个鸡蛋也不能破,每百公里油耗3L。它得让中低收入的百姓买得起。

1949年,“2CV”开始批量生产。这种车受到了法国和其他国家人民的普遍欢迎,从1950~1955年它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到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机械奇迹、商业奇迹,社会奇迹”而享誉全球。它特别受到当时“叛逆”型青年的追求,成为最“时髦”的汽车。“2CV”一直生产到1990年,才在法国停产,累计生产了700万辆。

在法国四家公司的竞争下,排量在 1L 以下的微型轿车十分畅销,在全部轿车的销售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1956年,法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达79.3辆,其中42%为工人阶层所拥有。到1963年,微型轿车在全部轿车销售量中的比例达到了70%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时,法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为157辆、实现了轿车进入家庭。

1975年,法国“雷诺 4” 和“2CV”两种微型轿车的产量合计达到106万辆。直到1983年,法国微型轿车保有量仍然有706万辆,并有十多个微型汽车公司继续生产微型和超微型汽车。

(3)英国的“迷你”

在二战后,英国的汽车生产较早地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当时,为了争取出口,发展中高级轿车。从1951年起,中高级轿车的出口量逐渐减少,汽车工业才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开始发展微型轿车。微型轿车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在1960年达到46%的历史最高水平。此时英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为105辆,基本上实现了轿车进入家庭。

直到1982年,英国微型轿车在轿车总产量中仍占22%。1983年,英国微型轿车保有量仍然有202万辆,占有

轿车市场的12%。

1948年,由阿历克·伊斯戈尼斯设计的莫利斯·米诺诞生了。米诺的造型圆润秀美,采用承载式车身,前独立悬架,齿轮齿条转向器。它不仅具有优异的操纵性,而且也非常舒适。它从1948年一直生产到1971年,总产量162万辆。10年后,艾斯戈尼斯又设计出了著名的廉价“迷你”微型轿车。

迷你车长不过3m ,4座,排量为1L,25kw。1959年它刚面世的时候,被许多人认为是“开玩笑的东西”(图16)。不过,就是这种被人瞧不起的微型汽车,竞在世界著名的“蒙特卡洛”汽车大奖赛中三次夺魁,这是因为它重量只有630kg ,又特别灵活。从此,它成了一种受人崇拜的汽车,加上价格低廉,在英国进入了普通家庭,各地都可以见到,目前仍在生产。

图16 英国的迷你微型轿车

(4)意大利的“米老鼠”

意大利的菲亚特和奥托比安西两大汽车厂家,都是以生产微型汽车而著称的。菲亚特早在1936年,就开发了著名的500“米老鼠”微型轿车。它一直生产到1948年。在1955年,又开发了600B型微型轿车(图17),四座,867ml,18.4kw,长3.3m ,最高车速110km/h ,很受群众的欢迎。

图17 菲亚特500

五、汽车产品低价格时期

汽车产品低价格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由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所致,日本车商以省油耐用的低价格小汽车赢得当时消费者的青睐,至此,世界汽车形成了美、日、欧并存的格局。

日本汽车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治末期。那时的机械工业以初具汽车生产技术能力(以西欧制造厂商的技术能力为基础)的造船公司为主,包括纺织机械制造厂商、铸造厂商开始模仿生产,这为日本汽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1907年,吉田真太郎创办的东京汽车制造所制造出第一辆日本国产汽油汽车——“太古里一号”。到了大正时代,日本汽车工业先是以增加汽车进口、随后需求量增大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它已从昔日皇族、贵族、部分

大商店的自备汽车,发展成为用于军事方面和一般市民的交通工具,诸如旧陆军军用汽车、出租小汽车、公共汽车等。

1914年,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对德宣战,军用载货汽车投入军需物资的运输。这样,日本的汽车工业受到部分制造厂商开始生产汽车和陆军研制军用载货汽车的刺激,便向批量生产方向发展。192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率先在横滨设立日本福特公司,在美国风靡一时的福特T型汽车开始在日本装配生产。

192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在大阪成立了日本通用汽车公司,着手进行雪佛兰等品牌汽车成套部件的生产。因而可以说,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资本就已渗入了日本市场。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实施行政政策以保护国产汽车制造厂商的利益。这些行政保护政策为扶持形成时期幼稚的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必要条件。美国两大汽车公司向日本的扩展,给日本的汽车工业带来重大影响,也决定了欧洲汽车在日本市场的失败。这两家美国公司具有雄厚的资本力量、技术力量和宣传力量,它们积极推行按月付款的销售方式,市场范围波及整个日本,使软弱的日本汽车工业受到压抑。正是这种压抑,对日本国产汽车制造厂商、部件工业、销售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了日本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汽车革命。在此历史背景下,丰田喜一郎在其父丰田佐吉创办的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基础上,于1937年创建了日后举世闻名的著名企业—丰田汽车公司。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轿车生产被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禁止,载货汽车生产也只限于使用配给的原材料。1948年美占领军对轿车生产限制的解除和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为日本汽车工业的复苏注入了强心剂,美军向日本汽车制造公司的大量订货,给日本汽车工业带来高额利润,同时也逐渐完备了日本国产汽车年产量。

1973年,举世震惊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由于用户对汽车需求型式的转换,日本生产者准备的小型、省油、价廉的汽车受到青睐。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车刚打入美国市场时,售价相当低(甚至到了保不住成本的地步),但是后来,日本汽车制造商独自创造出了欧美汽车厂商所没有的生产系统,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日本汽车生产体系。这种被称为“品管运动”、“及时化”、“总体品管活动”的生产方法,在极短的时间里生产出了质量好、性能高、价格底廉的小型汽车。于是,1968~1970年间,在竞争压力颇大的美国市场脱颖而出,顺利实现了快速增长的目标。

由于日本实现了汽车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迎来了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1960年,日本汽车产量仅16万辆,远远低于当时美国及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水平。但到l967年,汽车产量即达到300万辆,超过欧洲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到1980年,汽车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的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成了继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

更多推荐

汽车,生产,日本,工业,世界,欧洲,轿车,公司